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解剖论文-王爱花

果实解剖论文-王爱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果实解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tlantic,Giant,果实,光合作用,韧皮部

果实解剖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花[1](2019)在《Atlantic Giant巨型南瓜与其小果祖先Hubbard果实形态、解剖及生理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型南瓜Atlantic Giant是南瓜种Cucurbita maxima中果型巨大的品种,既是研究果实大小的独特材料,又在旅游观光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Atlantic Giant由其祖先Hubbard南瓜选育而来,但两者在果实质量与体积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研究了 Atlantic Giant与Hubbard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重量、体积、密度、果柄粗度、维管束结构、果实细胞大小及数目、叶片光合作用,以及源库路径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同化物代谢关键酶活性,同时以Atlantic Giant为母本,Hubbard为父本构建F2代群体,测定其单果重、体积以及果实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以期探明两者之间的生理差异,为后期进一步探寻决定果实大小的关键基因奠定基础。结果如下:1、在本试验栽培条件下,Atlantic Giant果实在花后10-20 d进入快速生长期,60 d左右重量和体积基本稳定,不再显着增加;而Hubbard果实在0-10 d即进入快速生长期,花后40 d左右质量和体积基本稳定,两者的生育期相差20 d左右。两者的密度仅在子房期差异显着,在之后的发育过程中均没有显着差异。Atlantic Giant果实的细胞大小和细胞数目均显着大于Hubbard的果实。F2群体的果实细胞大小和数目均呈连续性离散分布,属数量性状,且细胞数目表现出倾向低值亲本的连续性偏小分布。2、Atlantic Giant叶片面积显着大于Hubbard。且无论是在子房期,还是在果实快速生长阶段,Atlantic Giant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Hubbard。Atlantic Giant果实所在节位叶片中水苏糖含量显着高于Hubbard,但果实所在节位叶片中水苏糖合成酶活性在两种南瓜之间并无显着差异。3、果实发育过程中,Atlantic Giant果柄粗度、导管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及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总量均显着高于Hubbard。Atlantic Giant韧皮部汁液中存在葡萄糖和果糖,而Hubbard韧皮部汁液中几乎没有,表明Atlantic Giant除了共质体装载途径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韧皮部装载途径。除了 Atlantic Giant的快速生长期外,在其他生长阶段,Atlantic Giant果柄中碱性α-半乳糖苷酶活性均显着低于Hubbard。且Atlantic Giant在快速生长期果实中水苏糖含量显着高于Hubbard,而Hubbard果实中水苏糖含量极低,表明在快速生长期Atlantic Giant合成的部分水苏糖未经分解直接进入果实。综上所述,果实细胞大小、细胞数目、叶片光合速率、导管和韧皮部总面积、果实所在节位叶片中的水苏糖含量以及韧皮部汁液中水苏糖含量、可溶性糖总量及糖的种类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Atlantic Giant果实生长速率显着大于其祖先Hubbard。(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熊振豪,张春红,李维林,吴文龙[2](2019)在《不同硬度黑莓果实发育成熟进程中的解剖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黑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与硬度相关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方法】以生育期相似但硬度差异显着的黑莓品种‘Arapaho’和‘Boysen’为研究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果实各发育阶段的细胞构造。【结果】两个品种果实开始着色时,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果实着色至果面大部分变红过程中,‘Arapaho’中果皮细胞明显伸长变大,多呈卵圆形,细胞壁开始变薄但依然完整;果实完全变红过程中,两个品种果肉细胞均不断变大,至花后33 d局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裂解明显,细胞分界模糊;至果实完全变黑成熟时,‘Boysen’外果皮细胞及相邻一层中果皮细胞相对完整,而内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近乎完全裂解,‘Arapaho’果肉细胞细胞壁裂解程度明显低于‘Boysen’。