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楂曲平胃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子平,楂曲平胃散,痤疮
楂曲平胃散论文文献综述
杨雨晴,张芝源,胡丹,田俊,陈杰[1](2019)在《高子平教授运用加味楂曲平胃散治疗寻常痤疮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子平教授认为治疗寻常痤疮可从脾胃湿热立论。寻常痤疮的发生与脾胃湿热蕴结有密切的关系,治疗当以清热燥湿、消瘀散结,选用加味楂曲平胃散治疗,临证时辩证以灵活运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3期)
赵凤娇[2](2018)在《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香连金黄散治疗寻常痤疮(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口服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寻常痤疮(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医特色内外治结合对于寻常痤疮的实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型治疗方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入组,将纳入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观察组给予中药楂曲平胃散加味,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两组均予以香连金黄散外敷。疗程为4周,每周复诊,复诊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个数、综合症状及中医证候的变化。分别在第二周、第四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皮损个数、主症、次症积分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治疗效果。结果:(1)疗程结束后,在皮损数目消退方面,治疗2周后皮损个数消退积分对比,P=0.58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对比,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皮损消退率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05)。(2)在主症(临床综合症状)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3)在次症(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香连金黄散,在皮损个数消退方面,短期内(2周)与丹参酮联合香连金黄散功效相当。长期(4周)治疗则优势突显。但在皮损数目消退率方面,两组势均力敌。在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明显高于丹参酮联合香连金黄散。且该法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有临床推广潜力。(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01)
陈亮[3](2017)在《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脂溢性脱发(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脂溢性脱发提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共收集脂溢性脱发证属中医辨证之脾胃湿热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用口服“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穴位埋线。对照组口服保法止(非那雄胺片)。两组均为3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共计3个月。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脱发、油腻、鳞屑、瘙痒、头发生长情况等症状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及痊愈患者在1个月后的复发情况。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最后的疗效判定以及结果分析。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着差异(P<0.O1),有统计学意义,且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说明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脂溢性脱发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安全可靠。结论:我们通过本课题的临床观察研究,证实了“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脂溢性脱发,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亦有效的减少皮脂溢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陈非凡,黄远峰[4](2015)在《加味楂曲平胃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味楂曲平胃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应用加味楂曲平胃散,水煎服,1剂/d;对照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楂曲平胃散具有健脾柔肝、燥湿去脂、行气化瘀之功效,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护肝、降酶、降脂的作用,临床应用疗效较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阳勇[5](2013)在《参苓白术散合楂曲平胃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楂曲平胃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①埃索美拉唑20mg/次,2次/d,口服。②胶体次枸橼酸铋240mg/次,2次/d,口服。③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口服。④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34例参苓白术散合楂曲平胃散(人参、茯苓、陈皮、莲子、桔梗、砂仁、神曲、厚朴、炙甘草各15g,白术、白扁豆、山药、大枣、薏苡仁、焦山楂各3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p转阴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Hp转阴率94.12%。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Hp转阴率8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Hp转阴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合楂曲平胃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3年13期)
郭静,王娟,向国栓,段渠[6](2012)在《浅谈楂曲平胃散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证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为白屑风、面游风,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主要是由素体湿热内蕴,或感受风邪外袭所致。该文主要论述楂曲平胃散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证经验,该型是由于患者恣食肥甘厚腻和辛辣之品,造成脾胃运化失常,湿热蕴结皮肤而成。(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颜宗繁,张宏华[7](2009)在《楂曲平胃散合颠倒散治疗痤疮7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楂曲平胃散加味配合颠倒散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患者采用楂曲平胃散加味内服,颠倒散外用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结果:38例患者痊愈,32例患者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楂曲平胃散合颠倒散治疗痤疮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09年02期)
