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治疗论文_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距离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近距离,宫颈癌,放射治疗,组织,前列腺癌,腔内,弱视。

近距离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1](2019)在《~(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已逐渐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颅内恶性肿瘤、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尚存在学科定位不明、从业者资质混杂、临床应用随意性大、操作技术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对~(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琢,陈健,王宏雨,孙宝胜,欧健[2](2019)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靶区覆盖率、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有效率、肿瘤靶区覆盖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5),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与腔内近距离治疗相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能够显着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靶区覆盖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10期)

陈超,李昶灸,王宇伟,姜树树,何华东[3](2019)在《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并发膀胱癌3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照射治疗对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开始开展前列腺近距离照射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至今,发现并发3例膀胱癌。结果:总共3例患者在前列腺近距离照射治疗后随访过程中发现并发膀胱癌,年龄范围为78~86岁。发现膀胱癌的随访时间为27~48个月。3例患者膀胱癌病理及大体均为多发,高级别。其中2例患者为浸润型膀胱癌。1例为非浸润型。2例患者最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至今,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而死亡。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作为一种放射治疗,它还是有相应的不良反应,继发恶性肿瘤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报道的3例患者的膀胱癌发生发展与患者早期接受前列腺近距离照射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彭婵娟,刘鑫,李丽,邵智颖,杨菁[4](2019)在《超声引导下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HDRBT)对比热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超声引导下HDRBT对比热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探讨HDRBT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临床精准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建立HepG2原发性肝癌细胞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300mm~3,分为3组,对照组,热消融组,HDRBT组,根据术前计划,超声引导下经皮插植布针,之后进行后装放疗。热消融组超声引导下布针,行完全热消融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对肿瘤瘤体进行穿刺,不予特殊治疗干预。借助CT和超声造影观察裸鼠的出瘤及转移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裸鼠体重,绘制体积/时间增长曲线,同时记录各组裸鼠的副反应。观察2周后处死裸鼠,取下肿瘤标本做HE染色,同时计算肝癌残留率。结果治疗后观察2周,肿瘤体积变化:HDRBT组,热消融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DRBT组与热消融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没有差异。安全性方面,各组裸鼠均没有出现毒副反应。HE染色结果经HE染色证实,对照组标本中无肿瘤细胞坏死,肝癌残留率为100%;热消融组中1个标本可见肿瘤细胞残留,肝癌残留率为16.7%;HDRBT组中2个标本可见肿瘤细胞残留,肝癌残留率为33.3%。结论在动物模型上,HDRBT和热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皮下荷瘤裸鼠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林元强,王辉,程光惠[5](2019)在《超声引导在晚期宫颈癌宫旁近距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近距离治疗中,比较超声与核磁在确定宫旁插植针位置方面的差别,探讨超声引导在晚期宫颈癌宫旁近距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治疗科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3例,进行含宫旁插植的近距离治疗27次;共插植宫旁针112枚。核磁图像选取宫颈外口横切面(S1面)及宫颈外口上方1cm横切面(S2面)中,测量每枚宫旁针与宫腔管及施源器插植针的距离M1(M4 (宫旁针与宫腔管的距离为M1,与同侧腹侧插植针的距离为M2,与同侧中间插植针的距离为M3,与同侧背侧插植针的距离为M4);超声图像选取宫颈外口横切面(S1面)及宫颈外口上方1cm横切面(S2面)中,测量每枚宫旁针与宫腔管及施源器插植针的距离D1(D4 (宫旁针与宫腔管的距离为D1,与同侧腹侧插植针的距离为D2,与同侧中间插植针的距离为D3,与同侧背侧插植针的距离为D4)。比较各组M和D之间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各组M和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914,P=0.057;t=0.132,P=0.756;t=0.243,P=0.808;t=0.582,P=0.561),各组M和D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为0.958、0.957、0.942、0.939。回归分析各组M和D的关系分别为:Y=0.9245X+0.1959,Y=0.9051X+0.1907,Y=0.8698X+0.213,Y=0.8552X+0.2473。结论在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近距离治疗中,超声可以准确确定宫旁插植针的位置,降低并发症,为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提供较大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程华,吴付梅,秦娜娜,吴立平[6](2019)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早期NSCLC(I期、II期)患者26例,这部分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处方剂量(PD)为100-120Gy,治疗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记录并发症,局部控制率,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5min(30-60min)。26例患者中,3例(11.5%)术后立即出现无症状性小气胸,但肺容积压缩<10%,4例(15.4%)沿针道轻度出血,但无咯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中位数为41个月(10-50个月)的随访中,术后6个月胸部CT显示完全缓解占38.5%(10例),部分缓解占46.2%(12例),稳定11.5%(4例),进展0%(0例),有效率84.6%(22例)。1年的局部控制率84.6%(22例),局部控制失败率15.4%(4例)。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25例)、80.7%(21例)和69.2%(18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6期)

