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硬膜外PCA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硬膜外PCA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

夏月华1范晓刚1张晓菊1李淑华1林辉2

1大庆市中医医院163000;2大庆市油田总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无痛分娩的效果。方法:入选1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两组产妇针刺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34分vs5.3±1.35分,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94.23±98.54分vs420.87±100.25分,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呼吸抑制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1.33%vs5.33%,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效果肯定,起效快、作用稳定,针刺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减少PCA给药次数,镇痛效果更佳,降低产妇的产程时间。临床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硬膜外PCEA;无痛分娩

分娩疼痛是最严重的疼痛之一,过程被喻为犹如晚期癌症。分娩疼痛不仅不利于医生判断产程进展,对产妇也几乎没有益处,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1】。分娩镇痛主要是指给产妇提供自然分娩的机会,降低剖宫产几率【2】。目前,可行走硬膜外镇痛广泛用于无痛分娩,效果肯定,非药物性的分娩镇痛对产妇和胎儿都是最安全的,但镇痛效果较弱,针刺缓解分娩疼痛是通过针刺穴位产生的刺激信号,促进镇痛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抑制痛觉传导,是多重因素共同参与的反应过程【3】。本研究联合应用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与针灸方法对产妇进行镇痛,观察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2.34±4.23)岁,平均孕期(39.12±1.03)周,对照组平均年龄(34.23±5.35)岁,平均孕期(40.23±0.97)周,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预测胎儿均正常。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胎儿巨大(预测体重超过4000g),胎儿体位异常,针刺穴位处感染或过敏,产妇骨盆异常或不适应自然分娩者。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组进行硬膜外(PCEA)联合针刺镇痛。

具体方法:

预选无痛分娩的产妇在操作前均进行VAS评分。镇痛药物配制:预计量:1%罗哌卡因2ml+舒芬太尼10ug,用0.9%盐水稀释到20ml的注射器内备用;PCEA镇痛泵内药物配制:罗哌卡因8ml+舒芬太尼40ug用盐水稀释到100ml。

器具准备:普通硬膜外穿刺包(驼人),镇痛泵(驼人电子泵),生命体征监测仪,麻醉机,氧源,吸引器等麻醉的基本设施,通气道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操作方法:镇痛开始时机,孕妇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至1-3cm)时,就可以实施操作。

在L2-3椎间隙处常规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在宫缩间歇期向硬膜外腔内缓慢推注配制好镇痛药预计量6-10ml,观察5分钟后,测试麻醉相对平面,无脊麻征象和其他不良反应,让病人进行VAS评分,疼痛减轻VAS评分≥2分,接入镇痛泵。VAS无变化者,再次追加5ml预计量。观察5分钟。如果追加剂量后VAS仍无减轻,视为镇痛无效,放弃镇痛治疗。如果疼痛减轻,无不良反应后接镇痛泵。所有参与镇痛的产妇,均在操作完成后,观察20分钟后由护士陪同返回病房。

PCA模式:持续输入量4ml/h,PCAdose6ml,LOCKtime15min,limits30ml/h.第二产程结束停泵。

针刺穴位实施方法:针灸镇痛开始时机是在活跃期。观察组产妇,均按对照组方法在潜伏期开始实施PCEA镇痛。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当宫口开至≥3cm左右)开始实施针灸穿刺。提前10-20分钟用骨度分寸法进行选穴选: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太冲穴备用。

操作方法:活跃期开始首先将这些穴位常规消毒,双侧足三里直刺2-3寸(约50mm),双侧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1.5寸(约5-10mm),合谷穴直刺1.5-2寸(约10-20mm),太冲穴直刺0.5寸(约5-15mm)。针后,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刺激,余穴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至第二产程结束。

1.3镇痛效果评定

采用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与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产妇针刺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34分vs5.3±1.35分,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94.23±98.54分vs420.87±100.25分,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呼吸抑制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1.33%vs5.33%,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效果肯定,起效快、作用稳定,针刺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减少PCA给药次数,镇痛效果更佳,降低产妇的产程时间。临床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3讨论

分娩疼痛不仅对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产生抑制,还对产妇和胎儿的生理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无痛分娩不仅可以消除产痛,缩短产程,减少不良反应。还可以帮助助产医生判断产程进展情况,减少剖宫产的几率【4】。硬膜外镇痛通过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可减少儿茶芬胺、B-内啡肽、ACTH和皮质醇的释放,降低产妇的应激性,减少产妇不必要的耗氧量和能量消耗,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5】。同时避免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合状态。硬膜外镇痛由于其药物浓度较低,对循环血液动力学和几乎无影响,可以行走,安全可靠,深受广大产妇的喜爱。已经在国内广泛推广。但是这一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产妇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后,疼痛加剧,有部分产妇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需求,需要加大剂量,这样可能会导致部分产妇产程延长。如果加大药物浓度,可能会阻滞产妇的交感神经,出现不良反应,对胎儿不利。本研究采用在原有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辅助针刺镇痛,在疼痛剧烈时运用针灸手法,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医务人员在产妇身边多穴位行针,对产妇有心理安抚作用,对焦虑产妇也起到了镇静作用。避免了以往单纯加大PCA次数来满足镇痛的缺点。可能与经络或神经调节作用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激发体内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痛阈升高之故。针灸预防分娩疼痛,约在上一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经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表明针灸之法不仅预防分娩疼痛效果显著,且有一定催产作用,同时缩短了产程,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硬膜外辅助针灸镇痛,大大减少硬膜外镇痛药物用量。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产程时间缩短,新生儿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硬膜外PCA镇痛法,效果肯定,起效快、作用稳定,针刺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不仅减少了硬膜外阻滞的用药剂量,镇痛效果更佳,还能降低产妇的产程时间,提高了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文丽.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665-3666.

[2]楚慧霞,金晶,张晓明.无痛分娩的临床意义[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6):579-580.

[3]储彩云.针刺治疗无痛分娩疗效观察[A].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09-310.

[4]《疼痛治疗学》韩济生

[5]《妇产科麻醉分册》曲元、黄宇光。

标签:;  ;  ;  

针刺联合硬膜外PCA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