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中共历任领导人无不强调对党史的学习。蔡和森和李达作为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曾分别通过《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和《怎样学习党史》呼吁学习党史。两篇文章虽间隔20余年,但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学习党史,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体现了党史学习独具的政治功能。然而,因党的身份和革命任务不同,两者的学习观在学习目的和主体上又略有差异,值得比较研究。
关键词:蔡和森;李达;中共党史;学习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九十余载,其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为抵御外族侵略的不屈抗争和实现民族复兴强盛的艰苦奋斗,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从建党起,党的历任重要领导人无不强调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他们对党史的作用、党史工作根本任务的确立、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具体开展、党史人才培养等问题,做过多次深刻论述。[1]而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未来,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共产主义革命者。[2]蔡和森和李达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其革命生涯与党的历史相伴而生,对中共党史的学习有着深层次的体会,所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和《怎样学习党史》虽间隔20余年,但都是在党面临新的考验时不约而同地号召学习党史。二者有许多相同观点体现了党史学习的共通之处,对当代党史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有明显差异体现了党史学科的独特性质,值得后人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把握。
一、中共党史学习的目的及意义
蔡和森与李达都谈及了学习中共党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虽有不同但都强调了党史学习的功能性,分为两点:一则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社会规律,服务革命现实;二则可以教育党员,加强党的建设。
水泥的调凝材料有:二水石膏、无水石膏、硬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电石渣等。工业上使用的废石膏大多呈酸性,与天然石膏相比,其溶解度低,导致水泥由于缺少硫酸根离子而凝结异常,影响其与外加剂的相容性。二水石膏的调凝效果要比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好得多。水泥的粉磨温度通常较高,容易使二水石膏脱水或半水石膏再脱水成硬石膏,致使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变差。
当育明轮的速度为12knots、满载状态下,-1.4米、-0.37米、-0.2米、0米、+0.5米和+1米六种不同吃水差下消耗的燃油量具体数据如表2:
首先,《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开篇即表明:“同志们对于党内的生活及其斗争的经验想知道而不能知道,故应先做这个报告。”[3]P2随后,蔡和森提出:“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与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但是同时我们又要知道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故须明白我党的历史。”[2]就此直接阐明了想要了解革命道路的经验,单纯地依靠研究别国革命历程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学习共产党的历史,明确党的使命,知晓革命的历程,进而掌握革命发展的规律,以实现服务当前革命的目的。他强调了党史研究是为无产阶级政治、为中国革命斗争服务的。[4]P107同样,李达的《怎样学习党史》对于学习目的表述更为明了,直接指出:“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才真正能认识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5]当时正值中共成立30周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加强党史学习,认识到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了解党的伟大,巩固党的领导,促进当前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决策的顺利推行,同样是为革命服务。
其次,蔡和森和李达都认为党史的学习有助于党的建设和党员的进步。蔡和森说:“同志们都是要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所以第一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了。”[2]因此,党员可以通过对党的历史学习,清楚自己的责任,做真正意义上的好党员,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蔡和森认为,党史是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成为一个好党员的有效武器。[6]P30李达将学习的目的以新党员与老党员进行了简单区分,认为“对一些较老的党员同志说来,学习党史,是极有意义的”“借此回忆过去斗争的历史,以今天提高了的思想水平,检查当年的思想和行动”“这样自会教育自己增强革命信心和不再重复历史的错误”“对于一些新的党员同志说来,学习党史,更是极有意义的”“从而提高阶级觉悟,培养革命斗志,增强胜利的信心”[5]。党史学习能够让新老党员受益匪浅,锻炼自身的党性修养,提升党员素质,无疑有利于党的建设。
在蔡和森向中山大学学生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他多次用到了比较法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党的情况,包括“横纵比较”和“同异比较”。如在谈论到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时,他说:“要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不仅要明白其政治的环境,还须知道各阶级的力量如何,关系如何。”[2]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想要通过历史了解无产阶级的责任,必须还要了解其他阶级的状况,比较二者的异同,能体现出无产阶级政党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性和优越性。除此之外,蔡和森还“纵向比较了清朝政府前后的信用权力变化来说明中国旧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状况”,[9]以说明中国旧的统治阶级的统治从牢固到崩塌的过程,从而揭示共产党的政治责任。在讲到中共成立初期的同盟者问题时,他既比较了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主义的异同,也比较了李汉俊戴季陶等人的“意见”产生的前后,阐明了他们的“主义”如何从走在前面的先进思潮发展到不切实际的政治主张。李达在《怎样学习党史》以整章节的篇幅论述了学习党史的方式与方法,提倡不同身份、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学习。学员政治理论水平高低不同,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重点应由简入繁,各不一样,从而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他把这种层次初步分为“具有高级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和工作干部”以及“非党员的干部和群众”。
二、中共党史学习的主体与对象
其次,蔡和森注重比较学习法,李达强调分层学习法
