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青原系禅录异文类型论文

李旭:青原系禅录异文类型论文

摘 要:针对青原系禅宗的研究,学术界一直集中在法派传承、寺庙文化等方面,并没有对青原系禅宗灯录的文献整理情况进行提及,该文利用异文校勘法、汇校法,以《五灯会元》为底本,参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等“五灯”系列灯录以及《禅灯世谱》《佛祖纲目》《宗鉴法林》《指月录》等其它禅录进行汇校,异文中的叙述内容差异可表现为时间地点、关键情节、拈颂语、禅宗义理等多方面的差异与补充。

关键词:异文;汇校;内容差异;补充

青原系禅师在禅宗史上有重要的影响,青原行思禅师承袭六祖慧能的“顿悟之法”,创立了青原派,之后禅宗的“五家七宗”里,由青原派系衍生出的就有三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禅宗青原系在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有很大的影响,非常受日本佛教的尊崇。但是在研究中,并未发现对青原禅宗资料的整理研究,而禅宗典籍是研究禅学思想最重要的资料,但目前,青原系各大禅师在不同的典籍中多有不同记载,对其进行汇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青原系禅师资料进行汇校,发现部分内容对时间地点、关键情节、拈颂语、时间背景、禅宗义理等多方面有所补充,对禅宗史、禅宗义理的阐释等方面的研究有补充和借鉴作用。

一、时间、地点等背景上的补充

(1)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一]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五灯会元》卷十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1]787)

此例中[一]处《景德传灯录》增“唐咸通初禅宗兴盛,会洞山价禅师坐道场,往来请教。”[2]p336《佛祖纲目》作“咸通初,至洞山,参良价。”[3]p655此二文献均补充了洞山禅师坐道场的时代背景为唐咸通初,也就是说曹山本寂禅师在二十五岁登戒时恰逢洞山禅师坐道场,当时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860年之后。

在得到鸡蛋轮廓外形后,还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需要对边界轮廓进行跟踪、编码,从而提取禽蛋外形轮廓特征,如最大纵径、最大横径、蛋形指数和表面积等。

(2)“一日,祖谓师曰:‘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师既得法,归住青原。”[一](《五灯会元》卷第五《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1]253)

此例中[一]处“归住青原”《景德传灯录》卷第五作“住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从“青原”这一地点确定为“青原山净居寺”,对禅宗祖庭的考证以及地方文化的发展都有佐证的作用。

(3)广德二年,门人请下于梁端,广阐玄化,贞元六年顺寂[一],塔于东岭,德宗[二]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五灯会元》卷第五《南岳石头希迁禅师》[1]108)

引进概念、定理和规则等,应从实际问题入手,经过讨论和练习,待学生初步掌握之后,再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一往一返的过程,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教学中应当遵循的正确途径.

帧间编码采用LT码,LT码能以较低的复杂度实现编解码.发送方源源不断地从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帧中选择部分进行异或编码,并发送出去.接收端只要接收到一定数量的数据帧即可成功恢复出原始数据帧 [18,19].因此编码率随链路状态动态变化.同时LT码所需反馈信息少,接收端恢复出所有数据帧后才给发送端发回ACK帧,告知发送端可以发送下一组编码数据,这一点能够有效提高信道利用率.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材料对增加禅录的内容是有些补充作用的,尤其像西岩惠、西溪月、思懒融、紫琈岠禅师这些拈颂语补充,能够更好地说明其中的禅理。

(4)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五灯会元》卷十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1]787)

二、叙述情节上的差异

何为“软忤逆”?人们可以想象出来。“软忤逆”就是忤逆得不那么张扬,不那么直接,带有“绵里藏针”“笑里藏刀”的味儿。外表上,与父母还客客气气,春节或老人做寿等大的场合,也能到场,送点儿小礼物,实质上,内心对老人没一点感激关爱,相反多有埋怨责难以至无休止的索取、无穷尽的烦恼。

(5)他日,师复问迁:“汝甚么处来?”曰:“曹溪。”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一](《五灯会元》卷第五《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1]254)

