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悬挂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辆,刚度,系统,主动,单轨,阻尼,机动性。
车辆悬挂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崔庆霞,杨俭,袁天辰,宋瑞刚[1](2019)在《轨道交通车辆二系悬挂系统平稳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轨道车辆垂向振动影响列车运行平稳性的问题,为减小车辆垂向振动,在分析传统轨道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准零刚度隔振方法,通过在轨道车辆的二系悬挂结构中引入一对横向线性弹簧,使其与垂向的线性弹簧并联,组成轨道车辆准零刚度二系悬挂系统。以四轴客运列车为例,建立含有准零隔振结构的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龙格库塔法求解得到系统响应,并利用平稳性指标评估隔振效果。数值结果显示,与线性弹簧二系悬挂系统相比,具有准零刚度特性的轨道车辆二系悬挂系统隔振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小车体的垂向振动,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研究表明了准零刚度减振方法的可行性,也为轨道车辆二系悬挂平稳性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8期)
丁道霖[2](2019)在《基于车前地形的叁轴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挂系统是车辆底盘中的重要组件,其性能对车辆的车身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重要影响。现有的应急救援车辆大多采用被动悬挂,难以满足高速越野行驶的要求,相比之下,有能量输入、可闭环控制的全主动悬挂系统能根据车前地形实时调节悬挂参数,使车辆在复杂的路面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6YFC0802902),以提高叁轴应急救援车辆高速越野工况下的车身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为目标,研究基于车前地形的叁轴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为提高悬挂作动器的位移跟踪精度,设计了一种输入顺馈补偿、干扰前馈补偿与闭环反馈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这种复合控制器的有效性,为后续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中作动器的位移控制奠定基础。(2)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身位姿轨迹规划的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利用已知的车前地形高程信息,根据悬挂系统控制目标和约束条件,实时规划由叁次B样条参数化的车身位姿轨迹,同时解算相应的悬挂作动器伸长量,并在相应时刻到来时,通过控制各作动器的伸缩对车辆位姿进行调节控制。(3)根据叁轴车辆悬挂系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和系统输出,建立了1/6车辆二自由度和整车九自由度全主动悬挂系统状态空间方程,还建立了包块路面和随机不平路面模型。(4)基于车身位姿轨迹规划的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仿真分析。针对1/6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轨迹规划策略能改善悬挂系统性能,并且无需检测过长距离的车前地形信息。针对叁轴整车全主动悬挂系统,分别以包块路面的和随机不平路面作为激励进行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车身位姿轨迹规划的悬挂控制方法可有效处理作动器输出饱和问题,并提高悬挂系统性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车身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常亚宁[3](2019)在《专用车辆主被动可切换式悬挂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的悬挂系统直接影响着其行驶平顺性、安全性以及操作稳定性。由于传统被动悬挂系统具有固定的刚度和阻尼,在路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其性能很难再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更合何况是专用应急救援车辆。所以开发出一款时变的刚度和阻尼悬挂系统,或者采用主动悬挂系统来时刻调整车身位姿,以提高行驶的平顺性来改善乘坐舒适性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2),并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对油气悬挂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主被动悬挂系统的切换原理,并建立了被动情况下单桥互联式油气悬挂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油气悬挂不同的结构参数以及不同的外部激励参数对其位移特性、速度特性、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的影响。2.根据整车物理模型分别建立了九自由度的整车油气悬挂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车辆左右轮输入激励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随机路面模型,并指出了悬挂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3.建立基于理想天棚阻尼参考模型的广义误差动力学模型,设计滑模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滑模控制的趋近律系数增益进行优化,并用人工智能思想对模糊控制器的论域进行变换,设计了变论域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4.用Simulink搭建了油气悬挂和主动悬挂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结果可知,主动悬挂在性能上较油气悬挂更优,可以提高行驶平顺性改善乘坐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代健健,陈轶杰,毛明[4](2019)在《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清晰了解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现状,立足于现有文献,分析了国内外在被动悬挂、半主动悬挂、主动悬挂及以惯容-弹簧-阻尼(ISD)悬挂和扭杆油气复合悬挂为代表的新型悬挂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油气悬挂及新型悬挂的相关研究情况.研究表明:在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理论及工程应用上,建议积极研究开发能够工程应用的主动、半主动悬挂,积极研究新型悬挂,提高悬挂可靠性,注重在基础理论研究、材料与工艺改善等方面的投入.(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志辉,翟婉明,朱胜阳,吕凯凯[5](2019)在《基于准零刚度理论的悬挂式单轨车辆二系悬挂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系悬挂系统是保证悬挂式单轨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基于准零刚度及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二系悬挂装置具有准零刚度特性的悬挂式单轨车辆系统垂向模型,推导了悬挂式车辆垂向振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二系悬挂准零刚度系统与传统线性刚度系统隔振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既有垂向弹性元件并联斜置弹簧的方式,可实现悬挂式单轨转向架二系悬挂系统的准零刚度特性;相对传统线性刚度系统,二系悬挂准零刚度系统的车辆垂向动态响应在时域内明显降低,在频域范围内的低频段隔振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2期)