柏彩宝,艾儒棣[8](2007)在《楂曲平胃散治疗脂溢性脱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跟随导师艾儒棣教授学习,现将艾儒棣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脾胃湿热证)43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病程1周~2年。诊断标准:进行性头发密度减少(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07年03期)
陈瑾[9](2006)在《楂曲平胃散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与防治肥胖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细胞培养)研究楂曲平胃散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通过体内实验(动物实验)研究楂曲平胃散预防小鼠肥胖和治疗肥胖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其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有关。 方法:(1)体外实验:加入楂曲平胃散处理原代培养小鼠前脂肪细胞,运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运用油红0染色提取法检测细胞内的脂肪含量、运用酶组织化学提取法检测细胞内甘油磷酸脱氢酶(GPDH)的含量,同时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EBP α、PPAR γ、ADD1/SREBP1、Pref-1 mRNA的表达。(2)体内实验:进行楂曲平胃散防治肥胖作用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运用称量方法测定食量、体重和体脂重量,根据公式计算小鼠肥胖指数和脂肪系数;运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及肝、肾形态变化;运用生化方法测定血脂含量。 结果:(1)体外实验:楂曲平胃散作用于细胞后,从形态学角度细胞内脂肪颗粒出现的速度较慢且数量较少;细胞内脂肪含量和细胞分化标志酶—GPDH的含量均少于阴性对照组细胞:同时C/EBP α mRNA、PPAR γ mRNA、ADD1/SREBP1 mRNA的表达量减少,Pref-1 mRNA的表达量增多。4mg/ml和6 mg/ml剂量组效果明显。(2)体内实验:楂曲平胃散用药后,小鼠食量有一定减少,体重减轻、肥胖指数下降,体脂重量减轻、脂肪系数下降,血脂含量降低,脂肪细胞体积变小。高、中剂量组效果明显。同时,各组小鼠肝、肾形态学观察未见明显损伤性病变。(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4-01)
黎家健[10](1998)在《楂曲平胃散合红霉素治疗慢性假性肠梗阻1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假性肠梗阻综合征为具有肠梗阻症状及体征而无肠腔机械性梗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手术治疗后粘连易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往往造成诊断困难,可能被迫需多次剖腹探查,故对手术治疗多持慎重态度。笔者于1992~1996年,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病例中,以植曲平胃散会红霉素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期刊1998年02期)
楂曲平胃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口服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寻常痤疮(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医特色内外治结合对于寻常痤疮的实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型治疗方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入组,将纳入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观察组给予中药楂曲平胃散加味,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两组均予以香连金黄散外敷。疗程为4周,每周复诊,复诊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个数、综合症状及中医证候的变化。分别在第二周、第四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皮损个数、主症、次症积分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治疗效果。结果:(1)疗程结束后,在皮损数目消退方面,治疗2周后皮损个数消退积分对比,P=0.58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对比,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皮损消退率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05)。(2)在主症(临床综合症状)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3)在次症(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香连金黄散,在皮损个数消退方面,短期内(2周)与丹参酮联合香连金黄散功效相当。长期(4周)治疗则优势突显。但在皮损数目消退率方面,两组势均力敌。在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明显高于丹参酮联合香连金黄散。且该法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有临床推广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楂曲平胃散论文参考文献
[1].杨雨晴,张芝源,胡丹,田俊,陈杰.高子平教授运用加味楂曲平胃散治疗寻常痤疮经验[J].四川中医.2019
[2].赵凤娇.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香连金黄散治疗寻常痤疮(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3].陈亮.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脂溢性脱发(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4].陈非凡,黄远峰.加味楂曲平胃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
[5].阳勇.参苓白术散合楂曲平胃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
[6].郭静,王娟,向国栓,段渠.浅谈楂曲平胃散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2
[7].颜宗繁,张宏华.楂曲平胃散合颠倒散治疗痤疮72例[J].广西中医药.2009
[8].柏彩宝,艾儒棣.楂曲平胃散治疗脂溢性脱发[J].山西中医.2007
[9].陈瑾.楂曲平胃散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与防治肥胖机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10].黎家健.楂曲平胃散合红霉素治疗慢性假性肠梗阻1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