三、叙述情节上的补充,以及补充内容中的拈颂语

《景德传灯录》对此例中“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记述为:“对曰:‘本寂。'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2]336此例中“向上更道”的话语与“那个聻!”有叙述情节上的差异,而更为关键的是,“向上”一词在《禅宗大词典》中的解释为:“由妄至真,由迷至悟,达到微妙禅法无上至真之境界。”[4]447而“那个”词典中并无任何解释,此异文词语的相互对应对解释“那个”扑朔迷离的意义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那个”所指代的就是此“由妄至真,由迷至悟,达到微妙禅法无上至真之境界”。

此例中[一]处《宗鉴法林》增“千辉月云:‘青原老汉惯打冲霄鸾凤,善捉海底狞龙,仔细看来,可谓千古作家。石头虽有格外作略,争奈被者老汉罗笼,带累后代儿孙都落在者圈圚里,即今还有出得底么?'良久云:‘逢人不得错举。'‘白云藏玉凤,红日照无聊。隐隐星攒处,无私镇九霄。'(投子青)‘相见锦江头,相携上酒楼。月阑歌笑罢,回首上扁舟。'(遯庵演)‘谁在畵楼西,相逢笑语低。到家春色晚,花落鹧鸪啼。'(彖庵易)”[5]613

此例中[一]處《景德传灯录》卷十四增“贞元六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五日顺世,寿九十一,腊六十三。”[2]309[二]处《景德传灯录》卷十四增“长庆中”[2]309。

(6)僧辞,师问:“何处去?”曰:“不敢妄通消息。”师曰:“若到诸方,切忌道着金峰为人处。”曰:“已领尊旨。”师曰:“忽有人问,你作么生?”僧提起袈裟角。师曰:“捷弱于阇黎。”[一](《五灯会元》卷第十三《抚州金峰从志玄明禅师》[1]818)

此段中[一]处《宗鉴法林》增:“金峰因僧问:‘是身无知,如木土瓦石。'此意如何?师下禅床扭僧耳,僧负痛作声。师曰:‘今日始捉着个无知汉。'僧作礼出去。师召:‘阇黎!'僧回首。师曰:‘若到堂中不可举着。'曰:‘何故?'师曰:‘大有人笑金峰老婆心。'南山宝云:‘杀人刀活人剑,在金峰惯得其妙。怎奈者僧贪观天上月,失却手中桡。当时若是个汉,待伊拟下禅床,便与一啐,管取金峰作伎俩不成。'‘扁舟划断晓江云,一曲高歌远送君。惊起滩头野鸭子,海天飞去不成羣。(西岩惠)'‘是身土木无知汉,忍痛声中一皱眉。好是南山射石虎,纵饶没羽亦徒为。(石溪月)'‘清机历掌中,成始又成终。韵出云霄外,还他岳顶松。(思懒融)'‘鲁酒莼鱼次第排,清晨门外候君来。及乎日落音犹杳,祇得含羞掩面回。(紫琈岠)'”“金峰上堂:‘我若举来,又恐遭人唇吻。如不举来,又恐遭人怪笑,于其中间如何即是?'有僧纔出,师便归方丈。至晚有僧请益曰:‘和尚今日垂语,有僧问,为甚么不答话?'师曰:‘大似失钱遭罪。'万安严云:‘良驹不待摇鞭,俊鹘岂打卧兔。金峰抑不得已,如隔窗弄马骑相似。者僧眼孔纔定动,早已被他收拾场户了,所以佛法付英灵汉,为甚金峰却道失钱遭罪?还知么?卖金不遇买金人,撒向阎浮如粪土。'卓拄杖。”[5]680

此例中《景德传灯录》中的时间补充对祖师的生平记载有补充作用,可以使史料更加完善。'

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践的保障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因通识教育涉及的领域宽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成立通识教育独立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通识教育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设计适应通识教育的教学文件及选课、授课、考核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同时配置建立一个跨学院、跨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柔性协调组织,负责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在大数据平台中将各级组织有机链接起来,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建立一个健全、完善、智能的高职通识教育保障机制。

四、对叙述义理直接补充

此例中[一]处“山遂密授洞上宗旨”《景德传灯录》与《联灯会要》均无此内容。《佛祖纲目》作:“良价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于汝。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盌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佛,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迭而为三,变尽成五。正中来,偏中至,正中偏,偏中正,兼中到,如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价又曰:‘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要辨真伪。有三种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究玅失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于此三种,子宜知之,既授宗旨。'”[3]659

