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再结晶论文-李续博

连续再结晶论文-李续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再结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成形温度,微观组织

连续再结晶论文文献综述

李续博[1](2019)在《镁合金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成形工艺及再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镁合金因其密度低、循环利用性能好、物理性能优良,不仅在航空航天和军事应用领域,而且在汽车和3C工业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在室温下可开动滑移系的数量有限,导致其具有延展性低和可加工性差的劣势。为了拓宽镁合金的应用领域,迫切需要研究出能够显着提高镁合金延展性和可加工性的新技术。在挤压过程中,变形部位因受到叁向压应力和强烈剪切变形作用而消除被加工铸锭组织中的一系列缺陷使之获得细晶组织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挤压工艺逐渐成为室温低塑性镁合金构件的主要加工手段之一。采用何种挤压工艺来实现成形/成性一体化的精确调控,成为了目前挤压成形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工艺是一种在单道次成形过程中可实现增加累积应变量的挤压新方法,通过对模具型腔结构的精准设计可以实现对挤压制品组织及性能量身定制的目的。在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过程中,连续变化的型腔通道可以促使坯料持续受到强烈的剪切应力,从而显着细化晶粒,此外,粗大的第二相粒子也能被剪碎,而使组织分布变得更加细密均匀,有助于综合性能的改善,故该工艺展现出了较出色的细晶改性潜力。本文以二阶过渡模为例,采用DEFORM模拟软件、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背散射技术等手段对不同成形温度下AZ31镁合金变形特征及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挤压过程中材料的温升降低、流动均匀性提高,但芯模模角处的剪切应力减小,故平均晶粒尺寸随之增大,此外,大角度晶界在变形后的微观组织中所占比例明显变大,这说明动态再结晶进行的比较充分。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则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变化,经对比可知,这是由于350oC时晶粒内部的位错密度较高但织构弱化显着所致。对AZ31镁合金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过程的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过程中流经连续变化型腔通道时微观晶粒尺寸明显变小且均匀度及圆整度均显着提高。随着材料在型腔中向下流动,动态再结晶行为逐渐强烈,再结晶晶粒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大。经过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形成了{0001}<10-10>形变织构和{0001}<11-20>再结晶织构共存的混合织构。挤压过程中表征晶粒取向的Schmid因子变小,大部分晶粒的取向趋于硬取向。综上可知,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工艺可以显着细化晶粒,提升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为高性能镁合金挤压制品的研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赵庆贺,李莉娟,徐衡,郭嘉[2](2019)在《连续原位退火后Hi-B钢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Si(质量分数)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板进行原位循环初次再结晶退火试验。并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退火后样品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原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初次再结晶阶段单个晶粒长大过程取向变化较小,织构体积的变化主要是不同织构晶粒之间相互吞噬。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Goss织构没有取向优势,{111}<112>织构含量下降,{114}<418>和{111}<110>织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原因与其晶粒周围晶界取向差变化相关。循环退火温度越高,对晶粒生长的影响越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高能晶界和大角度晶界含量减少。(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钟茜婷,黄林科,王磊,刘峰,董晓明[3](2018)在《耦合初始微结构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定量描述和预测中低层错能金属热加工过程中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的动力学过程,通过考虑原始晶粒尺寸分布特征、初始晶界(GBs)的曲率效应和GBs的连续消耗作用,构建新的基于物象的动力学模型。采用Incoloy028合金进行压缩试验以获得动力学数据(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体积分数)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DDRX过程特征参数,即流变应力、再结晶分数和晶粒尺寸演变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匹配良好;在此基础上,提出再结晶晶粒长大的热动力学关系,即:动力学能垒随热力学驱动力的增大而不断减小。(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11期)

钟茜婷,王磊,刘峰[4](2018)在《Incoloy 028合金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中链状组织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力模拟、EBSD和TEM等方法,研究了Incoloy 028合金在1000~1150℃和0.001~1 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行为,分析了DDRX过程中链状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降低或应变速率升高,体系发生传统型向链状型DDRX转变,其中传统型DDRX过程由晶粒长大主导,主要在叁叉晶界处形核;链状型DDRX发生多层形核长大,其第一层形核机制为孪晶界辅助的原始晶界弓出形核,后续层为亚晶扭转与叁叉晶界形核;孪晶界在辅助形核后消失以提高界面移动性,晶粒长大时再次形成以降低体系能量。(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柱,周吉学,林涛,刘运腾[5](2018)在《半连续铸态镁合金AZ31动态再结晶模型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Gleeble-3500热变形模拟机对半连续铸态镁合金AZ31进行热压缩,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00 s-1,得出应力-应变曲线后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而后通过对热压缩中的动态再结晶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模拟的再结晶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或者应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分数增加。同时,变形温度越低,应变速率越高,再结晶晶粒尺寸越细小。预测的晶粒尺寸、分布与试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李良杰,穆勇,孟繁辉,田庆胜[6](2015)在《连续退火过程中信号传输电缆用铜铝合金再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热感应连续退火和等温炉退火工艺对高频信号传输电缆用铜铝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热感应连续退火工艺,铜铝合金在290℃时开始再结晶行为,在400℃时发生完全再结晶;在温度为320℃时,合金晶界处析出金属间化合物Cu Al2和Cu9Al4,当温度增加至在430℃时,金属间化合物平均厚度分别为0.67μm和0.56μm。与等温炉式退火工艺相比,采用热感应连续退火工艺的铜铝合金达到再结晶时间短,且形成的再结晶组织细小。(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7](2015)在《Ti-6Al-2Zr-1Mo-1V合金在β单相区等温变形过程中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的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工业大学武川等人研究了元胞自动机法模拟Ti-6Al-2Zr-1Mo-1V合金在β单相区等温压缩过程中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现象。首先建立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动态模拟了再结晶的形核和后续长大过程。研究发现,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由晶界处位错密度的演化提供。为了验证建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正确性,将通过该模型预测所得的应力-应变曲(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5年02期)

