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刚性误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差,坐标,刚性,测量机,效应,神经网络,测量。
非刚性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朱超平[1](2007)在《移动桥式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分析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移动桥式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测量误差的分布特征,对坐标测量机构件进行受力变形分析,进而对坐标测量机的非刚性效应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建立了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模型,为高精度坐标测量机的误差补偿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刘鹏[2](2001)在《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外叁坐标测量机测量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坐标测量机构件的受力变形建模分析,详细研究了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为高精度坐标测量机误差补偿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针对现有误差补偿过程中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模型,这种算法克服了现有BP算法神经网络建模存在的局部极小点、网络隐单元数选择等问题。 同时,以国产ZOO型叁坐标测量机为例,进行非刚性运动误差神经网络建模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遗传神经网络建立的误差模型比普通BP训练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1-12-01)
刘鹏,林述温[3](2001)在《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的分析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移动桥式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测量误差的分布特征 ,通过对坐标测量机构件进行受力变形分析与建模 ,对坐标测量机的非刚性效应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为高精度坐标测量机的误差补偿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01年10期)
林述温,吴昭同,李刚[4](2001)在《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测量误差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坐标运动链系统分析法 ,研究叁坐标测量机组成构件和运动副的各项基本误差与整机综合坐标测量误差间的关系 ,导出考虑构件和运动副非刚性效应的综合坐标测量误差数学表达式 ,并以移动桥式和固定桥式两种典型结构的叁坐标测量机为例 ,进一步分析了非刚性效应坐标测量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 ,得出对叁坐标测量机的综合非刚性效应坐标测量误差建模补偿有指导意义的新结论。(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非刚性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外叁坐标测量机测量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坐标测量机构件的受力变形建模分析,详细研究了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为高精度坐标测量机误差补偿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针对现有误差补偿过程中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模型,这种算法克服了现有BP算法神经网络建模存在的局部极小点、网络隐单元数选择等问题。 同时,以国产ZOO型叁坐标测量机为例,进行非刚性运动误差神经网络建模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遗传神经网络建立的误差模型比普通BP训练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刚性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1].刘鹏,朱超平.移动桥式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分析与建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刘鹏.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1
[3].刘鹏,林述温.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误差的分析与补偿[J].工具技术.2001
[4].林述温,吴昭同,李刚.叁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测量误差分布特征[J].仪器仪表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