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分辨率图优化中药组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重叠分辨率图优化中药组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一、重叠分辨图法用于中药组分的制备HPLC分离条件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童[1](2020)在《化学多维校正及高维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创新性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分析化学家得到的数据类型已不限于传统的标量和矢量,越来越多的仪器响应信号是由大量数据点组成的更高维化学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给复杂分析对象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如何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高维数据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幸运的是,应运而生的化学计量学能解析这些复杂的化学量测数据,并尽可能地提取有用信息,使分析化学家能从容应对这一挑战。在化学计量学领域中,化学多维校正和模式识别均为研究重点和热点,本论文作者通过调研两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高阶色谱仪器结合多维校正的新型定量分析应用、高效多维校正算法、化学高维模式识别方法的开发和创新性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化学多维校正辅助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仪(HPLC-DAD)用于复杂体系的精准定量分析(第2章-第3章)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绿色且通用的分析方法,即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辅助的HPLC-DAD方法,以此实现苹果果皮和果肉中12种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快速同时测定。该方法以“数学分离”增强色谱的“物理和化学分离”,能在未知干扰、色谱峰重叠以及存在基线漂移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定量,并且洗脱时间仅需10分钟,远低于使用传统HPLC方法时所需的洗脱时间。另外,通过加标回收率、灵敏度、选择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等统计学结果评估了方法的性能,并且与传统HPLC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经济且相对环保,有望进行拓展并用于各种复杂体系中多种感兴趣分析物的高效定量分析。在第三章中,作者将ATLD辅助的HPLC-DAD方法运用于中成药和保健品中11种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同时定性筛查和定量分析。即使色谱分析中存在严重的峰重叠、未知干扰以及基线漂移,该方法仍能对数据进行解析,获得各组分的纯信号并得到可靠的定性定量结果,这也是方法“二阶优势”的体现。11种分析物在14.5分钟内便可完全地被洗脱出来,且无需复杂的样本预处理和色谱条件优化。通过该方法筛查出阳性样本一例,非法添加到其中的双氯芬酸(DCF)含量高达18.38 mg g-1。与传统HPLC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用的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可以节约大量有机溶剂、减少分析成本,这与绿色分析化学的目标非常吻合。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是一种可供选择且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可用于复杂体系中非法添加物质的快速定性筛查和定量测定。第二部分化学多维校正新算法的开发和应用(第4章-第5章)在第四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单且可直接处理具有保留时间漂移二阶液相色谱数据的二阶校正算法,其具有“二阶优势”,即在存在重叠峰和未知干扰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由于该算法结合了ATLD算法和多元曲线分辨(MCR)的原理和特点,因此被称为交替三线性分解辅助多元曲线分辨(ATLD-MCR)算法。该算法以ATLD的分解结果为初始值,然后基于每个样本的切片矩阵使用MCR策略,并使用交替最小二乘优化策略来获得最终解。所提出的算法分别处理了三个模拟数据集,一个半模拟LC-MS数据集和一个真实HPLC-DAD数据集。此外,将解析的定性和定量结果与其他三种经典的二阶校正算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TLD-MCR在模拟和真实体系中均表现优异,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定性和定量结果,这充分证明了该新算法可以正确建模具有保留时间偏移和严重信号重叠的二阶色谱数据,有望在色谱分析中取得更多的应用。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灵活、高效的四线性分解算法,即四维组合算法(FACM)。FACM巧妙地结合了交替四线性分解算法(AQLD)和四维平行因子分析算法(FPARAFAC),让它们在迭代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以发挥各自最大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两组模拟数据,详细比较了FACM和其他5种常见四维校正算法(AQLD、SAQLD、RSWAQLD、APQLD和FPARAFAC)的性能,结果显示,FACM具有快速收敛,对组分数和初始值不敏感,适用于高噪声和严重共线性数据这些令人满意的特点,整体表现优于单个算法。另外使用FACM算法分别处理两组真实的四维数据,结果显示,FACM能够在未知干扰和变化的背景下准确高效地提取生物标志物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取得了十分优异的结果。