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卵黄蛋白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卵黄,蛋白,免疫,飞蝗,梭子蟹,彭泽,鲢鱼。
卵黄蛋白原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莹,管博,李正炎[1](2019)在《雌二醇、壬基酚和叁丁基锡对草金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联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是生物合成的天然雌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和叁丁基锡(tributyltin,TBT)则是人工合成的环境拟雌激素和环境抗雌激素,这3种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均广泛分布,给多种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然而其共同存在下的联合效应尚不明确.本文以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以鱼体血浆中卵黄蛋白原浓度为观测指标,研究雌二醇和壬基酚的雌激素活性及叁丁基锡的抗雌激素活性.在单独暴露实验的基础上,研究3种污染物两两联合及叁者联合条件下对雄性草金鱼卵黄蛋白原的联合诱导效应.结果表明,雌二醇和壬基酚均能显着诱导雄性草金鱼合成卵黄蛋白原,叁丁基锡对雄性和雌性草金鱼卵黄蛋白原含量均无显着影响.雌二醇和壬基酚共暴露时,壬基酚能促进雌二醇的雌激素效应;雌二醇与叁丁基锡共暴露时,后者可抑制雌二醇的雌激素效应;3种污染物共同暴露时,叁丁基锡也表现为抗雌激素效应.但壬基酚与叁丁基锡共暴露时,后者未能抑制壬基酚的雌激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天然雌激素、拟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联合效应,拟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毒性效应并非简单地相互抵消,因此在生态风险评价时需全面评估不同类型环境雌激素之间的复合效应.(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倩,杨先海,刘济宁,王蕾,陈英文[2](2018)在《双酚A替代物对雄性斑马鱼性激素及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酚AF(BPAF)、双酚AP(BPAP)、双酚B(BPB)、双酚F(BPF)、双酚S(BPS)和双酚Z(BPZ)是几种常用的双酚A替代物。目前,这些替代物的毒理学数据还比较匮乏,难以评估其是否为安全的替代物,因此,有必要开展双酚A替代物的毒理效应研究。考虑到双酚A具有较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而这些双酚A替代物也是否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此,选用雄性斑马鱼成鱼作为研究对象,在质量浓度为0、0.001、0.01、0.1和1 mg/L下暴露2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了斑马鱼头尾匀浆液中性激素水平和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这6种双酚A替代物能够导致睾酮(T)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显着性降低,17β-雌二醇(E2)出现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升高;卵黄蛋白原(VTG)的含量也呈现显着性升高的趋势。根据这几种受试物对卵黄蛋白原诱导作用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值可以看出,双酚AF、双酚AP和双酚Z的雌激素效应强于双酚A,双酚B与双酚A处于同一等级,双酚F和双酚S相对较弱。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双酚A替代物风险评价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东[3](2018)在《保幼激素和胰岛素激活Met-及ERK-信号通路调控飞蝗卵黄蛋白原表达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蝗(Locusta migrataria,Lm)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具有繁殖力强、型变、迁飞等特点,能给农业带来重大灾害。飞蝗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其卵巢属于无滋式,飞蝗卵细胞成熟所需要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由脂肪体合成后分泌到血淋巴,最后由卵母细胞通过胞吞摄入。在许多昆虫中,卵黄蛋白原的表达主要是受到体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调控。目前主流观点认为,JH一方面能够通过其受体Methoprene-tolerant(Met)介导的直接转录调控途径调控昆虫卵黄蛋白原表达;另一方面,JH通过其受体Met触发其它转录因子表达,继而间接调控Vg表达。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昆虫卵黄发生阶段,体内胰岛素样多肽(insulinlike peptide,ILP)信号通路能够参与到Vg表达调控过程中。然而,目前关于JH和ILP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昆虫卵黄蛋白原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晰。据此,本论文根据前期文献报道和实验探索,以飞蝗为研究对象围绕JH和ILP信号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调控卵黄蛋白原表达的分子机制开展研究。飞蝗中有两个Vg,被称为VgA和VgB,通过RACE克隆得到了飞蝗VgA和VgB的cDNA全长序列,并构建了其启动子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在S2细胞中进行了激素诱导实验。成功制备了飞蝗Vg、Met和β-Actin抗体,检测了飞蝗脂肪体Vg的mRNA和蛋白表达模式。飞蝗Vg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表明,Vg在卵黄发生前期开始生成,在卵黄发生中期的表达水平达到峰值,然后在卵黄发生后期下降。