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学军河北省邯郸县第一中学高中体育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地以技术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现学生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德育
目前学校存在诸多的不良现状。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或者互相追逐,在寝室不和睦,或者有个别不合群,校园当众接吻,搂抱,在食堂浪费粮食,做公交车不让座位,逃票,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借书不还,住宅小区---晚上开音响,高层丢弃垃圾,在公园,践踏草坪,爬树,特别是有部分同学出口脏话一大堆……在体育课堂中顶撞教师,也不少见。这些不文明问题,造成这些原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教育因素等等。最重要的是现代的道德教育缺失比较严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多数学科的德育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而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氛围
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师生问好,下课与教师说再见,这就是文明的一部分。体育课堂,与学生的交流中,教会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爱、团结,见面互相打招呼,创造良好的文明道德氛围。
三、高中体育德育的渗透途径
首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正处于从依赖到独立、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往往缺乏分析能力,难辨是非真假,不识善恶美丑,易感情用事,但求知欲旺盛,模仿性、可塑性极强,需要教师引导和教育,需要优良的育人环境熏陶。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正说明了这一点。自古以来,教书育人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表率,用自己高超的技术能力和规范的行为举止去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其次,教授中国体育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操。勤劳、勇敢、善良的华夏先辈,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中国古代灿烂的体育文化。通过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学习中国体育的近代史和新中国体育发展史,用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有蓬勃发展的今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通过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亚运会和世锦赛中“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来感染和激励学生。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竞争意识。青少年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体育教学正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意、性格、品德等在体育课中就能极其充分地不自不觉地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青少年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条件差异、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导致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区别地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按身体素质把学生从高到底分成几组,在每节课后可采取晋级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投入力度,同时也使同组间、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
总之,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把德育渗透到高中体育教学中,但也不可只讲德育忽视体育教学,而是要一视同仁,做到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相信,把品德教育渗透到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中,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共同努力,终将会收到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