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金属离子论文_赵灵春,刘尚清,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碱土金属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碱土金属,离子,碱金属,荧光粉,联苯,稀土,机理。

碱土金属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赵灵春,刘尚清,王涛[1](2019)在《一种快速测定甲醇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快速测定甲醇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先对200mL的甲醇进行水浴蒸干,然后用水定容到50mL,用非抑制离子色谱法测定Na~+、K~+、Mg~(2+)、Ca~(2+),外标法定量,方法简便。(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9年05期)

聂薇,刘小林,吴海,钟盛文[2](2019)在《碱土金属离子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次烧结和二次烧结高温固相法制备碱土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尖晶石型高电位Li M_(0.1)Ni_(0.4)Mn_(1.5)O_4(M=Mg~(2+)、Ca~(2+)、Sr~(2+)和Ba~(2+))正极材料。对掺杂改性的材料进行XRD、SEM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掺杂碱土金属Mg~(2+)、Ca~(2+)、Sr~(2+)和Ba~(2+)的Li M_(0.1)Ni_(0.4)Mn_(1.5)O_4正极材料,均为Fd3m空间群的尖晶石结构。以1 C在2.75~5.00 V充放电,Mg~(2+)、Ca~(2+)、Ba~(2+)掺杂材料的循环性能均优于Li Ni_(0.5)Mn_(1.5)O_4。一次烧结和二次烧结的Li Ni_(0.5)Mn_(1.5)O_4,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8.3%和83.6%;Mg~(2+)、Ca~(2+)和Ba~(2+)掺杂材料,二次烧结比一次烧结的循环稳定性更好,一次烧结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1%、96.0%和96.2%,二次烧结的容量保持率分别是90.6%、96.8%和89.5%。(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4期)

