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引射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速,喷管,数值,特性,蒸汽,热效率,流质。
引射器论文文献综述
叶伟,徐万武,李平,张富强,戴训成[1](2019)在《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维喷管构型的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进行冷流试验,分析启动、负载匹配方面的性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启动特性方面,四支板超声速引射系统的盲腔压力低于3 kPa,引射器入口腔压的迟滞压力比启动压力低15.9%。负载匹配特性方面,四支板引射器在小引射系数、大增压比状态下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当引射系数为0.04时,增压比为11.21;当引射系数为0.10时,增压比为7.0。因此,二维喷管构型的多支板超声速引射器具有良好的启动、负载匹配性能,工程应用潜力较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薇梵,王占林,孔凡超,刘瑞敏,张家仙[2](2019)在《基于相变与真实气体模型的环形蒸汽引射器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某型上面级发动机环形蒸汽引射器零二次流流场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数值模拟计算精度较高,引入的模型越接近真实情况,计算结果精度越高。其中,相变模型的影响大于真实气体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冻结流模型的影响差别很小。(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阳仕柏,刘艳明,叶传新,孙海东,柴运强[3](2019)在《船舶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排气引射器流动机理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一船舶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排气引射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该引射器全流场结构和流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不同混合段直径对引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引射口喷出高速引射气流,带动被引射的低速气流向前流动,在混合段内引射气流沿流动方向速度逐渐减小,被引射气流的速度增加并在混合段与引射气流逐步混合。当改变混合段直径研究发现,该模型存在一个较好的混合段系数a_m=1.58,当混合段系数偏大或偏小均会影响引射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10)
于洪浩,李飞,徐丁华,苏湛航,赵建[4](2019)在《利用蒸汽引射器的热电联供系统技术与经济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利用蒸汽引射器(以下简称引射器)对2台额定发电能力为660MW的发电机组进行余热回收,采用中压缸抽汽,引射低压缸排汽,提高低压缸排汽品位,实现对热网回水的逐级升温。对热电联供系统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进行分析。针对典型供暖期,对热电联供系统供暖期总耗煤量、供热耗煤量、发电耗煤量进行测算。将规模相当的热电分供系统(采用传统燃煤锅炉房供热,燃煤电厂发电)作为比较对象,测算热电联供系统的节煤量,热电联供系统供暖期节煤量为87. 32×10~4t。(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9年07期)
李俊霞,王利娟,潘朝峰,陈宁[5](2019)在《基于惰性烟气脱氧法的压载水处理引射器的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海事组织(IMO)现行的压载水管理公约的D-2标准对压载水中微生物的浓度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满足此标准,惰性烟气脱氧法开始应用于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中,引射器可将惰性烟气充入压载水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射器的吸气量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论文通过数值仿真探究了基于惰性烟气脱氧法压载水处理技术中使用的引射器的结构参数与吸气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伦,纪少波,陈秋霖,王荣旭,李萌[6](2019)在《一种流量可调的燃料电池用引射器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高低负荷工况对氢气量的不同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引射器,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该引射器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混合室收敛角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低两种工况下,引射器的引射系数均随混合室收敛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混合室收敛角为9°~15°。选取混合室收敛角12°内的引射器进行内部流场分析,通过速度场及压力场的分布,研究高低负荷工况下引射器对回流氢气的作用规律。(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9年03期)
薛海峰[7](2019)在《双引射器海洋温差发电循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化石能源的固定储量促进人类去开发其他类型的能源。海洋温差能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利用海水表面与深层的温度差,形成透平两端工质的压力差,工质在通过透平时势能通过膨胀释放推动透平转动,转化为动能。实现这一能量转化的装置就是温差能发电装置。温差能发电装置采用的热力循环的性能,决定了温差能发电装置的能量俘获效率和造价,因此如何提高一个循环的循环效率,或者找出一个具有更高的循环效率的循环,是开发使用海洋温差能的关键技术。针对海洋温差发电工作条件,综合先前研究对热力循环的改进和结论,提出一种新的热力循环,使用氨水溶液减小吸放热过程中的熵损失,并通过回热过程和引射过程回收蒸发过程后液态工质中的能量,以提高循环的能量利用率。在循环构建完成后,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构建出的双引射器循环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循环中各设备热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制循环热效率、净输出功计算程序,得到了热效率、净输出功随透平进口压力、透平进口气体温度、冷凝温度、抽气比例、基液氨浓度、引射压降等参数的变化关系。并比较了一二级透平和一二号引射器对于循环性能的影响能力。针对得到热效率、净输出功随透平进口压力、透平进口气体温度、冷凝温度、抽气比例、基液氨浓度、引射压降等参数的变化关系,得到提出的新循环在蒸发温度为303.15K,冷凝温度为279.15K,蒸发压力为650kPa,基液氨浓度为0.78,抽气比例为0.2,一二号引射器的压降都为10kPa的情况下,循环效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4.076%,且透平输出功率在热力循环的工况变化时相对稳定,因工作环境变化产生的输出功率波动较小。最后依据确定的该热力循环的最佳工作状态时热力循环内各个状态点的状态参数,设计了验证试验台,并设计和选型了试验台所需的各个元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封旭,刘秋杰,张振迎,马一太[8](2019)在《引射器内超临界CO_2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引射器内超临界CO_2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已有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CFD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引射器内速度、压力、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及主喷嘴扩散角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流体从主喷嘴进入后压力降低,速度迅速增加,主喷嘴出口处速度达到最大值约为168 m/s,流体相变的起点在喉口附近;在混合室内两种流体混合,压力和速度先呈现出阶跃变化,而后趋于平稳,最后在扩散室内流体速度减小,压力增加;主喷嘴的最佳扩散角为6°左右,引射系数最高可达0.83。(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5期)