此外,FACM的结构非常灵活,可以组合除AQLD和FPARAFAC以外其他算法,这为新四维校正算法的探索和开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第三部分激发发射矩阵荧光结合化学高维模式识别用于油类真伪鉴别(第6章)在第六章中,作者将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快速鉴别山茶油掺假。首先使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来完成不同油样本的光谱表征,并获得具有化学意义的信息。之后将四种化学计量学高维模式识别方法(PARAFAC-LDA、PARAFAC-PLS-DA、(2D)2LDA和N-PLS-DA)分别用于山茶油和其他不同植物油的分类(模型1)以及山茶油和掺假山茶油的分类(模型2和模型3)。其中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首次用于化学高维数据的分析,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此外,使用N-PLS回归模型预测了掺假山茶油的掺假水平,且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准确性。

卢韶华[2](2019)在《Tchebichef矩方法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及相关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及仪器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实现,使得我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海量数据。如何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信息成为科研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化学计量学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方法,通过分析繁杂的化学量测数据,最大限度地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发展处理化学数据的新算法及新理论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化学计量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内容。本学位论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一部分是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在复杂体系中的应用(第二到第四章),另一部分是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的拓展及应用(第五章和第六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概述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及其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矩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化学图谱分析中的应用,简要介绍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第二章太赫兹光谱结合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定量分析谷子中的三种氨基酸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由于其存在严重的光谱重叠,在多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中仍存在不足。本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谷子基质中三种氨基酸(谷氨酸、谷酰胺和酪氨酸)的定量分析。将THz-TDS光谱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吸收系数、消光系数、折射率三个信息谱组合并构建成二维矩阵,利用Tchebichef图像矩提取目标组分的相关信息,再根据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定量模型。对于训练集,各组分的模型相关系数(cR2)不低于0.9738,留一法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R2loo-cv)均不低于0.9595。对于测试集,各组分的模型预测相关系数(Rp2)不低于0.8026,各组分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低于1.2601。该研究表明,综合利用THz的三个信息谱可有效地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与传统的化学计量学方法PLS和N-PLS的结果进行比较,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更适合作为基于THz-TDS光谱进行复杂体系中多目标组分的定量分析。第三章HPLC-DAD光谱结合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快速定量分析两种食品基质中的三种农药不同样品基质具有不同的干扰信息,且常常影响到其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因此,在分析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以排除干扰信息。针对不同基质中多目标组分同时分析,我们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定量方法,并且将该方法用于圣女果和提子中三种农药(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和2-氨基苯并咪唑)的同时定量分析。采用HPLC-DAD方法,在等度洗脱条件下得到三维色谱数据。采用Tchebichef图像矩提取目标组分的特征信息,再结合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采用相同的模型实现不同食品基质中的同种目标组分的同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分的留一法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2loo-cv)均高于0.9975,预测相关系数(Rp2)均高于0.9831。