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废钢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钢,转炉,电炉,数值,炉衬,模型,过程。
废钢熔化论文文献综述
黄光伟[1](2019)在《感应电炉熔化镀Zn废钢对炉衬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Zn在高温下的状态并对Zn蒸气渗透进入炉衬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生产实例说明了镀Zn废钢在感应电炉中熔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微量Zn熔入铁液产生高温蒸气压,Zn蒸气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炉衬微裂纹和松散层里聚集,感应线圈表面富集Zn,会引起电弧打火,严重影响炉衬使用寿命和电炉运行安全。通过对干振料和云母纸等筑炉材料的改进,以及对操作工艺的改进,有效阻止了Zn蒸气穿渗浆料层向感应线圈上沉积,防止了Zn蒸气向顶出块方向渗透。(本文来源于《现代铸铁》期刊2019年03期)
杨光,邓帅,徐安军,戴晓庆[2](2019)在《多功能铁水包熔化废钢的计算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钢铁生产流程中的废钢比,在高炉接铁前向多功能铁水包中加入废钢,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和数值模拟对多功能铁水包中的废钢熔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废钢在铁水包中有足够的时间升高至预热温度,高炉出铁口的铁水冲击能可有效促进大型废钢的熔化过程;当废钢比表面积为1.6 m2/t且预热温度为800℃时,每吨钢熔化时间约为11.5min;铁水包中的废钢熔化受预热温度的影响,对于比表面积为3.3m2/t的中型废钢,当其预热温度由300℃升高至800℃时,每吨钢熔化时间也由8.5 min缩短至6.8 min。(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宋昱,张玉柱,韩阳,张燕超[3](2019)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废钢熔化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废钢比是衡量炼钢产业技术水平的标志,纵观国内外,发达国家的废钢比整体水平能够达到50%以上,而目前中国仅能达到20%左右,因此,提高废钢比迫在眉睫。主要对炼钢过程中一些主要参数值的计算进行研究,得出了传质系数关于温度的表达式,以及界面碳浓度关于时间和废钢比的函数关系;利用有限差分法解决了求解二阶偏微分的问题,最终给出了铁水温度随着废钢厚度方向上熔解距离的提高所产生温度的变化规律,当熔解距离为20mm左右时,温度达到废钢的熔点。当废钢比不断提高时,铁水的温度逐渐上升,且熔解距离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邓帅,徐安军,殷瑞钰[4](2018)在《脱磷转炉废钢熔化模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磷转炉与传统转炉相比,冶炼过程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废钢加入方面有许多限制。为加快脱磷转炉废钢熔化速度、增加熔化尺寸、缩短熔化时间,本文基于废钢熔化机理,使用Matlab软件建立废钢熔化过程数学模型,分析铁水碳含量、温度、废钢预热、转炉吹炼时间等对废钢熔化速度及尺寸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熔化过程的传热与传质共同决定了废钢熔化的速率,与传统转炉相比,脱磷炉废钢熔化的限制性环节是渗碳过程;当脱磷炉铁水入炉温度1360℃时,铁水碳含量从4.5%增加到5.1%时,废钢熔化速率增加15%,在初始碳含量4.5%下,铁水温度从1360℃增加到1380℃,废钢熔化速率增加11%;同时增加废钢熔化时间,熔化尺寸相应增加。废钢熔化模型应用于现场,为脱磷转炉废钢装入配比提供了依据,为铁水条件和冶炼过程的改善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5-17)
杨文远,蒋晓放,李林,彭小艳,王明林[5](2017)在《废钢熔化的热模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废钢的熔化速度和熔化机理,在250 kg感应炉中进行了热模拟试验。测量熔化速度采用直径为Φ20~Φ50 mm的Q235圆钢,熔池温度为1 300、1 400和1 600℃。根据试棒直径不同确定在熔池中浸泡时间。根据钢棒浸泡前后的质量和尺寸差别,计算出熔池为1 300、1 400和1 600℃时,其质量熔化速度分别为1.8~4.0、3.5~6.5和12.6 g/s;径向熔化速度为0.012~0.026、0.035~0.045和0.060 mm/s。熔池液体与试棒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在1 400℃时为32 931 W/(m~2·℃),1 600℃时为32 884 W/(m~2·℃)。在温度为1 300℃时,碳在液体与试棒之间的对流传质系数为6.3×10~(-5)m/s,温度为1 400℃时为6.4×10-5m/s。热模拟试验所测得的钢棒熔化速度、液-固相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碳的对流传质系数都与国外冶金工作者的试验结果相近,可以作为炼钢生产中计算废钢熔化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7年03期)
