[摘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西部少数民族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文章基于当前培养体系存在的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评价方式笼统等问题,提出了以西部文化培养、教学内容整合、地域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改革策略,摆脱教材内容的限制,突出西部文化特色,增强教师融入西部高职院校教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够承担心理学科教学和发展的职业教师人才,使心理学教育体现西部地域特色,符合人才培养需求,推动西部高职院校心理学科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西部地域特色;心理学教师;培养体制;改革策略
一、西部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
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将“支持区域急需”“强化特色发展”作为指导原则,鼓励中西部高等院校吸收、培养教师人才,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西部高职院校的心理学科通过人才引进策略,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同步发展,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项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给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带来了积极影响,甚至对西部地域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找到行动者群体,确定行动者的范围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我们研究浙江的某一乡村规约,就不仅仅是规约条文的细则,虽然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既是实践的产物,也是进一步行动的依据,它的制定不是少数人闭门杜撰出来的,而一定是不同行动者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契约性共识。这一规约有执行主体,也有惩罚对象,还有监督者、旁观者、评价者和破坏者,围绕“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矛盾争议甚至消亡废止,我们就能看到行动者群体及其内部联系。
为了提升心理学科建设的水平,西部高职院校借鉴中东部高等院校的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建立了以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为核心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教、研结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人品师德、专业水平、教学心得培养教师教学能力;以课程规划、会议交流、走访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科研立项、学术成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这一培养体系促进了西部高职院校心理学的发展,使教师得到了锻炼。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因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随着心理学科建设规模的扩大,西部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也不断显露。
二、西部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照搬中东部高等院校的教师培养体系而忽视西部文化特色,影响了教师融入西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能力。据调查,在西部地域的高职院校教师多来自外省,对当地的文化不甚了解,而学生群体则来自当地。因此,在培养体系中缺乏西部文化内容就会影响到培养效果,更会使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与西部实际脱节。
(一)引进的教师人才具有明显的文化背景差异
西部高校心理学教师人才以引进外来学者、专家和青年教师为主,他们长时间研究中东部高校心理学问题,以其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分析西部地域的心理学问题很容易陷入思维误区,无法自拔。以认知自然科学为例,西部地域将自然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推崇敬畏天地与自然;而中东部地域则将自然看作物理性、生理性事物,与人类社会和谐统一,以科学手段认识各类自然现象,更推崇人文自然科学的认知方式。目前的培养体系没有高度重视文化因素,使得思维分歧多有发生,减弱了心理学教师融入西部高职院校教学的能力,降低了心理学科的时效性。
(二)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
2.参与少数民族风俗节日
(三)心理学教师培养平台有限,缺乏数据支持
在风俗节日里感受西部人民的心理期盼,做到入乡随俗。首先,学习风俗、仪式,包括祈祷参拜、衣服装饰、特色食品等,从各个环节学习劳动人民凝结其中的文化含义;然后,参与节日活动,与少数民族家庭、集体一起庆祝,切身体会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人们的文化情怀;最后,挖掘风俗节日的内在心理学特征,对其内存的敬畏之心、期盼情感、热情性格进行综合分析,加快心理学教师的成长速度。
截至2018年8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4.6年,其中,一般债券4.5年、专项债券4.6年;平均利率3.48%,其中,一般债券3.48%、专项债券3.47%。
(四)教师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共同发展
培养教师体系将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定为教师评价的重要考核标准,忽视了心理学问题研究内容与西部文化之间的相关性,也缺少对教师协同科研的激励,既不利于教师们研究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不利于心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即使引进外来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也无法改变心理学教师群体的科研水平。培养体系还需要对教师评价方式进行细化,争取突出西部文化的特色,做到学科的持续性发展。
三、西部文化融合的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策略
