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标兵”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师长兼政委。
由于受日伪的残酷“扫荡”和经济掠夺,抗日军民的生活极度困难,黄克诚带领官兵厉行节俭之风,靠发扬勇敢战斗作风和艰苦奋斗传统来支撑苏北抗日大局。
1942年秋,根据地开展生产运动,新四军第三师师部也开荒种地,黄克诚与官兵一样打起赤脚下田劳动。那段时间,战士们时常看到全师上下十分敬重的老师长背着粪筐拾粪积肥。
1943年初,三师供给部在赶制夏季服装时,出现了棉布不足的问题。黄克诚提议,改革制服样式,军服上衣去掉翻领和两个口袋,裤子由宽大的中式裤腰改为西式小裤腰,军帽减掉翻沿,官兵不发绑腿布。这样积少成多,整个部队一下节约服装布料万余米。
新四军战士的军帽,沿用了国民党陆军军帽的式样。这种军帽在后脑勺处有一道双层布箍,放下来前面部分可以拉到下巴。实际上,这种帽箍平时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作为装饰性的线条。黄克诚早就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要把这道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于是,在黄克诚建议下,军部军服厂立即把军帽的双层箍改成单层箍,为部队节省了成千上万尺布。
1943 年底,当三师师部开展评选“节约标兵”活动时,师部上下不约而同地推选黄克诚为“节约标兵”。
On this special day, I’d like to talk to youa special way.
两条家规
1949年10月下旬,黄克诚率领一批干部从天津南下湖南,任湖南省委书记。跟着他的还有夫人唐棣华和一岁的小儿子黄晴。途经武汉时,黄克诚又去岳母家接上了两个孩子——六岁的大女儿黄楠和五岁的大儿子黄煦。这一对儿女是黄克诚1945年从苏北进军东北时寄养在岳母家里的。
有一次,黄克诚老家的侄子、侄女带着孩子们到北京看望他,受到热情接待,并乘班车游览了北京的很多名胜古迹。亲人们最后想游览的是八达岭,而八达岭没有班车,挤公共汽车也不方便。黄克诚身边的工作人员问:是否动用一下小车?黄克诚果断地回答:“不行,可以坐火车,车费由我负担。”
后勤管理部得知黄克诚既不愿换房住,又不同意彻底整修,便准备将临街的墙和门楼加高一些。黄克诚听说要花一两万元,又拒绝了:“修那个东西干什么?现在这个铁门虽然旧点,可是蛮结实嘛!门就是用来出出进进的,要装那么好那么高干嘛?像这种装门面的东西,咱们宁肯将就点也不要乱花钱!”管理部门只好将准备好的材料退回去。
一到湖南,黄克诚就对唐棣华说:“棣华,今后孩子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条件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影响。从今天起,我们家要定两条规矩: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of the commercial street of Zhongshan Road in Qingdao city
唐棣华立即表示赞成。她明白,这样的规矩其实早在她嫁给黄克诚的时候就定下了。她既是黄克诚的妻子、家属,也是他的部属、同志,无论多么严格的家规,她都会遵守。
黄克诚曾对子女严格规定:“小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多年来,子女们一直自觉遵守这一家规。
(1)制定验收制度。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节点制定验收制度,减少出现钻井施工问题的可能性。如二开固控设备验收制度、水平井下FEWD验收制度、沙河街地层验收制度等,实现问题的提前处理。
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为防止粘料,装料前应在汽车翻斗内抹1层柴油与水的混合物。装料过程中应前后移动,均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装料后用保温布覆盖,以起到保温和防止污染的作用。
当时,社会上盛行婚嫁讲排场、摆阔气之风,无论大小城市,谁结婚了,都是一长溜小车子。黄克诚的小儿子要结婚了,是否可以用一下小车呢?面对工作人员的请求,黄克诚严肃地说:“这个‘戒’不能开。年纪轻轻的,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都可以来嘛,为什么要开着小车抖威风?”于是,小儿子真的用自行车把新娘接回来,全家人与工作人员一起吃顿饭,就算把一桩喜事办完了。
