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论文_王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神现象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象学,黑格尔,精神,辩证法,曼德拉,句读,记忆。

精神现象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曦[1](2019)在《黑格尔国家哲学的伦理阐释——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的文献梳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典哲学的传统中,关于国家的学说,被称为伦理学,这并非人伦关系意义上的伦理学,而是哲学伦理学,也被称为纯粹伦理学。在此,我们尝试以古典哲学传统中的术语来检视黑格尔法哲学的伦理方面,也就是检视其国家哲学,这样做的理由在于,黑格尔也以这样的术语建构其国家学说。由于概念、术语及其系统决定一个学科的清晰度与思维方式,因此思维方式与方法的问题是本研究的重要核心之一。在本研究关于国家概念的这部分中,在文献上,虽然也涉及其早期的一些着作,然而主要关涉《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前者是黑格尔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后者是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法哲学研究的具体呈现。而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学术渊源上则主要关涉康德与费希特,特别是关涉康德的道德律令,黑格尔以其不同于古典哲学的辩证法面对他们的伦理哲学(国家哲学),在批判继承其伦理哲学的必要因素的同时,发展出自己具有历史品性的法哲学与国家哲学之思想,亦即精神或绝对精神所决定的历史,也就是说,国家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开。在此,以绝对精神作为国家基本概念的精神现象学,不仅是法哲学的基础理论,而且在法哲学中真正完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之建构,这不仅是黑格尔对作为其出发点的康德等思想的反思,而且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在方法论与思维质量上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总体的哲学方法论,亦即其辩证法,将事物的辩证导入概念的辩证,将本体的辩证导入本体论的辩证,将历史辩证的方法融入他的整体的本体论、形上学的哲学探究方法中,这本质上也是其研究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方法,其伦理学与国家政治思想就是这一辩证历史概念的产物,就是这一辩证历史发展概念的产物。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及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其后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法哲学与实证法思想的走向与发展,甚至纳粹法学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也一直引述黑格尔。(本文来源于《私法》期刊2019年02期)

庄振华[2](2019)在《《精神现象学》义解》一文中研究指出188.00元该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着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该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姜昊良[3](2019)在《从“科学体系”到“绝对知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总体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现象学》表明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自己构建自己的道路"是一条作为完满体系的、以达成"实体即主体"为旨趣的"科学"道路;并且,"按照这个方式"呈现出来的意识即"绝对知识",是在运动过程中开显自身的那种终极"目的"。而以上所谓"科学"道路的"构建"与意识运动的"呈现",实际上又贯穿着整部《精神现象学》。因此,在从"科学体系"到"绝对知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达成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总体理解——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10期)

代福平[4](2018)在《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邓晓芒教授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给读者带来深刻、真切、丰富的阅读体验,包括叁方面:一是哲学领悟,通过听黑格尔哲学讲汉语,体验到绝对精神的默示;二是自我觉醒,窥见激动人心的"我的时代",体验到精神成长的魅力;叁是治学激励,体验到做学问的真谛是荣耀精神,对抗罪。这叁方面的体验将激发读者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创造的无限激情。(本文来源于《德国哲学》期刊2018年02期)

葛跃辉[5](2019)在《记忆的解构重置与记忆碎片组合——精神现象学视角下曼德拉效应的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曼德拉效应的精神现象学实质是记忆重构下记忆碎片的错误组合,现有的"平行宇宙说"和"时空旅行说"是对科学哲学和精神现象哲学的不尊重。对一件事物的印象在我们脑海往往进行先解构,按照一定的分类和属性以碎片的方式分别储存在暗盒里,当特定事情发生而引起回忆时,就会调用相关的记忆碎片进行组合而形成整体记忆。然而记忆碎片的组合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喜好、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趋势预判以及相关或者类似已有结果的事情和大脑对已知结果的模拟。记忆碎片在未被调用时独立存在,记忆碎片调用时的组合的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而不断发展和改变。信息化时代下大量错误的记忆碎片被储存在大脑中,以及社交意见领袖的错误引导两者都会对碎片的错误组合形成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梁燕晓[6](2019)在《为什么是《精神现象学》而非《法哲学原理》?——论《巴黎手稿》中的“黑格尔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如阿尔都塞所言,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曾破天荒地求助于黑格尔。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文本相关性,还是从推进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任务来看,这一"求助"都应当指向《法哲学》,但实际上马克思却出人意料地援引了《精神现象学》。为了解答这一"舍近求远"的难题,有必要重新聚焦异化劳动的主题——贫困问题,有必要重新考察异化劳动与《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辩证法、《精神现象学》主奴辩证法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市民社会的叁重辩证法既表明了黑格尔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传承与分歧,又揭露了作为其断裂点的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而贫困问题恰恰是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批判中一条为人所忽视的潜在主线,也是其迟迟无法破解的理论困境。正是借助主奴辩证法中被黑格尔所忽略的"劳动的消极方面"所体现的主体间对抗性,异化劳动理论才推进了对贫困问题的阐释效能。可见,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用"翻转版"的主奴辩证法超越了市民社会辩证法,用"升级版"的青年黑格尔超越了老年黑格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复生[7](2019)在《重返“短八十年代”——《修改过程》的精神现象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我观察,韩少功在近年来关注的一个核心主题,是20世纪60年代经由70年代,如何过渡到了80年代,并进而演变为90年代,这一过程蕴含着怎样的精神现象学的秘密,有着怎样的历史逻辑,上演着怎样的历史的狡计?韩少功试图对此进行思想的把握与艺术的呈现。利用小说家的特权和便利,他借助于故事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再度进入了复杂暧昧的历史现场或虚拟现场,展开了历史和精神的考古学。而这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新世纪以后,90年代的历史逻辑已充分展开,它和80年代及60年代之间的关联也已经基本暴露。这为我们理解前叁(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4期)