【结论】两个不同硬度黑莓品种果实发育成熟前果肉细胞动态变化类似,成熟时中果皮细胞细胞壁裂解差异明显,与其果实硬度一致,表明黑莓成熟果实硬度主要由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壁裂解程度决定。(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薛莞莞,龚荣高,丁建林,李克强,邹金[3](2018)在《赤霉素喷施对红灯甜樱桃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红灯甜樱桃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20、60、100 mg·L~(-1))赤霉素(GA_3)对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1)的GA_3处理增加了单果重与纵径。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果实横径无显着影响,但降低了果实硬度、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了可滴定酸含量,致果实品质总体下降。解剖结构结果表明,GA_3喷施浓度越大,果实角质层与表皮厚度越薄,果肉细胞与表皮细胞越大,硬度越小。建议在生产中减少GA_3的使用,尤其是高浓度(100 mg·L~(-1))的GA_3喷施对果实不利。(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谢兆森,杜鸿儒,项殿芳,齐永顺[4](2018)在《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解剖结构与水分运输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维管束解剖结构和水分运输变化,并结合果实生长动态与糖酸积累规律,揭示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水分运输变化与果实生长和结构的关系。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染料示踪法、品质分析和动态观察法,研究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规律。结果表明蓝莓果实横径呈双S曲线生长,在果实第1次快速生长期(Stage Ⅰ),果实维管束染色范围最大,水分运输速率也最大,但从果实进入生长停滞期(Stage Ⅱ)后,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速率下降,果实染色范围下降,在果实进入第2次快速生长期后(Stage Ⅲ),果实中央维管束水分运输速率比生长滞后期稍有增加,但心皮主维管束运输速率下降,在果实发育成熟期(Stage Ⅳ),果实维管束染色范围最小,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速率也最低。从果实解剖结构来看,在蓝莓果实整个生长过程中,维管束结构都保持完整,但中央维管束和心皮主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和果肉细胞在进入到第2次快速生长期(Stage Ⅱ)后发生破裂,同时该时期果实内糖分积累增加,有机酸含量下降。综上所述,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管束结构虽然保持完整,但周围薄壁细胞和果肉细胞的破裂能够引起果实水分运输速率下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谢兆森,Bhaskar[5](2018)在《日灼对酿酒葡萄‘霞多丽’果实品质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与CFDA荧光染色观察日灼果皮细胞结构与细胞活性变化,同时测定日灼发生后葡萄果实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揭示日灼对果实品质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葡萄日灼病加重,果实表皮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加深,后期甚至出现细胞坏死。(2)果实发生日灼后,果实硬度与含水量下降,细胞壁含量增加,果皮从外向内第1~3层细胞明显变小,细胞壁增厚。(3)随着日灼病加重,果皮细胞破裂,且破裂数量增加,细胞活性也随之下降,果皮保护功能逐渐丧失,果肉细胞逐渐失水导致了果实皱缩;重度日灼果实周缘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受到果皮细胞失水断裂的影响,出现断裂变形。(4)在葡萄果实日灼发生过程中,受到高温与强光照胁迫影响,同时伴随着水分散失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增加,但有机酸含量降低,糖酸比随之增加;以上各品质指标值的大小与果实水分含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日灼引起了葡萄果实结构变化与生理代谢的紊乱,随着日灼程度加重,果皮细胞逐渐死亡,果实内水分大量散失,果实糖含量增加,严重影响了葡萄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叶强[6](2017)在《蓝莓果实发育解剖及果形相关基因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是一种高价值经济作物,其果实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蓝莓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之间果实的大小、形状、果肉质地、果实风味、成熟期等影响果实品质的指标均不相同。