首先,在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中融入西部文化,需从文化活动开始,增强教师对当地人文历史、风俗、信仰等文化内容的认知;其次,建立西部文化与心理学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课程中融入西部文化,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再次,为教师提供当地数据资源、研究平台,结合西部文化特色,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为解决社会需求,提供指导;最后,采取多元评价方式,鼓励教师既抓教学,又抓科研,实现教师个人的快速成长。
(一)加强对心理学教师西部文化的培养
酸类物质既是白酒的主要协调成分,也是重要的呈味物质,还是酒中酯类的前体物质。白酒中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酸量过大,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尖酸味;适量的有机酸可使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11]。
西部地域的发展变迁需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首先,按照文献大事年纪、文化培养课程对教师进行一系列文化认知培养,掌握西部文化主流方向与脉络;然后,挖掘近现代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分布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风俗变化,增强西部文化学习的针对性;最后,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从学生的视野学习西部地域的发展变迁,比较西部文化与中东文化之间的差异,改变教师个人主观文化认知,增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文化背景的理解,为分析其生活习惯、认知思维等打好基础。
1.学习西部地域的历史发展变迁
心理学教师的培养过程和个人研究都侧重理论分析,探索不同现象在心理学领域表现的特征,梳理不同学派对同一行为的分析过程。在教学上,常常表现为大量概念、理论以及学术专业用语的表述,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逻辑思维以及应用心理学知识处理日常问题的需求,降低了教学内容的质量。目前的培养体系缺少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规范,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各自比重的规划设计,使得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无法快速转化为高质量教学课程,让课堂的实用性效果大大减弱。
中东部地区心理学研究平台和数据资源比较充分,而西部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经济水平远不如中东部地区。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养平台的短板限制了心理学教师的研究和发展。无论是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心理学问题,还是区域事件反映出的心理认知问题,都需要长时间的数据材料,从横向、纵向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以西部地区人口流动下的心理和行为为例,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则无法发现其中的变化,更无法得知人们的心理需求因素等内容。因此,培养平台的有限性将限制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无法快速提升心理学教师的研究能力。
3.构建学生反馈平台,优化教育过程
3.开展心理学科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能帮助心理学教师理解地区文化。首先,为心理学科以及相关学科创造实地调研机会,心理学教师需从西部地区人民的实际生活寻找与心理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既要看到问题,又要发现亮点;然后,实地学习西部生活特色,品味西部劳动人民的智慧,将实地调研与课堂所讲内容建立联系,为心理学知识讲解提供实际案例;最后,建立实地调研资料库,为培养心理学教师提供一手文献资源,不断拓展教学思路,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心理学科建设的研究者和贡献者。
(二)加强心理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建设能力
1.课程融入西部文化,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培养教师将西部文化引入教学课堂的能力。首先,引导教师整合西部文化资料,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例进行心理学行为、概念、理论的讲解,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教材,增加课堂讲解内容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然后,开展教学的演练活动,对教学章节中的引例分析、案例模型以及教学方式进行集体讨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后,制定教师教学细则,确定心理学理论讲解深度和案例分析程度,规划课程进度,规范教学活动。
2.借鉴优秀课程资源,革新教学内容
培养教师借鉴学习优秀课程的能力。首先,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课程,以国家精品心理学课程为参考,对理论部分的教学方式、理解角度进行优化,既要避免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又要把握深度,分析清楚;然后,增强教师对课程的处理能力,选择学生应用性强、生活需求多的部分进行深度分析和讲解,与之相反的内容,则应进行选择性讲解;最后,突出教师的教学逻辑性,为学生提供连贯的知识学习方法,形成心理学科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个人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培养教师构建心理学科框架的能力。首先,明确教师个人教学目标,鼓励教师从研究领域向相近、相关邻域进行探索,扩大个人研究的领域范畴;然后,整合内部资源优势,扩大学科优势,形成学科主干,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纵向挖掘;最后,紧追时代,结合热点,开辟新领域。高科技与时代变迁给西部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心理,这迫使心理学科的教师们必须将个人发展与学科框架的构建、新领域的开拓联系起来,不断接受新事物,以科学的方式开展心理学认知研究。
(三)整合培养资源,提升研究平台实力
1.校企联合,搭建研究平台
0.283 5 L为最不利受剪截面,该截面包含在上述控制截面内,安全起见,以下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第4.0.13条对上述所有控制截面进行抗剪验算,空腹段考虑加固层对抗力的增强效果。混凝土构件抗剪验算如表3所示。
但是,改变原始立法文本也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翻译差异的问题。如果有新的成员国加入,就要将原始文本翻译成新的语言版本,那么如果翻译质量不佳,就会改变当前对原有立法的解释。法律审校和法学语言专家的水平不一致,语言版本越多,产生差异的可能性也越大。多数立法是由英语或法语等核心语言翻译后再二次翻译成其他语言,译本与原文的差异可能就更多一些。例如,英语中后置修饰语造成的歧义[21]34-40。