与N-PLS和MCR-ALS方法相比,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能够消除不同样品基质的干扰并提取目标组分最本质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建立模型且组分分析结果更准确、更可靠。该工作表明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无需对复杂样品进行预处理即可实现不同样品基质中多目标组分的快速定量分析的新方法。第四章HPLC-DAD光谱结合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快速定量分析中成药代综方中8种主要活性成分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CPM)中生物碱、他汀类药物和糖苷类药物的定量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分析条件以及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不仅耗时、检测成本高,而且大量使用化学试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本章将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用于CPM样品中的四种生物碱、一种他汀类药物和三种糖苷类活性成分的快速、有效地同时测定。基于HPLC-DAD得到样品的三维光谱,并利用Tchebichef图像矩提取的特征值建立了CPM样品中八个主要目标活性成分的线性定量模型。所获得模型的留一法交互验证(R2loo-cv)相关系数均高于0.9545;对于测试集,预测相关系数(Rp2)均高于0.9159,回收率介于82.8%-116.4%之间。结果表明,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与常用的N-PLS和MCR-ALS两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望成为复杂中成药制剂中的多目标组分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第五章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的拓展分析化学往往需要借助化学仪器的测量以获取样本的化学信号,进而进行分析。各种分析仪器中,除了能够获取单个样品的二维矩阵数据(HPLC、EEM和LC-MS等)的仪器与方法外,还有能够获取单个样品的一维向量数据(NMR、NIR、CD及UV-Vis等)及三维矩阵数据(EEM-动力学、EEM-pH和多种仪器联用)的仪器与方法。因此,需要发展一阶和三阶数据处理方法。本章将Tchebichef二阶图像矩公式通过数学推导,衍生出Tchebichef一阶曲线矩和Tchebichef三阶立方矩,并通过图谱重构验证矩方法的全局特征提取能力及矩的不变性。第六章Tchebichef三阶立方矩方法的应用初试随着现代分析仪器快速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产生越来越多的四维数据。本章中采用了代表不同四维数据获取方式的两组数据(激发发射荧光-时间数据和多种仪器联用),验证了Tchebichef立方矩的特征提取能力及多分辨性。激发发射荧光数据的两种组分建立的线性模型相关系数(cR2、R 2adj和R2cv)均高于0.9937,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cv)均低于0.0250;多种仪器连用的各组分建立模型预测相关系数(Rp2)均高于0.984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低于0.2267。同时,将建模结果与文献中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Tchebichef立方矩方法更简便快捷,建模结果也更准确可靠,该研究工作有效地拓展了Tchebichef矩方法在复杂体系中的应用。

张艳海[3](2019)在《三七不同药用部位及其制剂化学成分差异表征》文中研究指明三七,又称山漆、金不换,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广泛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外伤出血等。传统上三七的入药部位为去除根茎和须根的主根,但随着三七及其药物制剂、保健产品的广泛使用,导致了三七药材资源的短缺,已有常规色谱分析表明根茎中不仅具有与根相似的化学成分,而且皂苷的含量更高。从药材资源有效利用和产地加工便利性考虑,三七药材自2005版中国药典开始将入药部位修订为根和根茎,然而国外药典及香港中药材标准对三七的药用部位规定不尽相同。两种药用部位结合使用在生产和科研中尚存在很大争议:首先根和根茎在整体上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止血和抗凝等药理活性;其次根茎在实际生产中通常被用来制备三七总皂苷,同时也是血塞通制剂的主要原料,而源于根的三七总皂苷是血栓通制剂的主要中间体;再次两种制剂在临床中的也表现出不完全相同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是通过多组分,基于多信号通路调节和多作用机理的整合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可以推断皂苷组成上的差异势必会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三七叶和花也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类活性成分,为进一步阐明三七不同部位,尤其是根和根茎的化学差异,规范并指导不同药用部位的科学应用,继而完善药材品质评价方法,本论文利用现代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质谱联用技术,对三七药材不同部位进行了化学差异表征,并对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剂的质量一致性进行了对比评价。本文第一章建立一种基于UHPLC-MS/MS母离子扫描的特征指纹图谱与电雾式检测(CAD)指纹图谱,并结合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系统(MHC-2DLC)的靶向分离策略,快速识别、筛查和确认三七根和根茎的诊断标志物。方法分别选择原人参二醇型、三醇型和齐墩果烷型人参皂苷在质谱上的共性裂解碎片离子m/z459、475和455作为子离子,分别建立UHPLC-MS/MS母离子扫描特征指纹图谱,并结合通用型电雾式检测(CAD)指纹图谱覆盖其他类型人参皂苷的检测,结合偏最小二乘的判别分析(PLS-DA),筛选潜在的差异成分。在保持特征指纹图谱分离条件和效能基础上,实验选择C30色谱柱作为第二维色谱柱,构建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系统(MHC-2DLC),对潜在的差异组分按照出峰时间进行了靶向分离分析,通过33批根和根茎药材的分析验证,最终确认了5个人参皂苷可作为差异标志物。