(7)山遂密授洞上宗旨[一],复问曰:“子向甚么处去?”师曰:“不变异处去。”山曰:“不变异处,岂有去邪?”师曰:“去亦不变异。”(《五灯会元》卷十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1]787)

此处诸多禅录中都仅仅只是记录了洞山密授宗旨一事,但并没有说明是何宗旨,而此宗旨对研究曹洞宗旨是尤为重要的,此段内容对“体”与“用”的关系,自性观、《佛祖纲目》中对此进行了补充,对还原禅宗史料有重要作用。

五、对禅师经历与名号的补充

(8)瑞州洞山道延禅师[一],因曹山垂语云:“有一人向万丈岩头腾身直下,此是甚么人?”众无对。(《五灯会元》卷第十三《洞山道延禅师》[1]816)

此例中[一]处《景德传灯录》增“第四世住时号鹿头和尚”[2]364。

相对湿度和森林火险等级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小时,可燃物水分蒸发快,可燃物可燃性增大,对应的火险等级提高;反之,可燃物可燃性降低,对应的火险等级降低[5]。在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林中,相对湿度大于86%时,一般不易引发森林火灾,相对湿度小于32%时,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9)抚州金峰从志玄明禅师[一],僧问:“如何是金峰正主?”师曰:“此去镇县不遥,阇黎莫造次。”曰:“何不道取?”师曰:“口如磉盘。”(《五灯会元》卷第十三《抚州金峰从志玄明禅师》[1]817)

此例中[一]处“抚州金峰従志玄明禅师”《景德传灯录》作“抚州金峯从志号玄明大师。”[2]364《联灯会要》作“抚州金峯从志禅师”[6]217。

结论

通过将青原系禅宗资料汇校对比可以发现,其内容差异中时间背景、禅师名号的补充上有利于禅宗史的完善,异文情节的差异有利于禅语词义的解释,补充的拈颂语、禅宗义理等对禅语解读有直接的阐释作用。除了此文中提到的叙述内容方面的差异外,在同义词、语法等方面也有不同,对语言文字学及校勘学有一定的价值,连同本文正说明了对青原系禅宗资料汇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宋)普济.五灯会元[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M]//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3](明)朱时恩.佛祖纲目[M]//卍新纂续藏经:第85册.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4]袁宾,康健.禅宗大词典[M].湖北:崇文书局,2010.

[5](清)迦陵性音.宗鉴法林[M]//卍新纂续藏经:第66册.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6](宋)悟明.联灯会要[M]//卍新纂续藏经:第66册.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The Types of Variants in Zen Qing Yuan Biographies

LI Xu HUANG Juan
(Chinese Department of Grammar School 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ngxi Linchuan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Nanchang,Jiangxi 330013)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Zen Qing Yuan department, academic circles always has focused on Fa inheritance,temple culture,but not mentioned the arrangement of literature which pertained to Zen quotations in Qing Yuan system.This text,article,ect.by means of derivatives collating and collecting textual criticism, takes the"Wu Deng Hui Yuan" as the basis, with reference to“Wu Deng”,a series of Zen quotations such as“Jing De Chuan Deng Lu”,“Tian Sheng Guang Deng Lu”,“Jian Zhong Jing Guo Xu Deng Lu”and so on. As well as“Chan Deng Shi Pu”,“Fo Zu Gang Mu”,“Zong Jian Fa Lin”,“Zhi Yue Lu”and the other Zen biographies to collect textual criticism.The differences of narrative content in variant characters are 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upplements in the time and place,key plot,ode, significance of Zen and so on.

Key words:variant character;collected textual criticism;difference of content;supplement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17(2019)01-0116-03

收稿日期:2018-08-2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十二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青原行思系禅宗资料汇校与语言文献研究”阶段性成果(14YY22)

作者简介:

李旭(1985—),女,汉族,辽宁锦州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江西临川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禅宗语言文献。

黄娟(1997—),女,汉族,江西井冈山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标签:;  ;  ;  ;  ;  ;  ;  ;  ;  ;  ;  ;  ;  

李旭:青原系禅录异文类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