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认证论文_通讯员,张爱萍,王磊,本报记者,赵铁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系统,算术,分布式,指纹,深度,多项式。

生物认证论文文献综述

通讯员,张爱萍,王磊,本报记者,赵铁英[1](2019)在《研发生物认证技术 保障应用层精准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2日,国网辽宁电力信通公司网络信息安全专责吕军使用指纹鼠标,打开生物认证系统后台,逐项查看统计分析和系统日志等情况:“从管理平台情况来看,目前生物认证系统运行稳定,网络安全防护效果比较好。”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于线上快速身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9-12-28)

齐琪[2](2019)在《生物认证时代的矛盾与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个人生物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除了会对公民造成财产损失、导致隐私泄露外,更有可能形成难以修复的个人身份凭证缺损。"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凌捷介绍。从原理上讲,所有的认证都不外乎服务器端与认证端进行信息对比。在互联网环境下,生物认证产生的特征数据只要进入计算机,就会以0和1的形态在数据库中存储起来。但是,面孔、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都是具有唯一性的,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遭攻破,那么相关个体的信息安全将永远不复存在。(本文来源于《保密工作》期刊2019年08期)

魏旭阳[3](2018)在《基于生物认证的移动支付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购物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支付被广泛使用。由于支付成本低、简单易行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移动支付已成为当下流行的支付模式。然而,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因此,加强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其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应用则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基于生物认证的移动支付全球专利申请概况、专利分布和重要申请人的专利布局进行分析,梳理基于生物认证的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指明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和技术空白点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8年27期)

刘友为[4](2018)在《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的信息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可靠的身份识别。信息化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身份的数字化和隐性化,如何准确鉴定一个人的身份,保证信息安全,是信息化时代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这种需求下,人类所固有的各种各样的生物特征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开始进行研究,生物认证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应用的逐渐深入,在为身份认证带来安全和便捷之外,也逐渐暴露出了其本身所固有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假生物特征的攻击,模板一旦丢失则难以重新发布等一系列潜在威胁,这些威胁的存在已成为制约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可删除生物认证作为一类改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威胁。其原理为注册阶段在将生物数据存入数据库之前,对数据进行某种变换得到特征模板,并在认证时,对用户输入数据做相同的变换,将变换后的数据与生物特征模板进行匹配从而识别用户身份。然而,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的应用前提为特征模板与原始生物信息无关,因此,如何在保证认证成功率的同时使得原始生物数据无法从特征模板中被恢复成为该系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研究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首先本文基于先加密后压缩的通信系统提出了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的信息论模型,并给出一种基于置换加密与率失真编码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中,我们在注册端使用置换加密算法对提取的生物数据做加密,同时为了提高存储效率将加密后的数据使用率失真编码进行压缩,最终将压缩后的数据作为特征模板存储于数据库中。在认证端对生物数据进行同样的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与特征模板做匹配。本文证明该方案既能保证系统认证的成功率,又可以有效保护原始生物信息的安全。在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中,存在两类威胁安全的因素,我们称为数据库泄露与系统泄露。其中数据库泄露表示当存储特征模板的数据库不够保密,导致数据库中的模板数据泄露出去,此时如果特征模板包含原始生物数据的信息,入侵者便有机会恢复出用户原始生物特征。系统泄露则指系统本身安全性不足,从而使得在将特征模板存入数据库之前被泄露出去,这样就会造成与数据库泄露同样的结果。但与数据库泄露不同的是,系统泄露会将注册过程以及所有的认证过程中生成的特征模板都泄露出去,而数据库泄露指泄露注册阶段的数据,因此系统泄露的威胁更为严重。对于一个性能良好的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而言,需要保证即使存在数据库泄露与系统泄露,入侵者也无法恢复出原始的生物信息。当存在数据库泄露时,本文给出了保证原始生物数据安全的最小密钥大小,并证明置换加密与率失真编码的实现方案可以达到该最小值。对于存在系统泄露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其一为当密钥长度较低时,用户需要在有限次的认证之后丢弃掉旧的特征模板,使用新的密钥生成新的特征模板;其二为当用户不想要重新生成特征模板时,密钥大小至少为原始数据的熵,此时加密算法才能够完全隐藏生物数据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5)

