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射免疫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抗体,导向,单克隆抗体,肿瘤,蛋白,标记。
放射免疫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张长乐[1](2008)在《胃癌放射免疫探测的临床实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31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3H11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胃癌患者30例,在胃镜直视下将131I标记的McAb3H11注射于癌周围黏膜下,4~11d后手术;术中传统视触诊探查后,用手持式γ探测器行RIGS检测。手术切除标本(原发灶、切缘、淋巴结)除采用HE染色(连续切片)检查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CEAIHC)和RT-PCR(CK19RT-PCR)进一步实验室检测。选取60枚非肿瘤患者淋巴结设置为对照组。结果:RIGS与传统手术探查相比,对原发灶和切缘的判断一致,对淋巴结的判断,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RIGS与HE染色相比,对原发灶及切缘癌浸润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率均为100%;在对淋巴结的检测中,RIG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5%、96.2%,准确率为85.9%。CEAIHC和CK19RT-PCR进一步检测还发现,RIGS与HE染色对淋巴结的判断,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应用131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3H11进行胃癌RIGS,可有效判别胃癌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RIGS对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判别较传统的视触诊探查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RIGS对帮助发现隐匿转移的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丁洪林,张秀凤,张万昌[2](1997)在《放射免疫导向探针系统———新的癌症探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外科肿瘤手术进行过程中为医生指示癌细胞是否清除乾净的放射免疫导向探针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作为9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医疗新学科———放射免疫导向外科目前国内外的进展情况(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1997年03期)
刘宝国,徐光炜,张梅颖,李振甫,林宝和[3](1996)在《手握式r探测仪(Oncoprobe)在胃癌放射免疫探测研究中的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手握式r探测仪(OncoprobeⅡ(TM))及(131)I标记的小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进行放射免疫探测的体外模型实验和胃癌病人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临床试验。体外模型实验显示,OncoprobeⅡ(TM)探测(131)I的效率为3.3%,探测灵敏度为3×105靶细胞,最小分辨距离为1.8cm。胃癌病人术中探测判断胃壁肿瘤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6.4%、96.7%及95.9%。探测判断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9.2%、97.7%及98.8%。初步结果表明,Oncoprobe探测可有效的检出临床癌灶,指导胃癌根治术的施行,提高胃癌根治术的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1996年09期)
石建中[4](1994)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影响核探测系统工作的因素与参数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免疫分析法是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放射性核大探测的灵敏性和抗原一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这两大特点而综合建立起来的一种极量测定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是由周烁探测系统对放射性标定物质的相射脉冲计数分析来完成的,放射免疫分析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测量符前等特(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贾宝庆,方永鑫,蒋彦永,费丽华,余征[5](1994)在《手持式γ探测仪对荷人结肠癌裸鼠放射免疫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手持式γ探测仪对荷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裸鼠进行体表放射免疫探测,为临床应用放射免疫引导外科手术(RIGS)提供了依据。以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CL-3,胃蛋白酶消化法制备CL-3F(ah′)2片段,Iodosen法以125I标记CL-3及其F(ab′)2。两组荷瘤裸鼠注射标记物后分别于24、48、72、96、120、144和168h以手持式γ探测仪(HHGD-I型)进行体表探测,测定T/N比值。125ICL-3组T/N比值在1.22~3.79之间,第168小时最高;125ICL-3F(ab′)2组T/N比值在2.0~4.5之间,第72~144小时最高。结果表明,荷瘤裸鼠腹注腔射125ICL-3及125ICL-3F(ab′)2后标记物能特异性地浓集于肿瘤组织,以手持式γ探测仪进行体表探测T/N比值有明显意义,能明确定位肿瘤。F(ab′)2用于RIGS裸鼠实验效果优于完整抗体。(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1994年01期)
