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氯化论文_牛志广,张玉彬,吕志伟,张颖,孙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烷,西北地区,副产物,同系物,常规,铜绿,滤池。

预氯化论文文献综述

牛志广,张玉彬,吕志伟,张颖,孙媛媛[1](2019)在《溴离子对预氯化和常规水处理工艺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低质量浓度溴离子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以天津市某给水厂的水源水作为实验对象,模拟整个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研究了溴离子质量浓度对预氯化和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工艺出水中受管制的叁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溴离子质量浓度(50~200μg·L-1)对不同水处理工艺中溴在THMs和HAAs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溴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各工艺出水中的溴代叁卤甲烷和总THMs的质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叁氯甲烷质量浓度则有所下降;二溴乙酸、一溴乙酸的质量浓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一氯乙酸质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二氯乙酸(DCAA)、叁氯乙酸(TCAA)质量浓度逐渐下降,且各工艺出水中的DCAA和TCAA质量浓度均远高于其余几种HAAs的质量浓度;各工艺出水中THMs和HAAs的溴结合因子均升高.但是在本文设定的溴离子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内,各工艺中溴在THMs和HAAs中分配的比例分别为72%~79%和21%~28%,表明溴离子在低质量浓度情况下,对溴在THMs和HAAs中分配影响不大,且仅预氯化和消毒改变了氯代和溴代消毒副产物的比例.(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蒋绍阶,黄雪,袁秋红,谈思颖,赖阳洲[2](2017)在《预氯化对PDMDAAC形成消毒副产物NDM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水处理参数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亚硝基二甲胺生成潜能(NDMAFP)的影响,研究了预氯化和氯胺形式对PDMDAAC的NDMAFP的影响。通过分析NDMAFP和剩余二甲胺(DMA)的浓度发现预氯化对PDMDAAC的NDMAFP有一定的影响,预氯化时间和预氯化剂量的影响不显着,预氯化时的pH值影响显着。溶液中形成的少量二氯胺(NHCl_2)和PDMDAAC降解释放的DMA是亚硝基二甲胺(NDMA)形成的关键因素。溶液中溴离子(Br~-)和腐殖酸的存在增大了PDMDAAC的NDMAFP。(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吴睿清[3](2017)在《预氯化对常规净水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磷农药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规净水工艺中,预氯化工艺具有杀菌灭藻、抑制滤池微生物滋生、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性、便于混凝去除、减少嗅味等作用,因此已被多数水厂采用。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微量有机污染物在该过程中可能会被氧化分解,生成多种氧化副产物。与污染物母体相比,这些氧化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毒性以及更高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因此其转化及去除过程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有机磷农药(OPPs)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预氯化对微量OPPs在常规净水工艺中转化及去除的影响;然后研究了马拉硫磷及其氯化产物马拉氧磷在5种不同氧化工艺中的降解动力学,并对单独UV光降解的产物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使用液液微萃取(LLME)预处理及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QqQ-MS/MS)全扫模式,对Malathion、Diazinon、Chlorpyrifos和Tolclofos-methyl的主要氯化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别为Malaoxon、Diazoxon、Chlorpyrifos oxon和Tolclofos-methyl oxon。然后,系统地研究了预氯化加氯量、初始农药浓度和预氯化反应时间对上述4种OPPs在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过滤(PAC-CSF)以及后氯化消毒工艺中的转化及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加氯量越大,出水中OPPs的浓度越低,氯化产物oxons的浓度越高,且OPPs及其氯化产物oxons的总去除率(RGross)越低,对于与氯反应速率较快且吸附去除效果较差的农药尤为明显。OPPs转化为oxons的转化率主要和农药种类有关,除Diazinon的转化率为79.2%外,其余叁种农药的转化率均在90%以上。此外,初始农药浓度和预氯化时间对OPPs及oxons的去除也具有一定影响。初始农药浓度越低,经预氯化、PAC-CSF、后氯化消毒工艺处理后,出水中oxons所占的比例越高。预氯化时间越长,水中oxons浓度越高,但是经PAC-CSF和后氯化消毒工艺处理后,水中oxons的浓度保持基本相同,不受预氯化时间的影响。最后,使用UV光氧化和基于UV光照的高级氧化工艺(UV/H2O2、UV/TiO2、UV/Fenton)以及Fenton工艺对马拉硫磷和马拉氧磷进行降解。二者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上述5种氧化工艺中马拉硫磷和马拉氧磷的降解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UV/H2O2、UV/Ti O2和UV/Fenton工艺对二者的降解速率(kobs)较快,反应30分钟后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而Fenton工艺反应30分钟后对于二者的去除率均低于10%;此外,对于同一种氧化工艺,马拉硫磷的降解速率均明显高于马拉氧磷。UV光氧化的降解产物鉴定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和马拉氧磷分别生成6种和4种光解产物,其中只有2种光解产物相同,由于二者降解路径不同,导致降解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章民驹,邓志新,江圣辉,孙承志,关丽梅[4](2017)在《水厂预氯化及滤池出水水质的中试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给水厂利用预氯化控藻导致滤池出水水质稳定性下降的实际生产问题,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滤池无预氯化及低浓度预加氯条件下氨氮和亚硝氮的进出水水质、滤池反冲洗优化条件及滤池生物量。无预氯化条件下,滤砂表面10d可形成功能化的生物膜,对氨氮及亚硝氮去除率可达90%;生物量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反冲洗强度为气冲8 L/(m~2·s)-气水混冲8 L/(m~2·s)及2 L/(m~2·s)-水冲4 L/(m~2·s),进而较大程度地减少生物膜损失。预加氯浓度为0.3 mg/L时,可同时保证控藻及氨氮、亚硝氮的出水水质。在中试研究的基础上,水厂的平均预加氯量从0.5 mg/L下降至0.3 mg/L,滤池出水水质稳定,滤后水叁氯甲烷维持在0.02 mg/L左右,节耗的同时保障了供水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林杨杰,田一梅,吴云龙[5](2017)在《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氯化协同预处理再生水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再生水厂原水高色度、高COD的特殊水质,提出了高锰酸钾预氧化+预氯化协同预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方法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对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了滤膜的反洗恢复率。结合水厂设备配置等因素,确定最佳预氯化投量为4~5 mg/L、最佳高锰酸钾投量为0.4~0.5 mg/L。(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1期)