欧洪扬[5](2018)在《一种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多服务器环境下的生物认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网络是个复杂而又公开的地方,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高效安全的网络协议,也都有着不错的成果。如今,在网络上能享受到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单一的口令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因此多服务器认证和生物特征认证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移动端使用的快速增加,设计一个适用于移动端的协议也是当今一大热门。其中,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网络协议相较于传统公钥认证协议有着更高的计算效率,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多服务器下环境下的生物认证方案。在简要回顾了 Zhang等人的协议之后,我们指出了该协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不能提供用户匿名性,会受到拒绝服务攻击,会受到模仿攻击,会话不安全,会受到重复注册攻击等。随后基于Zhang等人的协议,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叁因子认证协议,该协议能抵御常见的攻击,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计算效率均有着非常大的提高。之后基于本文协议,我们又提供了一个用户间会话密钥协商方案,该方案仍然能满足常见的安全需求,使得协议更加适用于当今网络的需求。本文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介绍切比雪夫多项式协议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后续章节将用到的预备知识。第叁章回顾了 Zhang等人所提协议,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缺陷。第四章针对Zhang等人协议的缺陷,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证方案。第五章说明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用BAN逻辑进行了形式化证明。第六章提出了一个基于本文协议的用户间密钥协商方案,并说明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第七章总结全文。(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田慧芳,方勇[6](2017)在《改进的分布式算术码及其在生物认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解码过程中存在误删正确解码路径概率较高、解码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分布式算术码(distributed arithmetic coding,DAC)解码算法。综合考虑码流内在特性、码流外在特性及解码路径长度等因素对解码路径权重的影响,得到新的路径权重计算公式;用部分搜索代替全局搜索,减少算法的搜索量。将该算法用于生物信息安全认证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基于宽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7年11期)

刘江帅[7](2017)在《腾讯生物认证平台TENCENT SOTER全面开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纹登录、指纹支付几乎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手指按在手机上的那一瞬间,到底是什么原理,将指纹能力运用到产品中去的呢?一切都始于TENCENT SOTER指纹认证技术。8月4日,微信团队宣布对TENCENT SOTER技术进行开源,向业内人士完全开放,供开发者进行研究及自主开发,接入所需所有代码都可供查询。(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7年16期)

[8](2017)在《生物认证持续发力 IFAA覆盖设备超10亿台》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2日,在IFAA(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2017大会上,IFAA的主要发起方蚂蚁金服首席风险官俞胜法宣布,IFAA将开放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能力,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金融级身份认证安全保障。在金融领域,用指纹完成身份识别以及支付正在成为标配。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2年中支持IFAA标准的设备数已突破10亿台,覆盖超过36个品牌与200款手机设备。目前中国市场上几乎每一款支持指纹的手机都支持IFAA协议,IFAA也已成为中国主流的身份认证技术标准平台,并正在布局和加速国际化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安全》期刊2017年08期)

