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盖及3D打印机论文和设计-高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盖,包括:底盖,具有第一开口;顶盖,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盖体,位于所述底盖与顶盖之间,所述盖体包括多个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底盖的活动叶片,其中每个活动叶片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拉杆,多个所述活动叶片能在各自所连接的拉杆的带动下转动并协同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或开放所述第二开口。上述防尘盖可安装至3D打印机投影仪的镜头处,通过移动拉杆控制活动叶片旋转,实现对顶盖上的第二开口的封闭或开放,这样需要使用镜头时可开放第二开口以暴露镜头,不使用镜头时可以封闭第二开口以遮蔽镜头,从而实现镜头防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尘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盖,具有第一开口;顶盖,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盖体,位于所述底盖与顶盖之间,所述盖体包括多个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底盖的活动叶片,其中每个活动叶片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拉杆,多个所述活动叶片能在各自所连接的拉杆的带动下转动并协同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或开放所述第二开口。

设计方案

1.一种防尘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盖,具有第一开口;

顶盖,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

盖体,位于所述底盖与顶盖之间,所述盖体包括多个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底盖的活动叶片,其中每个活动叶片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拉杆,多个所述活动叶片能在各自所连接的拉杆的带动下转动并协同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或开放所述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设置在所述底盖的靠近所述顶盖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远离所述顶盖的表面设有环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表面设有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远离所述顶盖的表面还具有橡胶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底盖上的圆环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顶盖之间螺纹连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的数量为6个,每个活动叶片为圆心角为60度的扇形,6个所述活动叶片且沿所述底盖的圆周方向均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为圆盘形,所述第一开口为圆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圆盘形,所述第二开口为圆形孔。

10.一种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控制所述打印机构工作的控制系统,及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及驱动所述拉杆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底盖连接至所述投影仪的镜头,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盖,尤其是一种用于DLP 3D打印机投影仪的防尘盖,还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通过逐层打印堆积成型的制件方式,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3D打印机内设有投影仪装置,其作用是将打印物件每层的截面图投影到料盒底部,使料盒底部的液态材料固化在成型台上,每完成一层打印,成型台被驱动装置提拉上升,投影仪投影下一层的截面,以此类推完成打印。DLP 3D打印是一种高精度打印方式,其打印精度和打印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投影光束的影响。打印机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其投影镜头上容易堆积灰尘等微小颗粒,从而阻碍投影光束通过,最终影响打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DLP 3D打印机内投影仪镜头的防尘问题,提供一种防尘盖。还涉及一种3D打印机。

一种防尘盖,包括:

底盖,具有第一开口;

顶盖,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

盖体,位于所述底盖与顶盖之间,所述盖体包括多个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底盖的活动叶片,其中每个活动叶片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拉杆,多个所述活动叶片能在各自所连接的拉杆的带动下转动并协同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或开放所述第二开口。

上述防尘盖可安装至3D打印机投影仪的镜头处,通过移动拉杆控制活动叶片旋转,实现对顶盖上的第二开口的封闭或开放,这样需要使用镜头时可开放第二开口以暴露镜头,不使用镜头时可以封闭第二开口以遮蔽镜头,从而实现镜头防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叶片设置在所述底盖的靠近所述顶盖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远离所述顶盖的表面设有环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表面设有螺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远离所述顶盖的表面还具有橡胶密封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底盖上的圆环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与所述顶盖之间螺纹连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叶片的数量为6个,每个活动叶片为圆心角为60度的扇形,6个所述活动叶片且沿所述底盖的圆周方向均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为圆盘形,所述第一开口为圆形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为圆盘形,所述第二开口为圆形孔。

还提出一种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控制所述打印机构工作的控制系统,及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防尘盖,及驱动所述拉杆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底盖连接至所述投影仪的镜头,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DLP 3D打印机的防尘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2a-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盖从闭合到开放的过程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盖的活动叶片安装在底盖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应用于3D打印机中的投影仪的防尘盖,可以实现投影仪镜头的防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尘盖包括底盖10、安装在底盖10上的盖体20及顶盖30。其中,底盖10用以连接至投影仪的镜头40。盖体20位于底盖10与顶盖30之间,用以遮蔽镜头40。顶盖30与底盖10固定连接,同时固定及保护盖体20。

底盖10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开口110。底盖10优选设置为圆盘形,同时第一开口110优选设置为径向横截面为圆形的圆形孔,这样与常规的圆形镜头相适应。类似地,顶盖30优选设置为圆盘形,其具有与第一开口110相对应的第二开口310,第二开口310优选为径向横截面为圆形的圆形孔。底盖10和顶盖30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盖体20包括多个分别枢转连接于底盖10的活动叶片210,其中每个活动叶片210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拉杆220,各活动叶片210能在各自所连接的拉杆220的带动下转动并协同封闭第二开口310,或开启第二开口310。

