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员娟茹

摘要:本文从各个方面说明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视野的开阔、情感的升华、潜能的开发,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生素质;兴趣;潜能

作者简介:员娟茹,任教于河南省渑池中学。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中的主题。语文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能力,使他们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学会学习的首要学科。通过学习培训,尤其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进一步理解,笔者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更透了,实施课改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设计教学方法,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互动交流,都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平等的、理解的、双向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前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产生意识,再由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违背的规律,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在心领神会的情况下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的过程,我们怎能忽视学生的心理而去唱“独角戏”呢?况且在教学“这台戏”中,学生是演员,而不是看客,怎样教演员演好教学这台戏,这是我们老师“导演”的责任,而演员演戏的关键是他们的心里爱唱戏,这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胡适的《我的母亲》一课时,在考虑了要达到让学生真正走进母亲、理解母亲、体贴母亲、从而孝敬父母的目的后,然后反复斟酌学生刚开学的心理状态,现代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一般老师教这一类课文的情况之后,笔者设计了“说”、“学”、“做”的单元教学法,即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首先我摆脱了以往教学时老师们习惯的教授法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的读研法,笔者从长期应试教育文化课挤占音乐、美术课,压抑了学生们的感情的实际出发,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开展活动。经征求学生意见,笔者给学生抄录了《母亲》的歌词,上课前播放了这首歌,阎维文深情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同学的心,激发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情。接下来我们结合作文课,口语交际举行了“说说我的母亲”口语表演。为了打消同学们不好意思的场面,笔者和班里的机灵鬼带头做了“母爱无边”的演讲,另外两个同学表演了“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本剧后,同学们的情感难以抑制了,纷纷说出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有的同学竟泣不成声。在这种感情激昂的教学场景中,我们展开了对课文《我的母亲》和课外阅读文《丑娘》的学习,在平时形成的男女两组你问我答活动,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同学们积极、主动、快乐、热烈、多角度的学习研读了课内外这类文章,谈出了“以前不理解母爱”的真实感受。在后来的作文《三八节,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的实践活动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家长通过电话或者亲自到校和我交流,都说这段时间孩子一下长大了,成熟了。

可以看出,在上述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他们的向导,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这样活跃、动情的课堂,这种有唱、有演、有问有答的竞争课堂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参与、哪个学生的灵魂不受触动?教书育人,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了。

二、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始终给学生以激励

老师的言行是教育的直接媒体,而老师在课内外教育学生使用最多的方式是语言满载传统教育中,不仅课堂教学方式是一言堂,而且对学生教育都是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更有甚者还有讽刺挖苦,老师始终以卫道者的姿态出现,常以“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宽恕自己批评学生的过激语言,应当明确的是,不是一点不能批评,而是说批评不能过激,甚至应该批评的语言变成激励性的语言,这会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一年多来,笔者尝试少批评、不批评到变批评为激励的课内外实施过程。例如,开始学生摸着了笔者批评的脾气,有些小懒虫们上笔者的早读总迟到,笔者就这样说,“相信你下次会不迟到”或“下周你少迟到一次就是进步学生”,这样几次后,再加上笔者课外跟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就慢慢不迟到了。课堂上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笔者总是说:”谢谢你的合作,贵在参与,相信下次会提高回答能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课堂专心学习的越来越多,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络绎不绝。加之笔者实施课堂“想说就说”的研讨习惯。因此,课堂上气氛活跃、热烈,常常引得路过的老师、家长驻足观赏。课堂如此,课后亦然。平常学生见老师问好,老师们只是以点头微笑还礼,去年至今,笔者不仅以此还礼,还使用激励语言,有时学生还没施礼,笔者见到所教过的学生,就伸出大拇指说:“你能行!”或“你,棒!”有一次一个笔者没教过的同学,拿着自做的纸球下楼,笔者上楼,看到此学生,便说:“呀!你真聪明!能教我做吗?”学生微笑着走了。万万没有想到,过了星期天她竟给我做个一个漂亮的纸球,还另用纸写上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并附上了每一个步骤的样本,放在笔者的办公桌上。笔者太感动了!这使笔者更体会了老师的每一句激励话,对学生的极大震撼作用。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更是传授知识,激励情感,调动思维,提高素质的一种艺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语言素养,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发展是硬道理。而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现代人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他关系到教育的最终结果,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课堂教学的结果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教学过程的设置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必走之路。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在不同的人认知体验中就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认识,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知识面不同,所产生的认识就会各异,正是“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鉴于此,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去创新,是客观的必然。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置与实施中,务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中之重。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回答,还是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欣赏,或是一次教学活动的安排,笔者都设置达到多种多样的、更新更美的效果。如:在今春学校举行的唱歌比赛中排练中,笔者先让学生找出各级各班的共同点,然后,启发同学们:“看谁能搞出了别出心裁的总体设计,后来,夺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在欣赏古诗当诗人的活动中,全班同学个个登台表演,个个动手写诗,其中一首笔者记忆犹新:”前不见蓝天,后不见绿水,念环境之污染,独怆然而痛心“......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即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更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以张扬,使他们既得到启发,又得到互补,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主动状态,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合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综合上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形势机遇,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对待教学,大胆尝试。笔者的体会是:不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行为,不实施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没有出路,就会被堵死在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中学

邮政编码:472400

OntheImplementationofNewCurriculumStandardandtheImprovementofStudents’Quality

YuanJuanru

Abstract:Thispaperexplainspromotingroleofnewclassroomteachingpatterninimprovingstudents’learninginterest,broadeningstudents’horizon,sublimingstudents’sentimentanddevelopingstudents’potentials.