目前,蓝莓果实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蓝莓花青苷的合成与调控、成熟果实的果实品质、果实耐储性、优良果实品种的育种上,鲜有见到关于蓝莓果实发育与果实形态方面的研究。掌握蓝莓果实发育与果实形态发育规律,对蓝莓农业上田间管理与新品种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圆形、大果品种'奥尼尔'(O'Neal),扁圆形、大果品种'布里吉塔'(Brigita),及圆形、小果品种'蓝雨'(Bluerain)3个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果实生长曲线(包括横径、纵径、单果重),组织石蜡切片,以及果形相关基因VcFAS、VcSUN、VcOVATE的分离、表达等方面探究3个品种的果实发育规律以及3个品种之间蓝莓果形形成的差异的原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于2015与2016年统计3个蓝莓品种花芽膨大期的发育规律以及单果重发育曲线,并根据结果将花芽膨大期分为I-S0期6个时期,将标记后果实分为S1-S6期。3个蓝莓品种单果重增长曲线均呈双“S”型增长,具有2个快速生长期。在S0-S1期3个品种果肉细胞均在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果肉细胞主要进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很弱。在果实发育早期(S0-S1期)细胞分裂最旺盛。期间果肉细胞也在膨大,但是膨大能力很弱。从S1期开始,细胞开始急剧膨大,一直持续到S6期。3个蓝莓品种的横纵径、纵剖面面积、果形指数的变化趋势类似。虽然发育趋势基本一致,但3个蓝莓品种的果实与形态发育也存在明显差别。从铃铛花大小来看,'蓝雨'铃铛花明显小于'奥尼尔'和'布里吉塔'。在果实发育的2个快速生长期中,'蓝雨'持续时间均最短,且在2个快速生长期'蓝雨'的发育明显比'奥尼尔'与'布里吉塔'缓慢。'奥尼尔'与'布里吉塔'相比,在花芽膨大期'奥尼尔'花与'布里吉塔'相差较小,但在2个快速生长期,特别是在第2个快速生长期'布里吉塔'发育明显比'奥尼尔'快。在S1-S6期3个蓝莓品种的垂周分裂存在明显差异。在S1期之后'蓝雨'果肉纵向细胞基本停止分裂,而'奥尼尔'与'布里吉塔'纵向细胞仍在继续分裂,这或许是造成'奥尼尔'、'布里吉塔'与'蓝雨'果实大小与形状产生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2)从3个蓝莓品种中成功分离得到了VcFAS、VcSUN及VcOVATE基因。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不同蓝莓品种的VcFAS、VcSUN及VcOVATE基因均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VcFAS基因包含5个内含子,在第1、2及第5个内含子间存在较大的插入或缺失序列;VcSUN基因包含4个内含子,VcOVATE基因无内含子。分析VcFAS、VcSUN及VcOVATE蛋白进行系统进化树发现,3个蛋白分别与葡萄(Vitis vinifera)YABBY2 蛋白(XP_010651638)、葡萄类 IQ-DOMAIN1(XP_002277151)蛋白以及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OFP7(X(_009371567)蛋白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为76%、50%及 54%。qPCR结果显示VcFAS、VcSUN基因在'蓝雨'花芽膨大期、'奥尼尔'与'布里吉塔'第1个快速生长期表达水平较高;VcOVATE基因在'蓝雨'花芽膨大期、'奥尼尔'与'布里吉塔,第1个快速生长期中表达量较高。3个蓝莓品种VcFAS、VcSUN基因在花芽膨大与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与果实发育进程中果实横径、单果重生长曲线吻合。结合这2个基因在番茄中的生物学功能,推测VcFAS、VcSUN基因可能是影响蓝莓果实形状与大小的调控因子。另外,开花前花芽膨大,以及授粉后果实第1个快速生长期是影响果实形状与大小的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闫翠香,丁新泉,邵小明[7](2016)在《德兴覆盆子果实发育规律及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德兴覆盆子即掌叶覆盆子为试材,分别于坐果后5、10、15、20、25、30、35、40、45d采样,系统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和果实解剖构造,为当前林区发展德兴覆盆子产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德兴覆盆子自花谢到果实成熟约需50d,果实生长发育呈双"S"曲线,4月2—12日为第1个生长高峰,4月12—27日为缓慢生长期,4月27日至5月7日为第2个生长高峰;果实迅速生长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及时采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果实充分膨大,有利于提高产量,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果实,协调好营养竞争关系,确保丰产丰收;解剖结构显示种子在果实的缓慢生长期逐渐发育形成,是种子的发育关键时期,用做采种的德兴覆盆子应重视此时的营养调节;小核果实生长发育在解剖结构上表现为果实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3个部分细胞的分裂与膨大;内果皮强烈木质化,致使种壳坚硬,增加种子萌发难度。(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6期)

