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论文_王玉荧,鲜骏仁,曾瑞琪,朱莹莹,胡建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高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山,草甸,湿地,峨眉,分解,叶面积,生态系统。

亚高山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荧,鲜骏仁,曾瑞琪,朱莹莹,胡建成[1](2019)在《川西北亚高山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异龄叶性状及养分再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储存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养分再吸收是植物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研究川西北亚高山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异龄叶的性状和养分再吸收特征。【方法】2017年10月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收集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当年生(1 a)、次年生(2 a)和凋落叶,测量其性状(叶长、叶宽、叶厚和比叶面积)和N、P、K含量。【结果】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叶片中P、K含量均表现为异龄叶(1 a叶>2 a叶)>凋落叶,且元素含量及其生态计量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物种、叶龄及其交互效应均会极显着影响N、P、K含量及N/K、K/P;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3种元素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K>P>N,N/P和N/K,说明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的生长主要受N限制;叶性状在物种和年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仅比叶面积对紫果云杉叶的养分含量及其P、K再吸收有显着影响。【结论】常绿植物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异龄叶的性状和养分具有明显差异,叶片养分再吸收是高寒森林适应养分贫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将来的亚高山针叶林养分管理中必须对异龄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晁倩,温静,杨晓艳,徐满厚[2](2019)在《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将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作为研究区,采用开顶式增温箱(OTC)进行模拟增温样地布设,随机设置对照(CK)、低度增温(OTC1)和高度增温(OTC2) 3种试验处理。结果表明:(1)该区禾草、莎草、杂草叁种功能型植物当中,以杂草类植物为主;禾草类植物在低度增温下重要值增加12. 92%,在高度增温下增加20. 66%;杂草类植物在低度增温下的重要值减小13. 15%,在高度增温下减小10. 73%;而莎草类植物在低度增温下重要值增加0. 23%,在高度增温下其重要值减小9. 93%。(2)该区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增温处理下变化趋势不同,过度增温对草甸物种多样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禾草类植物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更加迅速,物种多样性趋于降低,因此需要对亚高山草甸植物进行保护。(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慧平[3](2019)在《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南地区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动态、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种子库这叁大特征,综合梳理了学者们关于西南高山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大致研究情况。然后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6期)