Met蛋白的表达模式与Vg蛋白的表达模式相近,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RNA干扰Met后,Vg的表达受到了显着的抑制。早熟素(precocene)处理剥夺内源性保幼激素合成,再通过dsMet处理沉默Met,此时外源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并不能诱导Vg的表达,表明Met参与JH诱导Vg表达的信号通路。另一方面,通过干扰关键信号转导因子ERK,抑制了飞蝗脂肪体中VgA和VgB的mRNA和蛋白表达,表明ERK在飞蝗卵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熟素和dsERK共同处理,同样显着抑制methopren对飞蝗Vg的诱导表达。在蛋白表达谱测定结果中,ERK的磷酸化水平在羽化后0-3 d上升到一个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这个过程是先于Vg的表达完成的。而此时飞蝗的JH滴度很低,主要是胰岛素在影响其发育,我们推测ERK磷酸化启动了飞蝗Vg的表达。根据这些结果推断,ERK可能在ILP和JH信号通路协同调控Vg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飞蝗体内激素诱导实验中,ERK响应JH诱导,在30 min时达到了一个峰值。与ERK表达变化相类似,JH诱导VgA和VgB的表达也在30 min时显着上升并达到了一个峰值。ILP也诱导VgA和VgB的表达,但是两者之间的变化略有不同。VgA是在30min上升到峰值,随后下降到较低水平。VgB则是在上升到峰值后下降,但保持一定程度的表达。通过S2细胞中的诱导实验显示,VgA和VgB的启动子活性在JH和ILP的诱导下显着上升。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保幼激素和胰岛素都能诱导飞蝗中Vg表达,Met和ERK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推断,飞蝗卵黄发生与生殖过程由保幼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璐[4](2018)在《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Es-vtg1)及其受体(Es-vgr)的表达模式与Es-vtg1抗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殖生物学是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是人工繁育的重要基础,而性腺发育与免疫防御机理又是生殖与免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甲壳动物,本论文以该蟹卵黄蛋白原为切入点,探讨了卵黄蛋白原及其受体的表达模式与抗菌机制。本实验首先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基因(Es-vtg1)的cDNA全序列,该基因全长7939 bp,ORF区包含256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包含叁个结构功能域:LPD_N结构域、DUF1943结构域及VWD结构域。序列比对显示,Es-vtg1的结构在甲壳动物中是高度保守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显示Es-vtg1主要表达在卵巢、肝胰腺以及血淋巴中,其他组织也有少量表达;血淋巴免疫荧光实验显示,血淋巴中的Es-vtg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而卵巢组织则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且在发育期间随着卵巢的发育进行快速的积累。另外,本实验克隆获得了卵黄蛋白原受体(Es-vgr)的cDNA部分序列,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s-vgr仅在中华绒螯蟹卵巢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暗示Es-vgr参与了卵巢发育过程;同时也发现,随着卵巢的发育Es-vgr表达量逐渐升高,在卵巢发育后期表达量又有所下降。而Es-vtg1的表达趋势与Es-vgr类似,暗示Es-vtg1与Es-vgr共同参与了调控卵巢发育过程。体外干扰中华绒螯蟹卵巢组织Es-vtg1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Es-vgr的表达量显着下降,这一研究结果暗示了Es-vtg1一定程度可以调控Es-vgr的表达。最后,本实验利用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弧菌对中华绒螯蟹体外培养的血淋巴进行了48 h的攻毒实验,发现Es-vtg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显着上升(P<0.01),而菌结合实验也证实Es-vtg1能够广泛性地结合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且含有VW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蛋白能够抑制菌的生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体外干扰中华绒螯蟹血淋巴Es-vtg1,并进行菌刺激,结果发现部分抗菌肽表达量下调。这些研究结果表明Es-vtg1具有重要的抗菌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霍岩,陈晓英,方荣祥,张莉莉[5](2018)在《卵黄蛋白原的产生及其非营养功能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是卵黄蛋白的前体,为卵生动物胚胎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作为卵内重要的营养蛋白,物种之间的Vg在蛋白结构及蛋白修饰上有高度的保守性,一般包括Vit N,DUF,v WD结构域及丝氨酸修饰区等。在卵黄发育期,在激素的诱导下,雌性成年个体内的Vg在脊椎动物的肝脏或昆虫脂肪体中大量表达,经过修饰及蛋白酶剪切后,形成Vg聚合体,分泌到血淋巴中并运输至卵巢,由卵巢上的Vg受体识别,通过内吞作用入卵,并在卵内进一步加工成为成熟的卵黄蛋白。除经典的营养运输外,Vg在入卵过程中发挥多重非营养功能。Vg与病毒的结构蛋白互作,可将病毒携带入卵实现其垂直传播过程;血淋巴中的Vg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介导昆虫对微生物的免疫清除;Vg在非雌性个体中的表达对虫媒病毒的水平传播及社会型昆虫的行为调节发挥功能。