通过与已知对照品在第二维色谱上的保留时间,以及高分辨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上的比对分析,初步对5个人参皂苷进行了定性鉴别,分别为竹节参皂苷L5、人参皂苷Rb2、屏边三七皂苷R2、丙二酰化人参皂苷Rb1和Rd。另据质量可传递性,最终确认了前3个可作为原药材、中间体到制剂的差异标志物,并依此建立了同时测定3种差异标志物和5种主要人参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的在线二维液相色谱(online 2DLC-CAD)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各待测目标物线性相关性、重现性及加样回收率等,均满足含量测定要求,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从而提升了药材的品质评价水平。本文第二章通过构建在线全二维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系统(Comprehensive 2DLC-Q-Orbitrap-HRMS),结合UHPLC-Orbitrap-HRMS的方法,对三七地上部分的叶和花中人参皂苷类成分进行快速表征分析。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三氯甲烷和甲醇两步溶剂萃取过程,第一步使用三氯甲烷快速去除脂溶性叶绿素等;第二步使用甲醇提取目标分析物。采用Retain PEP的小柱把样品粗分成30%、50%、70%和95%甲醇洗脱部位,分别进样分析。在线全二维液相系统由亲水相互作用色谱结合反相色谱法构建,通过采用混合器的二维接口和80μL以下的采样体积,可有效降低溶剂效应,实验也对第一、二维流速和梯度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HILIC和RP对人参皂苷的分离具有较好的正交性,通过所构建的online HILIC×RP-Q-orbitrap HRMS/MS系统,理论峰容量达到6879,有效峰容量为948,较第一维提升近7倍,同时减少色谱峰重叠而改善了MS和MS2谱图的质量,利于成分鉴定。结合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共从三七叶和花中鉴别得到111个人参皂苷,其中也发现5个化合物未被在相关三七叶和花中表征报道,并证实了苷元丙二酰化的皂苷结构类型及其质谱裂解特征,也为后期开展MS导向分离并快速制备相关化合物奠定基础。预实验显示三七水提液中非皂苷组分占47.34%,为表征分析该部位组分,本文第三章构建了基于石墨化碳色谱柱的离子对色谱串联电雾式检测器(CAD)方法。实验采用Retain PEP的SPE柱对水溶性非皂苷部位进行富集和制备,并对离子对试剂的种类(三氟乙酸、五氟丙酸和九氟戊酸)、用量以及梯度等色谱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采用聚类分析、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对比和评价三七根和根茎的化学差异。实验最终建立了三七水溶性非皂苷部分的指纹图谱和三七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三七根和根茎整体上化学组成相近,但部分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例差异较大,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方法(PLS-DA),确定了3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另采用所构建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也对三七、人参和西洋参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该部位在总体上化学特征较为相近,但三七中三七素的含量比人参和西洋参中高4.3倍以上,并导致二者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三七素和γ-氨基丁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相反,二者的量效对比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三种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取向。本文第四章对分别源于三七根和根茎部位的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剂的化学差异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综合采用反相色谱-电雾式检测(RPLC-CAD)、亲水相互作用色谱-紫外检测(HILIC-UV)以及前文所构建的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分析方法(2DLC-CAD),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表征血塞通与血栓通的化学差异;同时分别基于高分辨质谱(HRMS)和CAD检测器对差异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相对含量差异比较。在针对血塞通中间体、注射液及冻干粉针的化学一致性评价分析中,通过加热破坏试验,考察加热时间对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剂化学差异明显,共初步鉴别到17个差异成分,其中除了源于不同药材部位的3个差异成分外,其他14个差异化合物均是源于三七总皂苷的不同制备工艺。血塞通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结果表明血塞通注射液与中间体及其冻干粉针的相似度略低,加热破坏试验结果证实人参皂苷化合物间会发生相互转化,相对的消长变化量基本守恒。实验对其中变化明显的10个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定,并推断高温灭菌工艺下人参皂苷的糖基水解、苷元脱水等反应,是成分相互转化并导致注射液差异的内在原因。