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电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平均,模式,功率因数,变换器,乘法器,环路。
平均电流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杨徐路,顾国帅,杨振,牟昱东[1](2019)在《基于Boost拓扑平均电流模式的APFC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是当前时代电力电子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基于Boost拓扑平均电流模式下的数字化功率因数校正控制方案,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仿真验证,搭建了基于MC56F8013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冯永平[2](2016)在《平均电流模式PWM降压开关电源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讯和电子等多个领域,PWM开关电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电子产品对电源性能要求的提高,还要使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对电源进行高精度控制。因此,本文在分析开关电源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对平均电流模式PWM降压开关电源的设计问题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02期)
王维[3](2014)在《基于平均电流模式的LED驱动芯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亮度LED是一种具有高效、环保、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的照明光源。随着其生产成本的下降,高亮度LED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与此同时,高集成度、高恒流精度及高功效的LED驱动芯片成为了当下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平均电流模式的LED驱动芯片,该芯片应用于以单级非隔离Buck拓扑作为主电路的LED驱动中。传统峰值电流模式峰值与平均值存在差异,为提高LED驱动的恒流精度,本文采用了能精确控制Buck结构平均电感电流的平均电流模式;为进一步降低系统的总谐波失真,并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对送入PWM比较器的斜坡进行分析与改进,采用改进的双积分电感电流斜坡方案来代替原始的斜坡方案。所设计的LED驱动芯片架构主要由带隙基准源、线性稳压器、电流调节器、斜坡产生器、PWM比较器、振荡器等子模块组成,为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加入了欠压锁定、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及过温保护等。在Cadence软件中采用华润上华0.5um BCD工艺完成了LED驱动芯片的设计,芯片整体版图面积为800um×1200um。芯片流片后,室温下测试结果表明,在主电路输入电压为220Vac/50Hz,输出负载为串联的24只LED时,输出电流平均值为194.4mA,总谐波失真约为28.1%,系统功率因数达到96.2%,系统效率达到91.1%;当主电路输入电压为全电压范围90Vac~264Vac/50Hz,输出负载为串联的24只LED时,输出电流平均值仅变化4.4mA,即调制精度小于3%,系统功率因数高于91.7%,系统效率高于88.1%,芯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9-01)
包晔峰,沈彬,杨可,蒋永锋[4](2014)在《平均电流控制的混联模式反激电容充电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平均电流控制下反激变换器的工作过程,推导了DCM和CCM两种工作模式下单个开关周期内传递的能量和电流峰值的表达式。分析表明,混联模式既可减小电流应力,又可兼顾功率因数校正,是反激变换器理想的工作模式。当反激变换器工作于混联模式时,工频半周期内一次电流的最大值出现在DCM向CCM转变的临界点或π/2相位处,为此建立了这两处的电流峰值模型iP peak|θ=θ(cri)和iP peak|θ=π/2,为设计反激变压器和选择开关管提供了依据。根据iP peak|θ=θ(cri)模型,试验了混联模式下采用减少变压器一次侧匝数来增大工频半周期内DCM比例的方法,达到了提高能量传递速度、缩短电容充电时间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4年05期)
刘振智,李俨,张国俊[5](2014)在《一种新型平均电流模式单周期PFC电流环补偿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均电流模式单周期PFC(功率因数校正器)电流环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高跨导OTA的电流环补偿方案.该方案可在保证频率特性精度的同时,将传统方案中所需高精度外置电阻改为内置电阻,降低了芯片的使用成本,提高了集成度.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4年02期)
郝炳金,徐艳[6](2012)在《基于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作为谐波补偿装置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有效措施,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中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原理,探讨了校正控制电路参数的选取和优化,最后用Saber软件设计了采用UC3854芯片控制的Boost CCM PFC电路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夏光滨,赵冬玉,于斌,赵伟东[7](2012)在《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单线并联均流DC-DC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电压控制模式的并联均流技术易导致系统误报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电流控制代替电压控制模式。文章介绍了电流模式控制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小信号建模分析;同时设计了系统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侯晋昭[8](2012)在《一种连续导电模式平均电流控制升压型PFC芯片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桥式整流滤波供电方案引起的谐波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消除谐波污染,PFC技术应运而生。随着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有源PFC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基于乘法器原理、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Boost型PFC技术既能获得很高功率因数,又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的优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PFC技术和开关电源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进行具体电路设计之前,本文先介绍了开关电源中的几种基本变换器,然后对PFC的控制原理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连续导电模式平均电流控制Boost型PFC的控制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设计的PFC芯片的整体电路。在电路设计中,从系统角度分析了整体电路的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压和电流控制环路的分析,明确了以提高芯片性能和设计精度、提高环路稳定性、加快环路响应速度和实现功率控制为目标的基准电压源、电压误差放天器、电流误差放大器和乘法器等模块的电路设计要点,并设计了电压误差放大器和电流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网络。在完成电路原理分析与电路设计后,应用EDA软件spectre对各个子电路模块和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主要关注输出电压纹波、THD、功率因数和能量传输效率等性能指标。系统的联合仿真验证表明本文的工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是理论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4-01)
朱延彬,欧阳名叁,朱丹,李俊[9](2012)在《对于平均电流模式PFC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非线性负载导致的电流谐波问题,近年来提出了很多种电流校正方案。本文介绍了通常的Boost-PFC拓扑结构和原理,重点分析了平均电流法APFC控制方法,并建立了平均电流法APFC的SIMULINK仿真模型,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说明了平均电流法APFC的可行性和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2期)
张勇[10](2009)在《平均电流模式下模糊控制输出电压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平均电流模式下基于模糊控制输出电压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该方法在电流环通过PI调解器进行输入电流波形校正的同时,使用模糊控制器来控制输出电压,并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从而以数字方式实现PFC。(本文来源于《电子元器件应用》期刊2009年01期)
平均电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通讯和电子等多个领域,PWM开关电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电子产品对电源性能要求的提高,还要使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对电源进行高精度控制。因此,本文在分析开关电源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对平均电流模式PWM降压开关电源的设计问题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电流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徐路,顾国帅,杨振,牟昱东.基于Boost拓扑平均电流模式的APFC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2].冯永平.平均电流模式PWM降压开关电源设计探讨[J].电子世界.2016
[3].王维.基于平均电流模式的LED驱动芯片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包晔峰,沈彬,杨可,蒋永锋.平均电流控制的混联模式反激电容充电电源[J].电焊机.2014
[5].刘振智,李俨,张国俊.一种新型平均电流模式单周期PFC电流环补偿方案[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
[6].郝炳金,徐艳.基于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浅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夏光滨,赵冬玉,于斌,赵伟东.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单线并联均流DC-DC变换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2
[8].侯晋昭.一种连续导电模式平均电流控制升压型PFC芯片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
[9].朱延彬,欧阳名叁,朱丹,李俊.对于平均电流模式PFC的仿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10].张勇.平均电流模式下模糊控制输出电压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