徐振鹏[3](2019)在《白光LED用稀土离子掺杂碱土金属复合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以LED为代表的第四代固态照明光源以其节能、环保、发光性能优质等优点正逐步替代传统照明光源。荧光转换白光LED(pc-wLEDs)中,荧光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荧光粉的性能对白光LED的发光亮度、显色指数、色温及寿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了几种稀土离子掺杂的碱土金属复合酸盐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倍透射电镜、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寿命和紫外-可见漫反射等表征方法对所制备的荧光粉的成相行为、发光性能、发光机理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采用Pechini型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可调控发光的Eu~(2+)、Eu~(3+)单掺或共掺杂Ca_3(PO_4)_2-LaPO_4固溶体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Ca_3(PO_4)_2-LaPO_4固溶体荧光粉由Ca_3(PO_4)_2和LaPO_4两种晶相组成。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高倍透射电镜分析,合成的Ca_3(PO_4)_2-LaPO_4:Eu~(2+),Eu~(3+)荧光粉样品主要由粒径为300-600 nm球形颗粒组成。在紫外光激发下,Ca_3(PO_4)_2-LaPO_4:Eu~(3+)系列荧光粉表现Eu~(3+)(~5D_0→~7F_J,J=0,1,2,3跃迁)的橙红光发射;Ca_3(PO_4)_2-LaPO_4:Eu~(2+),Eu~(3+)系列荧光粉不仅表现出Eu~(3+)f-f特征跃迁的橙红光发射,还表现出Eu~(2+)5d-4f特征跃迁的蓝绿光发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Ca_3(PO_4)_2-LaPO_4:Eu~(2+),Eu~(3+)荧光粉中,Eu~(2+)能向Eu~(3+)传递能量,即Eu~(2+)敏化Eu~(3+)发光。通过改变激发波长(260-310 nm),Ca_3(PO_4)_2-LaPO_4:Eu~(2+),Eu~(3+)荧光荧光粉发光颜色可从橙红光、白光、绿光、到蓝绿光进行调控。用离子半径较大的Ba~(2+)取代Ca_3(PO_4)_2-LaPO_4:Eu~(2+),Eu~(3+)中的Ca~(2+)时,使Eu~(2+)离子的发射峰发生蓝移,即发射峰区域向蓝光区拓宽,同时,对应的激发峰也向蓝光区拓宽。通过调控合成掺杂比例和浓度等因素,在Eu~(2+)/Eu~(3+)共掺Ca_3(PO_4)_2-LaPO_4荧光粉中实现了单基质白光发射。2.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Ce~(3+)、Tb~(3+)、Eu~(3+)离子单掺或共掺的Ca_2La_8(SiO_4)_6O_2-La_2Si_2O_7(CLSO-LSO)多晶型荧光粉。XRD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在1100 ~oC煅烧可得到纯相,低于高温固相法合成温度低(1200~oC)。从样品XRD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出,在1100 ~oC煅烧的CLSO-LSO溶体体荧光粉由Ca_2La_8(SiO_4)_6O_2和La_2Si_2O_7两种晶相组成。SEM和HR-TEM图像表明制备的荧光粉由粒径为100-200 nm球形小颗粒组成。在近紫外光激发下,CLSO-LSO:Ce~(3+),Tb~(3+),Eu~(3+)荧光粉表现出Ce~(3+)的蓝光特征发射(5d-4f跃迁),Tb~(3+)的绿光发射(~5D_4→~7F_J,J=6,5,4,3跃迁)和Eu~(3+)橙红光发射(~5D_0→~7F_J,J=0,1,2跃迁)。在CLSO-LSO:Ce~(3+),Tb~(3+),Eu~(3+)荧光粉中,Ce~(3+)→Tb~(3+)和Tb~(3+)→Eu~(3+)的能量传递机制均为四极-四极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CLSO-LSO:Ln~(3+)(Ln~(3+)=Ce~(3+),Tb~(3+),Eu~(3+))系列荧光粉可以通过调整Ce~(3+)、Tb~(3+)、Eu~(3+)掺杂浓度、种类、相对比例,其发光颜色可以由蓝色到蓝绿光到白光进行调控。3.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复合钛铌酸盐荧光粉Ca_3Nb_2Ti_3O_(14):Eu~(3+)/Sm~(3+)/Dy~(3+)。XRD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品的烧结温度达到1300 ~oC时可得到Ca_3Nb_2Ti_3O_(14)纯相,少量掺杂Eu~(3+),Sm~(3+),Dy~(3+)不影响基质晶体结构。在波长为466 nm蓝光激发下,Ca_3Nb_2Ti_3O_(14):Eu~(3+)荧光粉发橙红光,对应于Eu~(3+)的~5D_0-~7F_1(593 nm)和~5D_0-~7F_2(612 nm)跃迁,且其发光颜色可以通过调控Eu~(3+)的惨杂浓度从黄光到橙红光进行调控;在408 nm蓝光激发下,Ca_3Nb_2Ti_3O_(14):Sm~(3+)荧光粉发橙红光,对应于Sm~(3+)的~4G_(5/2)-~6H_(5/2)(573 nm),~4G_(5/2)-~6H_(7/2)(611 nm)和~4G_(5/2)-~6H_(9/2)(658 nm)跃迁,其发光颜色可以通过调控Sm~(3+)的掺杂浓度能从橙黄光到黄光进行调控;在353 nm紫外光激发下,Ca_3Nb_2Ti_3O_(14):Dy~(3+)荧光粉呈冷白光发射,对应于Dy~(3+)的~4F_(9/2)-~6H_(15/2)(485 nm)和~4F_(9/2)-~6H_(13/2)(574 nm)跃迁,其发光颜色可以通过调控Dy~(3+)的惨杂浓度从黄白光-白光-冷白光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唐牧天[4](2018)在《碱土金属的离子掺杂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源日趋紧张的当前社会,由于长余辉发光材料可以在自然光或紫外光等激发下吸收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激发停止后将储存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并持续一段时间,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长余辉发光材料可以在许多重要的领域找到应用,例如工艺美术,应急照明,微光照明,存储介质,高能射线检测以及体内生物成像等方面。目前一般认为,长余辉的产生是由于价带或导带中的电子或空穴在激发下可以分别被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捕获,去除激发后这些陷阱中被捕获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合适热扰动情况下被释放,产生长余辉现象。所以,为了追求更好的长余辉发光性能,选择合适的基质以及发光中心至关重要。基于这一原理,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在不同的晶格主体上合成了具有不同激活剂的各种长余辉发光材料。而近几十年来,稀土离子掺杂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得越来越快,Mn~(2+)离子掺杂锌或镁锗酸盐由于其在场致发射显示器中的潜在应用而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目前,Mn~(2+)掺杂的锗酸盐已有Na_2ZnGeO_4:Mn~(2+),Li_2ZnGeO_4:Mn~(2+),CaZnGe_2O_6:Mn~(2+),Zn_2GeO_4:Mn~(2+)以及Mn~(2+)掺杂的MgO-GeO_2等相关报道。