本论文不仅完善了三七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为规范药材不同部位及其总皂苷提取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期开展不同药材部位及其制剂的药效学差异对比研究和发现潜在活性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王小明[4](2019)在《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组前期应用“谱-效”关系对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清除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抗氧化能力和抗疲劳药效进行研究,得到两个有效组分分别为总苷类和多糖类成分,但两者的药效作用存在差异,而且这两类成分在本课题组较早的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中均发现其口服吸收不良、肠道吸收利用度差,因此,其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本论文通过化学成分定性、定量表征方法,结合药理学的药物代谢和药效学实验及代谢组学、高通量肠道菌群测序技术的应用,对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其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获得了这些成分在调节体力疲劳中的异常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紊乱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体力疲劳异常肠道菌群的正向调控作用,诠释了肉苁蓉抗疲劳的有效组分及药效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开发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1肉苁蓉提取物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采用UHPLC-Q/TOF HRMS技术对肉苁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在线快速鉴定,共鉴定44个化合物;首次综合高效凝胶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仪、离子色谱仪及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对肉苁蓉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单糖组成、部分酸水解成寡糖片段后的聚合度和序列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起其所含大分子多糖成分的表征体系,为后续开展肉苁蓉药材质量评价、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对肉苁蓉70%乙醇提取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基于UPLC-Q/TOF/MS和质量亏损过滤(MDF)策略鉴定代谢物,在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共鉴定出20个原形类成分,32个代谢物,血浆中包括13个入血原形类成分及16个代谢物,尿液中包括18个原形类成分及24个代谢物,粪便当中包括17个原形类成分及17个代谢物,表明其在体内经历了广泛地代谢,其代谢类型以水解、甲基化、磺酸化以及葡萄糖醛酸化等形式存在。体内代谢特征分析发现,粪便中检测到了大部分的苯乙醇苷类的原形类化合物以及包括母体化合物和水解产物在内的还原、甲基化及磺酸化等代谢产物,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口服吸收利用度低,与被肠道菌群代谢造成其低的肠道生物利用度有关。肉苁蓉中的主要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活化后共同起效,次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也是被代谢成苷元后吸收入血,初步阐明了肉苁蓉的体内代谢情况,为筛选其药效物质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和体外肠道菌群培养方法,进一步分别研究肉苁蓉中4个代表性苯乙醇苷化合物的体外菌群代谢情况,发现此类化合物极易发生糖苷键及酯键水解代谢,最终水解成其苷元羟基酪醇和咖啡酸。生成的降解代谢物会继续发生Ⅰ相、Ⅱ相代谢反应生成新代谢物,代谢位点主要在酚羟基结构单元上。证实了肠道菌群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此外,采用体外DPPH抗氧化实验对9个原形苷类化合物及代谢后生成的12个特征代谢物进行活性评价,进一步明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结构与邻二酚羟基结构有关。体内、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都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被肠道菌群代谢,产生了与原形成分相似活性的代谢产物苷元羟基酪醇和咖啡酸等酚酸类似物,吸收入血后协同发挥相应的药理效应。此外,应用UPLC-Q/Trap-MS/MS技术的多反应检测(MRM)模式,采用内标法建立了肉苁蓉中10个化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表明建立的定量方法灵敏、快速、可靠,结合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可更全面的用于肉苁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2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抗氧化作用的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多种药效学评价指标和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长期负重游泳导致体力疲劳模型的小鼠以及分别给予总苷、多糖以及总苷-多糖联合用药的药物治疗组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条件对不同极性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共鉴定27个与体力疲劳疾病最为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体内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及嘌呤、嘧啶核苷酸代谢途径紊乱,经研究总苷、多糖及两者合用用药治疗对机体疲劳的代谢组学产生的影响时发现,机体代谢轮廓上治疗后不同程度的偏离模型组趋于正常组,联合用药可回调的代谢物最多,其次为总苷和多糖组分,改善其相关代谢途径的紊乱,并结合抗疲劳相关的药效指标对肉苁蓉