直到黄克诚去世,他所住的房子也未大修。
黄克诚的“拒绝”
1977 年,黄克诚从山西回到北京,担任军委顾问。组织上考虑到他眼睛不好,上下楼不方便,便安排他住到南池子的一处平房小院里。房子是1949年建的,面积还可以,就是太旧了。管理人员申请了一笔维修房子的经费,准备将房子好好翻修一下。黄克诚一脸严肃地说:“不行,不行!不要大修,简单一些,哪里透风漏雨,就修哪里。我不设什么‘将军府’!”工作人员拗不过他,只好按他的意见办。后来因为从房顶上掉下一块朽木板,正好砸在床边,差点伤着正在休息的黄克诚,他这才同意翻修一下。但一听说这次翻修要用几万元钱,他又不同意了,只允许哪里坏了哪里修一下,只要下雨、化雪不漏水就行了。
非开挖技术是指通过导向、定向钻进等手段,仅在进出口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敷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对地表干扰小,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果。该技术源于20世纪70年代,于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电力通信、石油燃气等领域的新管道建设和旧管道修复。
那一刻,一向觉得为革命舍小家是理所当然、把小家的聚散看得平常的黄克诚也禁不住热泪盈眶。现在好了,解放了,一家五口终于可以团聚,可以有一个真正的家了。
黄克诚家里的暖气,是由烧煤取暖,热量不足。就是年轻人冬天坐在屋里还冻得直跺脚,更何况一个年迈多病的老人。后勤部门打算对暖气进行改装,换成由热力管道供暖,需要花三万元钱。大家知道黄克诚不会同意,便想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更换管道。可是管道地面刚挖开一半,黄克诚就回来了。他了解情况后,死活不同意改造,并用拐杖猛戳地面说:“三万元钱,你们怎么能因为我这么大手大脚!现在我们国家还很穷,把钱用到更紧要的地方去!我这里能烧煤取暖已经不错了,赶快停工!”
黄克诚的司机王秀全后来回忆说:“我给黄老开车十年,只有一次自作主张送他的掌上明珠——当时唯一的小孙子上学,却碰了壁。那天清晨,天下着大雨,院内外水流遍地。雷鸣电闪之中,我看到黄老的孙子黄健撑着雨伞,卷起裤腿去上学,心里不忍,便自作主张要送小孩一趟,却被他奶奶拦住了:‘不能破了这个家规。’她边说边撑伞,把孙子送到了公共汽车站。”
1986年,黄克诚的病情不断加重,他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他说:“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不必为我浪费国家的钱财……”
301医院南楼临床部的医务人员在《忆黄克诚在病房的最后岁月》一文中深情地回忆——
黄老对我们说:“我都80 多岁的人了,又双目失明,不能为党工作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在黄老身边工作过多年的我们,从未听到他抱怨什么,常听到他对前来探望的老部下说:“共产党人对名誉、地位、待遇要淡薄。”
黄老对我们部领导说:“我的病情你们是了解的,想根治是没有可能了。希望你们不要给我再用贵重药品了,将贵重药品用在别的病人身上吧!”
1986年12月28日,84岁的黄克诚大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由图3(e)可知,提取时间对稻谷中叶黄素提取量的影响是先增加后减少。一开始随着时间的增加,稻谷中游离的叶黄素可充分溶解并提取,当提取时间到达2h后,提取体系中持续存在的高温环境,使得叶黄素发生异构化[29],影响最后的提取量,所以选取最佳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液中,溶液酸碱性复杂,在酸性条件下,H+与叶黄素的羟基发生反应,使叶黄素降解,添加抗氧化剂可以保持叶黄素在溶剂中的稳定性。
(摘自七一客户端/《党史博览》)
标签:黄克诚论文; 叶黄素论文; 军帽论文; 装料论文; 苏北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党员文摘》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