彭福泰,丁旺才[6](2018)在《车辆空气悬挂系统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机车车辆的大幅度提速,对高速列车的稳定性、舒适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故对其二系悬挂装置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等效模型难以准确反应使用的真实情况。通过对空气弹簧的工作原理进行数学推导,建立空气弹簧的线性模型,求解线性系统的位移传递率,分析空气弹簧的参数对传递率的影响;以线性系统为基础建立非线性模型,基于谐波平衡法求解非线性空气弹簧动力系统的解析解,分析对比线性与非线性的参数影响,可为空气弹簧悬挂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4期)
王永丽,梁经芝,冯栋梁,陈超[7](2018)在《坦克装甲车辆悬挂系统探析及发展前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坦克装甲车辆悬挂系统,从悬挂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各类悬挂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结构形式、性能优缺点、国内外技术水平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揭示了各类悬挂系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悬挂系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利用现代设计方法针对车辆悬挂系统进行综合计算优化匹配后,选择最适合特定车辆的悬挂类型的设计方法,指出了未来坦克装甲车辆悬挂技术发展前景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11期)
夏张辉,宫岛,周劲松,孙文静[8](2017)在《地铁车辆电机悬挂系统的解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地铁车辆电机考虑成具有6个自由度的空间刚体,建立电机的自由振动方程,以解耦度为优化目标,以电机横移及浮沉振型频率为约束条件,基于遗传算法对电机悬挂系统各橡胶元件的叁向刚度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某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现场试验,对比分析电机采取刚性吊挂方案和解耦优化的弹性吊挂方案时转向架和车体的振动及受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电机各阶刚体振型可获得良好的解耦度,最高的达到了100%,频率分布与期望值基本一致;与刚性吊挂方案相比,当电机采取解耦优化的弹性吊挂方案后,可以有效降低转向架关键部位的振动以及动荷载,从而有效降低转向架的疲劳损伤.(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王景景[9](2017)在《底部防护型车辆悬挂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在非对称战争中频繁使用地雷或简易爆炸装置的情况,如何在不影响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机动性的前提下,提升车辆的抗爆炸冲击能力成为防护型车辆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因此,对防护型车辆的重要部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及优化来提高车辆的防护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悬挂系统作为车辆底盘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起到传递力的作用,还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本文以某底部防护型车辆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爆炸环境下悬挂系统防护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底部防护型车辆及悬挂系统的发展,并对爆炸冲击工况下乘员损伤耐受度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对不同悬挂系统进行轮下小当量TNT(5OOg)爆炸仿真分析,对比悬挂上止点和下止点加速度数据响应结果,计算出各悬挂系统上止点相对于下止点的加速度衰减比,确定螺旋弹簧悬挂系统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再然后,进行整车模块化建模,对目标车辆进行了材料参数研究,确立了模型在爆炸条件下的边界条件,通过整车轮下爆炸仿真与试验验证了整车模型建立的准确性。随后,针对螺旋弹簧悬挂系统的弹簧刚度和减震系统的阻尼系数对悬挂系统抗爆炸冲击的影响进行单因子分析,为后续悬挂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合适的设计变量。最后,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整车代理模型建立及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螺旋弹簧悬挂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悬挂系统参数优化后与优化前相比,车身结构响应及乘员下胫骨损伤响应明显降低。螺旋弹簧悬挂系统的抗爆炸冲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效提升了整车的底部防护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王腾腾[10](2017)在《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弱小故障检测及性能劣化预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运量大、高效准时、便捷舒适、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大力发展的交通方式。悬挂系统作为城轨车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早期的弱小故障检测以及整体性能劣化预测,不仅可以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还可以基于设备状态制定针对性的维修计划,降低维修成本。