抗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3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及总有效组分的调控研究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体力疲劳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体力疲劳小鼠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门和属水平的结构组成均出现差异,表明这些肠道菌群可能在体力疲劳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总有效组分对体力疲劳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及绝大部分相关菌属紊乱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表明肉苁蓉总有效组分可对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行调控,从而发挥药效作用,但是仅限于菌群测序的初步研究结果还需要结合其它方法进一步深入验证。综上所述,本论文应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结合药效学、体内、外代谢及代谢组、肠道菌群调控,多层次、多角度地阐释了各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这些口服后低生物利用度、吸收不良但是具有显着活性的成分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的转化被活化发挥药效,还能够作用于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达到对机体产生调节的作用。

吴瑞军[5](2019)在《牛黄上清丸治疗实热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牛黄上清丸由人工牛黄、栀子、大黄等19味药材组成,具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效,为中医临床治疗实热证“上焦”之火的常用代表性方剂。作为大复方,其药效物质解析难度大,也制约着相关基础研究及药品质量控制。本研究以牛黄上清丸为对象,采用基于中医舌诊的实热证小鼠模型、基于微量热法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筛选模型,对牛黄上清丸治疗“上焦”之火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利用全二维液相色谱(LC×LC)技术建立其有效部位的多维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牛黄上清丸抗肺炎链球菌的活性部位进行多维谱-效关系分析,以确定抗菌的活性峰群,并采用MS方法对活性峰群进行鉴别;以探索建立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分析的方法,并阐明牛黄上清丸治疗实热证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牛黄上清丸(自制牛黄上清丸粉末)按极性分离成5%、30%、60%、95%乙醇部位,经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表明各部位的色谱峰重叠较少。采用以中医舌诊为观察指标的实热证小鼠模型对各部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0%乙醇部位为牛黄上清丸治疗实热证的药效部位。2.将市售10批次牛黄上清丸按上述方法获取四个部位,采用基于微量热法的抗肺炎链球菌的试验对各部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牛黄上清丸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以60%乙醇部位相对更强。进一步对10批次牛黄上清丸60%乙醇部位样品的抑菌作用分析表明,其抑菌强度为S7>S9>S10>S6>S8>S4>S2>S1>S3>S5。3.建立了基于LC×LC的三维指纹图谱的方法,其分离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一维液相色谱方法,峰容量显着提高。并分别获得自制牛黄上清丸粉末30%乙醇部位、市售10批次牛黄上清丸60%乙醇部位的三维指纹图谱。通过对比10批次牛黄上清丸60%乙醇部位的全二维等高线图、各色谱峰保留时间及紫外吸收特征,确定了17个共有峰(X1-X17)。4.采用PCA、OPLS、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0批次牛黄上清丸60%乙醇部位的三维指纹图谱与抗菌活性数据的谱-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X17、X14、X15和X10为抑菌主要活性峰群。对活性峰群采用LC×LC-TripleQuadrupole-MS与UPLC-Q-TOF-MS分析,并通过对照品验证,鉴定了其中的3个化学成分:黄芩素(X10)、汉黄芩素(X14)、甘草酸(X15)。结论:牛黄上清丸30%、60%乙醇洗脱部位分别为其清“上焦”之火(实热证小鼠模型)和抗肺炎链球菌(微量热法)的有效部位。其中,60%乙醇部位中的化合物X17(未知)、汉黄芩素(X14)、甘草酸(X15)、黄芩素(X10)可能是牛黄上清丸抑制肺炎链球菌生长的主要活性成分。基于LC×LC技术建立的三维指纹图谱的分离能力显着优于传统的一维液相色谱,结合PCA、OPLS、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及成分解析,可用于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的快速筛选鉴定。

