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蜗杆,齿轮,静力学,点接触,绞车,参数,圆柱。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论文文献综述
赵超飞,魏冰阳[1](2018)在《直廓环面蜗杆-圆柱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建模与接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直廓环面蜗杆-圆柱斜齿轮啮合传动形式。根据蜗杆几何参数,计算出与蜗杆配合的圆柱斜齿轮几何参数,建立了直廓环面蜗杆与圆柱斜齿轮的叁维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齿面接触应力、等效应力及位移量;对斜齿轮进行齿廓及螺旋线双向内凹修形,结果显示内凹修形可以适当减小齿面接触应力及位移量,从而提高齿轮副的承载能力,其中齿廓修形对接触性能影响更为显着。通过加工与滚检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直廓环面蜗杆与斜齿轮传动方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11期)
王琪[2](2016)在《变高度修正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廓环面蜗杆是由直线刀刃加工而成,在蜗杆副的主剖面有直线齿廓,它具有蜗杆啮入端双线接触、同时接触齿数多,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但在蜗轮齿面的中部由于存在常接触线所以蜗轮易发生疲劳点蚀而过早失效。修形是通过略微改变蜗杆螺旋面而改善啮合条件,缩短蜗杆副跑合时间,提高啮合质量。首先结合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知识,将加工蜗杆的机床刀座垂直高度参数引入啮合分析,在该参数下建立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应用矢量变换和回转矩阵的数学方法,推导出蜗杆和蜗轮的齿面方程、蜗杆副啮合函数、两类啮合界限函数、曲率参数及微观啮合特性参数表达式。其次基于高度修形参数对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机理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对原始型及常高度修形传动的啮合理论分析,详细说明了其对应的蜗杆副啮合特征。证得了变高度修形下存在的Ⅰ型和Ⅱ型修形传动,并从便于制造加工的角度确定了高度修形表达式。最后结合蜗杆副传动的啮合分析,用Matlab编程进行啮合性能的算例仿真研究。通过对原始型及常值高度修形的两种传动的仿真模拟,验证了该类型传动对应的啮合特征如啮合分区、特征线等,并指出了这两种传动的问题主要是存在常接触线。通过Ⅰ型及Ⅱ型变高度修形传动的啮合算例,详细研究了两种类型下的宏观及微观啮合特性。与前两种传动作出比较,指出了变高度修正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优势。通过高度表达式系数变化,对两种高度修形的蜗杆副啮合区大小、瞬时线分布、单双线接触以及微观啮合质量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系数变化对啮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提供了高度修形参数选择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尤其[3](2015)在《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理论接触线型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是双线接触,蜗轮齿面上的中央棱线与蜗杆齿面上的全部母线依次接触,二次包络产生的接触线实际上只分布在蜗轮齿面上中央棱线的左侧,蜗轮右侧齿面不参与接触,因此蜗轮齿面的利用率较低,中央棱线处接触性能差,容易发生点蚀现象。为了解释原始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副的实际接触线只分布在蜗轮齿面左半部分的原因,本文对直廓环面蜗杆副中蜗轮的理论接触线进行了研究,特别对蜗轮中央棱线附近区域的接触线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理论推导首次找到了蜗杆后半段与蜗轮右侧齿面的接触线,证明了蜗轮中央棱线右侧存在理论接触线,理论上蜗杆副全齿面均参与接触,但是在实际加工中蜗轮中央棱线右侧的理论接触线及理论齿面被刀具全部去除,在实际的共轭传动中仅有一半齿面参与接触。为了使实际接触线分布规律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通过考察蜗轮滚刀轨迹面与理论接触线的关系来说明直廓环面蜗杆副理论接触线与实际接触线的关系,通过求解刀具轨迹面和蜗轮齿面包络面在中央棱线任意点P点处的单位法线向量,用严谨的数学方法证明了蜗轮滚刀轨迹面与蜗轮齿面包络面在中央棱线处是相切的关系。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原始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实际接触线只分布在蜗轮齿面左半部分的原因,丰富和完善了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本文根据理论接触线的分布规律对蜗轮齿面沿齿宽方向上的叁个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修正。(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胡东[4](2014)在《直廓环面蜗杆双速绞车传动系统的设计建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用双速绞车是煤矿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矿山辅助运输设备。在我国煤矿,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绞车技术水平落后,工作效率低下,随着煤矿采煤机械化的发展,这些落后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场要求,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双速绞车传动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促进矿用双速绞车技术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以某矿用双速绞车为研究对象,就传动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技术方法如下:(1)设计某包含低速高速两种工况的矿用绞车,包括对其传动方案的设计、电机的选择、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及圆柱齿轮传动运动参数的初步设计计算。(2)基于Romax Designer对双速绞车传动系统建模,包括轴、轴承的选择搭建,斜齿轮组、直齿轮组的建立,概念离合器的安装,传动系统定义组装。(3)设定双速绞车工况条件,定义载荷、转速、工作时间,并详细分析齿轮材料、齿轮箱润滑剂以及齿轮啮合错位对系统运行情况的影响。此外,对齿轮安全系数、所受应力进行静力学分析,对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轴的强度刚度校核,验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与合理性。(4)采用Romax齿面优化模块对齿轮7和齿轮8进行齿面分析与修形,改善齿面接触应力分布,使最大接触应力降低20%,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双速绞车传动系统的仿真与优化提供了现代化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4-05-15)
董延[5](2007)在《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参数化设计与仿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面蜗杆传动是蜗杆传动的新型传动形式,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石化、建筑等行业中的关键成套设备中。在比较发达的美国与俄罗斯,这种传动形式倍受青睐。对其进行参数的优化和啮合传动分析,能够改善其传动性能。另一方面机械制造正在向高柔性、高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而CAD/CAM为这样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CAD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使得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变快,适应了当今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建立直廓环面蜗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其传动接触线,对其参数进行优化。根据所得参数自动生成了蜗轮蜗杆二维工程图,模拟了蜗轮蜗杆叁维模型的加工过程,实现了参数化设计。首先根据空间啮合理论,建立了蜗轮、蜗杆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啮合方程,得到了接触线的方程,提出了接触线的求法,得到了求某一瞬时接触线上任意点坐标的方法。根据对接触线方程的分析,建立了优化设计的函数及变量。采用优化方法中的复合形法,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根据优化参数,利用描点的方法实现了在软件中绘制接触线。通过VB与AutoCAD的接口,实现了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并根据优化所得参数,利用VB对AutoCAD的调用绘制了蜗轮、蜗杆的二维工程图,为加工提供了图纸。最后,在叁维环境中,根据优化所得参数,创建了蜗杆毛坯和刀具,利用旋转和布尔运算,模拟了蜗杆的叁维加工过程。同时也创建了蜗轮毛坯和刀具,采用同样的方法模拟了蜗轮的叁维加工过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7-05-01)
