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对水体的采样以及对水体的自动分开进行检测,提高了监测的全面性;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架,支架为下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支架的左右侧壁上穿插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采水箱,采水箱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采水箱与转轴之间经拉绳连接,转轴的转动可通过拉绳拉动采水箱,支架的开口内设有置于转轴下方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活塞缸,活塞缸内的活塞下端连接有管道,管道的下端置于活塞缸的外部,管道的外缘上设有挡板,活塞与活塞缸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采水箱向上移动可通过挡板推动活塞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被压缩;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下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支架(1)的左右侧壁上穿插有可转动的转轴(2),转轴(2)的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采水箱(4),采水箱(4)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采水箱(4)与转轴(2)之间经拉绳(3)连接,转轴(2)的转动可通过拉绳(3)拉动采水箱(4),支架(1)的开口内设有置于转轴(2)下方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活塞缸(6),活塞缸(6)内的活塞(7)下端连接有管道(8),管道(8)的下端置于活塞缸(6)的外部,管道(8)的外缘上设有挡板(9),活塞(7)与活塞缸(6)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采水箱(4)向上移动可通过挡板(9)推动活塞(7)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10)被压缩。
设计方案
1.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下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支架(1)的左右侧壁上穿插有可转动的转轴(2),转轴(2)的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采水箱(4),采水箱(4)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采水箱(4)与转轴(2)之间经拉绳(3)连接,转轴(2)的转动可通过拉绳(3)拉动采水箱(4),支架(1)的开口内设有置于转轴(2)下方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活塞缸(6),活塞缸(6)内的活塞(7)下端连接有管道(8),管道(8)的下端置于活塞缸(6)的外部,管道(8)的外缘上设有挡板(9),活塞(7)与活塞缸(6)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采水箱(4)向上移动可通过挡板(9)推动活塞(7)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10)被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8)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1),活塞(7)向上移动时采水箱(4)中的水会经第一单向阀(11)吸入活塞缸(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活塞缸(6)的下部侧壁上均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水箱(4)的上端设有平板(13),平板(13)上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直径大于管道(8)直径,采水箱(4)向上移动时,管道(8)可通过通孔(14)插入采水箱(4)的水中,采水箱(4)通过平板(13)推动挡板(9)带动活塞(7)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5)的下端设有顶杆(18),采水箱(4)的底部设有出水孔(15),出水孔(15)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盘(17),密封盘(17)的上端与采水箱(4)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初始状态时,密封盘(17)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位于出水孔(15)内实现对出水孔(15)的封堵,采水箱(4)移动至最高位置时,顶杆(18)可推动密封盘(17)向下移动使密封盘(17)脱离出水孔(15),实现排水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2)连接有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孔(15)的上端为框架结构,密封盘(17)的上端连接有推板(19),推板(19)置于采水箱(4)内部,顶杆(18)可通过推板(19)推动密封盘(17)向下移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江河、湖泊水体的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水质监测任务十分繁重,水质的检测以及水污染的程度需要实时的检测和控制,为了监测水资源中的水质,需要有专门的水资源监测器监测水质。
现有的生态水文监测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同时有些废水排放区域需要多次监测取样,而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检测以进行评判。
因此设计一种可以方便取样,同时便于分类检测的监测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很好的实现了自动化对水体的采样以及对水体的自动分开进行检测,提高了监测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架,支架为下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支架的左右侧壁上穿插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采水箱,采水箱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采水箱与转轴之间经拉绳连接,转轴的转动可通过拉绳拉动采水箱,支架的开口内设有置于转轴下方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活塞缸,活塞缸内的活塞下端连接有管道,管道的下端置于活塞缸的外部,管道的外缘上设有挡板,活塞与活塞缸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采水箱向上移动可通过挡板推动活塞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被压缩。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很好的实现了自动化对水体的采样以及对水体的自动分开进行检测,提高了监测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水箱置于下方时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水箱置于支架开口内时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密封盘置于出水孔外部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出水孔框架结构部位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6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下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支架1的左右侧壁上穿插有可转动的转轴2,转轴2的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采水箱4,采水箱4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采水箱4与转轴2之间经拉绳3连接,转轴2的转动可通过拉绳3拉动采水箱4,支架1的开口内设有置于转轴2下方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活塞缸6,活塞缸6内的活塞7下端连接有管道8,管道8的下端置于活塞缸6的外部,管道8的外缘上设有挡板9,活塞7与活塞缸6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采水箱4向上移动可通过挡板9推动活塞7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10被压缩。
为了便于活塞缸6从采水箱4中吸取水,所述的管道8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1,活塞7向上移动时采水箱4中的水会经第一单向阀11吸入活塞缸6内。
为了便于对每个活塞缸6内的水进行单独检测,所述的每个活塞缸6的下部侧壁上均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2。
为了便于管道8的下端可以插入采水箱4内,所述的采水箱4的上端设有平板13,平板13上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直径大于管道8直径,采水箱4向上移动时,管道8可通过通孔14插入采水箱4的水中,采水箱4通过平板13推动挡板9带动活塞7向上移动。
为了采水时前后两次混淆,所述的支撑板5的下端设有顶杆18,采水箱4的底部设有出水孔15,出水孔15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盘17,密封盘17的上端与采水箱4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初始状态时,密封盘17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位于出水孔15内实现对出水孔15的封堵,采水箱4移动至最高位置时,顶杆18可推动密封盘17向下移动使密封盘17脱离出水孔15,实现排水效果。
为了实现转轴2的转动,所述的转轴2连接有驱动电机。
为了保证排水效果,所述的出水孔15的上端为框架结构,密封盘17的上端连接有推板19,推板19置于采水箱4内部,顶杆18可通过推板19推动密封盘17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该首先将该装置固定在需要监测的水面区域,当需要对水域进行采样检查时,此时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采水箱4向下移动,采水箱4向下移动会落入水内,取出该区域的水,此时通过使驱动电机反向转动,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会带动转轴2反向转动,转轴2反向转动会通过拉绳3拉动已经装满水的采水箱4向上移动,采水箱4向上移动至支架1开口内时,活塞7下端的管道8会通过通孔14插入采水箱4内部,采水箱4继续向上移动会通过平板13推动挡板9带动活塞7在活塞缸6内向上移动,活塞7向上移动会在活塞缸6的下部空间内形成真空,此时采水箱4中的水会通过第一单向阀11被吸入活塞缸6内,由于左右设有两个活塞缸6,两个活塞缸6可分别吸入采水箱4中的水;采水箱4继续向上移动后,此时,顶杆18会与采水箱4底部的推板19接触,并向下推动推板19,推板19向下移动会使密封盘17向下移动直至与出水孔15脱离,此时采水箱4中的水会通过出水孔15漏出,以便进行下一次的取水操作;当再次需要取水时,转动转轴2使采水箱4向下移动,此时顶杆18与推板19脱离,密封盘17会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重新封堵采水箱4底部。
被吸入活塞缸6内部的水可通过第二单向阀12连接至监测仪器,通过设计多个不同的活塞缸6,可将采水箱4中的水分成多份,进行不同方向的检测,进而达到全面的监测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了可上下移动的采水箱4,使的可以自动间隔的对水进行采样,同时前后两次采样的水不会相互混淆,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很好的实现了自动化对水体的采样以及对水体的自动分开进行检测,提高了监测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0747.X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327336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G01N 33/18
专利分类号:G01N33/1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黄河科技学院
第一申请人:黄河科技学院
申请人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666号
发明人:栗海生;王黎明;常珊;介立杰;段雯
第一发明人:栗海生
当前权利人:黄河科技学院
代理人:张权
代理机构:1139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管道支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