具体的,所有的活动叶片210可拼接成一个封闭的圆形并遮盖住顶盖30的第二开口310,如图2a所示。换言之,多个的活动叶片210协作以共同封闭第二开口310。活动叶片210的一端与底盖10枢转连接,活动叶片210的自由端则与拉杆220连接。这样,活动叶片210与拉杆220形成一个可伸缩的结构。当拉杆220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时,如图2b-图2d,活动叶片210在拉杆220带动下绕活动叶片210与底盖10的枢接点不断转动,并最终全部转动至顶盖30的圆环区域的下方,从而活动叶片210将第二开口310开放。此处的圆环区域指第二开口310的内壁与顶盖30的外边缘之间的部分。

活动叶片210与拉杆220之间固定连接,如可通过螺钉固定。活动叶片210与底盖10之间的枢转连接可如下:底盖10设置枢接孔,活动叶片210上设置枢轴,活动叶片210可以枢转连接至底盖10且方便拆除,此时可利用顶盖30在底盖10的轴向限位活动叶片210。

活动叶片2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可灵活设置。优先地,活动叶片210的数量为6个。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中,活动叶片210有6个,每个活动叶片210为圆心角为60度的扇形,厚度为1毫米,6个所述活动叶片且沿底盖10的圆周方向均布。6个扇形活动叶片210的扇心朝向同一中心点。可以理解,活动叶片210的厚度也可以灵活设置。

拉杆220的移动可以由3D打印机的控制系统控制,从而实现防尘盖的自动开启和关闭。此外,拉杆220也可以手动控制,即在需要开启或者关闭防尘开时,由作业人员手动拉动拉杆2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尘盖在使用时,将底盖110连接至镜头40,不使用镜头40时,多个的活动叶片210合拢以将第二开口310封闭,实现镜头40的防尘。需要使用镜头40时,则分别移动各个拉杆220,使得每个活动叶片210均转动至顶盖30的圆环区域的下方,从而开放第二开口310,将镜头40暴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活动叶片210设置在底盖10的靠近顶盖30的表面。结合图1所示,底盖10的靠近顶盖30的表面及远离顶盖30的表面,分别定义为上表面120和下表面130。活动叶片210设置在上表面120上,这样组装活动叶片210时在上表面120上方操作,较为简单。活动叶片210转动时在平行于上表面120的平面内转动。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底盖10安装至镜头40及便于从镜头40拆除,底盖10的远离顶盖30的表面设置环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表面设有螺旋结构,从而可以与镜头40外圈的螺旋结构配合,从而将底盖10旋拧于镜头40上,利用摩擦力的原理使得防尘盖相对于镜头40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底盖10的远离顶盖30的表面还具有橡胶密封垫,使得投影仪镜头与防尘盖之间保持完全密封。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拉杆220设置在底盖10上圆环区域。底盖10的圆环区域指第一开口110的内壁与底盖10的外边缘之间的部分。结合图3,盖体20安装至底盖10后,拉杆220位于底盖10的上表面120上且位于第一开口110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盖10与顶盖30之间可通过紧固件连接。如图1所示,底盖10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22。顶盖30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122设有数目相同的第二通孔320。选用合适规格的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320,然后用螺母锁紧。又如,底盖10与顶盖30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具体的,底盖10可以设置有一些公螺牙,可以与顶盖30设置的母螺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3D打印机,如图4所示,其包括打印机构510、控制打印机构510工作的控制系统520,及投影仪530,还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防尘盖,及驱动拉杆220运动的驱动机构540,驱动机构520与控制系统520电气连接,使用时防尘盖中的底盖10连接至投影仪530的镜头40。

本实施例中,利用3D打印机自身的控制系统520控制拉杆220的移动,从而实现防尘盖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具体的,当3D打印机开启时,控制系统520同时启动驱动机构540,使得拉杆220移动并带动活动叶片210转动至顶盖30的圆环区域,实现防尘盖的自动开启。当3D打印机关闭时,拉杆220反向移动使得活动叶片210转动至顶盖30的第二开口310,实现防尘盖的自动关闭。

驱动机构520可以为提供直线运动的机构,例如直线运动电机或螺线管,直线运动电机或螺线管带动拉杆220沿直线往复运动,并实现活动叶片220在两个刚好相反方向上的转动。

需要指出,上述实施例中,以防尘盖应用于DLP 3D打印机中的投影仪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防尘盖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3D打印机的发光镜头的防尘,如基于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SLA)的打印机,或者用以实现具有取像功能的镜头的防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防尘盖及3D打印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6616.1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851607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29C64/30

专利分类号:B29C64/30;B33Y30/0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高行

第一申请人:高行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智力岛路1号创业大厦B25

发明人:高行;李雨勍

第一发明人:高行

当前权利人:高行

代理人:石佩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防尘盖及3D打印机论文和设计-高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