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屋隔层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在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设有新增隔层,新增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嵌设于混凝土层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内嵌设有钢筋,钢筋笼内的钢筋分为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在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与第三承重墙之间,且横向钢筋的两端部通过植筋的方式分别根植于第一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纵向钢筋的端部通过植筋方式根植于第二承重墙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提高隔层载荷,且稳定性高,抗震性能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在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设有新增隔层,新增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嵌设于混凝土层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内嵌设有钢筋,钢筋笼内的钢筋分为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在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与第三承重墙之间,且横向钢筋的两端部通过植筋的方式分别根植于第一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纵向钢筋的端部通过植筋方式根植于第二承重墙内。
设计方案
1.一种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在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设有新增隔层,新增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嵌设于混凝土层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内嵌设有钢筋,钢筋笼内的钢筋分为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在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与第三承重墙之间,且横向钢筋的两端部通过植筋的方式分别根植于第一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纵向钢筋的端部通过植筋方式根植于第二承重墙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钢筋笼内的钢筋设置为两层横向钢筋和两层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均为若干根平行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与第三承重墙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竖槽,竖槽的数量和与之对应的横向钢筋的数量相等,竖槽底部设置有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内均插设有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与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之间均填充有结构胶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二承重墙上设置有两层纵向钢筋插孔,两层纵向钢筋插孔内均插设有纵向钢筋,纵向钢筋与两层纵向钢筋插孔之间均填充有结构胶层,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交叉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的竖槽的厚度小于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的深度,竖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焊接或扎接在两层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插入三面承重墙体内10-20cm,相邻两根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为15-30cm,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增隔层的底部与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连接处分别固定有T型钢板,将T型钢板的一端插入槽中,槽内灌注结构胶将T型钢板的一端嵌入墙体, T型钢板的部分嵌进墙体内,且墙体与T型钢板之间通过结构胶密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隔层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复式住宅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复式住宅在原有单层住宅的基础上,增加了房屋的层高,在房屋的中间位置增加一个隔层,把原有空间隔开,上层空间可以作为卧式、储物间等,提高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增加房屋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挑高房的隔层通常采用钢木结,一般情况下采用槽钢,用工字钢的抗弯强度会更高,但是造价也会更高,钢木结构搭建的优点是速度快,即搭即用,不需要等待,缺点是槽钢做的阁楼当人在上面走动时,会有一定的晃动声,槽钢规格越小,晃动声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房屋隔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隔层结构, 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在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设有新增隔层,新增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嵌设于混凝土层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内嵌设有钢筋,钢筋笼内的钢筋分为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在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与第三承重墙之间,且横向钢筋的两端部通过植筋的方式分别根植于第一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纵向钢筋的端部通过植筋方式根植于第二承重墙内。
