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桃楸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桃楸叶,乙酸乙酯层,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降血糖
核桃楸叶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1](2019)在《基于谱效学对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糖尿病病人的数量每年都在逐渐增加,形势十分严峻。本课题所研究的核桃楸叶,是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树叶。据报道,核桃楸植物的树根、树皮,叶、青果皮,果仁均可入药,主要用于治疗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疾病。近些年来,人们对核桃楸树皮、根皮、果皮和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报道比较多,但对核桃楸叶的深入研究报道比较少,为了进一步确定核桃楸叶降血糖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特对核桃楸叶进行深入的研究。目的:基于中药谱效学确定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测定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确定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部位;基于中药谱效学,运用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快速筛选核桃楸叶活性部位中的降血糖的潜在活性成分:建立体外活性筛选模型对潜在活性成分进行单体活性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核桃楸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4 mg/ml和0.130 mg/ml,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分别为0.044 mg/ml和0.158 mg/ml);采用靶向亲和-液质谱联用技术筛选核桃楸叶中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筛选出15种具有潜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并推测了其中8种化合物结构,根据亲和度大小,选取前6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单体活性验证,其中山奈酚,槲皮素,没食子酸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有价值作为重点活性成分进一步研究;采用靶向亲和-液质谱联用技术筛选核桃楸叶中能够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筛选出11种具有潜在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并推测了其中5种化合物结构。根据亲和度大小,选取前4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单体活性验证,其中山奈酚抑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是核桃楸叶主要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从抑制活性和对活性单体的选择性指数综合评价,山奈酚为最优化合物,槲皮素、没食子酸、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次之,它们均强与阿卡波糖。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较差,均弱与阿卡波糖。结论:通过体外酶活性测定实验,初步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的有效部位,通过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初步推断核桃楸叶乙酸乙酯层中有8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针对其中6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进行体外单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其中山奈酚、槲皮素和没食子酸的抑制活性好于阿卡波糖,可以作为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通过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初步推断核桃楸叶乙酸乙酯层中5种潜在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针对其中4种潜在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进行体外单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潜在的α-淀粉酶抑制剂对α-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其中山奈酚抑制活性比阿卡波糖好,可以作为有效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核桃楸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抑制活性机理进行研究,山奈酚等6种成分均能和α-葡萄糖苷酶进行结合,根据对接位点信息可以预测该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2](2019)在《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并确定其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剩余水溶性成分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进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最终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确定其活性成分。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14、0.13 mg·mL~(-1),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_(50)分别为0.044、0.158 mg·mL~(-1));DPPH自由基清除与黄酮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亦强于其他萃取部位,其IC_(50)为6.89 mg·mL~(-1);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6.11%,为该部位的主要成分,经标品比对较好的3个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结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3期)
彭小进[3](2018)在《核桃楸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作为萃取剂,对核桃楸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相萃取。各萃取相经过色谱分离,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辅助下,分析鉴定有效物质成分及结构。石油醚萃取相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中主要有9种有效物质;氯仿萃取相洗脱剂氯仿:甲醇=89:11中主要有6种有效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相洗脱剂甲醇:氯仿=76:24中主要有9种有效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相洗脱剂甲醇:氯仿=70:30中主要有10种有效物质;丙酮萃取相洗脱剂丙酮:甲醇=92:8中主要有8种有效物质。通过单一因素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核桃楸多酚类物质提取的工艺条件,以单一因素为基础的响应面法设计得到叶子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同时以核桃楸外果皮作为对比,比较二者的异同。叶子中多酚类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15:1、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提取温度60℃;外果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25:1、超声提取时间40 min、超声提取温度60℃。叶子中多酚类物质的最大提取率为3.46%,外果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最大提取率为1.37%。生物活性鉴定主要从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两个方面进行,采用4种自由基对核桃楸多酚类物质进行抗氧化能力测试,试验结果证明,核桃楸叶及外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大于超氧阴离子,也大于羟基自由基,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作用最弱。采用褐腐菌密粘褶菌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2个菌种对核桃楸叶及外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乙醇提取物石油醚相和氯仿相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其对褐腐菌密粘褶菌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4-01)