杨连粤[6](1993)在《用放射免疫引导的手术和第二代单克隆抗体CC49对结直肠癌进行术中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免疫引导的手术(RIGS)现已被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RIGS是通过在术中用手持式r探测器对预先给予的、放射标记的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定位,藉此评价癌肿的扩散范围和转移性病变的一种方法。晚近已制备出一种供RIGS系统应用的改良为第二代抗肿瘤相关糖蛋白(TAG)抗体CC 49。本文报告用CC 49对原发或复发性结直肠癌行RIGS的初步经验。研究对象为60例原发性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病人。已知有腹外转移者除外,注射前二天给予口服饱和碘化钾液10滴,2次/日,注射后继续服用3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甲状腺对放射碘的摄取。CC 49用~(125)Ⅰ标(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期刊1993年03期)
祝鸿耀,张冀先,翁是强,吴伯惠,毛敏华[7](1985)在《甲胎蛋白分泌性肿瘤的正相定位诊断——放射免疫探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Goldenberg氏等应用~(131)碘标记抗癌胚抗原(CEA)抗体(放射免疫探测法)对人体CEA分泌性肿瘤的定位诊断首先获得成功。此后,相继应用~(131)碘标记抗甲胎蛋白(AFP)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以及抗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抗体,分别作为AFP分泌性肿瘤、(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1985年04期)
[8](1985)在《放射免疫探测法定位诊断甲胎蛋白分泌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上海第一医学院红旗药厂应用放射免疫探测法定位诊断甲胎蛋白分泌性肿瘤获得成功。其诊断原理是利用标记的抗体对肿瘤靶抗原特异的亲和力,使其在肿瘤部位聚集,并与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放射性强度差,取得定位诊断。方法:治患者注射碘标记抗甲胎蛋白抗(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1985年08期)
陈可靖,赵惠杨,唐谨[9](1984)在《有关肿瘤“放射免疫探测”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放射性核素问世以来,人们即开始研制亲肿瘤放射性药物,试图通过放射性核素的阳性显影达到早期诊断、探测其转移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研制成功的亲肿瘤放射性药物有多种,但能满足临床需要者为数不多。除~(131)碘对诊断和治疗甲状腺转移癌有较大价值外,其他亲肿瘤放射性药物或因特异性不强,或因灵敏度不高,已逐渐被淘汰。70年代最受欢迎的~(67)镓-柠檬酸盐由于它在炎症病变中的蓄积,目前已成功地用于寻找脓肿原发病灶,诊断骨髓炎,且在这方面的应用已不亚于它对肿瘤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期刊1984年04期)
张守仁,杨希震,林祥通[10](1982)在《有关癌肿放射免疫探测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抗肿瘤抗体作为载体,经标记放射性核素后,注入人体,载入相应肿瘤,用γ相机进行肿瘤的阳性显像,Goldenberg称之为癌放射免疫探测(Radioimmunodetectionof cancer)。抗肿瘤抗体选择性浓集于产生相应抗原的靶癌组织内,是以肿瘤具有的抗原性为先决条件。为探索肿瘤的特异抗原,肿瘤(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期刊1982年03期)
放射免疫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在外科肿瘤手术进行过程中为医生指示癌细胞是否清除乾净的放射免疫导向探针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作为9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医疗新学科———放射免疫导向外科目前国内外的进展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射免疫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张长乐.胃癌放射免疫探测的临床实验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8
[2].丁洪林,张秀凤,张万昌.放射免疫导向探针系统———新的癌症探测技术[J].物理.1997
[3].刘宝国,徐光炜,张梅颖,李振甫,林宝和.手握式r探测仪(Oncoprobe)在胃癌放射免疫探测研究中的初试[J].中国肿瘤临床.1996
[4].石建中.放射免疫分析中影响核探测系统工作的因素与参数设置[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4
[5].贾宝庆,方永鑫,蒋彦永,费丽华,余征.手持式γ探测仪对荷人结肠癌裸鼠放射免疫定位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4
[6].杨连粤.用放射免疫引导的手术和第二代单克隆抗体CC49对结直肠癌进行术中探测[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3
[7].祝鸿耀,张冀先,翁是强,吴伯惠,毛敏华.甲胎蛋白分泌性肿瘤的正相定位诊断——放射免疫探测法[J].肿瘤.1985
[8]..放射免疫探测法定位诊断甲胎蛋白分泌肿瘤[J].上海医学.1985
[9].陈可靖,赵惠杨,唐谨.有关肿瘤“放射免疫探测”技术的进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4
[10].张守仁,杨希震,林祥通.有关癌肿放射免疫探测的若干问题[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