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杂排水装置论文和设计-胡文臣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杂排水装置,包括:雨水篦子,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座孔;承载滤槽,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孔上,所述承载滤槽上端开设抽提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水孔;可分离滤槽,可滑动抽提地进出于所述承载滤槽的抽提槽口,所述可分离滤槽上端开设除杂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流孔,所述除杂槽口上设置承载提手。该除杂排水装置具有用于收容杂物的可分离滤槽,可分离滤槽可自雨水篦子上取下而易地清理,消除现场清理存在的诸多弊端,保证作业便利、交通顺畅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篦子,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座孔;承载滤槽,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孔上,所述承载滤槽上端开设抽提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水孔;可分离收纳器,可滑动抽提地进出于所述承载滤槽的抽提槽口,用于收纳杂物,所述可分离收纳器具有承载提手。

设计方案

1.一种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篦子,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座孔;

承载滤槽,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孔上,所述承载滤槽上端开设抽提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水孔;

可分离收纳器,可滑动抽提地进出于所述承载滤槽的抽提槽口,用于收纳杂物,所述可分离收纳器具有承载提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收纳器为可分离滤槽,所述可分离滤槽上端开设除杂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流孔,所述除杂槽口上设置承载提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滤槽的排水速度小于进水速度而于其底部形成水流缓积区,所述可分离收纳器可浮动地保持于所述水流缓积区的缓积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子具有一体连接的承载壁与导流壁,所述安装座孔开设于所述承载壁上,所述承载壁与所述导流壁具有钝角夹角,所述导流壁自所述承载壁的外侧边缘倾斜向上延伸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导流壁具有至少一个排水格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子还包括承接臂,所述承接臂形成于所述安装座孔接近所述导流壁的一侧,所述承接臂自所述承载壁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而成,所述排水格孔贯穿所述承接臂而连通于所述安装座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滤槽接近所述导流壁的一侧侧壁搭接于所述承接臂上,该侧侧壁的上表面与所述抽提槽口保持相距连通而形成第一侧向豁口,所述第一侧向豁口自所述抽提槽口向下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导流壁与水平面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收纳器为可分离滤槽,所述可分离滤槽上端开设除杂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流孔,所述可分离滤槽接近所述导流壁的一侧侧壁之上表面与所述除杂槽口保持相距连通而形成第二侧向豁口,所述第二侧向豁口自所述抽提槽口向下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孔的端部具有台阶槽位,所述抽提槽口外周侧具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嵌入设置于所述台阶槽位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滤槽的上端面不超出于所述雨水篦子的上表面;和\/或,所述承载滤槽的下端部位于所述雨水篦子的下表面之下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除杂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篦子是一种常用的市政设施,覆盖于排水道上,实现对市政道路与排水道的隔离,在排除路面水流的同时,防止车辆、行人或杂物落入排水道,保证交通安全与城市排水系统的顺畅,在市政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市政建设快速发展,雨水篦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现有的雨水篦子结构过于简单,仅具有一定的水杂分离作用。无法下落的杂物容易缠绕于雨水篦子上,造成雨水篦子堵塞,进而引起路面污水潴留,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同时,缠绕于雨水篦子上的杂物,需要保洁人员于路面进行手工清理,保洁人员的劳动负担十分沉重。同时,路边作业容易引起道路交通阻塞,甚至发生交通意外事故而造成对保洁人员的人身伤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以上种种弊端,现有技术尚难很好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杂排水装置,具有用于收纳杂物的可分离收纳器,可分离收纳器可自雨水篦子上取下而易地清理,消除现场清理存在的诸多弊端,保证作业便利、交通顺畅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除杂排水装置,包括:

雨水篦子,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座孔;

承载滤槽,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孔上,所述承载滤槽上端开设抽提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水孔;

可分离收纳器,可滑动抽提地进出于所述承载滤槽的抽提槽口,用于收纳杂物,所述可分离收纳器具有承载提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可分离收纳器为可分离滤槽,所述可分离滤槽上端开设除杂槽口且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流孔,所述除杂槽口上设置承载提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滤槽的排水速度小于进水速度而于其底部形成水流缓积区,所述可分离滤槽可浮动地保持于所述水流缓积区的缓积水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篦子具有一体连接的承载壁与导流壁:

所述安装座孔开设于所述承载壁上,所述承载壁与所述导流壁具有钝角夹角,所述导流壁自所述承载壁的外侧边缘倾斜向上延伸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导流壁具有至少一个排水格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篦子还包括承接臂,所述承接臂形成于所述安装座孔接近所述导流壁的一侧,所述承接臂自所述承载壁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而成,所述排水格孔贯穿所述承接臂而连通于所述安装座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滤槽接近所述导流壁的一侧侧壁搭接于所述承接臂上,该侧侧壁的上表面与所述抽提槽口保持相距连通而形成第一侧向豁口,所述第一侧向豁口自所述抽提槽口向下凹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导流壁与水平面的夹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孔的端部具有台阶槽位,所述抽提槽口外周侧具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嵌入设置于所述台阶槽位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分离滤槽接近所述导流壁的一侧侧壁之上表面与所述除杂槽口保持相距连通而形成第二侧向豁口,所述第二侧向豁口自所述抽提槽口向下凹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滤槽的上端面不超出于所述雨水篦子的上表面;和\/或,所述承载滤槽的下端部位于所述雨水篦子的下表面之下方;和\/或,所述承载提手设置于所述除杂槽口的上方,且二者保持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水孔与所述滤流孔保持相对设置:

所述滤水孔设置于所述承载滤槽面向所述滤流孔的侧壁上,所述滤流孔设置于所述可分离滤槽面向所述滤水孔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置雨水篦子、承载滤槽与可分离收纳器,承载滤槽固定于雨水篦子上,可分离收纳器可滑动抽提地进出于抽提槽口,于日常使用中嵌入于承载滤槽而排水除杂并收纳滤除的杂物,于需要清理时方便地自承载滤槽中取出而转移至适宜的场所进行清理,清理过程安全、时间充裕而使清理细致彻底,消除现场清理作业存在的诸多弊端,保证作业便利、交通顺畅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除杂排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除杂排水装置的分解结构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除杂排水装置的分解结构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除杂排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除杂排水装置的分解结构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除杂排水装置的分解结构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除杂排水装置,1100-雨水篦子,1110-承载壁,1111-安装座孔,1112-台阶槽位,1120-导流壁,1121-排水格孔,1130-承接臂,1200-承载滤槽,1210-抽提槽口,1220-滤水孔,1230-连接法兰,1240-搭接法兰,1250-第一侧向豁口,1300-可分离滤槽,1310-除杂槽口,1320-滤流孔,1330-承载提手,1340-第二侧向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除杂排水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除杂排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但是,除杂排水装置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除杂排水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除杂排水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除杂排水装置1000,该除杂排水装置1000包括雨水篦子1100、承载滤槽1200与可分离收纳器,以可分离收纳器收集杂物并自雨水篦子1100上取下而易地清理,从而消除现场清理存在的种种弊端。

雨水篦子1100安装于排水道上,上表面暴露于路面上而形成外观面,下表面与排水道保持相对。一般而言,于市政道路中,雨水篦子1100可设置于道路边缘,使市政道路的主干部分更为平整,保证交通顺畅进行。雨水篦子1100亦可设置于道路中间,提升路面排水速度而防止路面积水,于容易积水的道路,其作用十分显著。于非市政道路区域,雨水篦子110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应设置。

雨水篦子1100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座孔1111,以便安装承载滤槽1200。换言之,安装座孔1111为贯通孔,其上端口连接于路面上,而下端口与排水道保持相对。

雨水篦子1100的具体构造多种多样。示范性地,雨水篦子1100具有一体连接的承载壁1110与导流壁1120。安装座孔1111开设于承载壁1110上,由承载壁1110提供对承载滤槽1200的结构支撑。承载壁1110与导流壁1120可一体成型,亦可分别成型后固定连接而形成整体,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焊接、钉接、铆接等类型。

承载壁1110与导流壁1120具有钝角夹角,且导流壁1120自承载壁1110的外侧边缘倾斜向上延伸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角夹角,使导流壁1120的水及杂物于自重驱动下倾斜向下流动至承载壁1110的安装座孔1111处,以便集中过滤除杂。

其中,承载壁1110与排水道保持相对,以便排水导流。示范性地,导流壁1120亦与排水道保持相对,并具有至少一个排水格孔1121。排水格孔1121贯穿导流壁1120的上下表面,可直接导流排水,以增加雨水篦子1100的排水能力。排水格孔1121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例如方孔、圆孔、矩形栅孔、椭圆孔或其他异形孔。当排水格孔1121为复数个时,排水格孔1121阵列设置于导流壁1120上。

承载壁1110可与水平面保持倾斜,亦可保持水平设置。示范性地,承载壁1110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导流壁1120与水平面的夹角,使水流及杂物于承载壁1110的上表面逐渐减速而准确落入安装座孔1111的可分离收纳器内,提升杂物收集效率,避免水流夹杂杂物发生过冲散布。