但是Mn~(2+)掺杂的锗酸盐的绿光余辉寿命较短,这是由于其缺陷不佳引起的。合适的陷阱能级和陷阱密度在长余辉荧光粉材料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提高余辉强度和持续时间,我们需要添加辅助激活剂来引入其他缺陷,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了添加Cr~(3+)离子作为辅助激活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Li_2MgGeO_4:Mn~(2+)和Li_2MgGeO_4:Mn~(2+),Cr~(3+)荧光粉的制备,主要工作及相关结论如下:首先,为了探究Li_2Mg_(1-x%)GeO_4:x%Mn~(2+)长余辉材料高温固相法制备工艺的优化,分别在不同烧结温度、不同Mn~(2+)离子掺杂浓度和过量添加GeO_2的情况下制备了Li_2Mg_(1-x%)GeO_4:x%Mn~(2+)材料样品,通过XRD、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曲线等对Li_2Mg_(1-x%)GeO_4:x%Mn~(2+)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晶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其次,合适的陷阱能级和陷阱密度在长余辉荧光粉材料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了提高余辉强度和持续时间,需要添加辅助激活剂来引入其他缺陷。我们选择Cr~(3+)离子作为辅助激活剂,分别在不同烧结温度以及改变Cr~(3+)离子掺杂浓度制备了Li_2MgGeO_4:Mn~(2+),Cr~(3+)长余辉荧光材料样品。通过XRD、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曲线等对Li_2MgGeO_4:Mn~(2+),Cr~3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制备工艺以及添加辅助激活剂Cr~(3+)离子对材料结晶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的第一性原理的CASTEP计算模块分别对Li_2MgGeO_4的Mn~(2+)离子单掺杂以及Mn~(2+),Cr~(3+)离子共掺杂进行理论计算,探究二者余辉发射机理以及导致出现之前两章余辉性能产生变化的可能因素,提出了Li_2MgGeO_4的余辉机理模型。(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夏李斌,肖青辉,姜毅,杨雪莉,游维雄[5](2018)在《铕离子掺杂碱土金属铝硼硅荧光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冷却法在空气条件下制备了含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铕离子掺杂铝硼硅酸盐玻璃Al_2O_3–B_2O_3–Si O_2–Eu_2O_3–MO(M=Mg,Ca,Sr,Ba),考察了玻璃的密度、摩尔体积、光学碱度等物理性质,分析了玻璃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从含Mg到含Ba玻璃,摩尔体积逐渐上升,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依次下降。在381 nm波长激发下,所有玻璃在469 nm处均存在Eu~(2+)的5d→4f跃迁发射,在615 nm处存在Eu~(3+)的~5D_0→~7F_2跃迁发射,表明玻璃在空气中实现了Eu~(3+)→Eu~(2+)的部分还原,其中在含Sr玻璃中,Eu~(3+)还原程度相对最大,Eu~(2+)发光最强。所有玻璃均为非晶态,结构中存在的[BO_4]、[Al O_4]、[Si O_4]四面体网络结构,有利于屏蔽Eu~(2+)不被氧化。从含Mg到含Ba玻璃,四面体网络Q~4结构单元中桥氧键断裂程度上升,形成更多的Q~3、Q~2结构单元,使玻璃结构对称性、致密性下降。在近紫外光激发下,玻璃发光色坐标均位于白光区域内,表明该系列铕离子掺杂铝硼硅玻璃在白光LED上存在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王玮[6](2018)在《碱土金属稀土氟化物的合成及掺杂Ln~(3+)离子的光谱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离子由于其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而能级之间的跃迁数目高达几十万个。由此可见,稀土是一个巨大的光学材料宝库,可发掘出更多的新型发光材料。稀土无机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性质优良、窄的Stokes shift、荧光寿命长、低毒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等众多优点使其在光电转换、照明与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现如今,稀土氧化物、磷酸盐、钒酸盐、钼酸盐、碳酸盐、氟化物以及其他种类的无机稀土发光材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其中氟化物具有更低的声子能量(<500 cm~(-1)),能减少非辐射驰豫过程,增加转换效率。因此氟化物作为一种优良上/下转换发光的基质被广泛研究。微/纳米结构功能无机材料的组成、物相、形貌以及其维度都密切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高温固相法、热分解法以及水热法是目前合成稀土氟化物的主要手段,水热法(溶剂热)是一种操作简单、易控制、反应温度低、对环境污染小的合理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叁钠(Cit~(3-))为表面活性剂合成出形貌可控的Ba_3Sc_2F_(12)微/纳米晶体,详细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pH值、原料F~—/Sc~(3+)的摩尔比以及掺杂Yb~(3+)离子的浓度对晶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我们探讨了Ba_3Sc_2F_(12):Yb~(3+),Ln~(3+)(Ln=Er,Ho,Tm)晶体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光谱及发光机理,在Ba_3Sc_2F_(12):Yb~(3+),Ln~(3+)(Ln=Er,Tm)体系中实现了多色发光,在980 nm激发下Ba_3Sc_(1.5856)F_(12):0.4 Yb~(3+),0.01 Er~(3+),0.0044 Tm~(3+)晶体中实现了上转换白光发射,其CIE坐标为(0.274,0.287)。(2)我们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以水热法合成了BaLu_2F_8晶体。以NaBF_4为氟源,在pH=7的条件下可以精确合成出纯的斜方相BaLu_2F_8晶体。讨论了不同氟源和不同pH值对晶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通过掺杂更大离子半径的稀土离子(Ln~(3+))以及较高浓度的Yb~(3+)离子可以实现对晶体尺寸和形状的调控,同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也会影响晶体物相和形貌。在BaLu_2F_8晶体中讨论了Tb~(3+)—Eu~(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并在BaLu_(1.94)F_8:0.06 Ln~(3+)(Ln=Sm,Eu,Tb,Dy,Er and Tm)晶体、BaLu_2F_8:Yb~(3+),Ln~(3+)(Ln=Er,Tm)体系和BaLu_2F_8:Yb~(3+),Ln~(3+)(Ln=Ho,Tm)体系中实现了下转换/上转换的多色发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5)