武川,杨合,李宏伟[8](2014)在《近α钛合金TA15在β单相区等温变形过程中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的模拟与实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元胞自动机法模拟钛合金Ti-6A1—2Zr—1Mo—1V(TA15)在β单相区等温压缩过程中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现象。通过元胞自动机模型,动态地模拟了再结晶的形核和后续长大。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由晶界处位错密度的演化提供。为了验证本CA模型的正确性,将通过CA模型预测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1020℃,应变速率1.0、0.1、0.01 s~(-1)的条件下,二者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2%、10.1%和6%;而在1050℃,应变速率1.0、0.1、0.01 s~(-1)的条件下,二者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2%、11.35%和7.5%,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另外,基于该CA模型预测研究了再结晶晶粒尺寸、长大速度和再结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再结晶晶粒长大速率随着应变速率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加;再结晶体积分数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4年06期)

姜雁斌,刘新华,王春阳,莫永达,谢建新[9](2014)在《感应加热连续退火对铜包铝复合线材再结晶组织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250~470℃下感应加热连续退火对冷拉拔铜包铝复合线材包覆Cu层和Al芯组织、界面层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和厚度的影响,并与传统炉式等温退火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感应加热温度为250℃时,Cu层和Al芯只发生回复现象;Cu层和Al芯分别在300和330℃时开始发生再结晶,在430℃时均发生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约为6.0和7.3μm.当温度为360℃时,Cu/Al界面形成了不连续分布的CuAl2金属间化合物;当温度为390℃时,界面形成了连续分布的CuAl2层,430℃时形成了CuAl2和Cu9Al42种化合物层,平均厚度分别约为0.52和0.48μm.进一步升高温度,Cu层和Al芯的晶粒明显长大,界面化合物层厚度呈增大趋势.在本工作实验条件下,冷拉拔铜包铝复合线材合理的感应加热连续退火温度为430℃.与炉式等温退火工艺相比,感应加热连续退火方法可明显细化铜包铝复合线材Cu层和Al芯的再结晶晶粒,显着减小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谭化超,董建新,张麦仓,姚志浩[10](2013)在《690合金高温连续变形动态再结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液压机对690合金圆锥试样在3种不同温度下(1100、1140和1180℃)进行连续压缩变形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690合金在热加工过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发现:在连续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以叁叉晶界形核—原始晶界形核—孪晶形核(孪晶界和孪晶碎化)—晶内形核的顺序发展,而孪晶促进了690合金的再结晶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连续再结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3%Si(质量分数)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板进行原位循环初次再结晶退火试验。并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退火后样品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原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初次再结晶阶段单个晶粒长大过程取向变化较小,织构体积的变化主要是不同织构晶粒之间相互吞噬。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Goss织构没有取向优势,{111}<112>织构含量下降,{114}<418>和{111}<110>织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原因与其晶粒周围晶界取向差变化相关。循环退火温度越高,对晶粒生长的影响越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高能晶界和大角度晶界含量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再结晶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续博.镁合金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成形工艺及再结晶行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赵庆贺,李莉娟,徐衡,郭嘉.连续原位退火后Hi-B钢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J].上海金属.2019

[3].钟茜婷,黄林科,王磊,刘峰,董晓明.耦合初始微结构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模型(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4].钟茜婷,王磊,刘峰.Incoloy028合金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中链状组织形成机理研究[J].金属学报.2018

[5].杨柱,周吉学,林涛,刘运腾.半连续铸态镁合金AZ31动态再结晶模型建立与验证[J].铸造技术.2018

[6].李良杰,穆勇,孟繁辉,田庆胜.连续退火过程中信号传输电缆用铜铝合金再结晶行为研究[J].铸造技术.2015

[7]..Ti-6Al-2Zr-1Mo-1V合金在β单相区等温变形过程中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的模拟与实验研究[J].钛工业进展.2015

[8].武川,杨合,李宏伟.近α钛合金TA15在β单相区等温变形过程中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的模拟与实验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4

[9].姜雁斌,刘新华,王春阳,莫永达,谢建新.感应加热连续退火对铜包铝复合线材再结晶组织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4

[10].谭化超,董建新,张麦仓,姚志浩.690合金高温连续变形动态再结晶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连续再结晶论文-李续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