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塔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底盘,阻尼,位移,间隔,屈曲,荷载。
双塔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许飞,李晶晶[1](2019)在《连接体位置变化对大底盘双塔结构的抗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3个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模型,研究连接体位置变化对双塔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分别得出其自振周期、楼层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比较分析最优的连接体位置.结果表明:连接体设置在楼层中部偏上位置时,结构抗震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竞,楼梦麟[2](2019)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建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双塔式直流电压发生器为例,通过4条地震波水平单向、水平和竖直双向激励下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双向地震激励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合理建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的自振基频远低于输入地震波主要分量的激励频率时,在建立Rayleigh阻尼矩阵过程中应考虑输入地震的频谱特性的影响。在仅有水平单向地震激励时,可选用地震激励水平方向的本体塔架振动第1阶自振频率和水平地震波反应谱的峰值频率作为参数频率用于计算Rayleigh阻尼矩阵中的2个比例系数;当水平和竖直双向地震激励时,2个参数频率的选择涉及因数更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双塔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输入地震动的特征频率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3期)
陈明[3](2019)在《某非对称双塔结构施工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塔结构是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塔结构体系,相对于一般建筑结构,由于其能够实现建筑多功能化和结构的布置灵活等特点,受到了很多建筑师的青睐。而非对称双塔结构是双塔结构体系中最复杂的结构之一,由于两个塔楼中单塔的错层、质量偏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此类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对非对称双塔结构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具有现实工程意义。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Midas/Gen,对某非对称双塔结构分别建立先施工裙房结构模型与后施工裙房结构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施工模拟分析。为得到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先施工裙房结构与后施工裙房结构不同施工阶段的模型分别进行考虑混凝土时变效应的施工模拟分析,并进行了风荷载反应分析、反应谱分析及时程分析。比较两种施工方案分析结果,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与一次加载法相比,采用近似施工过程法更能反映先施工裙房结构与后施工裙房结构每个施工阶段结构的变形情况,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施工情况。先施工裙房结构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产生的竖向变形与后施工裙房结构相比差异较小。(2)先施工裙房结构与后施工裙房结构的各个施工阶段模型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和抗风承载力均满足规范JGJ3-2010要求。在风荷载作用下,先施工裙房结构各个施工阶段模型的公寓楼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与后施工裙房结构相比,在第九施工阶段,后施工裙房结构会产生较大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3)非对称双塔整体结构振型表现更加复杂,平扭耦联现象更严重。先施工裙房结构和后施工裙房结构的各个施工阶段模型在多遇地震下的结构变形和抗震承载力均满足规范GB 50011-2010要求。在X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先施工裙房结构各个施工阶段模型的公寓楼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后施工裙房结构相比,在第九施工阶段,后施工裙房结构会产生较大层间位移角。(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廖俊[4](2019)在《某双塔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为北京市某办公楼工程,双塔结构,裙楼3层,主楼9层。双塔偏置,通过设置结构缝将双塔分开,东塔结构扭转不规则,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允许值,采用防屈曲支撑提高抗扭刚度。本场地抗浮水位较高,结构局部不满足抗浮承载力要求,通过设置抗浮锚杆解决了局部抗浮问题。(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7)
唐楠[5](2019)在《大底盘不等高双塔结构隔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大底盘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例如商服、办公楼、住宅、医院等用途,正因其应用广泛、使用率高,所以此类建筑备受青睐。但目前来看,大底盘建筑多为抗震结构。当地震来临时,像医院这类作为震后“生命线”的建筑,其稳固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大底盘隔震结构及其减震性能是有必要深入研究的,以求做到“大震可修”。本文提出了大底盘双塔结构等效力学模型及其运动控制方程,并且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着重研究大底盘不等高双塔结构的地震响应,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基于现有的高层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提出大底盘结构的等效力学模型和运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大底盘不等高双塔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并对其加载不同地震动,通过对比大底盘不等高双塔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各自基底弯矩、基底剪力的有限元值和理论值,发现二者的均值差异率在20%以内,二者可相互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2.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与既有实验相同的大底盘单塔楼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其加载与试验相同的地震波,通过对比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发现二者的差异率在10%内,从而证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大底盘结构隔震性能的可行性及合理性。3.利用PKPM软件完成大底盘不等高双塔结构的设计及配筋,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大底盘不等高双塔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地震动、隔震层隔震周期、阻尼比作用下地震反应(绝对加速度、楼层剪力和楼层位移)的变化规律和减震效果,可得到如下结论: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减震效果明显;隔震层隔震周期、阻尼比与大底盘不等高双塔结构隔震性能密切相关,隔震装置具体参数及配置方案建议综合考虑实际工程情况而定。(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3-01)