综述了Vg的表达、修饰、运输及其在非营养功能方向的主要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Vg的功能研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丁立云,付辉云,侯迎梅,霍雅雯,孙蓬[6](2018)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叁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和卵黄蛋白原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叁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叁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叁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叁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着增加叁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着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叁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叁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着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了叁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叁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迪[7](2017)在《金钱鱼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及EE2诱导卵黄蛋白原合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卵黄蛋白的前体,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激活雌激素受体来合成。卵生脊椎动物的卵可以储蓄大量的卵黄,卵黄的主要成分是被称之为雌性成熟期血清蛋白的卵黄蛋白原。Vtg是合成卵黄过程中的关键性物质,是鱼类生殖过程中重要的生殖蛋白,在卵生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研究卵黄蛋白原的合成机制不但可以补充完善鱼类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同时,掌握卵黄蛋白原体内体外合成方式和机理,可以为鱼类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为更好地了解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黄蛋白原合成机制及能更精确地分析外源性雌激素对鱼类合成卵黄蛋白原的影响,本文以金钱鱼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和H.E.染色等方法,并从泄殖孔腹腔注射EE2(17α-ethynylestradiol)和体外EE2暴露肝原代细胞两个角度对金钱鱼在EE2处理下的合成规律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使用RACE克隆得到金钱鱼金钱鱼卵黄蛋白原基因的叁种亚型的cDNA序列,金钱鱼vtgAa的GenBank登录号为KY676847,cDNA全长536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5091 bp,共编码1696个氨基酸。预测金钱鱼VtgAa蛋白分子量为186.07 ku,等电点为9.16,N端的前15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图1-3)。金钱鱼vtgAb的GenBank登录号为KY654346,cDNA全长5346 bp,ORF为5100 bp,共编码1699个氨基酸。预测金钱鱼VtgAb蛋白分子量为186.37 ku,等电点为9.24,N端的前15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图1-3)。金钱鱼vtgC的GenBank登录号为KY676848,cDNA全长4244 bp,ORF为3828bp,共编码127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142.87 ku,等电点6.43,信号肽为N端前15个氨基酸(图1-3)。根据H.E.染色的结果显示:本实验所处理的金钱鱼皆处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未成熟期,满足EE2注射实验的前提条件。因此推测注射后合成的卵黄蛋白原主要为注射EE2的诱导结果。本实验使用灌流法从金钱鱼肝脏组织上分离得到金钱鱼肝细胞[2](图3-1),将分离得到的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至第叁代后使用EE2暴露处理。根据RT-qPCR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采样时间及不同剂量的EE2注射条件下,腹腔注射EE2的肝组织中vtgAb基因表达均高于其他两种亚型,选取vtg Ab作为mRNA表达水平检测的主要基因(图2-5)。根据注射EE2后肝组织中vtgAb的RT-qPCR结果显示,vtgAb在EE2浓度为1.0μg/g和10.0μg/g处理时表达水平较高,而在浓度为0.01μg/g和0.1μg/g时表达水平较低(图2-6)。在表达时间上:24h时vtgAb表达水平较低,48h时表达量逐渐升高并在72h达到最高,在96h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金钱鱼肝细胞内vtgAb基因的表达量在EE2暴露浓度为10-8 mol/L、10-7 mol/L、10-6 mol/L、10-5 mol/L时表达量较高,其中10-5 mol/L时的表达量较低于10-6 mol/L时的表达量(图3-2)。而在EE2暴露浓度为10-11 mol/L时,表达量最低。从表达时间上来看:vtg Ab基因从24h开始表达,在48h表达量逐渐升高并在72h时达到最高,在96h时表达量下降至较低于48h表达量,我们推测EE2诱导了肝脏内vtgAb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4-01)