王秀梅,时东方,刘春明,于长龙,曲淑贤[4](2016)在《核桃楸叶提取物对2种天敌昆虫的毒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叶乙醇提取物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的毒性作用,以清水作为对照,在室内测定了0.697 8、1.359 6、2.039 5 g·L-1提取物对2种天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异色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具有较高毒性,经2.039 5 g·L-1乙醇提取物处理48 h后,异色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9.23%和83.67%,松毛虫赤眼蜂的LC50为1.127 9 g·L-1。(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王淑萍[5](2015)在《核桃楸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核桃楸叶中的挥发油,从核桃楸叶挥发油中分离了57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了51种化合物,占被分离化合物的89.46%,其中烃类(33种,48.03%)、酮类(1种,0.55%)、醇类(5种,25.94%)、酯类(6种,8.43%)、酸类(1种,0.62%)、含氧杂环类(4种,2.62%)及甲酰类(1种,0.65%)等7大类化合物,有3类(27种,51.19%)为已知药用成分,这些数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信息.(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吕兵,王卓,臧连生,时东方,刘春明[6](2014)在《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叁种常见害虫的杀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测定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叁种常见害虫即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及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白粉虱、小菜蛾和蚜虫均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其LC50分别为0.7527、0.7924和0.2121 g/L;在稀释质量浓度为2.0395 g/L时,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48%和98.00%,而在稀释浓度为0.9518 g/L时,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9.35%。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温室白粉虱、小菜蛾幼虫及蚜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尚作华,霍金海,王伟明[7](2014)在《HPLC法测定核桃楸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核桃楸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核桃楸叶的成分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波长273nm,流动相:甲醇-0.1%磷酸(10:90),流速1m L·min-1,柱温30℃。考察线性与范围、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并测定样品含量。结果:没食子酸浓度在2.712~40.68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1.07%。样品中没食子酸含量在1.469~1.482 mg/g,平均含量为1.477 mg/g。结论:该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为核桃楸叶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4年05期)
尚作华,霍金海,王伟明[8](2014)在《核桃楸叶总鞣质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核桃楸叶总鞣质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利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考察AB-8,D101,NKA-9,Daion HP-20型大孔树脂的吸附与洗脱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量、水洗用量及洗脱溶媒对核桃楸叶总鞣质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干酪素法测定核桃楸叶总鞣质含量,检测波长760 nm。结果: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672 g·L-1,上样量250 mL,洗脱流速2 BV·h-1,加水6 BV洗脱除杂,收集50%乙醇洗脱液10 BV;总鞣质洗脱率、纯度分别为73.32%,35.02%。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对核桃楸叶总鞣质的分离性能较好,优选的纯化工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4年16期)
谢健,霍金海,王伟明[9](2014)在《HPLC法测定核桃楸叶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测定核桃楸叶中槲皮素与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57:4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5℃。结果:槲皮素、山奈酚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基线分离,分离度均>1.5;槲皮素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62%,RSD为1.45%,山奈酚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1.11%。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分离度好,重现性好,可用于核桃楸叶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4年02期)
孙庆灵,霍金海,谢健,王伟明[10](2014)在《核桃楸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核桃楸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核桃楸叶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平板打孔法考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比较核桃楸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菌作用强度,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核桃楸叶提取物有机相萃取部位有抗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顺序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水相无抑菌作用。结论:随着极性的增大,核桃楸叶提取物有机相萃取部位的抗菌作用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4年02期)
核桃楸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并确定其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剩余水溶性成分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进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最终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确定其活性成分。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14、0.13 mg·mL~(-1),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_(50)分别为0.044、0.158 mg·mL~(-1));DPPH自由基清除与黄酮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亦强于其他萃取部位,其IC_(50)为6.89 mg·mL~(-1);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6.11%,为该部位的主要成分,经标品比对较好的3个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结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桃楸叶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基于谱效学对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物质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2].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9
[3].彭小进.核桃楸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4].王秀梅,时东方,刘春明,于长龙,曲淑贤.核桃楸叶提取物对2种天敌昆虫的毒力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5].王淑萍.核桃楸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分子科学学报.2015
[6].吕兵,王卓,臧连生,时东方,刘春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叁种常见害虫的杀虫活性[J].环境昆虫学报.2014
[7].尚作华,霍金海,王伟明.HPLC法测定核桃楸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J].黑龙江中医药.2014
[8].尚作华,霍金海,王伟明.核桃楸叶总鞣质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9].谢健,霍金海,王伟明.HPLC法测定核桃楸叶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J].黑龙江中医药.2014
[10].孙庆灵,霍金海,谢健,王伟明.核桃楸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菌活性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4
标签:核桃楸叶; 乙酸乙酯层; 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 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