魏志强,钟巍,欧阳军,叶素素,商圣潭[4](2019)在《南岭亚高山泥炭地现代有壳变形虫环境指示意义的初步研究——以湖南省大坪泥炭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南岭亚高山泥炭湿地在维持华南亚热地区生态系统和区域水平衡中起关键作用,且这一区域的生物因子-古水位定量重建的工作还未有系统展开的现状,以南岭西部的湖南省大坪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初步开展了该地区现代有壳变形虫的种类组成鉴定工作;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地下水位埋深(Water-Table Depth,WTD)是影响本地区有壳变形虫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据此利用生物-环境因子转换函数模型,初步构建了大坪现代泥炭湿地有壳变形虫-地下水位埋深的转换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转换函数预测的地下水位埋深与实测地下水位埋深呈一定的相关性,但受制于本次采用面积小、鉴定样本量较少和水位环境梯度较窄的条件下,转换函数预测性能的精度还较低.此次工作可为将来系统开展华南亚热带地区高山泥炭湿地的古水文定量重建工作奠定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卫芯宇,杨玉莲,吴福忠,陈子豪,谌亚[5](2019)在《冻融环境下亚高山森林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质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高山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胡敏酸、富里酸等腐殖物质的累积是维持土壤肥力及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它受到土壤基质质量、凋落叶和环境因素的调控.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典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控制冻融环境和凋落叶添加的方法,研究冻融环境下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环境下针叶林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腐殖质含量降低,且凋落叶对土壤腐殖质含量无显着影响.培养前期冻融环境下3种林型土壤胡敏酸净累积,净累积量大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富里酸含量下降,下降程度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且凋落叶对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无显着影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林型土壤胡敏酸及富里酸含量均下降.这表明,凋落叶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与土壤基质质量存在密切关系,且受到冬季土壤冻融时间长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郑婷,曹艳敏,彭佳,陈旭[6](2019)在《亚高山湿地摇蚊亚化石记录的近两百年来环境演化——以重庆葱坪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偏远的亚高山湿地受人为活动直接干扰较小,是追踪气候变化和大气沉降双重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理想研究地.本研究以位于巫山的葱坪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根50 cm沉积岩芯的210Pb和137Cs测年、摇蚊亚化石和元素序列,探讨该湿地近200年来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摇蚊种群由1910年之前的Chironomus anthracinus-type、Limnophyes sp.、Cladotanytarsus mancus-type 1变为1910-1925年的C. mancus-type 1、C. anthracinus-type、Procladius sp.和Endochironomus impar-type的优势组合,这些优势种均指示浅水环境.此后,耐营养种E. impar-type、Polypedilum nubeculosum-type和C. anthracinus-type逐渐成为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总磷、总碳和钙是解释摇蚊组合变化的显着环境因子. 20世纪30年代以前摇蚊种群可能与进入湿地的径流量小、水位较低相关,而20世纪中叶以来摇蚊组合变化指示大气沉降增长背景下湿地营养富集过程.在大气沉降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耐营养属种增加和生物多样性降低表明葱坪湿地生态环境正发生退化.(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罗辑,杨丹荔,李伟,何咏梅[7](2019)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测定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非常重要。本文的工作在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展,对海拔3 000 m的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进行定位观测,并对峨眉冷杉林凋落物分解过程进行了长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是阔叶>针叶>枯枝,峨眉冷杉林的阔叶、针叶和枯枝等凋落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6.8年、10.5年和14.5年,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29.3年、45.6年和63.1年;(2)无论阔叶还是针叶、枯枝,其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有机碳分解率均随着时间而增高;利用指数衰减模型,获得凋落物有机碳的分解系数是阔叶>针叶>枯枝;(3)在每年凋落物输入峨眉冷杉林林地时,其中的阔叶、针叶和枯枝已经开始分解,当年可释放的有机碳分别为52.18 kg·hm~(-2)、4.32 kg·hm~(-2)和0.67 kg·hm~(-2),各类凋落物每年有机碳释放总量为61.13 kg·hm~(-2),占凋落时有机碳量的6.58%。(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常宗强,王荣新[8](2019)在《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叶面积指数与冠层氮、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和磷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生命元素,在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叶面积指数与冠层氮、磷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不同植被类型(箭叶锦鸡儿、高山吉拉柳、金露梅)及不同放牧处理(羊群、牦牛,未放牧)条件下灌丛群落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叶片氮积累量(TFN)、叶片磷积累量(TFP)比较发现,在整个亚高山灌丛群落中,LAI与TFN和TFP之间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TFN和TFP比值的变化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叶片的生长都受到N、P的共同限制,只是随着LAI的增加,高山吉拉柳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箭叶锦鸡儿主要受到磷素的限制,而金露梅则受到N、P的共同限制;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单位面积LAI对应的TFN的值较高而TFP的值较低,说明动物通过对植被的啃食可能会改变群落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磷的摄入。LAI、N、P之间的耦合关系表明了亚高山灌丛群落的LAI在物种组成、放牧和冠层密度上存在差异,但仍然受到N和P的约束。研究结果有利于探索水分限制条件下祁连山灌丛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与养分元素之间关系,对于研究干旱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路飞英,赵鸿怡,张勇[9](2019)在《滇西北亚高山草甸退化梯度上马蹄黄地上形态特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蹄黄(Spenceria ramalana)是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旅游景观资源,其地上形态特征随草甸退化梯度的变化趋势尚少见报道。于2018年7月在香格里拉市调查、对比了3个退化梯度(一级退化,DI;二级退化,DII;无退化对照,CK)上马蹄黄的植株高度、展度、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生存状态。结果表明:(1)与CK相比,DI和DII梯度上马蹄黄的植株高度、展度、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显着减小(P<0.05);(2)DII梯度上马蹄黄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显着高于DI梯度(P<0.05);(3)CK、DI和DII中马蹄黄的叶片长宽比分别为3.5±0.3、2.9±0.4和2.3±0.1,叶片形状由倒披针形向倒卵形过渡;(4)DI、DII和CK中马蹄黄的生存状态指数分别是0.12、0.23和0.63。(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永涛,薄久智,陈功[10](2019)在《退化亚高山草甸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和适宜载畜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2018年,以香格里拉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连续封育,测定和分析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学组成及其变化趋势,并运用中度干扰假说判断试验区退化草地的适宜封育年限和适宜载畜量。结果表明:与退化区相比较,封育第1年、第2年和第5年均显着提高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封育期间草地地上生物量呈现幂函数型增长趋势;草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分别为518.8 g/m2和56.3个月;封育第5年草地中不可饲用植物(包含有毒有害植物)仍然占到29.2%,适宜载畜量2.81~3.37个羊单位/hm2。该试验表明封育结合其他措施,将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改善草地质量和提高草地生产力。(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亚高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将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作为研究区,采用开顶式增温箱(OTC)进行模拟增温样地布设,随机设置对照(CK)、低度增温(OTC1)和高度增温(OTC2) 3种试验处理。结果表明:(1)该区禾草、莎草、杂草叁种功能型植物当中,以杂草类植物为主;禾草类植物在低度增温下重要值增加12. 92%,在高度增温下增加20. 66%;杂草类植物在低度增温下的重要值减小13. 15%,在高度增温下减小10. 73%;而莎草类植物在低度增温下重要值增加0. 23%,在高度增温下其重要值减小9. 93%。(2)该区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增温处理下变化趋势不同,过度增温对草甸物种多样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禾草类植物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更加迅速,物种多样性趋于降低,因此需要对亚高山草甸植物进行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高山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荧,鲜骏仁,曾瑞琪,朱莹莹,胡建成.川西北亚高山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异龄叶性状及养分再吸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晁倩,温静,杨晓艳,徐满厚.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J].环境生态学.2019

[3].刘慧平.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研究[J].农家参谋.2019

[4].魏志强,钟巍,欧阳军,叶素素,商圣潭.南岭亚高山泥炭地现代有壳变形虫环境指示意义的初步研究——以湖南省大坪泥炭地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卫芯宇,杨玉莲,吴福忠,陈子豪,谌亚.冻融环境下亚高山森林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质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郑婷,曹艳敏,彭佳,陈旭.亚高山湿地摇蚊亚化石记录的近两百年来环境演化——以重庆葱坪湿地为例[J].湖泊科学.2019

[7].罗辑,杨丹荔,李伟,何咏梅.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J].四川林业科技.2019

[8].常宗强,王荣新.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叶面积指数与冠层氮、磷的关系[J].山地学报.2019

[9].路飞英,赵鸿怡,张勇.滇西北亚高山草甸退化梯度上马蹄黄地上形态特征变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

[10].刘永涛,薄久智,陈功.退化亚高山草甸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和适宜载畜量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地势图研究区2001年遥感影像图及地貌图亚高山暗针叶林循环演替理论模...小五台亚高山草甸地上生物量沿...五台山亚高山草甸78个样方的SO...米亚罗亚高山草甸冬春两季土壤...

标签:;  ;  ;  ;  ;  ;  ;  

亚高山论文_王玉荧,鲜骏仁,曾瑞琪,朱莹莹,胡建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