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体革吉地区晚白垩世沉积演化

拉萨地体革吉地区晚白垩世沉积演化

论文摘要

作为分隔羌塘地体与拉萨地体的构造带,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文简称“班怒带”)代表了班怒洋闭合的残留标志。班怒带主要由一系列蛇绿岩、侏罗系深水沉积、混杂岩和火山岩组成。长期以来,班怒残留海何时消亡及消亡的方式等关键科学问题缺乏可靠的地质证据,仍存在较大争议。班怒带中东部晚白垩世沉积研究程度较好,而西部缺乏研究。因此,本文对班怒带西段革吉地区发育的晚白垩世最高海相层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通过分析这些地层的沉积过程和物源区等工作,对研究班怒残留海西段最后的消亡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西藏地区革吉县姜龙-唐杂地区晚白垩世地层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其明显不同于北拉萨地体上广泛分布的竟柱山组陆相沉积,而以发育海相灰岩和混积岩为特征,并被竟柱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文将这套新发现的地层命名为唐杂组,代表着拉萨地体和班怒带迄今发现的最高海相层。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唐杂组早期为扇三角洲平原环境,逐步加深到前扇三角洲相,随后海水逐渐消退并变为扇三角洲前缘相的砂砾岩沉积。其中灰岩夹层里的有孔虫化石定年结果显示,这套地层的时代为Cenomanian期(101-94 Ma)。砂岩碎屑组分、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等结果表明,唐杂组沉积物源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早期由北拉萨地体和班怒带向南供给,后期转变为来自沉积区南侧的中拉萨地体和下白垩统郎山组灰岩。结合区域古地理分析,本文认为革吉地区唐杂组约束了班怒海在西段消失的时间为~94 Ma,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班怒残留海并非由东向西退出,而是大致同时退出中北拉萨地体。不整合覆盖在唐杂组之上的竟柱山组是一套紫红色灰质砾岩、砂岩、粉砂岩组合的陆相沉积,野外特征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竟柱山组砾岩是残留海基本退出中北拉萨地体之后(<94Ma)形成的冲积扇沉积体系。碎屑统计、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表明竟柱山组沉积时,研究区更南侧的唐杂组,连同郎山组一起被逆冲断层抬升剥蚀,成为竟柱山组的物源。该过程可能是中北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受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挤压发生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连续变形增厚,导致该地区发生隆升剥蚀,从而被竟柱山组所记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班怒残留海
  •     1.2.2 青藏高原早期隆起历史
  •     1.2.3 北拉萨晚白垩世地层前人研究
  •   1.3 工作量统计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1.1 拉萨地体
  •     2.1.2 班怒带
  •     2.1.3 羌塘地体
  •   2.2 研究区研究概况
  •     2.2.1 研究区地层格架
  •     2.2.2 研究区及周边岩浆岩特征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剖面实测、地层描述、沉积环境分析、砾岩成分统计
  •   3.2 砂岩碎屑统计
  •   3.3 碎样、锆石分选与制靶
  •   3.4 碎屑锆石U-Pb定年
  •   3.5 Hf同位素测试
  • 第四章 唐杂组地层与物源分析
  •   4.1 唐杂组分布和特征
  •   4.2 实测剖面
  •   4.3 岩石地层与沉积环境
  •     4.3.1 唐杂组下段
  •     4.3.2 唐杂组中段
  •     4.3.3 唐杂组上段
  •   4.4 地层时代限定
  •   4.5 物源分析
  •     4.5.1 碎屑统计
  •     4.5.2 碎屑锆石U-Pb年龄
  •     4.5.3 Hf同位素测试
  •   4.6 物源解释
  • 第五章 竟柱山组地层与物源分析
  •   5.1 竟柱山组分布和特征
  •   5.2 实测剖面
  •   5.3 岩石地层与沉积环境
  •   5.4 地层时代限定
  •   5.5 物源分析
  •     5.5.1 碎屑统计
  •     5.5.2 碎屑锆石U-Pb年龄
  •     5.5.3 Hf同位素测试
  •   5.6 物源解释
  • 第六章 讨论
  •   6.1 晚白垩世革吉地区沉积演化
  •   6.2 全球海平面变化
  •   6.3 班怒洋晚白垩世残留海消亡
  • 第七章 主要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叶加鹏

    导师: 胡修棉

    关键词: 唐杂组,竟柱山组,晚白垩世,拉萨地体,物源分析,班怒残留海,班怒带

    来源: 南京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 P534.53;P512.2

    总页数: 103

    文件大小: 8597K

    下载量: 100

    相关论文文献

    • [1].革吉最高海相层约束班怒残留海消亡时间(~94 Ma)[J]. 科学通报 2019(15)
    • [2].西藏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04)
    • [3].措勤地区竟柱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4)
    • [4].措勤地区竟柱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01)
    • [5].西藏塔惹增地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的厘定及其意义[J]. 贵州地质 2014(03)

    标签:;  ;  ;  ;  ;  ;  ;  

    拉萨地体革吉地区晚白垩世沉积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