承载滤槽1200用于承载可分离收纳器,并具有必要的排水导流能力。承载滤槽1200固定设置于安装座孔1111上,可靠连接于雨水篦子1100(可具体为其中的承载壁1110)。换言之,承载滤槽1200嵌入于安装座孔1111内,并与安装座孔1111保持固定。

可以理解,承载滤槽1200具有槽体构造。例如,槽体构造包括环形周壁与封设于环形周壁一端的底壁。环形周壁的环形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包括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可以理解,前述的环形周壁、底壁均属于承载滤槽1200的侧壁。

该槽体构造的开口开设于上端,形成抽提槽口1210。换言之,抽提槽口1210位于承载滤槽1200的上表面上。同时,承载滤槽1200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水孔1220,使槽体构造可透水导流。滤水孔1220可为一至复数个,阵列分布于侧壁上并与排水道保持相对。滤水孔1220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包括方孔、圆孔、矩形栅孔、椭圆孔或其他异形孔。示范性地,承载滤槽1200的环形周壁与底壁上分别设置滤水孔1220,多点排水而增加排水能力。

承载滤槽1200可一体成型于安装座孔1111上,亦可独立成型后安装固定于后者上。于后一形式下,承载滤槽1200与安装座孔1111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连接,例如焊接、钉接、铆接等类型。

示范性地,安装座孔1111的端部具有台阶槽位1112,抽提槽口1210外周侧具有连接法兰1230。台阶槽位1112自安装座孔1111的端部向下凹陷而成,连接法兰1230则为自抽提槽口1210的外周侧向外延伸而成的凸缘构造。连接法兰1230嵌入设置于台阶槽位1112内,形成镶嵌式连接结构,使表面保持平整。

承载滤槽1200与雨水篦子1100的相对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

示范性地,承载滤槽1200的上端面不超出于雨水篦子1100的上表面,使除杂排水装置1000具有平整的外观面,保证道路平整而防止发生颠簸阻碍。

示范性地,承载滤槽1200的下端部位于雨水篦子1100的下表面之下方。换言之,承载滤槽1200的下端部向下贯出于雨水篦子1100的外部,增加槽体构造的容量,提升除杂排水装置1000的除杂收容能力,降低清理频度与劳动负担,便利性显著。

可分离收纳器用于收集杂物,并可自雨水篦子1100上取下而易地清理。具体地,可分离收纳器可滑动抽提地进出于承载滤槽1200的抽提槽口1210,从而套设于承载滤槽1200的槽体中或自承载滤槽1200的槽体脱离。

可分离收纳器可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实现。在一个至简的方式中,可分离收纳器可径由具有承载提手1330的浮箱实现,结构极为简单。浮箱的形状与承载滤槽1200内的内腔相适应,当杂物随水流进入承载滤槽1200内时,即缠绕或盛放于该浮箱表面而不再向下滑落,待收纳完毕后由操作人员连同浮箱一并取出,实现清理。

示范性地,可分离收纳器具有槽体构造而为可分离滤槽1300,例如,槽体构造包括环形周壁与封设于环形周壁一端的底壁。环形周壁的环形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包括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可以理解,前述的环形周壁、底壁均属于可分离滤槽1300的侧壁。

该槽体构造的开口开设于上端,形成除杂槽口1310。换言之,除杂槽口1310位于可分离滤槽1300的上表面上。同时,可分离滤槽1300至少一侧侧壁具有滤流孔1320,使槽体构造可透水导流。滤水孔1220可为一至复数个,阵列分布于侧壁上。滤流孔1320的具体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包括方孔、圆孔、矩形栅孔、椭圆孔或其他异形孔。示范性地,可分离滤槽1300的环形周壁与底壁上分别设置滤流孔1320,通过多点排水而增加排水能力。

其中,可分离滤槽1300于除杂槽口1310上设置承载提手1330,以便作业人员抽提而实现可分离滤槽1300的取放。同时,除杂槽口1310的开口表面于水平面内由承载提手1330区隔,避免单一开口过宽而防止车轮或行人陷落。承载提手1330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于车辆、行人的压迫下不致发生结构破坏。

示范性地,承载提手1330设置于除杂槽口1310的上方并与后者连接。换言之,承载提手1330跨设于除杂槽口1310上,并位于除杂槽口1310的外部,形成桥式构造。由此,沿铅垂方向,承载提手1330与除杂槽口131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增加除杂槽口1310的侧向通过能力,使杂物尤其是中大型杂物可由侧向进入除杂槽口1310,进而收纳于可分离滤槽1300内,实现除杂收纳目的,防止杂物缠绕于雨水篦子1100上。

