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杂岩论文_刘新,苏文,高俊,李继磊,江拓

导读:本文包含了俯冲杂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玄武岩,祁连,青海省,古生代,天山,海沟,大洋。

俯冲杂岩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苏文,高俊,李继磊,江拓[1](2013)在《西南天山变质俯冲杂岩中的陆壳物质——来自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阿坦塔义地区新发现的榴辉岩块体呈透镜体产于围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中,边部发育退变质蓝片岩。榴辉岩与蓝片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榴辉岩SiO2为51.59%~52.66%,TiO2为0.70%~0.80%;蓝片岩SiO2为51.57%~54.06%,TiO2为0.86%~0.89%;榴辉岩与蓝片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且内部中度分异、重稀土平缓、中度Eu负异常及亏损Ba、Sr、Nb、Ta、Ti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La/Nb分别为3.0~4.8及2.1~3.7,类似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岩浆岩特征。榴辉岩Zr/Hf=36.5~37.1,Nb/Ta=10.2~12.9;蓝片岩Zr/Hf=35.9~36.4,Nb/Ta=11.6~12.2,均类似大陆地壳的Zr/Hf与Nb/Ta比值。榴辉岩(87Sr/86Sr)i=0.7091~0.7095,εNd(t)=-7.52~-6.31;蓝片岩(87Sr/86Sr)i=0.7098~0.7107,εNd(t)=-7.70~-7.13。主微量元素特征和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榴辉岩和蓝片岩的原岩具大陆地壳性质,这也是首次在西南天山变质俯冲杂岩中发现陆壳物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高俊,Reiner,Klemd,熊贤明,Timm,John,苏文[2](2011)在《俯冲洋壳释放流体的化学成分多样性及流体运移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以西天山变质俯冲杂岩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沿中天山南缘缝合带近东西向展布约200 km。自榴辉岩被报道以来(高俊,1997),特别是含柯石英假象的榴辉岩发现以后(Zhang et al.,2002),该带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业已有30余篇相关论文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空间分布、岩石组成、变质作用温压条件、P-T轨迹、变质作用时间、抬升-折返机制及相关的俯冲带流体作用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西天山变质俯冲杂岩带不仅记录了冷洋壳的深俯冲和折返过程,而且较好地保存了多种类型俯冲带流体活动的印迹。(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4-07)

裴先治,吴汉泉,左国朝[3](1999)在《北祁连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县清水沟-百经寺地区。主要由裂谷型火山岩、蛇绿构造混杂岩、变质沉积岩和高压变质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各岩石单位均以构造岩片形式产出,构成由北向南的逆冲迭瓦式结构样式。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构造序列及变质作用特征,揭示了北祁连造山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宋述光[4](1997)在《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阿拉善地块与中祁连—柴达木泛地块之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大陆造山带之一。带内发育有震旦纪—中寒武世的裂谷火山岩、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岩、中晚奥陶世岛弧火山岩、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火山—沉积岩、志留纪残余海盆相复理石和泥盆纪山间磨拉石等。中间夹两条变质和变形特征不同的加里东期俯冲杂岩带:南带为深层俯冲,北带为浅层俯冲杂岩;这两条杂岩带可能形成于同一俯冲带的不同深度。俯冲杂岩带中岩石学、变质和变形特征揭示北祁连山经历了裂谷—大洋化—俯冲—弧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1997年04期)