徐巨才[6](2019)在《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食源性蛋白水解物分离及活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具有安全性高、易吸收、来源广等多种优点,越来越受到科研学者的关注。然而,受传统分离纯化技术效率限制,目前已报道的生物活性肽段序列很少,因此,发展一种可同时实现食源性蛋白水解物快速分离、活性肽段检测和结构鉴定的技术手段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探讨了肽分子在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2D-LC)中第一维凝胶色谱(SEC)和反相色谱(RPLC)的额外峰展宽情况,并对现有二维色谱峰检测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快速停流型SEC×RPLC-MS系统用于改善食源性蛋白水解物中肽段的分离和鉴定,与此同时,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停流型RPLC×SEC-MS/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系统,用于食源性蛋白水解物中活性肽段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构建了一种常规全自动停流型SEC×RPLC二维液相色谱,并系统研究了停流操作对停流型2D-LC中第一维SEC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在第一维SEC停流分析过程中的额外峰展宽极小,而小分子肽的额外峰展宽相对较大,但可通过调整其停流时间和分析温度对其进行控制,此外,停流位置和停流次数对样品在第一维SEC中的额外峰展宽影响极小。将该停流型SEC×RPLC应用于花生蛋白水解物的分离,获得了明显优于单维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其全二维分离峰容量高达504。(2)在停流型SEC×RPLC的基础上,将两个维度的色谱柱互换并对阀切换结构进行改良,进一步构建了一种可用于蛋白水解物分子量分析的常规停流型RPLC×SEC二维液相色谱,并系统性研究了第一维RPLC的额外峰展宽情况,结果表明:分子量较大或保留时间较长的物质在第一维RPLC中额外峰展宽均较小,仅有保留时间较短的小分子物质存在较为严重的额外峰展宽。将该停流型RPLC×SEC用于食源性蛋白水解物的分离分析,发现第一维RPLC分离可大大降低第二维SEC的分离难度,改善其分离效果。与停流型SEC×RPLC相比,停流型RPLC×SEC的全二维分离速度较慢且峰容量较低(仅为200左右),但该系统可用于测定第一维RPLC全流出组分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同时,还可用于更准确地测定第一维RPLC特定流出组分的分子量。(3)基于原两步检测法,对二维液相色谱峰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良。在新方法中,引入了保留时间判定和双向峰重叠判定,其中保留时间判定可根据第一维流出组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色谱峰偏移阈值,以适用于采用可变第二维液相色谱梯度的二维液相色谱峰检测,而双向峰重叠可支持设定峰宽对比高度,以减小峰拖尾对二维液相色谱峰检测的影响。新方法在常规分离、第一维欠采样和第二维采用可变梯度时所获得的复杂二维液相色谱数据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正确检测率均高于60%。与原Peters方法相比,新方法所得二维色谱峰检测的正确率至少提高了6%。(4)对常规停流型SEC×RPLC的第二维液相色谱(2D-LC)进行升级,构建了一种基于常规离子源的快速停流型SEC×RPLC-MS系统,并对其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于食源性蛋白水解物的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超高效UPLC SEC与HSS T3柱可作为食源性蛋白水解物二维分离的较优色谱柱对,结合进一步的进样量、组分转移体积及死体积优化,该二维色谱分离效果大大改善,峰容量高达1165,体现了其对复杂样品的强大分离能力。在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分离和鉴定试验中,快速停流型SEC×RPLC-MS的PSMs(母离子二级谱匹配数量)较传统1D-LC-MS提高了至少25%,MS2采集数量提高了至少两倍。将该系统进一步应用于大豆肽及酪蛋白水解物的肽段分离和鉴定,实际峰检测数量均超过200,PSMs鉴定量均超过9 k,而MS2采集量更是超过了50 k,充分展现了快速停流型SEC×RPLC-MS对食源性蛋白水解物的强大分离和鉴定能力。此外,通过将该鉴定结果与Biopep活性肽段数据库进行对比,快速地发现了酪蛋白水解物中的6条已知活性肽段,同时发现了大量包含活性片段的潜在生物活性肽段。(5)在常规停流型RPLC×SEC的基础上,对其停流型阀切换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并对其2D-LC进行升级,构建了停流型RPLC×SEC-MS/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系统。通过探讨反应环管路长短、DPPH·浓度、温度及甲酸添加量对第二维SEC-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的影响,确定了第二维SEC-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的适宜条件为:反应环10 m、DPPH·浓度200μM、温度40℃、甲酸添加量0.06%。通过谷胱甘肽标准品的停流型RPLC×SEC-MS/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充分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复杂混合标准品的分析,成功从复杂混标中鉴定到了具有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二肽GC和CW,并对上述两种二肽进行了验证,展示了该系统较强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刘铁[7](2019)在《时间分辨及化学计量学辅助荧光法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不仅在亚洲几个国家中的防病和治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良好疗效和低毒性,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声誉。通常,大多数中药是含有不同植物化学成分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只有少数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而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因地理来源、气候、栽培和收获时的生长阶段而异,从而改变其治疗效果。因此,为了保证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对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测定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中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是LC-MS。