示范性地,承载滤槽1200的排水速度小于进水速度,于其底部形成水流缓积区。基于给排水速度之间的差异,当进水水流较大时(例如超过排水极限),进入承载滤槽1200的水无法及时排出,水流部分地暂时缓积于水流缓积区,使水流缓积区的水位逐渐增加,使可分离收纳器可浮动地保持于水流缓积区的缓积水面。

例如,可分离收纳器为可分离滤槽1300时,可分离滤槽1300可浮动地保持于水流缓积区的缓积水面,随水流缓积区的水位增加而同步上浮。当进水水流较大时,路面水量较高,杂物于铅垂方向的分布范围较广。上浮的可分离滤槽1300使其除杂槽口1310同步上浮,从而覆盖杂物的铅垂方向分布范围,避免发生杂物逃逸漏过。进而,承载提手1330同步上浮,使承载提手1330与除杂槽口1310之间的间隙同步上浮,使杂物自侧向快速进入可分离滤槽1300内。示范性地,可分离滤槽1300设有浮子,增加可分离滤槽1300的浮动能力。

又如,可分离收纳器为浮箱时,浮箱可直接随水量升降而浮动,始终保持于水流缓积区的缓积水面,率先接触杂物而保持收纳能力。

示范性地,滤水孔1220与滤流孔1320保持相对设置,缩短流路长度而加速排水。换言之,滤水孔1220设置于承载滤槽1200面向滤流孔1320的侧壁上,而滤流孔1320则设置于可分离滤槽1300面向滤水孔1220的侧壁上。

简述除杂排水装置1000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前,雨水篦子1100安装于地面上,实现对排水道的覆盖。保持洁净的可分离滤槽1300嵌入于承载滤槽1200内,保证位置相对固定。当路面出现水流时,水流夹杂杂物流动至安装座孔1111,自可分离滤槽1300的除杂槽口1310进入可分离滤槽1300的内腔中。

水流经过滤流孔1320、滤水孔1220而落入排水道,实现排水目的。水流夹杂的杂物则被滤流孔1320阻挡过滤而停留于可分离滤槽1300的内腔中,实现除杂与杂物收集目的。示范性地,随路面水量的增加,承载滤槽1200于其底部形成水流缓积区,使可分离滤槽1300随水流缓积区的水量增加而同步上浮,适应不同路面水量下的除杂收纳需要。

当可分离滤槽1300收集的杂物已达到警戒容量时,作业人员通过承载提手1330将可分离滤槽1300自承载滤槽1200中取出,并转移至安全的作业位置进行清理。同时,作业人员将洁净的可分离滤槽1300自抽提槽口1210置入承载滤槽1200的内腔中,保持连续使用。

实施例2

请结合参阅图4~6,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除杂排水装置1000,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雨水篦子1100还包括承接臂1130。承接臂1130形成于安装座孔1111接近导流壁1120的一侧,承接臂1130自承载壁111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而成,排水格孔1121贯穿承接臂1130而连通于安装座孔1111。

换言之,承接臂1130与导流壁1120的下表面保持相对,并通过多个竖向连接臂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相邻的竖向连接臂之间形成排水格孔1121的末端,使自导流壁1120导流的水可自排水格孔1121的末端进入承载滤槽1200内,增加对水流的除杂覆盖面积。示范性地,承接臂1130与复数个竖向连接臂组合形成梳形构造,梳形构造的开口向上。

示范性地,承载滤槽1200接近导流壁1120的一侧侧壁搭接于承接臂1130上,该侧侧壁的上表面与抽提槽口1210保持相距连通,从而形成第一侧向豁口1250。其中,第一侧向豁口1250自抽提槽口1210向下凹陷,使自梳形构造流入的水流顺利进入承载滤槽1200,实现多向的收纳除杂。

示范性地,承载滤槽1200接近导流壁1120的一侧侧壁具有搭接法兰1240,从而对应搭接于承接臂1130上,实现可靠连接,加强连接强度。

示范性地,可分离滤槽1300接近导流壁1120的一侧侧壁之上表面与除杂槽口1310保持相距连通,从而形成第二侧向豁口1340。第二侧向豁口1340自抽提槽口1210向下凹陷,使自梳形构造流入的水流顺利进入承载滤槽1200,实现多向的收纳除杂。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除杂排水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6425.7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42041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E03F5/06

专利分类号:E03F5/06;E03F5/14

范畴分类:36B;

申请人:胡文臣

第一申请人:胡文臣

申请人地址:522000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阳美别墅区背后

发明人:胡文臣

第一发明人:胡文臣

当前权利人:胡文臣

代理人:毕翔宇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除杂排水装置论文和设计-胡文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