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草莓炭疽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莓,炭疽病,梅雨期,子苗,根颈部,育苗期,匍匐茎,诱抗剂,摘叶,药剂防治
草莓炭疽病论文文献综述
于丹[1](2019)在《梅雨期谨防草莓炭疽病流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生6月17日发微信:请问草莓苗怎么了?图中草莓植株根颈部横切面局部褐变,褐变部位外侧颜色明显深于内侧。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团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吉沐祥研究员在查看图片后表示,草莓受害状与炭疽病危害导致根颈部由外向内(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6-26)
王步云,乔岩,张涛,郑书恒,赵磊[2](2019)在《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对草莓炭疽病有效的生物药剂,对采自北京部分草莓产区的草莓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针对其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选用5种生物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其中C.gloeosporioides为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草莓炭疽病防效较好,在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7%、74.7%,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67.4%、65.7%,均高于1%蛇床子素微乳剂、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且与对照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可选用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代替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炭疽病。(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华弟,沈颖,赵帅锋,戴德江,张传清[3](2019)在《草莓炭疽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炭疽病是浙江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探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对于科学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研究,探明了草莓炭疽病的侵染与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了草莓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田间发病调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病害流行趋势综合分析预测方法,集成了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陆丹,曹婷婷,黄耀亮,高吉良,洪文英[4](2018)在《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2018年,在建德、诸暨、嘉善开展草莓安全生产中的关键风险点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叁种病害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育苗期主要病害为炭疽病,且发生逐年加重;棚栽期主要病害为灰霉病和白粉病,总体发生程度中等。(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周晓肖,杨肖芳,邱莉萍,江景勇,李伟龙[5](2018)在《杀菌剂组合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及其对草莓生长和品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草莓移栽后炭疽病防治的有效药剂,进行了2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炭疽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0 g/L氟啶胺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水溶肥料处理对炭疽病的防效为50.14%,250 g/L嘧菌酯SC+62.5 g/L精甲·咯菌腈FS+水溶肥料处理的防效为2.64%,两者差异极显着。2种药剂组合均能增强植株长势,促进果实成熟,提升果实品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8年05期)
陈哲,黄静,赵佳,梁宏[6](2018)在《防治草莓炭疽病的芽胞杆菌组合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复合菌剂,比较了5株芽胞杆菌(菌株CM3、Y-48、Lh-1、Y-30和Y-9)在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比例下对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hebromicoia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抑菌效果的最佳的组合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其防治效果。抑菌试验表明,由巨大芽胞杆菌Y-30和解淀粉芽胞杆菌CM3按照2:1配比而成的组合抑菌率达到59.46%,比菌株Y-48的抑菌率高出13.86%(单菌株中抑菌率最高的菌株,抑菌率为52.22%),比单菌株Y-30和CM3分别提高72.65%和25.22%。盆栽试验证实,复合菌处理对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68.69%,比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提高了23.63%;同时,复合菌处理还有效的促进了草莓的生长,草莓株高、叶片面积、根鲜重以及茎叶鲜重都有显着提高。本试验为复合菌剂应用于草莓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胡美华[7](2018)在《梅雨季节到来 草莓炭疽病防控要重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炭疽病对农户来说,并不陌生。此病是草莓育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草莓炭疽病极易发生。如防治不及时,就会降低草莓繁殖能力和草莓苗质量,严重的会造成大量死苗,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专家介绍,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其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草莓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植株叶片及匍匐茎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后,初始会产生直径3-y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后(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17期)
王会福,江景勇,王永才[8](2018)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草莓炭疽病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对草莓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第2次药后14d 150gai/hm~2和180gai/hm~2处理的防效分别达73.45%和76.11%,比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诺普信)150gai/hm~2处理的防效稍高出1.08和3.74个百分点,持效期较长,且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8年02期)
谷春艳,苏贤岩,杨雪,臧昊昱,陈雨[9](2018)在《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与咪鲜胺协同防治草莓炭疽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测定8种化学药剂和拮抗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WH1G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咪鲜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为0.045 3mg/L,在较低浓度下能有效抑制草莓炭疽病菌的生长,与生防菌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对草莓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菌量为1.0×1010cfu/mL时抑制率达89%;将咪鲜胺(0.045 3mg/L)与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2.3×106cfu/mL)复配,V(咪鲜胺)∶V(WH1G)配比为5∶5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作用和防治效果最好,毒性比率为1.432,防效为69.94%。复配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效达67.91%,显着高于单剂防效,且咪鲜胺使用量只有单剂使用量的1/2,表明二者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能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2期)
王承芳,王伟民,干华磊,叶乃玮,陈娟[10](2018)在《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TR673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哌珀霉素(Peptaibols),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哌珀霉素对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EC50和EC90分别为1.480和22.193 mg/L。将含有哌珀霉素的发酵粗提物制成含12%哌珀霉素可湿性粉剂,在上海青浦和金山2个地区,进行防治草莓炭疽病的药效试验。当12%哌珀霉素的施用量≥450 g/hm~2时,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着高于其他施用量处理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化学对照处理。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测试时发现,用浓度为900、1800、3600 g/hm~2的12%哌珀霉素可湿性粉剂对3个草莓品种进行施药,不仅对生长无影响,也无药害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草莓炭疽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对草莓炭疽病有效的生物药剂,对采自北京部分草莓产区的草莓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针对其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选用5种生物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其中C.gloeosporioides为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草莓炭疽病防效较好,在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7%、74.7%,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67.4%、65.7%,均高于1%蛇床子素微乳剂、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且与对照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可选用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代替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炭疽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莓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1].于丹.梅雨期谨防草莓炭疽病流行[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2].王步云,乔岩,张涛,郑书恒,赵磊.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2019
[3].王华弟,沈颖,赵帅锋,戴德江,张传清.草莓炭疽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9
[4].陆丹,曹婷婷,黄耀亮,高吉良,洪文英.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18
[5].周晓肖,杨肖芳,邱莉萍,江景勇,李伟龙.杀菌剂组合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及其对草莓生长和品质影响[J].现代农药.2018
[6].陈哲,黄静,赵佳,梁宏.防治草莓炭疽病的芽胞杆菌组合的筛选[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7].胡美华.梅雨季节到来草莓炭疽病防控要重视[J].农药市场信息.2018
[8].王会福,江景勇,王永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草莓炭疽病效果[J].湖北植保.2018
[9].谷春艳,苏贤岩,杨雪,臧昊昱,陈雨.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与咪鲜胺协同防治草莓炭疽病[J].植物保护.2018
[10].王承芳,王伟民,干华磊,叶乃玮,陈娟.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