钢筋笼内的钢筋设置为两层横向钢筋和两层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均为若干根平行排列。
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与第三承重墙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竖槽,竖槽的数量和与之对应的横向钢筋的数量相等,竖槽底部设置有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内均插设有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与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之间均填充有结构胶层。
第二承重墙上设置有两层纵向钢筋插孔,两层纵向钢筋插孔内均插设有纵向钢筋,纵向钢筋与两层纵向钢筋插孔之间均填充有结构胶层,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交叉设置。
在第一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内的竖槽的厚度小于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的深度,竖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的直径。
所述钢筋笼焊接或扎接在两层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上。
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插入三面承重墙体内10-20cm,相邻两根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为15-30cm,上层钢筋插孔和下层钢筋插孔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新增隔层的底部与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第三承重墙连接处分别固定有T型钢板,将T型钢板的一端插入槽中,槽内灌注结构胶将T型钢板的一端嵌入墙体, T型钢板的部分嵌进墙体内,且墙体与T型钢板之间通过结构胶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屋隔层结构适用于砖混结构的挑高房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提高隔层载荷,且稳定性高,抗震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屋隔层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承重墙1、第二承重墙2和第三承重墙3,第一承重墙1、第二承重墙2和第三承重墙3均采用砖混结构,在第一承重墙1、第二承重墙2和第三承重墙3内设有新增隔层,新增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层4和嵌设于混凝土层4内的钢筋笼5,钢筋笼5内嵌设有钢筋,钢筋笼内的钢筋分为横向钢筋6和纵向钢筋7,横向钢筋6在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1与第三承重墙3之间,且横向钢筋6的两端部通过植筋的方式分别根植于第一承重墙1和第三承重墙3内,纵向钢筋7的端部通过植筋方式根植于第二承重墙2内。
钢筋笼5内的钢筋设置为两层横向钢筋6和两层纵向钢筋7,横向钢筋6和纵向钢筋7均为若干根平行排列。
相互平行的第一承重墙1与第三承重墙3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竖槽8,竖槽8的数量和与之对应的横向钢筋6的数量相等,竖槽8底部设置有上层钢筋插孔9和下层钢筋插孔10,上层钢筋插孔9和下层钢筋插孔10内均插设有横向钢筋6,横向钢筋6与上层钢筋插孔9和下层钢筋插孔10之间均填充有结构胶层。
第二承重墙2上设置有两层纵向钢筋插孔11,两层纵向钢筋插孔11内均插设有纵向钢筋7,纵向钢筋7与两层纵向钢筋插孔11之间均填充有结构胶层,横向钢筋6和纵向钢筋7交叉设置。
在第一承重墙1和第三承重墙3内的竖槽8的厚度小于上层钢筋插孔9和下层钢筋插孔10的深度,竖槽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层钢筋插孔9和下层钢筋插孔10的直径。
钢筋笼5焊接或扎接在两层横向钢筋6和纵向钢筋7上。
横向钢筋6或纵向钢筋7插入三面承重墙体内的深度为10-20cm,相邻两根横向钢筋6或纵向钢筋7之间的距离为15-30cm,上层钢筋插孔9和下层钢筋插孔10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新增隔层的底部与第一承重墙1、第二承重墙2和第三承重墙3连接处分别固定有T型钢板12,将新增隔层的底部与第一承重墙1、第二承重墙2和第三承重墙3连接处分别剔槽,将T型钢板12的一端插入槽中,槽内灌注结构胶将T型钢板12的一端嵌入墙体, T型钢板12的部分嵌进墙体内,且墙体与T型钢板12之间通过结构胶密封,进一步提高隔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于挑高比较高的砖混结构房屋,按设计墙体在需要作隔层的位置设置有圈梁,房屋隔层在施工时,首先在三面承重墙的圈梁位置上标出需要作隔层的高度,然后在三面承重墙上对应圈梁的位置处标出需要插设钢筋的位置,用冲击钻在墙体内钻横向钢筋插孔、纵向钢筋插孔并剃竖槽,然后把横向钢筋倾斜放入两侧的竖槽中,向下移动,使横向钢筋两端均放置在下层钢筋插孔中,在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滑槽下面剔T型钢板嵌入槽,然后在钢筋插孔和T型钢板嵌入槽内灌注结构胶,将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均插设在圈梁内,再将T型钢板嵌入T型钢板嵌入槽内,T型钢板的底部设置在圈梁的底部钢筋上,T形钢板的顶部支撑最下层横向钢筋和\/或纵向钢筋;待结构胶凝固后,在钢筋上绑扎或焊接钢筋笼,然后采用常规方法浇注混凝土,养护,在整个结构外面,看不到T型钢板,也就是说T型钢板整体嵌入墙体和隔层中。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4347.3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538744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E04G 23/02
专利分类号:E04G23/02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贺帅
第一申请人:贺帅
申请人地址:467299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昆阳镇九龙路2号院1号楼1单元10号
发明人:贺帅;刘佳
第一发明人:贺帅
当前权利人:贺帅
代理人:王晓丽
代理机构:41109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