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琴程蕾(通讯作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有许多优点。但是其引起的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发生率高达15.15%。本文将对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展开介绍,得出防护重点在于熟悉其诱发因素,实施主动干预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
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1]。而机械性静脉炎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发生率高达15.15%[2,3],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形成局部炎症并产生红、肿、热、痛及局部组织增生及硬结。本文对近年来导致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1机械性静脉炎致病因素分析导管本身的直接因素:①导管在穿刺过程中、置管后的位置漂移以及非正常脱出等因素,对血管壁反复摩擦和机械性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损伤,使血管内膜受损后释放炎性介质,从而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反应。②材质原因也有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能性。
与操作者有关的因素:①选择不合适的导管型号。②受有粉(润滑粉)手套的影响。③置管操作技巧有待改善,穿刺手法不规范等,均有导致导管穿出血管外或者血管内膜受损,而引起炎症的可能性。此外,导管未达到预期位置也是机械性静脉炎的好发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①过敏体质。②血管充盈度不够。③情绪因素的影响。
2预防措施针对导管:①尽量减少患者的体位变动及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②目前硅胶类材质巴德三向瓣膜导管生物相容性高、细软、表面光滑、可抵御其他化学物质侵袭,相对于聚脉胺脂类材质来说,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机率小。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PICC管的组织相容性将会逐渐改善,因为材料本身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将会逐渐减少。
针对操作者的防治措施:①正确选用导管:导管型号越大,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在非快速滴注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管径的导管,防止导管过粗引起的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形成异物刺激。②尽量减少有粉手套的使用,选用无菌无粉手套。③选择合适的血管:PICC置管应首选贵要静脉,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为第三选择。④提高置管的技巧,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⑤加强置管后护理:置管后24h常规消毒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消毒局部并更换敷料2次。
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穿刺术后立即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置管后24h内给予湿热敷。在静脉用药前后,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以10~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封管时使用肝素,亦采用脉冲方式,注射最后0.5~1.0ml时边推注边撤注射器,以达到正压封管。输注化疗药物、高营养物质、酸碱药物等刺激性药物后,应及时以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针对患者的防治措施:①如果患者为过敏体质,最好不要使用PICC置管操作。②如果患者精神紧张,首先做好操作前沟通,如果患者仍不配合,可以在适当镇静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3治疗措施3.1治疗的一般原则:一旦确诊为机械性静脉炎,应及时采用局部治疗,包括停止该处输液、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一般2~3天症状消失。治疗期间另选一条静脉通路,待局部消肿后继续给予输液,但若再次出现局部肿胀应考虑拔管[3]。
3.2其他治疗建议:(1)覆盖超薄型美皮康敷料: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能阻挡创面、使表面水蒸气蒸发,可保持局部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改善缺血缺氧的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静脉硬化、坏死、渗出的情况,加速局部毒物的代谢和吸收,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还能够封闭伤口边缘,确保渗出物不会扩散到周围皮肤,最大限度地减轻渗出物对皮肤的浸渍。(2)喜疗妥:为勃多糖肝素脂,具有促进血肿和水肿吸收、抗炎、抑制血栓生长和形成、刺进受损组织再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可迅速缓解压迫感及疼痛感,吸收渗出液,缓解局部肿胀,促进结缔组织的恢复。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已广泛应用于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3)水胶体敷料和热敷配合治疗:水胶体敷料是由亲水性颗粒和疏水性聚合物组成,可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微血管的增生,保持局部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同时保持局部低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缺氧的症状,加快渗液的吸收,加速局部炎性、毒性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而热敷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机制为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使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静脉内膜组织新陈代谢,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对静脉炎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射频热疗:调节血管功能,缓解深层血管痉挛,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内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强组织代谢,增强局部的防御能力,从而控制炎症的发展。(5)地塞米松液擦拭导管外侧,对穿刺、导管接触和摩擦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有效预防和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总之,PICC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有很多优势,但是机械性静脉炎却是其一种常见、高发的并发症。该病的防护重点在于熟悉其诱发因素,实施主动干预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1]TiltonD.howtofine-tuneyourpicccare.[J].RN,2006,69(9):30-35,36,44.[2]MoureauN.vascularsafety:it'sallaboutpiccs.[J].NursManage,2006,37(5):22-27,50.[3]宋宇,王欣然,韩斌如.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