Keywords:students’quality;interest;potentials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员娟茹

摘要:本文从各个方面说明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视野的开阔、情感的升华、潜能的开发,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生素质;兴趣;潜能

作者简介:员娟茹,任教于河南省渑池中学。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中的主题。语文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能力,使他们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学会学习的首要学科。通过学习培训,尤其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进一步理解,笔者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更透了,实施课改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设计教学方法,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互动交流,都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平等的、理解的、双向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前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产生意识,再由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违背的规律,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在心领神会的情况下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的过程,我们怎能忽视学生的心理而去唱“独角戏”呢?况且在教学“这台戏”中,学生是演员,而不是看客,怎样教演员演好教学这台戏,这是我们老师“导演”的责任,而演员演戏的关键是他们的心里爱唱戏,这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胡适的《我的母亲》一课时,在考虑了要达到让学生真正走进母亲、理解母亲、体贴母亲、从而孝敬父母的目的后,然后反复斟酌学生刚开学的心理状态,现代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一般老师教这一类课文的情况之后,笔者设计了“说”、“学”、“做”的单元教学法,即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首先我摆脱了以往教学时老师们习惯的教授法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的读研法,笔者从长期应试教育文化课挤占音乐、美术课,压抑了学生们的感情的实际出发,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开展活动。经征求学生意见,笔者给学生抄录了《母亲》的歌词,上课前播放了这首歌,阎维文深情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同学的心,激发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情。接下来我们结合作文课,口语交际举行了“说说我的母亲”口语表演。为了打消同学们不好意思的场面,笔者和班里的机灵鬼带头做了“母爱无边”的演讲,另外两个同学表演了“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本剧后,同学们的情感难以抑制了,纷纷说出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有的同学竟泣不成声。在这种感情激昂的教学场景中,我们展开了对课文《我的母亲》和课外阅读文《丑娘》的学习,在平时形成的男女两组你问我答活动,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同学们积极、主动、快乐、热烈、多角度的学习研读了课内外这类文章,谈出了“以前不理解母爱”的真实感受。在后来的作文《三八节,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的实践活动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家长通过电话或者亲自到校和我交流,都说这段时间孩子一下长大了,成熟了。

可以看出,在上述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他们的向导,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这样活跃、动情的课堂,这种有唱、有演、有问有答的竞争课堂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参与、哪个学生的灵魂不受触动?教书育人,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了。

二、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始终给学生以激励

老师的言行是教育的直接媒体,而老师在课内外教育学生使用最多的方式是语言满载传统教育中,不仅课堂教学方式是一言堂,而且对学生教育都是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更有甚者还有讽刺挖苦,老师始终以卫道者的姿态出现,常以“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宽恕自己批评学生的过激语言,应当明确的是,不是一点不能批评,而是说批评不能过激,甚至应该批评的语言变成激励性的语言,这会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一年多来,笔者尝试少批评、不批评到变批评为激励的课内外实施过程。例如,开始学生摸着了笔者批评的脾气,有些小懒虫们上笔者的早读总迟到,笔者就这样说,“相信你下次会不迟到”或“下周你少迟到一次就是进步学生”,这样几次后,再加上笔者课外跟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就慢慢不迟到了。课堂上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笔者总是说:”谢谢你的合作,贵在参与,相信下次会提高回答能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课堂专心学习的越来越多,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络绎不绝。加之笔者实施课堂“想说就说”的研讨习惯。因此,课堂上气氛活跃、热烈,常常引得路过的老师、家长驻足观赏。课堂如此,课后亦然。平常学生见老师问好,老师们只是以点头微笑还礼,去年至今,笔者不仅以此还礼,还使用激励语言,有时学生还没施礼,笔者见到所教过的学生,就伸出大拇指说:“你能行!”或“你,棒!”有一次一个笔者没教过的同学,拿着自做的纸球下楼,笔者上楼,看到此学生,便说:“呀!你真聪明!能教我做吗?”学生微笑着走了。万万没有想到,过了星期天她竟给我做个一个漂亮的纸球,还另用纸写上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并附上了每一个步骤的样本,放在笔者的办公桌上。笔者太感动了!这使笔者更体会了老师的每一句激励话,对学生的极大震撼作用。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更是传授知识,激励情感,调动思维,提高素质的一种艺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语言素养,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发展是硬道理。而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现代人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他关系到教育的最终结果,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课堂教学的结果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教学过程的设置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必走之路。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在不同的人认知体验中就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认识,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知识面不同,所产生的认识就会各异,正是“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鉴于此,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去创新,是客观的必然。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置与实施中,务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中之重。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回答,还是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欣赏,或是一次教学活动的安排,笔者都设置达到多种多样的、更新更美的效果。如:在今春学校举行的唱歌比赛中排练中,笔者先让学生找出各级各班的共同点,然后,启发同学们:“看谁能搞出了别出心裁的总体设计,后来,夺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在欣赏古诗当诗人的活动中,全班同学个个登台表演,个个动手写诗,其中一首笔者记忆犹新:”前不见蓝天,后不见绿水,念环境之污染,独怆然而痛心“......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即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更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以张扬,使他们既得到启发,又得到互补,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主动状态,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合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综合上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形势机遇,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对待教学,大胆尝试。笔者的体会是:不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行为,不实施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没有出路,就会被堵死在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中学

邮政编码:472400

OntheImplementationofNewCurriculumStandardandtheImprovementofStudents’Quality

YuanJuanru

Abstract:Thispaperexplainspromotingroleofnewclassroomteachingpatterninimprovingstudents’learninginterest,broadeningstudents’horizon,betteringstudents’sentimentanddevelopingstudents’potentials.

Keywords:students’quality;interest;potentials

标签:;  ;  ;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