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255000
绘本故事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意蕴深刻,其有趣完整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极受其喜爱。同时,绘本故事从儿童视角出发,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节贯穿,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于无形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建构,影响着其价值观的塑造。
在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绘本资源展开教学,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已有的潜在认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夯实生成的新知识,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教学。
对于绘本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大致可以从课堂内外两大资源库进行,即打破课内外资源壁垒,优化整合,以保障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一、观察教材插图,形成价值初判
小学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内含大量的绘本插图,既有单一的图片情境,也有连续性的画面叙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这些绘本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使其逐步建立起直观性思维认知,并主动结合自身现有的阅历经验,从多角度挖掘出绘本插图中的内涵信息,形成主观意识下价值观的初步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聆听并评价学生的判断,对于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做出积极回应,对于偏离的价值判断要适时进行讲解与更正。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家人的爱》中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这一话题中,课本上先后呈现出三幅绘本插图,即“妈妈忙着做家务,是对家人的爱”、“爸爸辛勤工作,是对家人的爱”、“爷爷奶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是对家人的爱”。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关注学生在主动观察图画后获得的所思所悟,在此基础上做出适时的点评与反馈,进一步对图画中能够提炼、点明主题的细节处做出引导和强调,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自主观察和教师强化,学生不难发现三幅图画中的人物有着相同的特点,即他们都做着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同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爱存在于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中”、“爱源于内心并充盈快乐着内心”这一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延伸理解诸如自己在家主动洗碗、扫地等也是对家人的爱,进而使学生实现正确价值观的自得与深化。
二、解读绘本故事,强化内心体验
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对于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小学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基于小学生真实生活场景或事件设计而成的简短的绘本故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这些连续性的绘本小故事,使得其在阅读与解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识点的有效突破,进而强化其内心的道德情感体验,春风化雨中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不做“小马虎”》一课中,设置了绘本小故事《小马虎添麻烦》。绘本中的小男孩由于自己的马虎将作业本落在了家里,致使他的爸爸不得不骑着自行车返回家中帮他拿取作业,保安叔叔不得不气喘吁吁地从校门口跑到小男孩的班里将作业交给老师,同时,作业交晚了也影响到了老师对于作业的批改,如此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小马虎”给别人和自己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在自主阅读这个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联想起自己类似的行为,形成主动反思。在这时,教师顺势设置交流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从评价“小马虎”的行为到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要求。
三、呈现课外绘本,提升道德情感
好的绘本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着正确的价值判断,传承着优秀的道德传统。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担,因此,适度地引入优秀绘本故事,可以更好地支撑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迁移和深化。除了教材内的绘本,教师应该积极在课堂中呈现课外的绘本资源,让学生在课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中润物无声地理解知识内涵、提升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同,进而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
例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中的《还是排好队》这一话题,可以引入课外绘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进行教学。绘本通过小马、小兔、小熊等小动物排好队后开心地玩游戏的故事,将“规则”和“秩序”这样抽象化的概念巧妙地转化成了具体的“一个接一个”这样浅显易懂的要求进行传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在充分引导学生交流、解读课本上出现的文字和图画内容后,适时导入这个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配音导读或者绘本动态播放,将绘本内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好奇与共情中认识到排好队的重要性,主动接受“自觉遵守规则秩序”这一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愿意付诸实践。
绘本故事有效地引入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使得其在生动形象有趣的图文故事中获得教育,树立起合理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导向,并最终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发挥出最优化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