杨光,徐安军[9](2019)在《多喷管二段式新型引射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解决铁钢包烘烤器在烘烤过程中烟气抽吸问题,提出了多喷管二段式扩压引射器结构,并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引射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管数量以及二段式扩压结构对烟气引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管数量的增加,接受室内工作流体产生的低压区更为明显;喷管数量的增加使得混合室内工作流体与烟气混合更为均匀,流速分布范围减小;二段式扩压结构消除了单级扩压室出口的速度死区或回流区,扩压效果更加明显。引射器整体引射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四喷管二段式扩压结构的引射器在工作流体相对压力为0.3 MPa、烟气相对压力为200Pa的情况下,引射系数高达1.42。(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张鲁梦[10](2019)在《引射器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R134a引射器液体再循环系统,即在蒸发器前设置引射器,利用冷凝后的高压工质卷吸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体,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条件下实现蒸发器的超倍供液,以期提高系统制冷量和COP。首先,在R134a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实验台的基础上,建立了专用的引射器液体再循环系统实验台,所用引射器构件设计为便于更换、安装的可拆卸组合式,以便研究不同几何尺寸对引射效率及系统性能的影响;冷冻水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以满足较低蒸发温度设置所需。其次,对再循环系统核心部件引射器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采用CFD软件计算求解的方法,主要对引射器喷嘴喉部当量直径、混合段长度及主引射流入口温度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目的是获得引射器内部流体的运动特性和详细流场分布信息。第叁实验研究了液体再循环系统工况、引射器关键结构参数对引射器效率及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引射器喉部当量直径、引射器混合段长度等对系统性能及引射性能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与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实验、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两相流制冷系统,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不同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工况,制冷量可提高24.6%~45.9%,而对于大多数实验工况,系统COP得到了改善,最大可升高14%,对于高冷凝温度(48℃)和低蒸发温度(-14℃),系统COP有所降低。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中引射器的引射比受其前后的压差影响更大,在大压差工况下有较大提升。(2)实验发现,R134a引射器液体再循环系统制冷量、COP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系统引射比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这与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中引射器的引射比变化趋势略有不同。(3)实验发现,再循环系统的制冷量、COP均随喉部当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压缩机耗功略微提升。与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相比,引射比变化趋势不同,液体再循环系统的引射比随喉部当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4)实验发现,混合室长度对引射器液体再循环系统的制冷量、COP及引射比的影响较大,混合段长度为124mm时系统的制冷量、COP大于112mm时系统的制冷量、COP,但引射比却低于112mm时系统的引射比。当混合段长度为112mm时,最大引射比可达到1.26,相较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引射比得到大幅度提升。(5)模拟发现,随喷嘴喉部当量直径的增大,喷嘴处流体最低压的位置越靠近喷嘴出口,流体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值越小,再循环系统引射比呈下降趋势,当喉部当量直径为1.5mm时,引射比取得最大值。混合室长度为112mm较混合室长度为124mm时的引射效果更佳,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6)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发现,系统实验和模拟的引射比均随喷嘴喉部当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喉部当量直径为1.5mm时,实验和模拟引射比均取得最大值,模拟情况下的引射比高于液体再循环系统的引射比。(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引射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对某型上面级发动机环形蒸汽引射器零二次流流场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数值模拟计算精度较高,引入的模型越接近真实情况,计算结果精度越高。其中,相变模型的影响大于真实气体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冻结流模型的影响差别很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射器论文参考文献
[1].叶伟,徐万武,李平,张富强,戴训成.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特性试验[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吴薇梵,王占林,孔凡超,刘瑞敏,张家仙.基于相变与真实气体模型的环形蒸汽引射器数值模拟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3].阳仕柏,刘艳明,叶传新,孙海东,柴运强.船舶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排气引射器流动机理数值研究[C].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2019
[4].于洪浩,李飞,徐丁华,苏湛航,赵建.利用蒸汽引射器的热电联供系统技术与经济性[J].煤气与热力.2019
[5].李俊霞,王利娟,潘朝峰,陈宁.基于惰性烟气脱氧法的压载水处理引射器的模拟与优化[J].舰船电子工程.2019
[6].李伦,纪少波,陈秋霖,王荣旭,李萌.一种流量可调的燃料电池用引射器的数值分析[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9
[7].薛海峰.双引射器海洋温差发电循环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封旭,刘秋杰,张振迎,马一太.引射器内超临界CO_2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低温与超导.2019
[9].杨光,徐安军.多喷管二段式新型引射器数值模拟[J].中国冶金.2019
[10].张鲁梦.引射器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