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电机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机,偏差,状态,地线,轧机,神经网络,误差。
多电机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亮,缪仲翠,王志浩,张靓[1](2019)在《基于模型预测的多电机弱磁同步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业场合下多电机系统高速运行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了传统多电机控制系统和传统弱磁控制系统的优缺点,针对多电机高速运行时的弱磁特性进行了研究。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的新型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控制性能。交叉耦合控制是一种在并行控制基础上对每个电机进行相应补偿的控制系统。将MPC应用到多电机控制系统中并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具有弱磁控制能力;对传统的交叉耦合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将二者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多电机弱磁同步控制策略,并以双电机系统为例。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预测的多电机弱磁同步控制策略,可获得比传统双电机系统更好的跟随性能和同步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王毅波,曹宽[2](2019)在《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发展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期刊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同步控制技术的40余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控制结构、控制算法的性能及优缺点,总结了后续的研究重点,以期对我国在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08期)
沈百强,乐全明,郑月忠,倪宏宇,林祖荣[3](2019)在《架空地线巡检机器人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器人巡检地线是电力巡检一种十分重要且实用的方式。由于线路及地形的复杂性对地线巡检机器人运行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干扰。这些问题会造成巡检机器人行进电机运行速度不匹配,进而导致地线巡检机器人发生故障。针对叁臂式地线巡检机器人运行时主电机需要保持同步运行的问题,以地线巡检机器人叁臂的3台主驱动电机作为控制对象,设计了一种RBF-PID控制器。结合电机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容易受到负载的扰动等特性,将神经网络与偏差耦合的控制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仿真,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鲁棒性好,收敛速度快,能够有效地克服扰动带来的误差,实现多电机同步控制,并应用于输电线路自主巡线机器人的实际运行中。(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07期)
许智勇,王冬华[4](2019)在《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特别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这些机械设备的开动需要多台电机的共同作业。只有电机的共同协作,才能有效保证设备高效运转。因此,保证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的精准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单台电机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定速中误差的缺点,如果在保证多台电机高效同步运转,这要保证每台电机的控制器都能发挥出最大功效。保持良好的速度跟踪能力和动态响应能力。针对多电机同步运行存在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多电机同步控制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迟晓妮,周锴[5](2019)在《无轴传动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印刷设备可靠性差、印刷精度低、废品率高等问题,将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引入到了无轴传动系统中。对卷筒纸印刷机的结构和传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永磁电机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多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系统;采用相邻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建立了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通过引入自适应变速趋近规律以及抖动消除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机之间同步误差可以控制在±0.01%以内,仅需0.05 s就能够进入稳定状态;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收敛速度快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李言民,苗欣,姜付杰[6](2019)在《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多电机交叉耦合控制同步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台伺服电机同步控制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运动控制卡的多轴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运动控制卡为核心,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通信,并利用硬线信号实现对多个伺服驱动器的同步控制。采用交叉耦合控制设计多电机同步控制器,实现对多电机同步位置误差的检测和补偿修正,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以提高系统的同步精度。在负载扰动、阶跃输入以及斜坡输入作用下,通过MATLAB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标表明,交叉耦合控制具有良好的抗扰动性能与良好的同步性能,采用模糊控制器对PID参数进行整定后,对系统的超调量起到了明显的优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耿强,王少炜,周湛清,史婷娜,夏长亮[7](2019)在《改进型偏差耦合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偏差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跟踪性能与同步性能相互耦合,难以兼顾。此外,在多电机系统起动阶段,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跟踪误差补偿量较大,在输出限幅的作用下,各台电机电流环输入参考转矩相等,而负载不均导致各台电机加速度不等,致使转速同步误差增大。针对以上问题,该文首先运用线性系统校正原理设计了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实现了系统的同步性能与跟踪性能的解耦调节;并在转速环部分增加了输出选择器,设计了输出选择函数,将跟踪误差补偿量按一定比例减小至限幅值以下,使得同步误差补偿量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多电机系统起动阶段减小了系统同步误差。最后在3台永磁电机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聪[8](2018)在《基于PLC和变频器的多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工业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单电机控制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正因如此,多电机同步控制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文结合实践,在对PLC功能特点及变频器分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了基于PLC和变频器的多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的分析与设计,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刘佳,陈芳[9](2018)在《液体灌装生产线多电机同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液体灌装生产线的多电机协调控制效果,提高灌装精度。本文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PID控制提出了一种多电机偏差耦合控制方法,并将其用于液体灌装生产线。介绍了液体灌装工艺流程,阐述了多电机同步控制的必要性。根据偏差耦合控制策略,确定了基于径向基PID速度补偿器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以及具体设计方法。结合PLC和DSP设计了相应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灌装生产线在速度、精度、成品率上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所述方法抗干扰能力更强、协调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高峰[10](2018)在《考虑扭振影响的轧机单辊传动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轧机主传动系统采用单辊独立传动方式,因此需要实现拖动电机转速同步控制。在设计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时,选用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同步控制器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改进。考虑到弹性连接引起的扭振现象对同步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分别对是否考虑弹性连接的多电机系统模型进行同步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扭振现象对同步效果有明显破坏。为抑制轧机单辊传动系统中的扭振现象,改善同步效果,第一种方法采用扰动补偿策略,设计综合扰动负荷观测器并对扰动量进行补偿,经过仿真实验表明,能够对扭振起到抑制作用,启动阶段同步误差减少51.9%;受轧制负荷扰动阶段同步误差减少76.2%。第二种方法是引入状态反馈控制,设计四阶扩张状态观测器,重构系统状态变量和综合扰动量,实现状态反馈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状态反馈控制对扭振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启动阶段同步误差归零时间减少了近77%;受到轧制负荷扰动时的同步误差降低了近84.6%,同步控制系统性能得到提高。在研究多电机同步控制器的改进过程中,考虑输入因素对同步控制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物理量的差值作为输入时的同步效果。其中,电机输出转矩差作为输入,对降低同步误差有效果;轧辊转速差作输入能够缩短同步误差恢复时间,明显改善同步控制效果。图32幅;表2个;参43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6)
多电机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期刊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同步控制技术的40余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控制结构、控制算法的性能及优缺点,总结了后续的研究重点,以期对我国在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电机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东亮,缪仲翠,王志浩,张靓.基于模型预测的多电机弱磁同步控制策略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2].王毅波,曹宽.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发展简介[J].微特电机.2019
[3].沈百强,乐全明,郑月忠,倪宏宇,林祖荣.架空地线巡检机器人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J].浙江电力.2019
[4].许智勇,王冬华.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改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迟晓妮,周锴.无轴传动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研究[J].机电工程.2019
[6].李言民,苗欣,姜付杰.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多电机交叉耦合控制同步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2019
[7].耿强,王少炜,周湛清,史婷娜,夏长亮.改进型偏差耦合多电机转速同步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8].李聪.基于PLC和变频器的多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的分析与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
[9].刘佳,陈芳.液体灌装生产线多电机同步控制[J].科技通报.2018
[10].高峰.考虑扭振影响的轧机单辊传动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