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式振动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电液式振动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液式振动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台,谐波,波形,弹性,参量,运动学,时域。

电液式振动台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春生,蔄喜良,邱法维,沙锋强,王刚[1](2019)在《电液伺服叁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4-2-1构型研制的电液伺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尺寸设计为2. 5*2. 5米,承载能力为5吨。采用叁参量控制方式开发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实现了振动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控制。对建成后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了各项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该振动台能够实现高精度再现随机波(地震波)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波形功能,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指标。为结构和构件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也为今后的振动台建造提供了借鉴基础。(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10期)

岳小云[2](2019)在《高频电液振动台用台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台是测定材料、零件等性能及缺陷的仪器,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的重要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振动台面是连接试件和活塞轴的关键零件,其性能严重影响振动台的参数。文章通过对其台面进行分析,提出改进举措。(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魏巍,刘兴宝,孔金星,黄文,韩俊伟[3](2018)在《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流量非线性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液伺服振动台由于流量非线性导致的加速度振动信号波形失真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流量非线性逆模型的补偿控制策略.通过节流方程,建立滑阀两腔的非线性流量方程,结合液压系统连续性方程和受力平衡方程,获得电液伺服振动台的非线性模型,同时根据稳态点附近的泰勒方程,给出液压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控制模型;在考虑系统最大动出力的基础上,引入与负载压力相关的流量非线性补偿函数,使得补偿后的伺服阀流量与阀芯位移成线性关系.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流量非线性补偿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加速度振动信号的波形失真现象,提高振动信号的跟踪精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何尧[4](2018)在《电液伺服振动台加速度谐波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伺服振动台是一种在工程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实验设备。振动测试,即将试件固定在振动台平面,通过振动台的振动模拟物体受到外力时的情况,通过模拟实验对试件受载荷的产生的影响、试件的寿命以及系统的减振能力进行研究。在军工和航天等领域,对其行业产品可靠性要求很高。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作为在这些领域里的一个可靠性试验关键设备——振动试验系统,对其性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如何利用振动台实现高精度的时域波形再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首先,本文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然后基于前人对以叁状态控制策略为核心、结合自由度独立控制器和压力镇定控制器的多轴电液振动台伺服控制系统的分析,在考虑液压执行机构流量非线性、伺服阀的死区、零偏、库伦摩擦和粘性摩擦的基础上建模,并分别仿真分析了各非线性因素和激励信号幅值对系统加速度输出响应的影响。但由于振动试验台存在非线性特征以及实验条件也存在不确定性,振动试验台存在以下的问题:加速度响应信号波形严重失真,波形稳定性较差,和预期的加速度信号相比具有更大的振幅衰减、相位滞后。由于系统的时变性、各非线性因素的综合作用及温度对各元件性能的影响,单独消除某一种非线性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谐波,反而会增加计算量且很难实现实时控制。因此,设计一种无论由于何种非线性造成的波形失真都能实现谐波消除的实时控制的谐波消除控制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多轴电液振动台的上述非线性特性和试验条件的不确定性,液压振动台加速度的实际响应信号波形严重失真。幅值稳定度差、较期望加速度信号有较大的幅值衰减、相位滞后和频率通常是试验信号频率的整数倍高次谐波。因此,为设计能够在线运行的谐波消除控制器,首先需要对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比较了基于LMS算法、ASLMS算法和梯度算法设计的自适应横向滤波器在收敛速度和均方误差方面的不同。基于对自适应滤波器算法的分析理解,首先通过幅相控制器改善基频信号跟踪的性能,实现正弦激励信号的高精度复现然后分别基于ASLMS步长自适应调节最小均方算法和梯度算法设计自适应谐波消除控制器抑制谐波分量。本文通过实验与分析比较验证了多轴电液伺服振动台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一名[5](2018)在《共振式电液振动台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振动台是振动实验中的重要设备。由于电液振动系统有着复杂非线性的特点,导致系统的输出响应往往存在较大的幅值误差与相位滞后,从而影响了振动实验的效果。为了改善电液振动系统的控制效果,本文对振动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振动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控制方法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在实验中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控制效果。本论文归纳总结了振动台的分类特点与国内外振动控制研究的发展状况。根据振动指标的需求,以电液振动台为基础,在液压缸上并联了一种变刚度共振机构,形成了共振式电液振动台。对整个共振式电液振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并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起相应的振动系统仿真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被控模型高度复杂、非线性极强的特点,选取了鲁棒性较好,适用性最强的PID控制,首先基于实验方法和Ziegler-Nichols方法进行了参数整定,针对存在的滞后问题添加了前馈补偿控制器,得到了控制效果的改进。2.为了解决实际系统时变性的问题,通过将传统PID方法与模糊算法结合起来,设计了更适用于实际振动实验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将其应用到所建立的振动系统仿真模型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可行性。3.搭建了实物振动台,将设计好的控制器应用到振动实验台中进行振动实验,设计了阶跃响应实验与4种不同频率下的正弦定频响应实验。将PID、前馈PID与模糊自适应PID叁种控制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的归纳说明了各种工况下不同控制方法的特点,证明了所研究的控制方法对共振式电液振动台的振动控制效果进行了有效的提高与改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关广丰,熊伟,王海涛[6](2018)在《冗余驱动两轴电液角振动台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冗余驱动多轴电液振动台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承载能力,改善系统的加速度均匀度及横向分量等指标,已成为振动模拟实验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控制系统是冗余驱动多轴电液振动台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运动学分析进行铰点空间信号与工作空间信号的转换,设计加速度控制回路,提高大位姿条件下系统的控制精度。基于冗余振动台动力学方程设计内力协调控制回路,减小各缸间的内力耦合。分别通过位姿控制、阶跃响应、加速度频率特性分析和正弦振动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6期)