乔永刚,王扬,陈亮,宋芸[8](2016)在《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芩果实的形态,并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其果实的横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芩的果实呈卵圆形,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的次级突起。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组成黄芩果皮的不规则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子叶细胞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糊粉粒。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黄芩果实的解剖结构,为黄芩果实的鉴定与筛选提供鉴别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6年07期)

王雪微,刘玫,茹剑,王靖茹,王宇婷[9](2016)在《中国伞形科阿魏属及相关类群的果实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伞形科芹亚科阿魏属18种(其中16种产自中国)及Dorema属2种果实的结构,结构显示所研究物种果实的分果均为背腹压扁,两个边脊形成翅,内果皮由薄壁细胞构成,结合面与果实宽度相同,两个相对的心皮柄及中果皮有球状结晶。根据果皮、油管及种皮结构可将研究物种分为两组:组1(包括阿魏属4种)油管有隔,中果皮纤维化,种皮均由长方形细胞构成;组2(包括阿魏属16种及Dorema属2种),油管无隔,中果皮由薄壁或轻微木化细胞构成,种皮多为大的方形细胞。Dorema同阿魏属一些物种果实结构非常相似。本研究支持经典分类学指出的阿魏属分类系统是人为的,为分子系统学显示的Dorema应移入阿魏属构成广义阿魏属,广义阿魏属是单系类群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会弟[10](2016)在《榛子强弱势果实发生的形态解剖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榛子(Corylus spp.)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榛子具有特殊的受精生物学习性,在果实发育早期频繁出现败育,其具体发生过程还不清楚。本文研究了榛子的受精发生过程,比较了强弱势果实形态解剖上的差异,初步阐明了榛子授粉受精过程的生物学习性及果实败育发生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榛子开花期时,子房及胚珠还尚未形成。花后15-20天,开始分化形成早期子房和胚珠原基。花后40-50天,珠心分化形成珠被和成熟胚囊,此时,花粉管停滞在柱头基部的花粉管腔中,停滞时间约为26天。不久,观察到花粉管继续伸长生长并离开花粉管腔进入子房,最终只有一根花粉管从珠孔附近穿过。花后52-55天时,花粉管穿过胚囊到达合点完成受精作用。(2)4个杂交榛品种的每个花序雌花平均数为7.6-8.5个,每个果簇果实数量的平均值为2.4-3.0个。平榛的每个花序平均雌蕊数为5.8-6.2个,每个果簇平均果实数量为3.5个,落果率为50%-67%不等。花后约30天,榛子子房发生败育。4个杂交榛品种子房败育率为63%-72%,平榛子房败育率约为29%-46%。人工授粉后,平榛子房败育率显着下降,每个果簇中的果实数量与产量呈成正相关关系,与果实质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败育子房的直径小于2mm,胚珠、珠被均有分化,但还尚未形成成熟的胚囊。花后40天,由于败育子房中花柱基部的花粉管停滞生长而导致胚珠受精受阻。4个杂交榛品种和平榛中正常发育的子房的淀粉含量均显着高于败育子房中的淀粉含量。综上,榛子存在延迟受精现象,且受精前阶段花粉管生长属于明显的间歇性生长模式,即:(1)从柱头生长到花粉管腔;(2)从花粉管腔生长到子房内部的花柱基部;(3)从子房内部的花柱基部生长至胚囊并完成受精作用。由于子房中还未形成成熟的胚囊及花粉管生长停滞所导致的子房败育,最终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杂交榛的子房败育可能与营养供应不足相关,而平榛子房败育则在一定程度上与授粉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榛子的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果实解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揭示黑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与硬度相关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方法】以生育期相似但硬度差异显着的黑莓品种‘Arapaho’和‘Boysen’为研究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果实各发育阶段的细胞构造。【结果】两个品种果实开始着色时,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果实着色至果面大部分变红过程中,‘Arapaho’中果皮细胞明显伸长变大,多呈卵圆形,细胞壁开始变薄但依然完整;果实完全变红过程中,两个品种果肉细胞均不断变大,至花后33 d局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裂解明显,细胞分界模糊;至果实完全变黑成熟时,‘Boysen’外果皮细胞及相邻一层中果皮细胞相对完整,而内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近乎完全裂解,‘Arapaho’果肉细胞细胞壁裂解程度明显低于‘Boysen’。【结论】两个不同硬度黑莓品种果实发育成熟前果肉细胞动态变化类似,成熟时中果皮细胞细胞壁裂解差异明显,与其果实硬度一致,表明黑莓成熟果实硬度主要由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壁裂解程度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实解剖论文参考文献

[1].王爱花.AtlanticGiant巨型南瓜与其小果祖先Hubbard果实形态、解剖及生理学差异[D].扬州大学.2019

[2].熊振豪,张春红,李维林,吴文龙.不同硬度黑莓果实发育成熟进程中的解剖构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薛莞莞,龚荣高,丁建林,李克强,邹金.赤霉素喷施对红灯甜樱桃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8

[4].谢兆森,杜鸿儒,项殿芳,齐永顺.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解剖结构与水分运输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2018

[5].谢兆森,Bhaskar.日灼对酿酒葡萄‘霞多丽’果实品质与解剖结构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8

[6].叶强.蓝莓果实发育解剖及果形相关基因分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7].闫翠香,丁新泉,邵小明.德兴覆盆子果实发育规律及解剖研究[J].北方园艺.2016

[8].乔永刚,王扬,陈亮,宋芸.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J].中国种业.2016

[9].王雪微,刘玫,茹剑,王靖茹,王宇婷.中国伞形科阿魏属及相关类群的果实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J].草业学报.2016

[10].张会弟.榛子强弱势果实发生的形态解剖基础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  

果实解剖论文-王爱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