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辉甘肃省临潭县回民中学747500
摘要:检查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实施措施降低学生作业的抄袭率;教师对作业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真知。
关键词:改革反馈激励性评语
本人对所教两个班的作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每个班都存在大量抄袭现象,特别是星期一。作为教师,多年来深陷于作业堆中并为付出大量的“无用功”而烦恼。因此,教师对作业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真知。
一、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题目写到作业本上
部分学生确实对于老师布置的部分题目不会做又不敢问老师,但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毫不费力地去抄袭,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降低作业抄袭现象,要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题目当作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上交,教师针这反馈信息,作为调整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由于学生对昨晚做的作业记忆犹新,对当天教的作业又急于知道老师的评论,无论在学生的认识结论还是心理需求上,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学生及时地得到了由教向学的再反馈,在知识的理解上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课前布置
我们改革过去的“课后布置”为“课前布置”,增加了对作业的预习因素及思考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现在,预习时间约占全部课外时间的五分之三,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及作业的正确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多层次作业
过去的数学课对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的要求,其结果是一类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二类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信心。为解决这种矛盾,可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我们将学生按好、中、差适当地分为A、B、C组,将作业习题分为起点题——由差生(C组)完成,一般题——由中等生(B组)完成,思考题——由好生(A组)完成。对A组学生实行“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经过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总比“伸手可得的果子”来得香甜可口,而且心情也特别激动和高兴。要有意安排层次略高的数学问题,以消除他们的骄傲情绪。对C组学生实行“低起点,多层次,够得着”的原则,选择题目的难度和信息量较小而清晰度较高,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作业处理上对他们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对B组学生应适当安排略高于数学目标的强化性练习。
四、课堂上的练习题
著名学者布鲁纳认为:“数学中的反馈——校正过程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发挥认知基础特征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内小练习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的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加强了课堂训练,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练习进课堂有利于分类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可重点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如果提前做完了规定的作业,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题去做。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得以实现,也满足了优秀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效果。
五、作业要有激励性评语
提高学生的兴趣不仅体现在课堂,也要注重作业的批阅,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批改作业,我除了用传统的打“√”、“×”及圈圈点点、删删补补外,还特别注重写评语,因为单纯的符号只能给人以视觉感受,而评语则有一种声音效应,犹如老师就在眼前指点,音容笑貌跃然纸上,给人强烈的听觉刺激和想象余地,增强了触动力。评语多以鼓励型为主,以使他们更热爱学习,从而对所学课程表现出兴趣和信心。作业给一个恰到好处的评语则能鼓励学生的干劲,指导学习方法,沟通师生情感。例如对学习不理想但已较努力的同学除了写勉励的话外,也可写上一些名言,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平时骄傲自大、作业又不认真的同学写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脚踏实地,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对于学习有了进步的同学写上“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对马大哈似的学生不妨制造一点“黑色幽默”以加深印象。只有老师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并及时的调节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才能精神充实、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地不断向自己已定的目标奋进。
六、开展“小老师”活动
心理学观点认为,十三、四岁的少年有着较强的发现能力、好胜心和支配心理,为此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小老师”活动,可培养他们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学生作业分为两个步骤完成:先由“小先生”批改一小组作业,而“小老师”作业由课代表批改,批改者要改题、评分、签名。若发现错改的现象,教师先要追查“小先生”的责任,然后第二步再由老师批改、验收,同学们以当“小老师”为荣。
经过近两三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这些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不但能降低作业的抄袭现象,而且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不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向自己目标努力奋进。
参考文献
[1]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
[2]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