许志琴,徐惠芬,张建新,李海兵,朱志直[5](1994)在《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及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火山岛弧带前缘为弧前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它由多重的增生火山岛弧、复理石增生楔、高压变质滑脱带及蛇绿岩残片组成,为早古生代古祁连洋壳自SW在NE俯冲于阿拉善地块之下的结果。俯冲过程的高压变质阶段经历了中温高压的初期、降温增压的主期而进入降压增温的驰后期。提出了450—500Ma期间,中祁连地块向北俯冲、阿拉善地块向南增生的海沟后退的俯冲动力学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宋述光,吴汉泉[6](1992)在《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韧性剪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中的蓝片岩(包括蓝闪片岩和榴辉岩)产于原岩为中寒武统的典型蛇绿俯冲杂岩带之中,是北祁连古板块缝合线的标志之一。蓝片岩带中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代表了本区古板块持续俯冲到碰撞过程中地壳深部层次的变形行为。构造分析表明,该蛇绿混杂岩带经历了早、晚两期韧性剪切变形的改造。其中早期韧性剪切变形(DF_1)与区域D_2变形幕有关,蓝闪片岩相矿物(蓝闪石、石榴子石、绿帘石和多硅白云母)是伴随变形叶理生长的同构造产物。晚期韧性剪切变形与区域D_3变形幕有关,伴随有绿泥石、冻蓝闪石等的出现和石英、方解石的动态重结晶作用。运动学指示标志,如拉伸线理、与拉伸线理平行的各种褶皱枢纽、同构造变斑晶的旋转、S-C组构及石英光轴组构等,都清楚地显示DF_1运动方向为南东-南南东,伴有左行旋转,晚期DF_2为由NE向SW的逆冲剪切,伴有右行旋转。方解石和石英光轴组构表明晚期逆冲剪切的古挤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科学》期刊1992年02期)

贾承造,施央申[7](1986)在《东秦岭北部中元古代宽坪俯冲杂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个前寒武纪古俯冲杂岩的例子。东秦岭北部的宽坪群是年龄为14—18亿年的复杂片岩系,研究证明:它呈条带状分布在华北古大陆板块南缘,与同时代的熊耳群古火山孤平行出现。它的原岩岩石组合是代表古洋壳碎片的大洋拉斑玄武岩、超基性岩和硅质岩,复理石杂砂岩及灰岩。宽坪群以一系列逆冲的迭瓦状岩片构造为特征,广泛发育多期面理构造,形成复杂褶皱、局部出现混杂堆积特征。显然,它是中元古代古俯冲增生的结果。这是华北古大陆板块南部最早的板块俯冲活动的证据之一。(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1986年03期)

俯冲杂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沿中天山南缘缝合带近东西向展布约200 km。自榴辉岩被报道以来(高俊,1997),特别是含柯石英假象的榴辉岩发现以后(Zhang et al.,2002),该带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业已有30余篇相关论文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空间分布、岩石组成、变质作用温压条件、P-T轨迹、变质作用时间、抬升-折返机制及相关的俯冲带流体作用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西天山变质俯冲杂岩带不仅记录了冷洋壳的深俯冲和折返过程,而且较好地保存了多种类型俯冲带流体活动的印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俯冲杂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新,苏文,高俊,李继磊,江拓.西南天山变质俯冲杂岩中的陆壳物质——来自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3

[2].高俊,Reiner,Klemd,熊贤明,Timm,John,苏文.俯冲洋壳释放流体的化学成分多样性及流体运移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以西天山变质俯冲杂岩带为例[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3].裴先治,吴汉泉,左国朝.北祁连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

[4].宋述光.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进展.1997

[5].许志琴,徐惠芬,张建新,李海兵,朱志直.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及其动力学[J].地质学报.1994

[6].宋述光,吴汉泉.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韧性剪切作用[J].西北地质科学.1992

[7].贾承造,施央申.东秦岭北部中元古代宽坪俯冲杂岩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

论文知识图

勉略宁“叁角”地区板块构造示意图增生杂岩剪切组构对洋壳俯冲方向的约...南羌塘增生杂岩带变质矿物年代学统计蓝岭及羌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扬子北缘晚震旦世灯影期铅锌成矿背景...3清水沟俯冲杂岩剖面图?Fig....

标签:;  ;  ;  ;  ;  ;  ;  

俯冲杂岩论文_刘新,苏文,高俊,李继磊,江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