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滇地轴东缘论文-王如钢

康滇地轴东缘论文-王如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康滇地轴东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扬子地台东缘,沉积-变质改造,淌塘铜矿床,四川会东

康滇地轴东缘论文文献综述

王如钢[1](2017)在《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段东缘铜矿成矿作用研究——四川会东淌塘铜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与西部甘孜印支褶皱带紧邻,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是我国极有远景的一个铜铅锌矿矿带,淌塘铜矿位于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部东缘。区域发育东西向的金沙江褶断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会理群淌塘组第二段第二岩段上亚层(Pt2t2-2)中,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展布,含矿岩性主要为炭质凝灰质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中,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组构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其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成矿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12期)

王乾,安匀玲,顾雪祥,唐菊兴,钟康惠[2](2010)在《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矿床中矿物和矿石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总结了分散元素镉锗镓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西向东,即自天宝山到大梁子到会泽,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含量有富镉-富镉镓-富锗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0年03期)

王乾[3](2008)在《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富集规律及富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东缘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带中的一个重要单元,自晚太古代以来,本区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包括富含分散元素镉、锗、镓的铅锌矿床。本文以康滇地轴东缘几个大(特大)型典型铅锌矿床(如四川天宝山矿床、大梁子矿床和云南会泽矿床)为解剖对象,在系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天宝山、大梁子和会泽叁个典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室内研究在常规光片、薄片观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化学分析、等离子质谱分析、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对矿床的岩石(矿石)和硫化物单矿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铅、硫、碳等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散元素镉、锗、镓含量、分散元素镉、锗、镓的赋存状态和富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论文探讨了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成矿作用,揭示了分散元素镉、锗、镓在铅锌矿床中的富集规律与富集机制。本论文取得如下新认识:1.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赋矿围岩均为碳酸盐岩,其中天宝山和大梁子矿床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会泽矿床为下石炭统摆佐组白云岩(或灰质白云岩),这些地层都富含成矿元素Zn和Pb以及分散元素Cd。未受蚀变的赋矿围岩中Zn含量显着高于地壳同类岩石的丰度,一些岩石可高出地壳丰度1~2个数量级;Pb在各类岩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但富集程度低于Zn;分散元素Cd在岩石中的含量普遍高于地壳同类岩石丰度一个数量级以上,而Ga和Ge的含量与地壳同类岩石的丰度相近。由此可见,Zn、Pb和Cd等元素在区域岩石中的高背景值,为本区铅锌成矿及分散元素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2.等离子质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分散元素Cd、Ge、Ga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原生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中,少量可能以超显微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其中Cd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Ge、Ga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3.根据矿体的产出特征,结合矿床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资料,认为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晚于赋矿地层时代,属典型的后生矿床,铅同位素构造演化表明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的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特别是造山带。4.赋矿围岩、矿石和闪锌矿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Eu和Ce呈弱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向右倾斜。说明矿石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继承了赋矿围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征,反映出矿石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赋矿地层。5.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总体上与赋矿地层形成时期的海相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相近,说明矿床的硫主要来自赋矿地层。但天宝山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明显低于震旦纪时期海相硫酸盐的δ~(34)S值,可能为细菌还原所致,成矿处于相对还原的环境。6.首次总结了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分散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分散元素Cd、Ge、Ga主要以类质同象和机械混入物形式赋存与硫化物矿物中,特别是闪锌矿和方铅矿中,但富集程度相对较低。自西向东,即由天宝山—大梁子—会泽矿床,分散元素富集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现象,表现为矿床有富镉镓—富镉—富锗之变化趋势。7.Pb、Zn等金属元素主要呈氯化物络合物的形式活化迁移,Cd、Ge、Ga等分散元素也可能形成了部分氯化物络合物或者被Pb、Zn的络合物吸附而随之一起搬运;含矿热液带来的热能造成矿化围岩中有机质的热降解作用产生甲烷,从而导致硫酸盐的还原和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10-01)

刘文周,王奖臻,李泽琴[4](2002)在《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观察及对铅、硫、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矿物包裹体的测定,经系统对比研究表明: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含矿的围岩,硫具有地层硫与非生物还原的混合来源,成矿热液为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二元"流体,成矿温度为150~200℃,成矿时期主要为燕山期。(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02年S1期)

管士平,李忠雄[5](1999)在《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中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 ,其2 0 7Pb/2 0 4 Pb与2 0 6 Pb/ 2 0 4 Pb呈良好线性关系 ,2 0 7Pb/ 2 0 6 Pb和2 0 8Pb/ 2 0 6 Pb为一常数。结合对本区矿床的稀土元素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判定不同层位铅锌矿床是在同一个成矿体系同时形成的 ,一次成矿 ,其成矿年龄为 2 4 5Ma(峨眉运动 ) ;同时说明不同矿床成矿金属有相同的来源 ,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硫以来自地层中的硫酸盐还原硫为主 ,幔源硫次之。本区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流关系密切 ,这是与着名的MVT型铅锌矿床的显着区别。(本文来源于《地质地球化学》期刊1999年04期)

管士平,李忠雄[6](1999)在《康滇地轴东缘岩石与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岩石及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加以对比。认为本区地壳演化的不均一性及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反映在不同时代岩石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 ,继承性差。本区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于以前报道过的呈W型 ,而是一种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参数类似 ,与岩石差异明显 ,说明主要成矿物质不来自基底及盖层岩石 ,而来自深部 (上地幔 ) ,并且是在同一个成矿期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地质地球化学》期刊1999年03期)

段志明[7](1998)在《康滇地轴东缘古生代生物地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1∶5万汉源、甘洛等八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片区出露的古生代沉积盖层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发育情况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23个生物化石组合(带)。(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林方成[8](1995)在《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林方成(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一、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概况川西南的康定-汉源-甘洛-宁南-会理-会东等地区、滇东北的会泽-昭通等地区产出众多的铅锌矿床,构成了着名的康滇地轴东缘铅锌成矿带(图1)。铅锌...(本文来源于《特提斯地质》期刊1995年00期)

刘文周,徐新煌[9](1994)在《康滇地轴东缘的构造控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东缘的构造控矿作用刘文周,徐新煌(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康滇地轴东缘铅锌成矿带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铅锌矿产基地。在北起四川荥经县,经汉源、甘洛、会理,南至云南省会泽县,在近SN向的狭长地带中,分布有铅锌矿床(点)数百处,除己操明储量...(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1994年S1期)

王志成[10](1993)在《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东缘的大梁子、天宝山、乌依、阿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区内已知矿床(点)近200处,其中,大、中型铅锌矿床11处(图1),找矿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1993年08期)

康滇地轴东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矿床中矿物和矿石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总结了分散元素镉锗镓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西向东,即自天宝山到大梁子到会泽,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含量有富镉-富镉镓-富锗的变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滇地轴东缘论文参考文献

[1].王如钢.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段东缘铜矿成矿作用研究——四川会东淌塘铜矿床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17

[2].王乾,安匀玲,顾雪祥,唐菊兴,钟康惠.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0

[3].王乾.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富集规律及富集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4].刘文周,王奖臻,李泽琴.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02

[5].管士平,李忠雄.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9

[6].管士平,李忠雄.康滇地轴东缘岩石与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9

[7].段志明.康滇地轴东缘古生代生物地层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98

[8].林方成.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特提斯地质.1995

[9].刘文周,徐新煌.康滇地轴东缘的构造控矿作用[J].矿床地质.1994

[10].王志成.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J].地质与勘探.1993

标签:;  ;  ;  ;  

康滇地轴东缘论文-王如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