杨文远,蒋晓放,李林,彭小艳,王明林[6](2016)在《废钢熔化的热模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50kg感应炉中将Φ20-Φ50mm的钢棒浸入到液体金属中,分别测量了1300℃、1400℃和1600℃的质量熔化速度(g/s)和径向熔化速度(mm/s)。用连续测温方法测量了1400℃和1600℃钢棒加热过程中试棒中心的升温速度。对试棒的熔化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有较高的回归系数(R>0.94)。测定和计算了加热过程中试棒与液体金属之间对流换热系数(W·m~(-2)·℃~(-1))和渗碳过程中碳的对流传质系数(m/s)。用金相法检验了试棒加热后的显微组织。废钢熔化第一期试棒表面先凝固一层铁水,受热后再重新熔化。废钢熔化第二期在试棒原组织与表面凝铁层之间有一层马氏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废钢铁》期刊2016年03期)
付尚红,胡晓光[7](2015)在《废钢熔化动态模拟及电炉冶炼能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电弧炉炼钢工序的废钢熔化动态模型,并结合实际生产能耗数据及文献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弧炉冶炼电耗和供电时间随着铁液比的增加按比例下降。提高供电功率以缩短供电时间有利于电弧炉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在废钢量比例较大时,废钢预热能有效地降低电弧炉冶炼电耗。适当分配废钢料的加料次数或采用连续加料有利于改善电弧炉炉内的冶炼效率。(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李青[8](2005)在《直流电弧炉电弧加热废钢熔化过程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详细地分析了电弧传热和废钢熔化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废钢熔化过程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适应不同电弧炉的不同装料制度,模拟电弧炉的穿井和塌料过程,并能在自电弧炉熔化起始直至废钢完全熔清的全阶段上进行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反映实际生产情况,完善后的数学模型为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05年04期)
曾玉清,王振宙,陈叁芽,朱荣,张红兵[9](2005)在《油氧火焰熔化废钢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氧火焰熔化棒体实验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熔化数学模型计算棒体的熔化速度相符合。(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05年04期)
张化义[10](2000)在《NSR废钢氧气熔化法工艺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弧炉冶炼废钢的预热效率很低 ,仅为一次能源的 2 5%左右。NipponSanso和NKK联合成功开发了一种完全用氧气 燃料喷嘴 (超级OFB)而不用电能熔化废钢的新式小型工艺 NSR工艺。它具有不受电源限制、节能、降低熔化成本、减少颗粒物和NOX放散(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00年02期)
废钢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钢铁生产流程中的废钢比,在高炉接铁前向多功能铁水包中加入废钢,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和数值模拟对多功能铁水包中的废钢熔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废钢在铁水包中有足够的时间升高至预热温度,高炉出铁口的铁水冲击能可有效促进大型废钢的熔化过程;当废钢比表面积为1.6 m2/t且预热温度为800℃时,每吨钢熔化时间约为11.5min;铁水包中的废钢熔化受预热温度的影响,对于比表面积为3.3m2/t的中型废钢,当其预热温度由300℃升高至800℃时,每吨钢熔化时间也由8.5 min缩短至6.8 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钢熔化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光伟.感应电炉熔化镀Zn废钢对炉衬寿命的影响[J].现代铸铁.2019
[2].杨光,邓帅,徐安军,戴晓庆.多功能铁水包熔化废钢的计算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宋昱,张玉柱,韩阳,张燕超.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废钢熔化数值模拟[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邓帅,徐安军,殷瑞钰.脱磷转炉废钢熔化模型应用研究[C].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2018
[5].杨文远,蒋晓放,李林,彭小艳,王明林.废钢熔化的热模试验[J].钢铁.2017
[6].杨文远,蒋晓放,李林,彭小艳,王明林.废钢熔化的热模试验研究[J].中国废钢铁.2016
[7].付尚红,胡晓光.废钢熔化动态模拟及电炉冶炼能耗分析[J].铸造技术.2015
[8].李青.直流电弧炉电弧加热废钢熔化过程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J].工业加热.2005
[9].曾玉清,王振宙,陈叁芽,朱荣,张红兵.油氧火焰熔化废钢数学模型的研究[J].工业加热.2005
[10].张化义.NSR废钢氧气熔化法工艺开发[J].特殊钢.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