赵阳,黄廷林,文刚,张瑞峰[6](2016)在《西北地区地表水处理传统工艺高锰酸钾安全强化预氯化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西北地区沉淀与气浮工艺处理地表水效果的异同,并为水厂实际运行提供意见和参考,在中试条件下,以优化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方式,降低前加氯的投量,增加助凝剂中高锰酸盐的投量和投加比例,通过系统实验筛选,发现对于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工艺当PAFC投加量分别为16、9 mg·L~(-1),助凝剂为8、4.5 mg·L~(-1)时,2种工艺出水浊度均能控制在1 NTU左右。对于沉淀和气浮工艺,当PAFC投加量为16 mg·L~(-1),预氯化投氯量为0.4 mg·L~(-1),助凝剂中高锰酸钾比例为1.0%时,对水合叁氯乙醛(CH)的形成控制效果最佳且相对比较经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其他水质指标。(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朱骅,黄佳菁,朱宜平[7](2016)在《预氯化对原水输送过程中藻类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上海某水源地水库在库内藻类增殖期采取预氯化措施:在原水输送管道中投加次氯酸钠的方法杀灭水中部分浮游植物,以方便后续工艺处理。该文通过分析2015年投加次氯酸钠后对该水库优势度较大叁个藻属藻类的生物密度及光合效率(Fv/Fm)的变化,分析了原水管道投加次氯酸钠对这叁种藻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灭活效果与投加浓度成正比,生物密度及藻种差异会对灭活效果产生影响;叁属藻类以最优效果排序依次为:伪鱼腥藻>小环藻>黄丝藻;光合效率较传统镜检更适合作为判定灭活效果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6年S2期)