王灿[7](2017)在《车用尿素溶液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对Cu/SAPO-34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Cu基小孔菱沸石分子筛催化剂(Cu/CHA)由于具有良好的NH_3-SCR反应活性、N_2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NH_3-SCR反应中所用的NH_3来源于车用尿素溶液,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如K~+、Na~+、Ca~(2+)、Mg~(2+))。本研究综合考察了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对Cu/SAPO-34性能的影响及机理,为Cu/SAPO-34催化剂在机动车尾气净化系统中可靠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本研究所用Cu/SAPO-34用水热法合成,金属离子的引入采用焙烧前等体积浸渍的方法。样品的元素组成用ICP测得,各金属离子对Cu/SAPO-34结构、Cu物种和NH_3-SCR反应的影响通过XRD、BET、NH_3-TPD、ex-situ DRIFTS、H_2-TPR、EPR、NH_3-SCR活性评价和动力学测试考察,Na~+进入到Cu/SAPO-34后的状态通过CO_2-DRIFTS考察。结果表明,在理论最多接触量(1.0 wt%)下,K~+、Na~+、Ca~(2+)、Mg~(2+)四种金属离子中,只有Na~+会对Cu/SAPO-34的催化性能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引入的Na~+会分别与Cu/SAPO-34的Br?nsted酸性位H~+和孤立态Cu~(2+)发生离子交换,其中Na~+与Br?nsted酸性位的H~+的交换更容易。交换出来的H~+会产生局部酸性环境,使得Cu/SAPO-34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交换出来的孤立态Cu~(2+)会聚集形成“类CuAl_2O_4”物种。H~+和孤立态Cu~(2+)的减少导致Cu/SAPO-34 NH_3-SCR活性降低,在<230 ~oC时,孤立态Cu~(2+)的减少是活性降低的原因;在>230 ~oC时,H~+和孤立态Cu~(2+)的减少共同导致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陈彩花,杨国辉,蒙丽丽,张丽霞,梁利芳[8](2017)在《碱土金属离子共掺杂对铕离子在Ca_(12)Al_(14)O_(32)F_2中发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还原法合成Ca_(12-x-y)M_xAl_(14)O_(32)F)2∶yEu(M=Mg,Sr,Ba)体系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测试其物相及荧光性能,通过掺杂碱土金属离子可以调整Ca_(12)Al_(14)O_(32)F_2∶Eu~(3+)/Eu~(2+)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Ca_(12-x-y)M_xAl_(14)O_(32)F_2∶yEu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Ca_(12)Al_(14)O_(32)F_2∶Eu中掺杂一定浓度的Mg~(2+)不利于Eu~(3+)的还原,掺杂一定浓度的Sr~(2+)或Ba~(2+)有利于Eu~(3+)的还原;通过改变碱土金属离子的掺杂浓度调节Eu~(3+)和Eu~(2+)的浓度比,可以调整蓝光发射和红光发射的强度比,进而使发光颜色从蓝色变为淡紫色,再变为蓝绿色。(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刘晓萌[9](2017)在《碱土金属离子、Mn~(2+)、Pb~(2+)-3,3',5,5'-联苯四甲酸类MOFs材料的晶体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类材料的生成过程和可能的反应机理,我们选用3,3’,5,5’-联苯四甲酸(H_4BPTC)作为有机配体,利用油浴法分别与硝酸钙、氯化锶、硝酸钡、氯化锰、硝酸铅等在不同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发现它们形成的最终块状产物均是由针形晶体转化而成。利用水热法同样也能得到中间体和目标产物。通过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形状、XRD、红外光谱、单晶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测定,初步分析它们转化的可能原因或驱动力,探讨了物料比、温度、pH、溶剂、反应时间等各种实验因素对目标产物生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有机配体H_4BPTC分别与硝酸钙、氯化锶、硝酸钡在不同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恒温油浴反应,分别确认了一维配合物[Ca(H2BPTC)(H_2O)4]n(Ca-MOFs-1)到叁维配合物[Ca_3(BPTC)_(1.5)(H_2O)6·1.5H_2O]n(Ca-MOFs-2),叁维配合物[Sr_2(H2BPTC)_2(H_2O)_6]n(Sr-MOFs-1)到叁维配合物[Sr_3(BPTC)_(1.5)(H_2O)6]n(Sr-MOFs-2)和叁维配合物[Ba(H_2BPTC)(H_2O)_2]_n(Ba-MOFs-1)到叁维配合物[Ba_5(BPTC)_3(H_2O)_(13)]n(Ba-MOFs-2)叁对碱土金属MOFs材料的晶体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主要是由于离子的无机链接和有机链接的竞争决定的,其离子半径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2.利用油浴法将氯化锰与有机配体H_4BPTC在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针形配合物[Mn_2(H_2BPTC)_2(DMF)(H_2O)_3]n(Mn-MOFs-1)到薄片状配合物{[Mn_2(BPTC)(DMF)2(H_2O)]·DMF}n(Mn-MOFs-2)再到块状配合物[Mn2(BPTC)(H_2O)_2]n(Mn-MOFs-3)的叁步晶体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先是有机配体H_4BPTC的脱质子过程,然后是无机链接和有机链接的竞争。这一转换过程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3.将硝酸铅与有机配体H_4BPTC在混合溶剂中恒温油浴反应,观察到有针形晶体配合物[Pb_2(BPTC)(H_2O)]n(Pb-MOFs-1)逐渐转变为块状晶体配合物[Pb_3(BPTC)_2·4(H_2O)]_n(Pb-MOFs-2)的过程,结合热稳定性探讨了Pb-MOFs材料的晶体到晶体的转化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世春[10](2017)在《1、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电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2、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将电化学和吸附分离方法结合的“新技术”,其操作过程无污染、低能耗,可以有效去除盐溶液中的离子。近年来,电吸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但是其在盐湖卤水综合开发方面的应用未见公开报道。本部分实验制备了几种碳基电极,系统化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电吸附行为。本研究可以为电吸附技术在盐湖资源分离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1)制备了ZnCl_2改性活性炭纤维电极,研究了其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电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液浓度、电极电压及电极间距对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电极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选择性吸附效果不佳;吸附平衡时间较长,一般需要6 h;ZnCl_2改性活性炭纤维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吸附液浓度越高、电极电压越大,吸附速率越快,吸附量越大。溶液浓度越高,除盐率越低。电极间距越小,吸附速率越快。(2)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对电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说明经典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描述电吸附过程。(3)制备了石墨烯和LiMn_2O_4/石墨烯电极,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碱金属离子和碱土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电极和LiMn_2O_4/石墨烯电极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速率优于活性炭纤维电极,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3-4 h。(4)探讨了竞争吸附行为影响因素,认为溶液浓度、电极电压、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及电极孔径都会对竞争电吸附行为产生影响,并且竞争吸附行为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光照和温度对盐湖卤水的物性参数有很大影响,本部分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一里坪盐湖卤水和黑北凹地盐湖卤水,研究了温度对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盐湖卤水多元体系的p H、黏度和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里坪硫酸盐型和黑北凹地氯化物型盐湖卤水的p H和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7-04-01)

