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水高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深水,水库,应力,防渗,黄河,原型,平原。
深水高坝论文文献综述
李宝成[1](2015)在《试论水库深水高坝防渗施工及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强化建设,为应对工农业的生产需求,建设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水坝,以保证其水库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通常在坝基建设中,以平原水库为主,其建设的高度控制在6m以下,但是在使用中,其蒸发面积大,导致水库水资源存储供不应求,极大的浪费了可用水资源。因此在现代建筑技术不断的发展中,应用高坝防渗技术,则有效的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同时也为现代生产提供了产业基地需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5年18期)
朱振中[2](2007)在《软土地基上深水高坝平原水库建设地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和滨海叁角洲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引用黄河水,多年来兴建了不少平原水库,这些平原水库是在平地上四面筑坝围成,受软弱地基的限制,坝一般不高,水库蓄水浅,控制在4~6m,致使占地相当可观,库面蒸发损失也很大。提高平原水库的蓄水深度,不但可以改善水库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可以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特别是在我国土地资源已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这个意义显得尤为重要。黄河河口冲积和海相沉积地层的土层分布一般为轻粉质壤土或粉质砂壤土、粉质粘土或粘土的互层,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甚差,为此本课题围绕在这样的地基上建设“深水高坝”型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及地质、工程措施,以纯化水库为工程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坝体坝基土料进行静、动应力叁轴试验,研究了土料静、动应力变形特性:采用非线性静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典型坝体剖面进行静动力仿真模拟,模拟计算了坝体自填筑至蓄水运行和发生7°地震各阶段坝体坝基的应力、变形和应力水平分布,以及地震的动力响应和地震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从而对坝体坝基中出现塑性区、裂缝、以及地震液化的可能性作出分析和判断。实例工程筑坝结束后,又利用原型观测系统对坝体坝基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实测证明:本研究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及研究分析正确,对平原水库的建设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次,进行了围坝坝体坝基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对不同防渗方案进行渗流有限元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水库围坝防渗布置方案;稳定分析采用简化Bishop法对竣工期、稳定渗流期和7°设防地震烈度的工况进行坝体坝基的抗滑稳定性分析,并以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为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本课题同时进行了防渗施工工艺和操作控制方法技术研究,通过监测论证:纯化水库围坝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垂直铺塑截渗与坝基2层粘土层形成全封闭防渗体系,既解决了坝体渗透破坏问题,又减少了水库渗漏量及对周围土地盐渍化的影响;该技术造价低,施工方便,是平原水库建设的优选防渗措施。另外,本课题还在工程措施研究方面形成了堆载预压与深层搅拌粉喷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栅栏板+预制混凝土板”复合护面结构、素土回填处理坝基沟渠等新方法,解决了软基上平原水库建设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实例结果已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黄河河口冲积和海相沉积的软弱地基上修建平原水库,在对坝基不做全面加固处理的条件下,运用本课题成果,可以将蓄水深度提高到10m,其围坝的应力、变形、稳定、渗流控制的安全性均能得到保证,带来显着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地基上建设平原水库参考,已建坝低水浅的平原水库,在必要时可据此增高扩容,以提高水库的使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6-30)
戚瑞安[3](2006)在《平原水库深水高坝防渗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叁角洲地势平坦,地下水为咸水,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修建了较多的平原水库用于蓄黄河水。深水高坝水库有利于节水节地,对防渗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何有效减少水库渗漏,是发挥水库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参建的胜利纯化水库的施工,对平原水库的防渗体系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6年10期)
李学平[4](2005)在《黄河叁角洲地区深水高坝水库坝体坝基静动力应力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河叁角洲冲积平原上修建水库,由于坝基土粉粒含量较高,渗透性较强,因此,必须确保坝体坝基的稳定性。结合胜利油田修建的纯化水库,对坝体坝基静动力应力变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原型观测值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了结论,对该地区地质条件下修建高坝水库并保证坝体、坝基的稳定性,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张卫明[5](2003)在《纯化水库深水高坝静动力应力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对纯化水库进行的现场勘察、室内土工试验、室内资料处理、计算、分析获得了坝基以下各土层的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而确定静、动应力变形分析的典型断面。根据静、动叁轴仪对坝体和坝基土料进行的静、动力叁轴试验,研究了土料静、动应力变形特性,测定了对坝体进行静、动力应力变形分析所需的参数。采用非线性静、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围坝的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静、动力仿真模拟,模拟计算了坝体自填筑至蓄水运行和发生7°地震各阶段坝体及坝基的变形以及应力分布,地震应力响应和地震引起的超静振动孔隙水压力分布以及永久变形。判断了坝体和坝基中出现裂缝、塑性区以及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根据大坝原型观测系统观测的各种数据,对研究的结果和得出的数据进行了检验,为黄河叁角洲软土地区兴建“深水高坝”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4-25)
深水高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下游和滨海叁角洲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引用黄河水,多年来兴建了不少平原水库,这些平原水库是在平地上四面筑坝围成,受软弱地基的限制,坝一般不高,水库蓄水浅,控制在4~6m,致使占地相当可观,库面蒸发损失也很大。提高平原水库的蓄水深度,不但可以改善水库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可以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特别是在我国土地资源已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这个意义显得尤为重要。黄河河口冲积和海相沉积地层的土层分布一般为轻粉质壤土或粉质砂壤土、粉质粘土或粘土的互层,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甚差,为此本课题围绕在这样的地基上建设“深水高坝”型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及地质、工程措施,以纯化水库为工程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坝体坝基土料进行静、动应力叁轴试验,研究了土料静、动应力变形特性:采用非线性静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典型坝体剖面进行静动力仿真模拟,模拟计算了坝体自填筑至蓄水运行和发生7°地震各阶段坝体坝基的应力、变形和应力水平分布,以及地震的动力响应和地震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从而对坝体坝基中出现塑性区、裂缝、以及地震液化的可能性作出分析和判断。实例工程筑坝结束后,又利用原型观测系统对坝体坝基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实测证明:本研究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及研究分析正确,对平原水库的建设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次,进行了围坝坝体坝基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对不同防渗方案进行渗流有限元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水库围坝防渗布置方案;稳定分析采用简化Bishop法对竣工期、稳定渗流期和7°设防地震烈度的工况进行坝体坝基的抗滑稳定性分析,并以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为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本课题同时进行了防渗施工工艺和操作控制方法技术研究,通过监测论证:纯化水库围坝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垂直铺塑截渗与坝基2层粘土层形成全封闭防渗体系,既解决了坝体渗透破坏问题,又减少了水库渗漏量及对周围土地盐渍化的影响;该技术造价低,施工方便,是平原水库建设的优选防渗措施。另外,本课题还在工程措施研究方面形成了堆载预压与深层搅拌粉喷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栅栏板+预制混凝土板”复合护面结构、素土回填处理坝基沟渠等新方法,解决了软基上平原水库建设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实例结果已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黄河河口冲积和海相沉积的软弱地基上修建平原水库,在对坝基不做全面加固处理的条件下,运用本课题成果,可以将蓄水深度提高到10m,其围坝的应力、变形、稳定、渗流控制的安全性均能得到保证,带来显着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地基上建设平原水库参考,已建坝低水浅的平原水库,在必要时可据此增高扩容,以提高水库的使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水高坝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宝成.试论水库深水高坝防渗施工及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5
[2].朱振中.软土地基上深水高坝平原水库建设地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3].戚瑞安.平原水库深水高坝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水利.2006
[4].李学平.黄河叁角洲地区深水高坝水库坝体坝基静动力应力变形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5
[5].张卫明.纯化水库深水高坝静动力应力变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