2.共享数据资源,拓展课题研究领域
共享数据资源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便利。首先,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相关政府机关就当地的犯罪、疾病、意外事件、民族矛盾等相关数据进行共享,为分析心理学问题提供基础材料;其次,运用这些数据挖掘事件背后存在的心理学问题,发现新的研究角度,拓宽课题的研究深度和领域,为当地各类事件的避免献计献策,促进地区的和谐发展;最后,提高教师传播心理学知识的意识,鼓励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活动,改变社会群众错误的认知,提升大众对是非曲直的识别能力。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流拍地增多是土地市场回归理性的信号。“过去20多年,地价的不断上涨传导至新房房价,进而影响周边二手房价格,构成了房价不断上涨的逻辑链条。地价不断下行将引导消费者预期,促使房价进一步回归理性。”
校企联合平台增强教师对心理学科内容的应用。首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给心理学教师搭建研究平台,通过对企业内部职工共性心理问题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其次,从心理学角度为企业的改革、转型提供建议,并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此过程中企业内部的数据变化;最后,以多家企业的内部数据、多项心理学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得出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以及对应的策略。校企联合研究平台将为教师的心理学理论提供应用机会,从而促进教师对心理学科研究的兴趣。
4.学习。有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他们把爱情当成了人生的全部,陷入而不能自拔。他们经常因为恋爱迟到早退或旷课,荒废学业,不仅考试挂科,还浪费了青春年华,辜负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浪费国家的教学资源。
学生反馈平台帮助教师优化教育过程。分析学生反馈平台的多项数据,按照专业、地区、性别、性格等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反观心理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使教师从心理学教学内容、方式、考核等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短板进行教育改革,补充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在师生的交流活动中,每个教师都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来提升心理学科的教育水平。
(四)制定多元化教师评价模式
1.培养突出西部特色的学术型和教学型教师
为了将心理学教师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建设,在培养教师体系的评价模式中加入西部特色条件限制,突出心理学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域的适用性。对青年科研带头人以及科研表现突出的学术型教师而言,其评价的标准不仅在于学术成果的数量,更在于其成果对西部地区推行的效果;对擅长教学总结,不断研究心理学理论的教学型教师而言,其评价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更在于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如此一来,无论是学术型教师还是教学型教师,都能够在科研和教学中考虑西部文化因素,更好地为西部服务。
2.培养心理学科科研团队
为了均衡心理学科发展的均衡性,打破了以往课题单人申请、单人研究的方式,而是以科研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申请、协同完成。在协同发展方式下,青年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所长开展科研活动,而减少对学科带头人的依赖,进而扩展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此外,科研团队能够进一步促进心理学科的学科发展,不仅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还能够让学科跟随时代的需求进行内容革新,不断解决新时代下的新问题。
本文针对西部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从西部文化切入,提出了融合西部文化的改革方向,深入分析教师培养体系的利弊,从学习西部文化、西部文化与课程内容融合、心理学资源建设、教师评价方式四个角度阐述了具体的改革策略,使得改进后的培养体系既增强了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又兼顾提升心理学课程教学水平,这对其他学科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总而言之,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要对伸缩缝施工单元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应用精细化质量监督标准对施工流程予以分析,优化工艺的实效性,维护技术工艺项目的整体水平,升级管理效率和质量维护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伸缩缝管理体系的全过程优化,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践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明维,何新征,杨倩.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2):153-155.
[2]徐国庆.从项目化到制度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设计[J].教学发展研究,2014(16):19-25.
[3]袁波澜,黄丽.新疆民族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1):213-216.
[4]和秀梅,张积家.充分发挥民族院校优势积极开展民族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6):50-56.
[5]陈玲.论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实现[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3):48-49.
[6]陈达云.民族院校“双一流”建设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3):1-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9)1-0061-03
标签:教师论文; 心理学论文; 西部论文; 心理论文; 文化论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