2.量化评价方式的确定。量化评审的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增强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依据层次分析模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中,有些指标主观性强,分辨率较低,不易量化,属于定性指标,如职业道德、理论功底、实践创新能力、岗位责任、业绩贡献等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模糊评价,进行等级量化赋分,实现二次量化。有些指标规定的比较清晰具体,标准明确,客观性与可比性强,属于定量指标,如学历、资历、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水平、荣誉称号与技术称号、年度考核、送审论文审核答辩、发表论文专著、获奖成果与重大项目等,直接定量计分。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虽都重史实,但精读后发现实际存在细微差异。蔡和森首次提出将“党内生活”作为党史学习内容,这与“相关史”的学习类似,都是借助侧面内容,多维度地学习党史。而李达更注重于党内的著作学习,倡导通过领袖著作感受党的历史。他用整章列举了七篇典型著作,逐篇分析了其对学习的意义,如基本读物为胡乔木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学习了这一著作,当可深刻地理解到党的历史是光荣的,正确的,伟大的。”[5]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世界观方法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且已被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8]P21如果党史学习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握住马列主义的科学观点的基本立场,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曲解党的历史,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因此,蔡和森强调:报告中,他以党的产生历史为例,论证了学习党史要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为前提,以马列的立场为基础,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党的产生,不会像那些反对党的人一样,把党看做“野心家的阴谋”。同样,李达谈到“我们学习党史,当然只有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才能学习好”“党史不是普通历史,它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它是行动中的马列主义”[5]。由于李达认为党史学习的主体不仅仅是党员,还包括一些非党员的群众和干部,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具备自学党史的文化水平,但是思想觉悟没有达到理解党史的政治高度,所以在学习上更需要“领导”,领导他们先建立起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这与蔡和森的观点具有一致性,且至今都是正确认识党的历史、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前提。
从学习的对象上看,二者都提出对史实的学习,包括发展道路、具体工作情况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相比较而言,蔡和森注重侧面学习,李达更注重著作学习。
三、中共党史的学习方法
首先,李达与蔡和森都把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作为正确研究和学好党史的前提
蔡和森在报告中对党的产生条件、初期工作情况、党的政治状况及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总结论中,归类为:“第一,说明了党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及党的历史使命和党初期的工作;第二,说明党的政治状况”“劳动运动的发展及党内部的政治生活状况及一般的政治状况;第三说明党如何由小团体而形成大的政党。”“怎样由政党形成阶级群众的党”[2]等。除此之外,他在讲述党的历史中穿插了工人运动史、农民运动史、青年运动史和国民党史,借助“相关史”让学员更全面地认识党的历史。这些史实毫无疑问都是在了解党的历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党史学习的对象。李达也认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应当是根据党的三十年来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奋斗史来学习”“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也应该学习“党史的丰富的史实”“文化理论水平较低的党员和工作干部”应学习“当时的一般知识”“侧重彻底认识党的性质和党的基本策略和任务”。[5]这里既提到了对史实的学习,还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进行了层次的划分。
第一,从学习的主体上看,蔡和森与李达都不约而同地涵盖了的“党员”,即全党上下,但李达所针对的范围更广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和《怎样学习党史》虽在党史学习目的和意义上都强调了功能性作用,但仔细研究后发现,因其所撰写的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份不同,想要表达的直接作用有较大差异。《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是1926年蔡和森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作的报告。一方面,蔡和森想通过讲述党的历史,让身处异国的干部们深入了解党,认识党;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期间,轰轰烈烈的革命背后中国共产党遭受着反动派的恶意攻击和社会质疑,此时学习党史也是以史为论,自证清白。“为了粉碎军阀走狗及帝国主义者所造的谣言和攻击,为了澄清是非、以正视听。”[7]P27而李达于1950年就任湖南大学校长,面临着解决校内旧思想与新制度间矛盾的重任。他于1951年成立党史学习委员会,接连发表《怎样学习党史》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史》,意在利用党史学习推动对旧思想的改造。除此之外,当时正值中共成立30周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革命工作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停止,反而更加繁重,时间更为紧迫。此时号召学习党史也意在将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和非党员、新党员和老党员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起鼓励和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虽提到“党员”的次数较少,更多地提到了“同志们”,但实际上,蔡和森当时正是在将党的历史讲述给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志们”听,使他们受到教育。因此,这里的同志们既是已经入了党的干部们,也包括对革命充满了热忱即将加入共产党的其他同志们。蔡和森认为党员须通过党的历史学习,包括党的产生背景、初期工作等内容,进而明确党的政治责任,知晓党的使命,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优于资产阶级政党的事实。因此,作为一名好的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所以第一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了。”[2]李达关于学习主体的描述更为具体——“较老的党员”和“新党员”。除此之外,他还补充了“非党员”乃至“全国人民”都应是党史学习的主体。李达1950年就任湖南大学校长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改造旧湖大和抓思想改造,因此,他在湖南大学成立了党史学习委员会,并于《人民湖大》上发表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史?》这篇文章。此时,他已将学习主体延伸至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这与蔡和森的党内学习理论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党的革命任务的转变。1926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只有短短5年,作为革命党,虽已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中颇具影响力,但仍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因此只号召党内学习党史,实现在革命道路中的自我完善。195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用30年证明了其自身道路的正确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执政党。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再简单的是早期共产主义者为革命而建的“党”,而是肩负着全国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党”,革命性质、革命途径、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党史的学习主体也随之转变。