董学朱,毕诚[6](2001)在《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修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新的啮合分析数学模型。对修形传动类型进行了分类 ,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修形的 形传动可得到较好的啮合质量 ,引入 Δb修形量可以扩大蜗轮齿面接触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毕诚,董学朱[7](2001)在《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类型和修形参数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类型进行分类 ,对现有主要修形方法进行了分析 ;提出Ⅱ型为首选传动类型 ;以△i和△a综合修形最佳 ,引入修形量△b >0可以扩大蜗轮齿面接触区 ,并给出了△i、△a和△b修形参数的选择范围。(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1年01期)
毕诚[8](2000)在《直廓环面蜗杆传动修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引入生产中能够实现的各种修形参数,并编制成啮合分析的软件包。通过计算对各修形参数进行筛选,总结出确定修形类型的规则。提出了求解齿面接触区域的方法,并应用相位分析的方法对各种传动类型的齿面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对各种单参数修形传动进行了全面的啮合分析。对综合修形也进行了全面的啮合分析。总结出各种修形都可归结于Ⅰ型和Ⅱ型。本文对适用于实际生产中的综合修形中的Ⅱ型中△a和△i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给出了选择方法。本文还给出了影响蜗轮齿面接触区大小的△b的选择方法。本文还对现有的修形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啮合分析,得出了对称修形可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0-06-30)
秦大同,张光辉[9](1995)在《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与直廓环面蜗轮失配啮合传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用锥面和直线分别展成蜗杆和蜗轮滚刀,获得失配点啮合环面蜗杆传动的方法。分析了该失配啮合传动的基本原理。求解了蜗轮副的齿面接触状态和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失配啮合传动可实现良好的点接触。(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4期)
王恩泽[10](1987)在《直廓环面蜗杆副传动效率的计算、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直廓环面蜗杆副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在重型机械设备的传动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主要优点是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原因,往往影响了传动指标。鉴于传动效率是衡量机器优劣的主要指标,所以本文想针对其理论计算、试验装置、测定结果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结合工厂的实践经验,作一番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1987年05期)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廓环面蜗杆是由直线刀刃加工而成,在蜗杆副的主剖面有直线齿廓,它具有蜗杆啮入端双线接触、同时接触齿数多,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但在蜗轮齿面的中部由于存在常接触线所以蜗轮易发生疲劳点蚀而过早失效。修形是通过略微改变蜗杆螺旋面而改善啮合条件,缩短蜗杆副跑合时间,提高啮合质量。首先结合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知识,将加工蜗杆的机床刀座垂直高度参数引入啮合分析,在该参数下建立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应用矢量变换和回转矩阵的数学方法,推导出蜗杆和蜗轮的齿面方程、蜗杆副啮合函数、两类啮合界限函数、曲率参数及微观啮合特性参数表达式。其次基于高度修形参数对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机理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对原始型及常高度修形传动的啮合理论分析,详细说明了其对应的蜗杆副啮合特征。证得了变高度修形下存在的Ⅰ型和Ⅱ型修形传动,并从便于制造加工的角度确定了高度修形表达式。最后结合蜗杆副传动的啮合分析,用Matlab编程进行啮合性能的算例仿真研究。通过对原始型及常值高度修形的两种传动的仿真模拟,验证了该类型传动对应的啮合特征如啮合分区、特征线等,并指出了这两种传动的问题主要是存在常接触线。通过Ⅰ型及Ⅱ型变高度修形传动的啮合算例,详细研究了两种类型下的宏观及微观啮合特性。与前两种传动作出比较,指出了变高度修正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优势。通过高度表达式系数变化,对两种高度修形的蜗杆副啮合区大小、瞬时线分布、单双线接触以及微观啮合质量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系数变化对啮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提供了高度修形参数选择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论文参考文献
[1].赵超飞,魏冰阳.直廓环面蜗杆-圆柱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建模与接触特性分析[J].机械传动.2018
[2].王琪.变高度修正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6
[3].尤其.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理论接触线型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
[4].胡东.直廓环面蜗杆双速绞车传动系统的设计建模与仿真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4
[5].董延.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参数化设计与仿真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
[6].董学朱,毕诚.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修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
[7].毕诚,董学朱.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类型和修形参数的选择[J].机械传动.2001
[8].毕诚.直廓环面蜗杆传动修形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9].秦大同,张光辉.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与直廓环面蜗轮失配啮合传动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10].王恩泽.直廓环面蜗杆副传动效率的计算、试验与分析[J].矿山机械.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