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振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振宁,《20世纪物理学》
杨振宁论文文献综述
黄庆桥,李芳薇[1](2019)在《杨振宁与20世纪物理学——基于《20世纪物理学》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世纪物理学》(叁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及其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很高的。杨振宁也是20世纪物理史上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赵广立[2](2019)在《科学探索奖在京颁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赵广立)11月2日,“中国最大科学奖”——科学探索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向来自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天文地理、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九个领域的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获颁300万元奖金。在颁奖典礼的最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1-05)
袁一雪[3](2019)在《2019年度求是奖颁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袁一雪)9月21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杨振宁。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奖项。在基金会历史上,“求是终身成就奖”得主仅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23)
贾向桐[4](2019)在《意象思维与中国古代“科学”——兼论杨振宁对“李约瑟问题”的解答》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理解我国古代思维的基础,它为解决传统古代科学与李约瑟问题提供了可对话的理论平台,无论是杨振宁所谓的"归纳法"或"演绎法"均需置于意象思维的视野之下,这构成考量中西科学思维方法比较的必要前提。从"意象"的思维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物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关联关系,这不完全同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因果性"观念,我们只有通过对"意象"与"概念"双重逻辑的揭示,并在其形上自然观的关照下,才能进一步理解"意象"思维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关系问题。(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倪思洁[5](2019)在《基础科学拥有改变人类命运的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9日,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德国固态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里辛,出席了以“科学与未来:一切源于基础研究”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立科学院——利奥波第那科学院第一届双边研讨会。“过去120年里,科学改变了人类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10)
黄艳[6](2019)在《杨振宁谈邓稼先》一文中研究指出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一年,即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9年08期)
王娜,吴越[7](2019)在《物理学叁大革命 爱因斯坦贡献了两个半》一文中研究指出昨天下午,“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开幕,与会嘉宾中唯一见过爱因斯坦的人,是97岁的杨振宁教授。1922年,爱因斯坦到访上海前一个多月,杨振宁在合肥出生。很多年后,杨振宁在普林斯顿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多次聆听爱因斯坦的演讲,(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08-02)
沈湫莎[8](2019)在《物理学家要完成爱因斯坦的未竟之志》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月4月,爱因斯坦人生中的最后几天,他仍然埋首于他的未竟之志——在单独的一个“统一理论”架构中描述所有物理现象,从最小的亚原子粒子到整个宇宙。“下一代基础物理学家的目标,就是要完成爱因斯坦没有完成的梦。”昨天在沪举行的“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02)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9](2019)在《杨振宁 洞穿宇宙的秘密之后》一文中研究指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到了90岁以后,不免要回想自己的一生。对于杨振宁先生而言,没有什么比发现"复杂世界的背后,有如此简单、美丽的秩序和规律"这一事实,更妙不可言的了。(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19年09期)
方传耕[10](2019)在《参观杨振宁故居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开心老年》期刊2019年05期)
杨振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赵广立)11月2日,“中国最大科学奖”——科学探索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向来自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天文地理、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九个领域的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获颁300万元奖金。在颁奖典礼的最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振宁论文参考文献
[1].黄庆桥,李芳薇.杨振宁与20世纪物理学——基于《20世纪物理学》的实证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2].赵广立.科学探索奖在京颁奖[N].中国科学报.2019
[3].袁一雪.2019年度求是奖颁发[N].中国科学报.2019
[4].贾向桐.意象思维与中国古代“科学”——兼论杨振宁对“李约瑟问题”的解答[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倪思洁.基础科学拥有改变人类命运的力量[N].中国科学报.2019
[6].黄艳.杨振宁谈邓稼先[J].百年潮.2019
[7].王娜,吴越.物理学叁大革命爱因斯坦贡献了两个半[N].解放日报.2019
[8].沈湫莎.物理学家要完成爱因斯坦的未竟之志[N].文汇报.2019
[9].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杨振宁洞穿宇宙的秘密之后[J].科学大观园.2019
[10].方传耕.参观杨振宁故居有感[J].开心老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