潘明明[6](2018)在《不规则大底盘高层双塔结构抗震性能及消能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城市的建设已达到饱和的状态,为了节约建设用地扩大绿色空间,每个城市的建设往往已高层建设为主,同时现以高层建筑来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底盘双塔高层结构就是这一纪元的结晶,因大地底盘双塔结构形式具有复杂性,且在强震作用后具有严重性,则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大底盘双塔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及消能减震分析,在第一章介绍了地震的总体概述,大底盘双塔结构的组成、分类、应用,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之后建立了两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运用SAP2000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对两组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又分别进行了单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以及单向地震作用下的线性时程分析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线性时程分析,最后对结构对称布置粘弹性阻尼器装置,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有无粘弹性阻尼器结构的对比分析。本文主要依次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1.建立了两组大底盘双塔结构模型,对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其基本性能参数,包括质量参与系数与自振周期,然后验证结构的累积质量参与系数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2.先对两组模型进行单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由分析后的所得的层间位移换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分析其结构的抗震性能。再对两组模型分别进行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最后得出应考虑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3.对两组模型分别输入两条天然波和一条人工波,对两组模型首先进行线性时程分析,结合层间位移以及换算出的层间位移角等数据,分析结构在地动作用下的响应,找出结构的薄弱层。4.选用模型一大底盘双塔双轴对称结构,在其上添加粘弹性阻尼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输入叁种地震波,根据分析所得的层间位移以及换算出的层间位移角,进行有无粘弹性阻尼器模型的抗震性能分析。(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8-12-05)
史文艳[7](2018)在《高层双塔结构增设游泳池后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建建筑功能的愈加丰富,在役高层建筑增设新功能越来越常态,随之就需进行改造和加固,而对加固后的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复核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符合最新抗震标准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物的改建才真正具有可实施性。然而对高层建筑进行改造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和理论可供借鉴和参考,尤其是一些复杂的节点加固根本没有成熟做法参考,而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研究和探讨。改造和加固通常仅是对少数构件进行补强,尤其是高层建筑,很少对整个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校核。为了更好的探究改造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变化,本文以结构形式复杂的高层建筑——双塔结构为研究主体,对其增设游泳池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得到了振型、周期等动力特性及层间位移、剪力、位移角等参数指标。分别采用SATWE和ETABS2016两种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正确。通过对比分析得知,游泳池增设与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通过选取典型受力构件对比分析得知,增设游泳池使得该区域梁、柱内力变化较大,需重点讨论。本文选取了EL-centro波、TAFT波及兰州人工波对结构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分别采取两种软件ETABS2016和SATWE对游泳池增设与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反应谱法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弹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包络值大于反应谱法的分析结果,由此说明对结构作实际地震波输入的时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所选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对结构整体的动力反应作用影响显着,因此在对结构做弹性时程分析时,应谨慎选择地震波。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罕遇地震下增设游泳池对上述结构的影响,同样选取了上述EL-centro波、TAFT波及兰州人工波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可知:增设游泳池后的双塔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依然具有良好的耗能潜力。本文通过对增设游泳池后的高层双塔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崔文韬,王立军[8](2018)在《大底盘双塔结构层间隔震底部阻尼减震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大底盘双塔框架为例,通过建立层间隔震与在此基础上底盘采用金属或粘弹性耗能原件的多种有限元模型,对改造后建筑物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并对比了各结构中层位移、剪力及顶层加速度的变化程度,得出对于大底盘结构下部宜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5期)
