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437300
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先进行64SCTCA检查,14d内再进行CAG检查,并比较CAG与64SCTCA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PPV、NPV;结果: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依次为左主干(100%、100%)、左前降支(97.4%、96.6%)、右冠(96.3、95.3%)、左回旋支(96.0、88.1%);结论:64SCTCA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放射技术;CAG;64SCTCA;冠心病;诊断;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发并援引是因为冠状动脉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与和心肌需求间的不平衡引发的心肌损害,临床上又被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心前区疼痛、心绞痛等,严重者甚至引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者心性猝死。研究发现,针对冠心病早期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致死率。为探索研究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冠心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怀疑为冠心病的150例患者进行冠脉成像与造影检查,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9.2±5.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胸闷、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心前区疼痛、心绞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先进行64SCTCA(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4d内再进行CAG(冠脉造影检查)。行64SCTCA检查前,应控制患者心率在65±10次/min,若患者心率在75次/min以上,在给予患者美托洛尔片50——100mg口服,并对患者进行呼吸控制指导。排除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衰以及造影剂过敏患者。
1.2检查方法
1.2.1CT检查
给予患者0.5mg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8s后,CT增强扫描冠状动脉,连续同层动态扫描,采取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选择扫描条件,电压:120kv,电流:850mAs,旋转时间:0.37s,pich值:0.24,触发冠状动脉扫描CT值:180Hu。按照患者心率重建时相,扫描厚度为0.5mm,扫描时间为5——6s。三维工作站图像后处理,选择MPR(多层重组)、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曲面重组)以及VRT(容积成像)等重组方法。
1.2.2冠脉造影
使用飞利浦AlluraXperFD20型血管造影系统,穿刺桡动脉行Seldinger法,从桡动脉插入冠脉造影导管,进行左右冠脉造影,然后认真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位置、狭窄程度以及狭窄范围等。这个医院没有这方面仪器检检查
1.2.3比较指标
针对CAG与64SCTCA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PPV(阳性预测值)以及NPV(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
2结果
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依次为左主干(100%、100%)、左前降支(97.4%、96.6%)、右冠(96.3、95.3%)、左回旋支(96.0、88.1%)。其详细结果如表1.
表164SCTCA对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的详细统计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发现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判断方法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无疑非常重要。在临床上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CAG存在着一定的创性且价格昂贵,因此在临床上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64SCTCA,并将CAG作为对比,结果表明,在64SCTCA检查中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依次为左主干(100%、100%)、左前降支(97.4%、96.6%)、右冠(96.3、95.3%)、左回旋支(96.0、88.1%),这充分说明了64SCTCA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步星,胡大一,等.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与冠状动脉照影.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6-31.
[2]王照谦,刘玉清.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1):63-65.
[3]温书拳,李柏振,卢洪波.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02).
[4]王曦,关光华,刘阳,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0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