郑尧,陈家长,邴旭文,王在照[8](2016)在《彭泽鲫F_1、F_2代雌雄鱼Vtg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核发育彭泽鲫后代理论上应为全雌群体,前期研究发现实验室养殖彭泽鲫F1代(相比池塘养殖)和实验室高密度养殖F2代(1.28尾/L,相比低密度0.64尾/L)组中出现了高比例的雄鱼。之前研究认为Vtg B和ZP2基因是雌性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本试验对F1、F2代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着和显着高于雌鱼(P<0.01,P<0.05);池塘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着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低密度养殖组中雄鱼性腺中ZP2的表达极显着高于雌鱼(P<0.01)。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着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池塘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Vtg B和ZP2的表达均极显着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极显着高于雌鱼(P<0.01)。F1代实验室养殖雄鱼全鱼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着低于雌鱼(P<0.01);F1代池塘养殖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分别极显着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着高于雌鱼(P<0.01)。本研究表明,彭泽鲫Vtg B和ZP2基因并非雌性特异性表达,且不同的养殖方式、密度影响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白婵,谢云霞,何建军,熊光权,耿胜荣[9](2016)在《鲢鱼体内卵黄蛋白原ELISA试剂盒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为抗原,卵黄蛋白原抗血清为抗体,建立了检测鲢鱼体内卵黄蛋白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组装卵黄蛋白原ELISA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间接法检测浓度为6.1~396.0 ng/m L,灵敏度为6.1 ng/m L,且在该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系列抗原标准品中添加1%蔗糖、20%甘油和0.000 5%Mg Cl_2时,试剂盒在37℃条件下放置7 d,其标准曲线灵敏度和线性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筛选的该稳定剂配方对ELISA试剂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3期)
南国辉[10](2016)在《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进入卵母细胞与卵母细胞吸收卵黄蛋白原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亚洲地区常见大规模流行的水稻害虫,主要通过吸食水稻组织汁液、产卵损伤叶鞘组织、传播病害等方式造成水稻减产。目前主要通过喷洒化学农药和种植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灾害进行防治。由于褐飞虱具有强大的繁殖和适应能力,以上两种手段无法对褐飞虱种群密度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这一切归根于褐飞虱体内的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s,YLS),它与褐飞虱对水稻和杀虫剂的抗性有关,而YLS在褐飞虱代次之间的传播方式是经卵垂直传播。通过长期研究和观察,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褐飞虱卵母细胞处于卵黄发生期才有YLS进入卵母细胞的现象,因而提出YLS的垂直传播受到卵母细胞吸收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影响的假说,并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对YLS进入卵母细胞与卵母细胞吸收卵黄蛋白原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我们通过早熟素(precocene I,PI)拮抗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抑制Vg的表达调控,并通过RNAi分别干扰Vg和Vg R(卵黄蛋白原受体,Vg receptor)抑制卵母细胞对Vg的合成和卵母细胞对Vg的吸收,对上述假说进行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一、YLS入卵与卵母细胞吸收Vg时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卵泡卵黄发生情况可将卵泡分为四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中期、卵黄发生后期和卵黄发生末期。利用荧光定量PCR对Vg和Vg R在褐飞虱雌成虫羽化后第1至第5天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Vg和Vg R的表达量在褐飞虱羽化后第2天显着升高,随后趋于稳定。结合倒一卵泡发育时期和YLS入卵情况发现,YLS主要在卵泡卵黄发生中后期进入卵泡,这也正是Vg表达量显着增加的阶段,说明YLS入卵与卵母细胞吸收Vg在时间上具有相关性。对羽化后不同天数的褐飞虱雌成虫进行解剖,并对其体内处于不同卵黄发生期的倒一卵泡的数量和有YLS进入的卵泡数量进行统计,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具有相关性。