李金宁[9](2017)在《武汉某框架剪力墙双塔结构加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型的城市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的多层、高层以及超高层的出现。当时遗留下来的结构有些已不满足现今发展的需要,故需要对这些建筑进行加层、加固改造的处理。而现如今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加层设计的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故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完善。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加层时,我们要对该结构加层前后的荷载变化、风荷载作用和地震作用下原结构构件、地基、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并对不满足加层后的部分进行的加固设计,在选择加固方案时要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本文是以武汉某大厦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十一层的双塔建筑为案例,以PKPM对原结构及加层后的结构进行建模,运用SATWE对其运算后进行数据处理对比,进而得出对于加层后对原结构的影响,根据加层后对于原结构的数据,可以为结构构件的加固及地基的处理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本文采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直接加层的方法,不改变原结构的分布布置这样可以缓解其不相容的结构问题,选用直接加层法方案可以大大减少工程期限节约成本,也符合我国建筑加层的规范。(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12-01)
吴璋杰[10](2017)在《大底盘双塔结构的隔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化,国内城市化的脚步日趋深入,用于建设的用地需要合理规划使用。目前用于建设的土地日益紧张,工程师更加倾向设计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趋紧问题而且拓宽了建筑使用空间,大底盘塔楼结构便是这样产生的。大底盘双塔结构主要是由底部大底盘通过与两座或者多座高层建筑形成塔状结构连接为整体而成。大底盘塔楼结构在结构形式上独特,底部为低层空间较大结构,上部为垂直塔楼独立结构,空间布置较为合理,符合工程师和人们日常生活要求。但是,这种大底盘塔楼的结构属性直接导致其力学性能改变,与普通建筑物有所不同,因此有关此类型的建筑物设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可靠性、保障性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便通过大底盘双塔结构的相关隔震技术措施来考察研究其在地震过程中的动力特性。隔震技术实质上是在基础和与基础连接的主体结构或者上部主体结构的某两层之间设置隔震支座,由这种隔震支座形成隔震层,阻断地震波向隔震支座所在上部主体结构的迅速传递,消耗抵消地震作用产生的能量,还可以通过隔震支座联合耗能支撑技术来消能减震,从而高效降低和减少地震作用对隔震支座以上主体结构的影响。而由于现代建筑的功能使用需要和大底盘双塔结构的诞生,大底盘双塔结构的隔震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建立大底盘双塔结构模型,分别分析一般传统不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层间隔震加耗能支撑联合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四种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并加以对比分析研究,主要内容有:(1)建立一般传统不隔震结构模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层间隔震加上耗能支撑的联合结构模型、基础隔震结构模型。(2)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四种结构模型,进行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线性时程分析,得到四种模型结构的自振周期、质量参与系数、各楼层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并进行对比分析。(3)通过对一般传统不隔震结构模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层间隔震加上耗能支撑的联合结构模型、基础隔震结构模型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得出:在一般传统不隔震结构的基础上加上隔震支座以及在层间隔震结构的基础上布置耗能支撑后,结构的整体抗侧移能力得到显着增强;无论是层间隔震结构、层间隔震加上耗能支撑联合结构还是基础隔震结构,它们在地震力影响下的大部分位移发生在隔震层,而塔楼部分位移很小,基本在做“整体平动”;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比一般传统不隔震结构小得多;相较于层间隔震结构来说,由于隔震支座设置在塔楼柱柱低,因为隔震结构层以上部分的地震反馈作用,所以隔震层以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增强,因此应提高隔震层以下包括基础部分的抗震等级、增加下部建筑结构的内力、采取更为严格的避震构造措施,以保证下部结构乃至整个建筑物的有效抗震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7-09-01)
双塔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一双塔式直流电压发生器为例,通过4条地震波水平单向、水平和竖直双向激励下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双向地震激励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合理建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的自振基频远低于输入地震波主要分量的激励频率时,在建立Rayleigh阻尼矩阵过程中应考虑输入地震的频谱特性的影响。在仅有水平单向地震激励时,可选用地震激励水平方向的本体塔架振动第1阶自振频率和水平地震波反应谱的峰值频率作为参数频率用于计算Rayleigh阻尼矩阵中的2个比例系数;当水平和竖直双向地震激励时,2个参数频率的选择涉及因数更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双塔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输入地震动的特征频率的不同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塔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许飞,李晶晶.连接体位置变化对大底盘双塔结构的抗震影响[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
[2].吴竞,楼梦麟.双向地震作用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建模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3].陈明.某非对称双塔结构施工模拟分析[D].广州大学.2019
[4].廖俊.某双塔结构设计[C].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19
[5].唐楠.大底盘不等高双塔结构隔震性能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9
[6].潘明明.不规则大底盘高层双塔结构抗震性能及消能减震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8
[7].史文艳.高层双塔结构增设游泳池后的抗震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2018
[8].崔文韬,王立军.大底盘双塔结构层间隔震底部阻尼减震的抗震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8
[9].李金宁.武汉某框架剪力墙双塔结构加层设计[D].河北工程大学.2017
[10].吴璋杰.大底盘双塔结构的隔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