陈琳云[8](2016)在《预氯化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水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舟山市临城水厂工艺特点,考察了前加氯对生物活性炭滤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后的水样消毒副产物峰面积总量是未预氯化水样的50多倍,主要包括叁氯甲烷、四氯化碳以及其它液氯消毒副产物。此外,采用预氯化工艺后残留的余氯会抑制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活性炭滤池的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赵宗宇,文刚,黄廷林[9](2016)在《预氯化含蓝藻水过程中AOC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预氯化含蓝藻水过程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氯可以快速提高含蓝藻水的AOC浓度,当氯投量为3 mg/L、氧化时间为30 s时,AOC浓度增加至592.0μg/mg TOC,AOC呈现先迅速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氧化过程中藻细胞完整率不断下降直至1%以下,DOC由0.47 mg/L增加到0.99 mg/L,同时钾离子浓度由1.18 mg/L增加到1.33 mg/L,UV254和SUVA值分别从0.006 cm-1、1.277 L/(mg·m)增加到0.099 cm-1和10 L/(mg·m),氧化后的叁维荧光光谱图(EEM)中新出现富里酸类物质,且荧光强度不断增强,说明芳香结构有机物增多。氧化前胞外有机物(EOM)和胞内有机物(IOM)形成的AOC分别为135.9和329.0μg/mg TOC,IOM的AOC浓度是EOM的2.4倍,IOM对AOC的形成贡献较大;氧化后分别是165.9和353.4μg/mg TOC,和氧化前相比则变化不大。综上所述,氯氧化能快速提高含蓝藻水的AOC浓度,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破坏了藻细胞结构,引起IOM的释放。(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3期)

牛志广,孙媛媛,张颖[10](2015)在《预氯化及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津市某给水厂的水源水为实验对象,通过在实验室规模上模拟的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比较了3种不同工艺流程中各单元出水的叁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和总有机物(TOC)浓度变化,分析了水处理单元工艺和TOC浓度对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生成的叁卤甲烷和卤乙酸分别占最终出水中叁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的55.7%和66.7%,说明预氯化对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有显着影响;混凝沉淀和过滤对叁卤甲烷的去除率分别为17.2%和19.6%,而卤乙酸在水处理过程中变化不大,仅在过滤之后降低了3.32μg/L,说明过滤对叁卤甲烷和卤乙酸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而混凝沉淀仅对叁卤甲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TOC浓度经过水处理工艺后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分析表明,其浓度对叁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生成影响很小,而氯则是叁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预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水处理参数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亚硝基二甲胺生成潜能(NDMAFP)的影响,研究了预氯化和氯胺形式对PDMDAAC的NDMAFP的影响。通过分析NDMAFP和剩余二甲胺(DMA)的浓度发现预氯化对PDMDAAC的NDMAFP有一定的影响,预氯化时间和预氯化剂量的影响不显着,预氯化时的pH值影响显着。溶液中形成的少量二氯胺(NHCl_2)和PDMDAAC降解释放的DMA是亚硝基二甲胺(NDMA)形成的关键因素。溶液中溴离子(Br~-)和腐殖酸的存在增大了PDMDAAC的NDMAFP。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氯化论文参考文献

[1].牛志广,张玉彬,吕志伟,张颖,孙媛媛.溴离子对预氯化和常规水处理工艺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蒋绍阶,黄雪,袁秋红,谈思颖,赖阳洲.预氯化对PDMDAAC形成消毒副产物NDMA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7

[3].吴睿清.预氯化对常规净水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磷农药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章民驹,邓志新,江圣辉,孙承志,关丽梅.水厂预氯化及滤池出水水质的中试试验[J].净水技术.2017

[5].林杨杰,田一梅,吴云龙.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氯化协同预处理再生水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7

[6].赵阳,黄廷林,文刚,张瑞峰.西北地区地表水处理传统工艺高锰酸钾安全强化预氯化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6

[7].朱骅,黄佳菁,朱宜平.预氯化对原水输送过程中藻类影响初探[J].净水技术.2016

[8].陈琳云.预氯化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水质影响[J].供水技术.2016

[9].赵宗宇,文刚,黄廷林.预氯化含蓝藻水过程中AOC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J].中国给水排水.2016

[10].牛志广,孙媛媛,张颖.预氯化及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污染物初始预氯化去除混合污染高铁酸盐预氧化与预氯化除藻效果...预氯化-强化混凝除As(Ⅲ)的效果预氯化富里酸EEM图不同预氯化点对As(Ⅲ)的效果的...

标签:;  ;  ;  ;  ;  ;  ;  

预氯化论文_牛志广,张玉彬,吕志伟,张颖,孙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