闫亚兵[9](2017)在《面向生物认证的虹膜分割与识别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设备与社交网络的发展,与身份认证及信息安全相关的活动越来越普及。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由于容易被遗忘和丢失、被伪造以及被窃取等固有的弊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以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为基础的生物认证技术应运而生。相比与其它生物特征,虹膜包含丰富而独特的纹理,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易于采集等诸多优点,这使得虹膜在生物认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虹膜分割与识别算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许多现有的虹膜识别系统以同一数据库质量良好的虹膜图像为基础进行设计,忽略了异质虹膜图像分割与识别的难度。基于此,本文从虹膜自身的生理结构特性出发,研究面向生物认证的虹膜分割与识别算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针对虹膜分割与识别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目前虹膜分割方法大多仅能应用于特定虹膜图像库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典型虹膜分割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先验噪声评估和主动轮廓模型的异质虹膜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虹膜图像的噪声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基于主动轮廓模型,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对不同噪声类型的虹膜图像进行定位分割,提高了异质虹膜图像分割的准确度与鲁棒性。(2)针对现有虹膜识别算法因眼睑睫毛等遮挡以及光反射等噪声造成虹膜匹配失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扇形区域编码优化的虹膜识别方法。考虑到虹膜图像存在遮挡等问题,该方法采用局部扇形区域采样及编码的方式避免了噪声干扰,在此基础上,结合虹膜的结构特性对虹膜编码进行优化,提高了虹膜识别的准确率。总之,本文针对目前虹膜分割与识别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研究经典方法与虹膜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颖的虹膜分割与识别算法,克服了遮挡及噪声的影响,实现了异质虹膜图像的有效分割与识别。(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田慧芳[10](2017)在《分布式算术码在生物认证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认证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无需记忆等优点,在信息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受到攻击时,典型生物认证系统存在用户原始生物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另外,传统基于宽度优先搜索的分布式算术码解码器误删正确解码路径概率较高、解码速度较慢,导致典型生物认证系统存在误判率较高、认证时间较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算术码的生物认证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分布式算术码解码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生物认证系统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算术码的生物认证系统模型。合法用户在首次使用系统时,特征值提取模块提取其生物特征,并传送到模板库注册模块。该注册模块运用分布式算术码编码器对其压缩、加密及校验编码后,将结果注册到模板库。当用户请求进入系统时,特征值提取模块读取其生物特征,并传送到合法性验证模块。该验证模块根据其特征值,采用分布式算术码解码器对模板库中的特征值进行解码,并通过校验码鉴定其身份。(2)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分布式算术码解码算法。鉴于传统解码算法采用部分路径权重衡量解码分支重要性,导致传统解码器存在解码速度慢、误码率高的缺点。同时针对深度优先搜索可能存在各解码路径长度不同的问题,通过综合考虑分布式算术码码流外在特性、内在特性及解码路径长度等因素对解码分支重要性的影响,设计了全路径权重计算方法,实现部分搜索代替全局搜索,减少了对解码树的搜索量,提高了解码速度。(3)对比了传统解码算法与提出的解码算法的性能以及它们在生物认证系统中的认证效果。通过仿真实验,从解码准确性和解码速度两方面对比了两种算法的性能,运用操作者特征曲线对比了两种算法在生物认证系统中的误判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两种算法的解码准确性基本相同,但提出的算法的解码速度比传统算法更快,在生物认证中的误判率比传统算法低4.56%~5.65%。(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生物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个人生物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除了会对公民造成财产损失、导致隐私泄露外,更有可能形成难以修复的个人身份凭证缺损。"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凌捷介绍。从原理上讲,所有的认证都不外乎服务器端与认证端进行信息对比。在互联网环境下,生物认证产生的特征数据只要进入计算机,就会以0和1的形态在数据库中存储起来。但是,面孔、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都是具有唯一性的,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遭攻破,那么相关个体的信息安全将永远不复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1].通讯员,张爱萍,王磊,本报记者,赵铁英.研发生物认证技术保障应用层精准防护[N].中国电力报.2019

[2].齐琪.生物认证时代的矛盾与逻辑[J].保密工作.2019

[3].魏旭阳.基于生物认证的移动支付专利技术综述[J].河南科技.2018

[4].刘友为.可删除生物认证系统的信息论研究[D].东南大学.2018

[5].欧洪扬.一种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多服务器环境下的生物认证方案[D].武汉大学.2018

[6].田慧芳,方勇.改进的分布式算术码及其在生物认证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

[7].刘江帅.腾讯生物认证平台TENCENTSOTER全面开源[J].计算机与网络.2017

[8]..生物认证持续发力IFAA覆盖设备超10亿台[J].中国信息安全.2017

[9].闫亚兵.面向生物认证的虹膜分割与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田慧芳.分布式算术码在生物认证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生物特征信息隐藏的嵌入模型几种常用生物特征的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人脸图像系统在不同阈值T下的zeroFAR性能曲线多通道生物认证过程(两通道)一1生物认证和PKJ技术相结合的身...

标签:;  ;  ;  ;  ;  ;  ;  

生物认证论文_通讯员,张爱萍,王磊,本报记者,赵铁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