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推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含意,含义,间接性,原则,策略,理论,规约。
语用推导论文文献综述
马海艳[1](2015)在《论训诂家对语用含意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文释义”谓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对某个词语作出解释。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宋陈亮《郑景望<书说>序》:“《尚书》最难看,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若只解文义则不难。自孔安国以下,为之解者殆百余家,随文释义,人有取焉。”亦称“随文析义”。随文释义是我国传统训诂学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训诂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利用特定上下文解释或疏通词、短语、句子、句群的意义,是传统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是语义学研究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又不同于传统的、狭义的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而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意义和语境这两个概念在语言学在研究中十分重要,在语用学研究中更是如此。由此可见,随文释义的训诂就是语用含义的推导过程。可以说,随文释义类的古籍注疏就是语用学的早期实践与具体演示。训诂家往往在行文过程中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文义的来龙去脉,指出经传遣词造句蕴含的语用机理,指明语言文字本意背后蕴含的语用含义。《春秋左传正义》是典型的随文释义类的训诂着作,堪当推导语用含意的典范之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陈恒,庞爱忠[2](2014)在《基于语用学含义推导模式的新闻含义表达研究——以《贵州大学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含义,是和字面义相对而言的,它是透过字面义表现出的附加意义。例如,"时装"有"高档服装"的含义,"刻舟求剑"有"拘泥不化"的含义等①。赵毅衡教授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区别了符号过程中的叁种不同"意义":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②应该说,当一个文本脱离了作者进入大众传播后,便不再(本文来源于《新闻窗》期刊2014年01期)
黄世平[3](2011)在《语用意义的推导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学的理论框架为推导话语的语用意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本文在探讨语用学中的语用前提基础上,结合实例的验证,分析语用意义的推导及其在译语中的再现。结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原作者—译者、译者—译语受众间双重的语言交际行为,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确保等值的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谭焕新[4](2011)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语用含义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情况下,在言语交际中,遵循会话合作原则是有助于交际顺利进行和信息有效传递的,但在一些情境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是作为一种会话策略来帮助实现发话者的交际目的。从对量的准则的违反、质的准则的违反、关系准则的违反以及方式准则的违反四个方面论述了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产生的特殊语用意义以及独特的语言效果。(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1年15期)
宋星远[5](2010)在《试论标点符号超常规用法下语用含义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标点符号是文字记录语言的辅助性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本文着重论述的是标点符号的超常规用法与语用含义的推导,认为标点符号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一定的语言交际任务。(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0年11期)
袁影,蒋严[6](2010)在《修辞叁段论与寓义的语用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语言学界较为陌生的西方修辞学核心术语"修辞叁段论"来详细刻画语用推理中寓义的推导过程,通过构建不完全关联及无关联话语产生寓义的推导模式,揭示寓义表达的隐匿性、或然性以及可接受性。其中对后一模式的刻画还说明,在具体语境中表面无关的话语很可能蕴涵了一个载有寓义的修辞叁段论,我们将其视为修辞式推论的一种可能的新形式。研究显示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互益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樊永仙[7](2008)在《会话含意推导在听力理解中的语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会话含义理论为基础,从话语含意的3个主要特征入手,通过对外语听力理解的实例研究,从言语的间接性,言语的关联性和言语的信息性叁个方面探讨听力理解中话语含意推导的语用策略。(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庞加光[8](2008)在《语用含糊的认知推导及其规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含糊是受说话人、听话人和社会心理规约共同作用产生的交际策略,其触发机制是听话人认知语境中与明示假设相抵触的直接假设,具有推测性;其交际意图的获得离不开听话人认知语境中的扩展假设,它是由假设图式与现时语境中的信息组合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语用含糊现象随处可见,其原因是,这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断被认知化,处于完全未规约化与完全规约化的中间状态,其结果是交际者能够自如地使用含糊的言语,并且成为一种习惯。语用含糊现象是个体的认知推理与语言规约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陈敏[9](2008)在《语调与关联语用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交际中话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是语境动态构建的过程。明示交际行为能激活听者大脑中的相关语境假设,用以构建与话语最大关联的心理表征,减少信息处理的认知努力,这是包括语调在内的各种明示语言手段对话语意义语用推理进行制约的认知心理理据。以此为出发点,从重音分布、调群切分和调型选择的叁个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调传递的信息对话语意义推理的认知导向。(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吴艳[10](2007)在《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及其会话隐含义推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用学研究中,普遍认为交谈双方共同遵守着合作原则。话语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似乎成为发话者没有完全遵守该原则的标记。对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及其会话隐含义推导的研究表明,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是语言运用有理性的表征,可被视为交谈中的语用互动策略范畴,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语用推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义,是和字面义相对而言的,它是透过字面义表现出的附加意义。例如,"时装"有"高档服装"的含义,"刻舟求剑"有"拘泥不化"的含义等①。赵毅衡教授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区别了符号过程中的叁种不同"意义":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②应该说,当一个文本脱离了作者进入大众传播后,便不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推导论文参考文献
[1].马海艳.论训诂家对语用含意的推导[D].西北大学.2015
[2].陈恒,庞爱忠.基于语用学含义推导模式的新闻含义表达研究——以《贵州大学报》为例[J].新闻窗.2014
[3].黄世平.语用意义的推导与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谭焕新.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语用含义的推导[J].价值工程.2011
[5].宋星远.试论标点符号超常规用法下语用含义的推导[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6].袁影,蒋严.修辞叁段论与寓义的语用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7].樊永仙.会话含意推导在听力理解中的语用策略[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庞加光.语用含糊的认知推导及其规约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
[9].陈敏.语调与关联语用推导[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0].吴艳.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及其会话隐含义推导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