碱土金属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一次烧结和二次烧结高温固相法制备碱土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尖晶石型高电位Li M_(0.1)Ni_(0.4)Mn_(1.5)O_4(M=Mg~(2+)、Ca~(2+)、Sr~(2+)和Ba~(2+))正极材料。对掺杂改性的材料进行XRD、SEM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掺杂碱土金属Mg~(2+)、Ca~(2+)、Sr~(2+)和Ba~(2+)的Li M_(0.1)Ni_(0.4)Mn_(1.5)O_4正极材料,均为Fd3m空间群的尖晶石结构。以1 C在2.75~5.00 V充放电,Mg~(2+)、Ca~(2+)、Ba~(2+)掺杂材料的循环性能均优于Li Ni_(0.5)Mn_(1.5)O_4。一次烧结和二次烧结的Li Ni_(0.5)Mn_(1.5)O_4,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8.3%和83.6%;Mg~(2+)、Ca~(2+)和Ba~(2+)掺杂材料,二次烧结比一次烧结的循环稳定性更好,一次烧结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1%、96.0%和96.2%,二次烧结的容量保持率分别是90.6%、96.8%和8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土金属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赵灵春,刘尚清,王涛.一种快速测定甲醇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J].分析仪器.2019

[2].聂薇,刘小林,吴海,钟盛文.碱土金属离子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J].电池.2019