张泰龙[7](2018)在《单轴高频电液振动台设计与伺服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振动台是现有大多数地震模拟装置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电液伺服阀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信号输出,驱动液压缸往复运动,进而对被测试物实施激振。目前国内的电液振动台研究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岩土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在振动台上面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就尝试以小型轻便的振动台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振动台的建设及控制策略研究上积累经验与技术,为国内的振动台的研究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以单向高频电液振动台为研究目标,针对液压动力系统固有特性中存在谐振及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展开相应的控制策略研究,再对单变量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并尝试研究波形复现的控制方法.同时进行系统的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部分的设计,最后完成振动试验台系统的搭建。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六章,主要内容结构简述如下:第一章,介绍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背景,分析电液振动台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第二章,设计系统工作能力并校核总体方案的可行性,推导出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方程式,同时分别建立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第叁章,根据工况需要设计激振系统的机械结构,对结构进行应力应变和动态性能分析及优化;通过计算校核与工作原理分析,设计电液激振装置的液压系统,并进行集成优化设计。第四章,针对动态响应性能的不足,基于系统零极点配置原理采用控制策略提高动态性能能力,依次分析调节变量的影响作用;研究频响估计技术,并基于频响估计初步探究了信号复现的控制策略。第五章,设计振动试验系统的电控系统,并设计开发软件控制系统,最后完成了振动试验台系统的建设。第六章,概述了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对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15)

徐海迪[8](2018)在《电液振动台干扰力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振动台作为振动环境模拟试验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等国防工业领域和汽车、建筑等民用工业部门,为产品性能测试和技术改进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运动过程中,电液振动台系统中因基础弹性、负载弹性以及柔性连接产生的干扰会影响振动台的控制精度,导致无法基于振动模拟测试数据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本课题将详细分析各种工况下振动台干扰力的产生机理,并对振动台干扰力补偿方法开展研究。首先,为消除干扰力对振动台系统的影响,提出两自由度补偿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理想条件下阀控缸模型,检验两自由度补偿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其次,针对电液振动台系统的实际工况,分别对基础弹性系统、弹性负载系统、柔性连接系统以及复合工况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及建模。运用两自由度补偿控制策略对其受到的干扰进行补偿,利用叁状态控制器设计加速度跟踪回路。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检验各种工况下干扰补偿及加速度跟踪控制器的有效性。再次,基于试验数据,利用复函数曲线拟合方法对补偿控制器的传函进行辨识。最后,用两自由度补偿控制策略在振动台上分别进行阶跃响应、正弦跟踪及频率特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自由度补偿控制策略能够明显削弱干扰力对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提高电液振动台系统的加速度跟踪精度。(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1-01)