从二者的比较来看,通过蔡和森的比较学习法,党史学习者能清楚地把握党的本质,揭示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宏观地掌握党史脉络;而通过李达的分层学习法,则能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推动不同阶级对党史的准确把握,对普及党史意义重大。
四、结语
党的历史所具有特殊的资政育人功能,“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功能提供更为深厚的文化根基”,[10]这是一般学科所不具备的,也是党的历任主要领导人都积极倡导党史学习的重要原因,更是新时代党在新征程中继续沿用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围绕着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学习研究党史的重要意义、谁要学、要怎么学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指出回顾党的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1]这显然与蔡和森、李达分别在大革命关键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学习党史的号召一脉相承。因此,新时代新挑战来临之际,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以史为鉴、开拓创新,有助于在瞬息万变的革命环境中固本培元,提升党与人民的凝聚力,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减小困难险阻前的离心力。
除此之外,由于蔡李二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各自所倡导的学习主体有所差异。这体现了党的身份和革命任务对党史学习的影响,是党史学科的独特之处,即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因此对政治环境、政治目的的考量是把握二者党史学习理论不可忽视的元素。蔡李两人所强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正确认识党的历史、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党史研究兴盛时期学习和研究者所必须秉承的初衷。近几年沉渣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反思”历史的名号,取用“管中窥豹”的历史观,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地歪曲党的历史。因此,在当前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必须按照以蔡和森、李达等党的领导人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正确地理解党史、分析党史、评价党史,从而发挥党的光辉历史在资政育人上的作用,夯实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
房门就在这一刻被撞开了,警察冲了进来。法医拿着鼻吸在罗恬面前晃了晃,不一会儿她便清醒过来。原来陈洋用了催眠药水让罗恬失去了自控的意志。
未来研究方向有二:(1)探讨中央或省级层面的制度对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的影响,展开跨层次或中介作用分析,探索人才政策的垂直扩散和创新机制。(2)探讨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各种渠道之间的交互作用,深化对人才政策横向扩散和创新机制的认识。〔本文受到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ZSTD01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李颖.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相关论述学习和研究[J].党的文献,2016(4):37-43.
[2]李国士.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党章变化及从中引出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5):5-12.
[3]中央档案馆.中共党史报告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4]周一平.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5]李达.怎样学习党史[J].新建设,1951(6):2-5.
[6]张静如,唐曼珍.中共党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0.
[7]周一平.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8]欧阳淞.党史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9]还玉婷.刍议蔡和森开创党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分析[J].党史文苑,2015(10):37-39.
[10]黄伟.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2):111-113.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7):5-12.
A Comparison between Cai He-sen and Li Da in the Study of CPC Party History Based on“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PC”and“How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TUO Ying
(School of Marx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vivid textbook.Successive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emphasized the study of party history.Cai He-sen and Li Da were important early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rough“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How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respectively,the two articles called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Although the two articles are more than 20 years apart,they both adhere to the basic position of Marxism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so as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party history in educating people.However,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rty’s identity and the revolutionary task,the learning view of the two parties is slightly different in the purpose and subject of study,which is worthy of comparative study.
Key words:Cai Hesen;Li Da;CPC history;learning view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9)-0027-04
收稿日期:2018-07-12
作者简介:脱 颖,女,山东诸城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魏登云)
标签:党史论文; 历史论文; 党员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李达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史参考资料论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