[3].徐振鹏.白光LED用稀土离子掺杂碱土金属复合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4].唐牧天.碱土金属的离子掺杂发光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8

[5].夏李斌,肖青辉,姜毅,杨雪莉,游维雄.铕离子掺杂碱土金属铝硼硅荧光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8

[6].王玮.碱土金属稀土氟化物的合成及掺杂Ln~(3+)离子的光谱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8

[7].王灿.车用尿素溶液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对Cu/SAPO-34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7

[8].陈彩花,杨国辉,蒙丽丽,张丽霞,梁利芳.碱土金属离子共掺杂对铕离子在Ca_(12)Al_(14)O_(32)F_2中发光性能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7

[9].刘晓萌.碱土金属离子、Mn~(2+)、Pb~(2+)-3,3',5,5'-联苯四甲酸类MOFs材料的晶体转化[D].河南师范大学.2017

[10].张世春.1、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电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2、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D].青海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Ca含量(Sr2-xCax)MgSi2O7:Eu2+0....钙钛矿结构图沸石结构氧化气氛下玻璃表面离子的迁移Fig.4...水体水化学Piper图儿种f网络拓扑结构图[32,8]"

标签:;  ;  ;  ;  ;  ;  ;  

碱土金属离子论文_赵灵春,刘尚清,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