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红牛论文_刘理想,高一,吕阳,薛佳佳,胡忠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草原红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原,红牛,基因,红安,信息学,细胞,生物。

草原红牛论文文献综述

刘理想,高一,吕阳,薛佳佳,胡忠昌[1](2019)在《草原红牛Acot2基因克隆及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草原红牛酰基辅酶A硫酯酶2(Acot2)的基因功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Acot2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1938.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草原红牛Acot2基因的完整CDS并进行测序,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获得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分析蛋白理化特性及蛋白亚细胞结构、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质叁级结构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ot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草原红牛Acot2基因CDS大小为1 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亚洲水牛的同源性较高(98.3%),与猕猴和黑猩猩的同源性较低(80.5%和80.4%)。Acot2蛋白分子式为C_(2317)H_(3606)N_(640)O_(628)S_(14),分子质量为50.924 ku,理论等电点为8.84。蛋白质不稳定指数为37.50,氨基酸残基多数为亲水性残基,总平均亲水性为-0.09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Acot2蛋白分布在内质网(30.4%)、线粒体(26.1%)、高尔基体(17.4%)、细胞质(17.4%)、液泡(4.3%)和细胞质(4.3%)中;磷酸化位点分析发现,Acot2蛋白存在2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形式有α-螺旋(21.8%)、β-转角(33.4%)、β-折迭(18.4%)和无规则卷曲(26.4%),叁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中表达量极少。Acot2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低保守性,其编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稳定,属于水溶性蛋白,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发挥作用,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cot2基因对家畜脂代谢的影响和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吕阳,曹阳,高一,刘理想,薛佳佳[2](2019)在《草原红牛FABP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克隆草原红牛脂肪酸结合蛋白7基因(FABP7)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检测其在牛各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RT-PCR技术克隆草原红牛FABP7基因CDS区序列,并使用多种生物软件和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PCR技术检测FABP7基因在各组织间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草原红牛FABP7基因CDS区全长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96 ku,理论等电点为5.38,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NCBI-BLAST对比发现,草原红牛与普通牛、羊、猪、人、鼠、鸡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8%、94%、92%、85%、85%,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草原红牛与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FABP7蛋白序列有1个二硫键,14个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在蛋白的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中发现,FABP7蛋白主要存在2个α-螺旋结构和10条β-折迭,为混合型蛋白。FABP7基因在小肠组织表达量最高,在心脏、脂肪和胃中中度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吕阳,曹阳,高一,刘理想,薛佳佳[3](2019)在《草原红牛AIDA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对草原红牛AIDA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研究,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探究AIDA基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从草原红牛脂肪组织中扩增AIDA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肌肉、脂肪)和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转染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IDA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DA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上。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5)。成脂分化结果表明,AIDA基因mRNA表达量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最高,随着脂肪细胞的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且过表达组AIDA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该结果为体外研究牛AIDA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及其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8期)

吕阳[4](2019)在《ACSL3基因对中国草原红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ACSLs)是生物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有助于活化脂肪酸,主要催化其链长度为12-20个碳的脂肪酸。ACSLs是哺乳动物中几乎所有代谢途径的一个完整的初始步骤,如复杂的脂质合成、蛋白质修饰和脂肪酸β-氧化。ACSL3是ACSLs家族的成员,含有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在内质网(ER)和大多数组织的脂滴中广泛表达。ACSL3能够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的活性,有助于维持脂质平衡,参与脂肪酸的吸收。目前,关于ACSL3基因在肉牛前体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机制及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还不清楚。为探究ACSL3基因对牛脂代谢调控作用及遗传多态性功能,试验以ACSL3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及siRNA方法,解析ACSL3基因在前体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中国草原红牛群体水平中,通过Sanger直接测序技术对ACSL3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SNPs与肉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中国草原红牛ACSL3基因,同时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了ACSL3基因在各组织间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2)成功分离中国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确定ACSL3基因在牛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规律。(3)构建过表达载体与siRNA,分别转染于牛前体脂肪细胞中。在成脂分化过程中,过表达ACSL3基因能够显着提高PPARγ和C/EBPα的mRNA及蛋白含量(P<0.05),而干扰ACSL3基因则显着降低PPARγ和C/EBPα的mRNA及蛋白含量(P<0.05);ACSL3基因过表达能够显着提高中国草原红牛脂肪细胞中脂滴和甘油叁酯含量(P<0.05),而干扰ACSL3基因能显着降低细胞中脂滴和甘油叁酯含量(P<0.05)。(4)以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对ACSL3基因15个外显子进行SNP位点检测,发现仅第6外显子在g.111870595位置存在一个G-A突变(E6-G>A)。结合肉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该突变在中国草原红牛的花生酸、亚油酸、剪切力、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中存在显着差异。综上所述,在中国草原红牛成脂分化过程中,ACSL3基因能够促进细胞中甘油叁酯和脂滴合成,促进成脂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对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ACSL3基因在编码区发生g.111870595 G>A(E6-G>A)突变,与脂肪酸含量、部分肉质性状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究ACSL3基因的功能及应用提供基础材料,为牛脂代谢及脂肪沉积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吕阳,曹阳,高一,王玉婷,张国梁[5](2019)在《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克隆草原红牛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3(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3,ACSL3)基因编码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分析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的方法获得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ACSL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ACSL3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ACSL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潜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信号肽、二硫键、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叁级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各组织间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了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全长2 163 bp,编码72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80.28 ku,理论等电点为8.74,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发现,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猪、人、大鼠、小鼠、鸡的ACSL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7%、93%、91%、88%、88%和78%;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该蛋白序列有7个二硫键,66个磷酸化位点,9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但存在1个跨膜区。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CSL3蛋白通过无规则卷曲连接,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和β-转角为主,为混合型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ACSL3基因在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胃、肝脏和心脏中中度表达,显着高于脾脏、肺脏、肠和脂肪(P<0.05);在脾脏、肺脏、肠和脂肪中相对低表达,说明草原红牛ACSL3基因可能与体内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等调控功能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中脂质代谢及脂肪沉积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4期)

