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祖集油田单砂体刻画及水驱潜力分析

庆祖集油田单砂体刻画及水驱潜力分析

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河南濮阳457001

摘要:研究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储层地质研究的细化和深化问题,重点是精细化小层划分与对比、小隔层和厚层内夹层发育状况、剩余油潜力研究及精细水驱挖潜方案研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处于开发后期的陆相储层油藏,需要深入解剖小层砂体的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内部的渗流屏障、渗流差异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庆祖集油田;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单砂体刻画

一、区块概况

通过对油层成因单砂体进行精细描述,结合测井二次解释结果,开展庆祖集地区沙三段储层综合评价,并与动态资料结合找出储层与产能之间内在关系,旨在进一步认识地下复杂情况,提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或建议,以期达到最终实现长期稳产的目的。因此,对该油藏进行构造精细研究以及单砂体刻画,进而提高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构造复杂,断层发育

庆祖集油田位于二台阶上,是长垣断裂和石家集断裂两大断裂系统趋于交汇之处,被主断层及其半生断层切割成三个主断块或断块区,构造十分复杂;②同生断层发育,活动期长,小断块发育,含油面积小:在含油面积6.0km2内,共发育断层40余条,平均单井钻遇断层4条。共有含油断块21个,断块平均含油面积仅0.3km2;③断层发育的多期性致使相互切割关系复杂,加之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小断层识别难度加大。

2、多物源,砂体变化大,难以掌握

储层沉积条件复杂,纵横向变化大。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层内夹层、小隔层的展布等认识不清楚,有利储层分布的主体位置难以把握,从而导致以单砂体为单元的注采井网潜力没有完全发挥。

3、油藏认识程度低

庆祖集油田目前没有开展过小层、单砂体的油藏精细描述和刻画,油藏认识程度偏低。进一步提高水驱动用难度加大,近几年递减持续较高,1983年投入开发以来,近几年区块开发效果逐年变差,2012年自然递减达18.71%,远高于前几年,2013年前1个月也达到了14.5%,没有减缓的迹象。

4、层间非均质性严重

受沉积微相的影响,区块注水方向性单一,平面矛盾突出;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储量动用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造成同一井组部分油井水淹,而部分油井仍未见效的情况。

5、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

庆祖集油田注采井网不完善类型可分为构造复杂带,历史水淹区,产能新区,井况问题区4类,未得到有效动用储量高达69×104t,其中构造复杂带损失储量比例达到49.3%,所以注采井网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庆祖集油田的开发水平,下步急需完善、优化注采井网。

三、精细构造研究

对断块复杂、岩性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地区,必须有正确合理的解释思路,否则解释会陷入困境。在解释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思路:(1)建立构造模式,运用地质观点指导地震资料解释;(2)先解释资料品质相对比较好的区块,确定可靠的部分,再推断差的部分;(3)先以基干测网为主解释主要断层,再逐块解剖内部构造细节;(4)提取某种地震属性,如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等,突出某种地质特征;(5)在解释地震资料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钻井、地质、测井、试油等资料尽量捕捉多种信息增加解释的可靠性。

四、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

1、单砂体精细刻画

利用单层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综合应用岩心、测井资料,建立单成因砂体类型与微相类型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单砂体进行识别研究,确定单砂体边界,研究单砂体接触及连通关系,研究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平面分布规律,进而编制各类单成因砂体的平面分布图。

(1)单砂体级别的地层划分和精细对比技术;

(2)单砂体刻画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技术;

(3)单砂体沉积微相及单砂体连通空间识别、预测技术。

2、隔夹层的研究

(1)小隔层与夹层研究识别技术;

(2)隔夹层空间分布建模预测技术;

(3)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技术;

(4)单砂体-隔夹层-开发动态的潜力综合分析技术。

3、区块挖潜对策及水驱方案研究

(1)注采系统完善技术对策研究

依据在上述研究成果,对现有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提出下一步宏观井网调整方案及建议,完善现有注采系统。

(2)井位部署建议

利用剩余油潜力研究成果,结合油田现有井网,分析单砂体注采井网完善情况,提出完善注采井网方案和有利井位部署。

(3)有效注水方案

逐井分析小隔层、夹层及韵律对流体的屏蔽作用的影响程度,分析现有注水政策合理性,从分层注水、优化等角度,提出油井转注、水井补孔、混转分、细分层等落实到单井的有效注水方案。

五、取得的成果

1、对全区约128口井的沙三下亚段共十砂组沉积期的小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对8个主要地震反射层进行多井网状标定,井震结合精细地层对比,建立起研究区沙三段地层分层格架,完成了地层对比图12张。

2、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利用方差体数据分析体以及时间切片解释技术结合测井资料约束对小断层及微构造进行识别,重新落实圈闭,完成研究区块目的层平面构造图15张,成图比例1:5000。通过层内隔层的识别图版,在识别出每口井的层内隔层及其厚度基础上,绘制了层内隔层的厚度平面图10张。

3、根据其岩心沉积学特征、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岩石相类型综合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岩电关系,研究了沉积特征,对钻遇的重点砂体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编制了目的层平面沉积相图10张。

对发育复合河道砂体进行划分与解剖,查明小层内单砂体垂向叠加与河道平面接触关系。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单砂体对比模式,包括孤立式、对接式、单边式、多边式、叠加式和多层式;建立了沙三下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的单砂体识别和对比模式,各小层主要以对接式、多边式或多边式为主,局部见叠加式和多层式。

六、结论与认识

1.根据庆祖油田不同地质目标的特征建立地质模型,选用和制作了多种正演模型,揭示了不同构造样式的地震响应特征。进一步通过方差体切片和时间切片联合解释技术,能够更好的识别小断层,分别在庆85块北部和东部、庆11块南部和庆28块发现有利评价目标。沉积相研究认为庆祖集地区沙三下亚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与前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漫溢砂,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前三角洲亚相浊积体、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微相。

2、通过对复合河道砂体的单砂体划分与解剖表明,小层内单砂体垂向叠加与河道平面接触关系大类主要有5种模式:孤立式、不同期不同位对接式、不同期不同位切叠式、不同期同位叠加式和复合式,其中孤立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3种模式,分别是同期不同位孤立式、不同期不同位孤立式和不同期同位孤立式。

3、基于相控原则分析总结各沉积微相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得出:由于河道、坝体等优势砂体物性好、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但由于原始含油储量高,可动用剩余油仍较多,一般存在于砂体边部及物性尖灭区、井网不完善区和构造高部位,并大多呈分散状、片状、连续状分布;物性较差的席状砂虽然在全区范围大,但多薄层砂体与夹层互层,含油砂体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开采难度较大,可动用剩余油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韩喜;油田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李香臣,高洁,刘明伟等;应用方差体切片方法预测小断层;《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

标签:;  ;  ;  

庆祖集油田单砂体刻画及水驱潜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