张丽丽,邓春涛[7](2019)在《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联合体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宫颈癌70例疗效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宫颈癌采用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联合体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联合体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分析临床疗效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2年左右随访,随访率为100%,没有出现失访患者,随访1年患者存活率为100%(700/70),随访2年时存活率为82.86%(58/70);15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5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现象,9例患者血小板减少,15例患者贫血,10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9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反应。结论:宫颈癌采用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联合体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着,药物毒副作用较轻。(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李龙婕,邓晓琴[8](2019)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宫颈癌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不可或缺。近年来,叁维后装近距离放疗、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等近距离放疗技术迅猛发展,提高了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竞[9](2019)在《远、近距离活动时进行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远、近距离活动时进行弱视遮盖治疗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3-12周岁的初次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患者共77例77眼,最终纳入73例73眼,所有患者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睫状肌麻痹,行视网膜检影验光,配镜。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框架眼镜+传统眼罩进行2h/d的遮盖治疗,近距离活动遮盖治疗组(组1)在遮盖时完成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遮盖治疗组(组2)在遮盖时完成远距离活动。患者在治疗开始后的第2w、4w、8w、12w复查,记录治疗前后弱视眼的最佳矫正远视力。将视力转换为最小可分辨视角的对数值(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治疗的12w期间患者家属需每日如实填写遮盖治疗日志,记录治疗详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采用χ~2检验。结果:近距离活动遮盖治疗组(组1)治疗前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421±0.137),治疗后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249±0.116),治疗有效率为72.97%。远距离活动遮盖治疗组(组2)治疗前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465±0.145),治疗后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311±0.111),治疗有效率为47.22%。组1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t=14.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t=1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t=-2.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有效率(χ~2=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的屈光参差性弱视,采用2h/d遮盖治疗有效。在遮盖治疗时进行近距离活动的疗效优于远距离活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0)

黄成[10](2019)在《31例放疗后复发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放疗后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毒副反应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全部31例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14例患者接受了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17例接受单纯组织间插植,其中5例患者因既往放疗剂量不足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联合外照射放疗。根据RECIST评价治疗后近期疗效,根据RTOG放射性损伤标准分级评价晚期毒副反应。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用Log Rank对复发肿瘤直径(≥4cm VS.<4cm),初始临床分期(Ⅰ、Ⅱ期VS.Ⅲ、Ⅳ期),再次放疗EQD2剂量(≥40Gy VS.<40Gy),复发间隔时间(≥12月VS.<12月),放疗间隔时间(≥12月VS.<12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再次放疗中位EQD2剂量为39.70Gy(12.50~80.90Gy),结合既往放疗剂量,中位累积EQD2剂量为105.25Gy(79.67~164.25Gy)。再次放疗后18例达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例疾病稳定(SD),总反应率96.8%。中位随访时间23.9个月(8~46.9个月),12例患者无肿瘤进展,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5例发生远处转移,7例发生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1年OS、PFS、LC率分别为77.4%、67.7%、74.2%,2年OS、PFS、LC率分别为61.3%、54.8%、64.5%,3年OS、PFS、LC率分别为58.1%、54.8%、64.5%。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Ⅲ级骨髓抑制,无Ⅲ级以上急性膀胱、直肠反应。晚期反应方面:3例患者出现Ⅲ级膀胱晚期反应(膀胱D2cc累积EQD2剂量分别为96.92Gy,138.66Gy和75.94Gy),1例患者出现严重阴道狭窄,1例患者出现阴道直肠瘘(累积放疗EQD2剂量为149.22Gy,直肠D2CC累积EQD2剂量为90.10Gy)。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肿瘤直径、复发间隔时间、放疗间隔时间对1、2、3年OS、PFS、LC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初始临床分期和再次放疗剂量对1、2、3年OS、PFS、LC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示:复发宫颈癌再次放疗后OS、PFS、LC与复发肿瘤直径、放疗间隔时间显着相关,其中复发肿瘤直径危险系数最高,但与复发间隔时间、初始临床分期、再次放疗剂量等无显着相关。结论:近距离放疗是复发宫颈癌有效的治疗方式,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保留盆腔器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复发肿瘤大小、放疗间隔时间是影响复发宫颈癌患者再次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严格挑选能从治疗中获益的合适群体。(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近距离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靶区覆盖率、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有效率、肿瘤靶区覆盖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5),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与腔内近距离治疗相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能够显着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靶区覆盖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距离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2].王琢,陈健,王宏雨,孙宝胜,欧健.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3].陈超,李昶灸,王宇伟,姜树树,何华东.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并发膀胱癌3例报道[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4].彭婵娟,刘鑫,李丽,邵智颖,杨菁.超声引导下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HDRBT)对比热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5].林元强,王辉,程光惠.超声引导在晚期宫颈癌宫旁近距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6].程华,吴付梅,秦娜娜,吴立平.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张丽丽,邓春涛.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联合体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宫颈癌70例疗效观察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8].李龙婕,邓晓琴.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

[9].王竞.远、近距离活动时进行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10].黄成.31例放疗后复发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5宫颈癌患者近距离治疗的施源器与...一1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图期有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期有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261例危险度分级不同的前列腺癌患者经...期有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

标签:;  ;  ;  ;  ;  ;  ;  

近距离治疗论文_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