刘基伟,李旭,张国梁,秦立红,吴健[6](2019)在《不同蛋白源对草原红牛育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在动物的营养代谢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草原红牛为试验材料,在112 d的试验中,进行了以豆饼、苜蓿、玉米面粉等为过瘤胃蛋白的试验。试验显示,烧酒糟、豆饼等蛋白质含量高的蛋白源对牛增重显着,并且吸收效率较高。结果显示,结合尿素使用会提高过瘤胃蛋白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2期)

吴健,秦立红,于永生,王蕾,赵玉民[7](2018)在《红色安格斯与草原红牛的杂交效果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12月龄的草原红牛(对照组)和红安格斯牛改良草原红牛后代(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6个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胸宽提高了4.74%、胸深增加了12.09%;日增重提高10.31%;体重增加41.76kg;眼肌面积增加17.35cm2,均表现为显着差异(P<0.05)。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中国草原红牛杂交一代公牛,前躯更加丰满,载肉能力更强,风味和营养成分未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8年23期)

肖成,曹阳,金海国,赵玉民[8](2018)在《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相关的GSTM1和SOD3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肽硫转移酶mu1(GSTM1)基因与超氧化歧化酶3(SOD3)的基因多态性,探索影响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候选基因,试验测定了96头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中GSTM1基因的编码区和SOD3基因的5'UTR区,并进行DNA混池、多态性、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氨基酸多态位点分析,以探究GSTM1基因与SOD3基因在草原红牛基因组中的多态性表现。结果表明:草原红牛GSTM1基因编码区中704位存在C-T突变,这种突变是错义突变,氨基酸发生变化由丙氨酸变成缬氨酸,可能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在SOD3基因的5'UTR区存在两个SNP位点,分别在71位发生G-A突变和117位C-T突变,5'UTR区上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在遗传水平上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差异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多态性造成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7期)

李鹏[9](2018)在《草原红牛ADPN启动子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初步确定并克隆草原红牛ADPN(脂联素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笔者提取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DNA,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进行预测,确定ADPN启动子核心区域,设计引物对其进行克隆。结果成功克隆了脂联素基因5’上游启动区1882bp(-1821bp~+61bp)的片段。(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8年12期)

吴健,张国梁,于洪春,李旭,秦立红[10](2016)在《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导入红安格斯牛基因后发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比测定了中国草原红牛与含有50%红安格斯血的中国草原红牛公牛在18月龄时的体尺和体重指标。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导入50%红安格斯牛基因后,18月龄时的体重增加了41.76 kg、全期日增重提高0.08 kg、胸深增幅12.09%、胸宽增幅4.74%、腰角宽增幅14.00%、尻长增幅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草原红牛导入50%红安格斯牛基因后,增重速度显着提高,体型趋近于肉用品种。(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6年34期)

草原红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克隆草原红牛脂肪酸结合蛋白7基因(FABP7)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检测其在牛各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RT-PCR技术克隆草原红牛FABP7基因CDS区序列,并使用多种生物软件和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PCR技术检测FABP7基因在各组织间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草原红牛FABP7基因CDS区全长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96 ku,理论等电点为5.38,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NCBI-BLAST对比发现,草原红牛与普通牛、羊、猪、人、鼠、鸡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8%、94%、92%、85%、85%,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草原红牛与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FABP7蛋白序列有1个二硫键,14个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在蛋白的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中发现,FABP7蛋白主要存在2个α-螺旋结构和10条β-折迭,为混合型蛋白。FABP7基因在小肠组织表达量最高,在心脏、脂肪和胃中中度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原红牛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理想,高一,吕阳,薛佳佳,胡忠昌.草原红牛Acot2基因克隆及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吕阳,曹阳,高一,刘理想,薛佳佳.草原红牛FABP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差异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9

[3].吕阳,曹阳,高一,刘理想,薛佳佳.草原红牛AIDA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中国畜牧兽医.2019

[4].吕阳.ACSL3基因对中国草原红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

[5].吕阳,曹阳,高一,王玉婷,张国梁.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

[6].刘基伟,李旭,张国梁,秦立红,吴健.不同蛋白源对草原红牛育肥的影响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19

[7].吴健,秦立红,于永生,王蕾,赵玉民.红色安格斯与草原红牛的杂交效果报告[J].吉林农业.2018

[8].肖成,曹阳,金海国,赵玉民.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相关的GSTM1和SOD3基因多态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9].李鹏.草原红牛ADPN启动子的克隆[J].当代畜牧.2018

[10].吴健,张国梁,于洪春,李旭,秦立红.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导入红安格斯牛基因后发育性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实验用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草原红牛CAPN3外显子1的PCR扩增...草原红牛母牛不同组织AR mRNA荧...1 DNA 提取结果1 空白;2 夏洛来牛;3 西...不同发育阶段草原红牛背最长肌F...草原红牛差异基因GO分类图(第...

标签:;  ;  ;  ;  ;  ;  ;  

草原红牛论文_刘理想,高一,吕阳,薛佳佳,胡忠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