二、YLS入卵与卵母细胞吸收Vg空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已知卵黄蛋白原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R)蛋白序列选择抗原片段,制备Vg R多肽多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特异性进行验证,协同使用已有的Vg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实验,对Vg、Vg R、脂类物质(lipids)和Actin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如下:(1)利用Western-blot和ELISA对Vg R的2个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Vg R的多克隆抗体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具体表现如下:雌虫和卵巢的Western-blot显示出较好的单一条带;羽化后第1-5天的褐飞虱雌成虫中Vg R含量的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Vg R的含量变化趋势与Vg 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一致。(2)在卵泡结构上,滤泡细胞分化形成的上皮栓通道是YLS进入卵泡的唯一结构。卵泡后端的滤泡开放现象可以为Vg和lipids进入卵母细胞提供方便,使得Vg和lipids在卵母细胞后端和上皮栓处有大量的分布,形成极化现象,这可能与YLS从卵母细胞的后端进入卵母细胞有关。除此之外,Actin的分布变化也表现出对YLS入卵的辅助作用。叁、验证YLS入卵与卵母细胞吸收Vg的相关性的研究(1)早熟素处理后,羽化后1天和2天褐飞虱雌虫中Vg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减少,卵泡的发育受到推迟,有YLS进入的卵泡数量减少,说明Vg的表达调控受到了早熟素的抑制,进而影响到YLS进入卵母细胞。(2)初羽化12h内的雌成虫注射dsVg后,相比于注射dsGFP,注射后第3天褐飞虱的Vg相对表达量降低了95%以上,卵巢发育受到抑制,卵泡发育处于卵黄发生末期之前,有少量YLS进入。同样的方法注射ds Vg R之后,注射后第3天褐飞虱的Vg R表达量同样降低95%以上,褐飞虱卵巢倒一卵泡处于卵黄发生前期或未进行卵黄发生,并且未见YLS进入。说明由于注射ds Vg之后未能完全干扰Vg的表达,卵泡对Vg的吸收仍在进行,只是吸收量有所减少,因此有YLS进入。定位于滤泡细胞层的Vg R在Vg进入卵母细胞的过程中起到“门控”的作用,Vg R受到干扰后Vg无法顺利进入卵泡,YLS未能进入,因此RNAi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6-06-01)
卵黄蛋白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酚AF(BPAF)、双酚AP(BPAP)、双酚B(BPB)、双酚F(BPF)、双酚S(BPS)和双酚Z(BPZ)是几种常用的双酚A替代物。目前,这些替代物的毒理学数据还比较匮乏,难以评估其是否为安全的替代物,因此,有必要开展双酚A替代物的毒理效应研究。考虑到双酚A具有较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而这些双酚A替代物也是否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此,选用雄性斑马鱼成鱼作为研究对象,在质量浓度为0、0.001、0.01、0.1和1 mg/L下暴露2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了斑马鱼头尾匀浆液中性激素水平和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这6种双酚A替代物能够导致睾酮(T)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显着性降低,17β-雌二醇(E2)出现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升高;卵黄蛋白原(VTG)的含量也呈现显着性升高的趋势。根据这几种受试物对卵黄蛋白原诱导作用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值可以看出,双酚AF、双酚AP和双酚Z的雌激素效应强于双酚A,双酚B与双酚A处于同一等级,双酚F和双酚S相对较弱。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双酚A替代物风险评价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卵黄蛋白原论文参考文献
[1].崔晓莹,管博,李正炎.雌二醇、壬基酚和叁丁基锡对草金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联合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杨倩,杨先海,刘济宁,王蕾,陈英文.双酚A替代物对雄性斑马鱼性激素及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影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李东.保幼激素和胰岛素激活Met-及ERK-信号通路调控飞蝗卵黄蛋白原表达的分子机制[D].河南大学.2018
[4].李璐.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Es-vtg1)及其受体(Es-vgr)的表达模式与Es-vtg1抗菌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5].霍岩,陈晓英,方荣祥,张莉莉.卵黄蛋白原的产生及其非营养功能的研究现状[J].生物技术通报.2018
[6].丁立云,付辉云,侯迎梅,霍雅雯,孙蓬.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叁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和卵黄蛋白原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8
[7].吴迪.金钱鱼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及EE2诱导卵黄蛋白原合成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8].郑尧,陈家长,邴旭文,王在照.彭泽鲫F_1、F_2代雌雄鱼Vtg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研究[J].水产科学.2016
[9].白婵,谢云霞,何建军,熊光权,耿胜荣.鲢鱼体内卵黄蛋白原ELISA试剂盒的研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6
[10].南国辉.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进入卵母细胞与卵母细胞吸收卵黄蛋白原关系的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