张连朋[9](2017)在《冗余驱动电液振动台阵系统时域波形复现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振动台作为振动环境模拟试验平台,是再现各种振动环境以研究结构抗震性能最直接最准确的试验设备。多振动台组成的振动台阵可进行多点联合振动试验,更真实地模拟大跨度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成为振动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液伺服仿真及试验系统研究所为北京工业大学承制的“冗余驱动电液振动台阵系统研制”项目为背景,重点研究振动台阵系统的同步与跟踪控制问题以实现其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对于大跨度柔性试件的冗余驱动振动台阵系统,若简单地将传统自由度控制策略拓展到更多维数,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提出了十二自由度控制策略以实现台阵系统的基本运动控制。台阵系统在初始位置时,伺服阀零偏、机械安装误差及电气测量误差等不仅使各振动台产生冗余内力,而且使两振动台间存在位姿误差,对试件产生变形内力。因此,本文分析了系统静态时振动台内力和台阵内力的形成机理和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内力抑制方法消除系统内力以使两振动台的初始位姿相同,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内力抑制方法正确可行。振动台阵运动过程中,负载偏心和系统参数等不同引起两振动台响应特性不同,使得两振动台的输出位姿不同步,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对试件产生较大的内力。本文通过两振动台的位移同步控制从根本上消除台阵动态时的内力。首先分析了台阵系统的交叉耦合同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传统控制精度低和传统滑模控制抖振大的问题,结合自适应趋近滑模控制响应快速并减小抖振和自适应控制在线估计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上界以自适应调节切换函数增益从而进一步减小抖振,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趋近滑模的复合同步控制策略并根据李雅普诺夫理论验证了其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交叉耦合同步控制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的正确性,表明提出的同步控制策略相对传统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同步性能,能够明显减小系统的同步误差。振动台阵系统受系统频宽限制,且存在强耦合性、液压系统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和试件非线性等特点,仅使用上述运动控制和同步控制难以实现加速度波形复现,因此通常在此基础上加入离线迭代控制。系统辨识在离线迭代控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迭代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离线迭代控制的原理及实现步骤并分析了系统辨识精度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针对传统辨识方法在迭代控制应用中存在辨识精度低、频率分辨率低和计算效率低等缺点,结合条件谱迭代算法、CZT频谱细化算法和小波阈值去噪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叁种算法复合的系统辨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辨识方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频率分辨率和计算效率且非常适用于振动台阵系统离线迭代控制应用,能够提高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的效率。传统离线迭代控制实现时域波形复现时使用的始终是初始辨识阻抗,不同频率点的迭代增益相同且为保证系统稳定,通常取值较小。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迭代过程中台阵系统真实模型会变化,因此提高初始辨识精度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迭代控制性能。此外,当某频率点处辨识相位误差大于180°时,需采用负数迭代增益,此时在不同频率点使用相同的迭代增益系统不能稳定收敛。由于迭代过程在频域内运算,包含幅值和相位两个因素,本文将实数域最优化算法拓展到复数域向量空间并结合振动台阵迭代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复数域最优化算法的自适应迭代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自适应迭代控制克服了传统离线迭代控制在系统辨识误差大时不收敛的问题,且在相同的辨识精度下由于采用优化的迭代增益和更新系统阻抗而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从而快速且稳定地实现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基于xPC Target快速原型技术搭建了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对本文提出的振动台阵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台阵系统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9-01)

姚建均,万振帅,牛庆涛,张乐,肖晨光[10](2017)在《基于梯度算法的电液伺服振动台加速度谐波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液伺服振动台中的非线性因素,当系统作正弦加速度振动试验时,其响应信号中存在高次谐波,导致加速度信号失真。为了抑制谐波失真,准确辨识谐波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遗忘因子梯度算法的谐波辨识方法。该方法由谐波发生器产生输入向量,将加速度响应实际值与辨识得到的加速度信号值作差,并用于构建准则函数。通过梯度算法不断更新参数向量,当准则函数取得极小值时,利用参数向量便可计算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也可直接计算得到各次谐波。实验结果表明:该谐波辨识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收敛性能,并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电液式振动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振动台是测定材料、零件等性能及缺陷的仪器,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的重要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振动台面是连接试件和活塞轴的关键零件,其性能严重影响振动台的参数。文章通过对其台面进行分析,提出改进举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液式振动台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春生,蔄喜良,邱法维,沙锋强,王刚.电液伺服叁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研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2].岳小云.高频电液振动台用台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9

[3].魏巍,刘兴宝,孔金星,黄文,韩俊伟.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流量非线性补偿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何尧.电液伺服振动台加速度谐波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王一名.共振式电液振动台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关广丰,熊伟,王海涛.冗余驱动两轴电液角振动台控制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7].张泰龙.单轴高频电液振动台设计与伺服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

[8].徐海迪.电液振动台干扰力补偿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9].张连朋.冗余驱动电液振动台阵系统时域波形复现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姚建均,万振帅,牛庆涛,张乐,肖晨光.基于梯度算法的电液伺服振动台加速度谐波辨识[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7

标签:;  ;  ;  ;  ;  ;  ;  

电液式振动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