侯君伟[8](2019)在《新解与重构:《凤凰涅盘》中的精神现象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盘》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为参照,将两个文本的直接关联和潜在关系进行互文性比对研究,以郭沫若诗歌所表现的动态精神为文学的出发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哲学思路为基本框架,尝试重构《凤凰涅盘》的诗歌批评视野。并说明该诗与精神现象学的内在联系,依据其理论对诗歌进行重新评估。其一,探索出离固有文学原理解读诗歌的可能性,以及阅读中国新诗的方法、途径。其二,探求以《精神现象学》为理论先导的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诗歌研究融合的可能性。本文共五部分。引言介绍郭沫若作为球形天才的特质,兼有自然和人文社会的双重科学视域和为我所用的思维方式。依据文学文本的分析,指出我国诗歌批评在郭沫若诗歌及关于《凤凰涅盘》研究的成果和缺陷。尝试对《凤凰涅盘》整体研究状况、进度做历时性的全景扫描,整理各家特点,辨别其间误区,吸取前人教训,规避潜在错误,把握目前研究动向。第一章,详细交待《凤凰涅盘》创作前后的因果条件及影响因素。区别大陆哲学泛神论与郭沫若泛神思维,归纳两者在文本中处于同一状态展现的艺术效果。注意作者对诗歌多次修改体现出的主客观动力。由席勒美学思想的叁原则推及郭沫若诗歌创作的脉络与必然遭遇的瓶颈,判断对文本批评的合理性及错误倾向。第二章,拟用生命、文化、精神、诗歌四个更生主题阐释《凤凰涅盘》的多元化艺术成就。从自然世界生命演化、凤凰与菲尼克斯的同一与差异生成的独特美学效果、凤凰歌与群鸟歌的辩证关系和出场顺序问题的讨论、“涅盘”词义辨析、个人精神觉醒与群体精神崛起、诗歌内在的创作原理、发掘《凤凰涅盘》独有的审美特质和审美规范等方面,陈述其文学色彩、哲理内容。第叁章,理清《凤凰涅盘》与《精神现象学》的文化背景、写作结构、思想原理、哲学内涵的关系,运用精神现象学的认知方法解读《凤凰涅盘》潜在的互文效应,进而提升至凤凰之火的火元素的渊源和含义的探讨,关联《凤凰涅盘》《精神现象学》内部精神的永恒性与完满性问题。通过柏拉图《理想国》第九、十章提及的“回忆说”回顾两个文本的循环结构和动态精神。结语,总结全文。以整合《凤凰涅盘》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重申作品与理论互为阐释互为生成的事实,从而调解诗歌与哲学之间的矛盾,努力给出纯哲学方法解读现代诗歌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张清华[9](2019)在《疾病、疯狂、青春、死亡:作为精神现象学的海子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放入一个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但是,不要告诉我扶着木头,正在干草上晾衣的母亲。——海子:《死亡之诗(之二)》小引精神现象学这个概念非常复杂,我不敢说我能说清楚什么是精神现象学。但这么多年来对海子和当代诗歌的阅读使我坚信,所有最重要的诗歌,都可以置于(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5期)

荆晶[10](2019)在《怀疑主义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双重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精神现象学》中,怀疑主义展现出"方法-形态"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它展现为"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并且被规定为精神现象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它展现为意识经验的形态之一,在"自我意识"中登场,介于"斯多葛主义"和"苦恼的意识"之间。阐明精神现象学与怀疑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的内涵,就可以看出,"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即辩证法,如何扬弃作为意识经验的环节之一的怀疑主义,黑格尔也由此实现了对怀疑主义的双重扬弃。(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精神现象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8.00元该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着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该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神现象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曦.黑格尔国家哲学的伦理阐释——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的文献梳理[J].私法.2019

[2].庄振华.《精神现象学》义解[J].教学与研究.2019

[3].姜昊良.从“科学体系”到“绝对知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总体理解[J].学理论.2019

[4].代福平.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J].德国哲学.2018

[5].葛跃辉.记忆的解构重置与记忆碎片组合——精神现象学视角下曼德拉效应的实质[J].新经济.2019

[6].梁燕晓.为什么是《精神现象学》而非《法哲学原理》?——论《巴黎手稿》中的“黑格尔因素”[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7].刘复生.重返“短八十年代”——《修改过程》的精神现象学[J].南方文坛.2019

[8].侯君伟.新解与重构:《凤凰涅盘》中的精神现象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9

[9].张清华.疾病、疯狂、青春、死亡:作为精神现象学的海子诗歌[J].文艺争鸣.2019

[10].荆晶.怀疑主义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双重身份[J].江西社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资料来源:自绘黑格尔中国已故哲学家传略王玖兴传略《红色人体》毛旭辉作1985画展的创作者...一15“雕饰”类型(来源:自摄)总平面

标签:;  ;  ;  ;  ;  ;  ;  

精神现象学论文_王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