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刘艳

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刘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师观念,机辅语言学习,电子语言读写能力,职前教师

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11)在《基于机辅语言教学课程的职前教师观念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一组参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对于教与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并对影响他们观念变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挖掘,旨在为改进机辅语言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进一步帮助职前英语教师做好职业发展准备。本课题的定量研究材料来源于一份对于17名项目参与者关于机辅语言教学方面的观念的问卷调查,分课程前后两次进行,通过对比得出观念变化趋势。定性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课堂观察记录、参与者的课程成果、非正式访谈等。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四点发现:1.参与者在电子语言读写能力、机辅语言学习和机辅语言教学这叁方面的观念中对机辅语言学习的观念变化最为明显。参与者逐步认识到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互动合作学习的机会,并且能够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同时,参与者对“怎样学”产生了新的观念,比如,他们认识到“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比原先的“听中学”更加有效,尽管将这种观念付诸于行动还有不少困难。2.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示出参与者对电子语言读写能力的观念有明显变化,但是定性数据显示,大部分参与者对电子语言读写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最为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他们逐步认识到网络礼仪在网络交际中的重要性。3.参与者对机辅语言教学的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他们逐步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被适当地运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参与者普遍认为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为她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4.本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参与者在机辅语言教与学方面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促进因素包括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同伴的帮助和基于项目学习的经历。阻碍因素包括时间方面的制约和课程管理相关问题。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作者针对机辅语言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职前英语教师的职业准备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该多围绕机辅语言教学理论开展课堂讨论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机辅语言课程的设计;其次,反思式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观念变化;再次,专家教师的示范可以有效引导学习者将教学观念应用于课堂实践中。(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1-05-01)

范延妮[2](2004)在《基于需求分析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教师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和教育者指出,提高中国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技能,以便使其能够应对21世纪英语教育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机辅语言教学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正在逐步受到关注(Chen,2002;Egbert et al,2002;徐昉,顾佩娅,2003)。 本文调研了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中的教师发展。通过探究教师信念和教学技能的发展以及促进和阻碍该发展的因素,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师发展和此类机辅语言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更有效地设计和实践这样的课程。该研究的背景是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作为教师发展的两个方面,教师信念和教学技能是该研究的重点。这两个方面被进一步划分为关于学习者,学习和教师的信念,和关于教学法、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和工具的技能。这些构成了该研究的框架。 该研究运用了阐释性的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作者的参与性观察,课后访谈,以及课程参与者的课后反思报告。主要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1.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机辅语言课程促进了教师发展,也就是说,它能很好地促进英语教师机辅教学的能力和个人的发展。 2.研究表明,通过参与这门课程,参与者形成了对于学习者、学习和教师的新信念。他们意识到学习者是教师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索者;学习是一项积极的知识构建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如需求分析者,课程开发者,辅助者和“个人”等。同时,参加者在教学法、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和工具等教学技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3.研究揭示了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是促进参与者发展的因素,而时间限制,技术困难,上机和上网费用等是阻碍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在促进教师发展,尤其是在更新教师信念和提高教学技能方面颇有潜力。同时,研究表明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中的教师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课前技术培训,关注把计算机整合到语言教学中的教学技能。并且,此类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4-03-01)

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者和教育者指出,提高中国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技能,以便使其能够应对21世纪英语教育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机辅语言教学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正在逐步受到关注(Chen,2002;Egbert et al,2002;徐昉,顾佩娅,2003)。 本文调研了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中的教师发展。通过探究教师信念和教学技能的发展以及促进和阻碍该发展的因素,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师发展和此类机辅语言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更有效地设计和实践这样的课程。该研究的背景是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作为教师发展的两个方面,教师信念和教学技能是该研究的重点。这两个方面被进一步划分为关于学习者,学习和教师的信念,和关于教学法、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和工具的技能。这些构成了该研究的框架。 该研究运用了阐释性的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作者的参与性观察,课后访谈,以及课程参与者的课后反思报告。主要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1.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机辅语言课程促进了教师发展,也就是说,它能很好地促进英语教师机辅教学的能力和个人的发展。 2.研究表明,通过参与这门课程,参与者形成了对于学习者、学习和教师的新信念。他们意识到学习者是教师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索者;学习是一项积极的知识构建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如需求分析者,课程开发者,辅助者和“个人”等。同时,参加者在教学法、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和工具等教学技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3.研究揭示了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是促进参与者发展的因素,而时间限制,技术困难,上机和上网费用等是阻碍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在促进教师发展,尤其是在更新教师信念和提高教学技能方面颇有潜力。同时,研究表明机辅语言教学课程中的教师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课前技术培训,关注把计算机整合到语言教学中的教学技能。并且,此类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基于机辅语言教学课程的职前教师观念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范延妮.基于需求分析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教师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标签:;  ;  ;  ;  

机辅语言教学课程论文-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