本文针对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弱小故障检测、悬挂系统安全等级评价以及悬挂系统整体性能劣化预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基于专业的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SCK搭建的城轨车辆悬挂系统故障仿真平台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了一种新的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弱小故障检测方法。针对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弱小故障检测问题,本文将故障数据构造成张量形式,丰富了故障信息。提出了多线性动态主元分析(MDPCA)算法,提高了故障特征提取的质量。引入Eros相似度量算法检测故障发生时数据特征的变化,采用分布式方法实现故障位置的分离。利用城轨车辆悬挂系统故障仿真实验平台与以往的DPCA、MPCA方法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本文方法对悬挂元件性能衰减10%以下具有更高的检测能力,提高了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元件前期弱小衰减的检测水平,为实现城轨车辆在途安全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研究了基于经验模态相关性分析的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安全等级评价方法。采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以实现数据经验模态的提取,克服了模态混迭的问题,利用经验模态间的相关系数表征系统的安全等级。通过城轨车辆故障仿真平台验证,表明本文所用方法避免了传统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在人为因素依赖性较强、评价结果有效性较低等方面的缺陷,提高了悬挂系统安全等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3)研究了基于SPSO-LSSVR的城轨车辆悬挂系统性能劣化预测方法。针对悬挂系统整体性能劣化的预测问题,本文建立了反映悬挂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利用LSSVR算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SPSO进行模型参数寻优。通过城轨车辆悬挂系统故障仿真实验平台对本文模型进行了验证,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本文建立的模型对悬挂系统性能的劣化程度具有更高的预测效率和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将车体及转向架加速度作为模型输入时的预测效果,并在横向、垂向上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现场工程中的可行性,为从被动维修转向基于悬挂系统设备状态的主动维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9)
车辆悬挂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悬挂系统是车辆底盘中的重要组件,其性能对车辆的车身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重要影响。现有的应急救援车辆大多采用被动悬挂,难以满足高速越野行驶的要求,相比之下,有能量输入、可闭环控制的全主动悬挂系统能根据车前地形实时调节悬挂参数,使车辆在复杂的路面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6YFC0802902),以提高叁轴应急救援车辆高速越野工况下的车身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为目标,研究基于车前地形的叁轴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为提高悬挂作动器的位移跟踪精度,设计了一种输入顺馈补偿、干扰前馈补偿与闭环反馈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这种复合控制器的有效性,为后续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中作动器的位移控制奠定基础。(2)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身位姿轨迹规划的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利用已知的车前地形高程信息,根据悬挂系统控制目标和约束条件,实时规划由叁次B样条参数化的车身位姿轨迹,同时解算相应的悬挂作动器伸长量,并在相应时刻到来时,通过控制各作动器的伸缩对车辆位姿进行调节控制。(3)根据叁轴车辆悬挂系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和系统输出,建立了1/6车辆二自由度和整车九自由度全主动悬挂系统状态空间方程,还建立了包块路面和随机不平路面模型。(4)基于车身位姿轨迹规划的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仿真分析。针对1/6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轨迹规划策略能改善悬挂系统性能,并且无需检测过长距离的车前地形信息。针对叁轴整车全主动悬挂系统,分别以包块路面的和随机不平路面作为激励进行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车身位姿轨迹规划的悬挂控制方法可有效处理作动器输出饱和问题,并提高悬挂系统性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车身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悬挂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崔庆霞,杨俭,袁天辰,宋瑞刚.轨道交通车辆二系悬挂系统平稳性设计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2].丁道霖.基于车前地形的叁轴车辆全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常亚宁.专用车辆主被动可切换式悬挂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代健健,陈轶杰,毛明.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现状及趋势[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9
[5].陈志辉,翟婉明,朱胜阳,吕凯凯.基于准零刚度理论的悬挂式单轨车辆二系悬挂系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6].彭福泰,丁旺才.车辆空气悬挂系统动力学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8
[7].王永丽,梁经芝,冯栋梁,陈超.坦克装甲车辆悬挂系统探析及发展前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
[8].夏张辉,宫岛,周劲松,孙文静.地铁车辆电机悬挂系统的解耦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王景景.底部防护型车辆悬挂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10].王腾腾.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弱小故障检测及性能劣化预测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