虽然其分析性能优异,但对目标物的分析往往是费力、相对昂贵和费时的。因此,发展更简单和更环保的方法,即不经分离和尽量减少使用有机溶剂,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光谱已经被认为是非常有用的绿色方法,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使用方便、仪器通用性强、分析速度快和对样本的无损性。然而,由于天然药物组分众多,且大多为未知成分,分析物与潜在干扰物之间通常会发生严重的光谱重叠,而导致测量数据的严重共线性。因此我们探索应用具有二阶优势的化学计量学算法来提高复杂样品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时间分辨荧光是分离荧光团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光谱重叠信号常常可以通过不同的荧光寿命进行分离。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可以帮助开发非破坏性的方法来确定化学成分。目前,尚未见利用荧光寿命分离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定的研究报道。本工作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的中药活性成分定性鉴定方法,以及基于激发-发射荧光(EEM)结合二阶校正的快速、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第一章概述本章介绍了解析复杂体系分析问题的最常用的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比如,二阶数据分析的标准方法,即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MCR-ALS(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ATLD(交替三线性分解)及其变体,以及U-PLS/RBL和N-PLS/RBL(结合残差双线性化的展开和多维偏最小二乘法)。详细讨论了一系列应用示例,主要是针对激发-发射荧光和时间分辨发射光谱(TRES)的数据。第二章同时测定知母中光谱重叠严重的新芒果苷和芒果苷的几种二阶算法的比较研究本工作主要基于荧光的高灵敏度和化学计量学校正算法的高选择性,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新芒果苷和芒果苷的更绿色环保的方法。我们首先比较了两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分析性能,包括三线性算法PARAFAC、ATLD、SWATLD(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和APTLD(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以及基于PLS的U-PLS/RBL和N-PLS/RBL。通过预测相对误差(REP%)、平均回收率(Rec%)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等统计学参数进行评价。对验证集的预测结果表明,三线性算法对新芒果苷的预测值令人满意,而芒果苷的预测值不能接受;而U-PLS和N-PLS对两种分析物的预测都非常成功。因此,选择U-和N-PLS/RBL同时测定复杂实际样本中的新芒果苷和芒果苷,其中U-PLS/RBL算法的结果最佳。最后,本法的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第三章化学计量学辅助激发-发射荧光同时测定秦皮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苷基于测定EEM和二阶校正数据处理,开发了一种不经色谱分离,而直接测定秦皮样本中光谱高度重叠的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苷的新方法。测定校正样、验证样和10个不同产地的秦皮样的激发-发射矩阵,其发射波长在420和550nm范围内,激发波长在300和410nm范围内。我们比较了二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分析性能,包括三线性算法和基于PLS的方法。评估的统计学参数包括解析光谱的质量(发射和激发光谱的相关系数,Rem和Rex)、预测浓度和标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预测相对误差(REP%)、平均回收率(Rec%)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值得注意,作为解析算法,两种三线性算法可以对验证样中的三种化合物的光谱进行正确分辨,而无需提供任何先验信息。定量结果表明,U-PLS/RBL和N-PLS/RBL性能最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相对预测误差小于3.2%,秦皮苷的相对预测误差小于5.5%。这说明使用潜在变量的算法,算法结构足够灵活,可以克服分析物之间高度光谱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U-PLS/RBL法来测定更复杂的实际样本,并通过用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法对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本实验过程简单,绿色环保,以及准确可靠,为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定量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方法。第四章时间分辨荧光和化学计量学辅助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时间分辨(寿命)荧光定性鉴定中药丁公藤中东莨菪内酯和东莨菪甙的新方法。由于分析物和干扰物之间存在显着的光谱重叠,首次提出在中药质量控制中使用更具选择性的时间分辨荧光进行定性鉴定。用FLS-980荧光光谱仪(爱丁堡)记录时间分辨荧光。荧光寿命和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的测量采用标准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法。通过爱丁堡提供的FLS-980解卷积软件,将荧光强度衰减曲线拟合为一到四个指数衰减。拟合的可靠性通过卡方值(χ2)和残差分布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纯分析物的所有荧光衰减曲线数据均符合单指数衰减,东莨菪内酯的荧光寿命为4.91±0.03 ns,而东莨菪甙的荧光寿命为2.14±0.03 ns。分析物的荧光寿命不依赖于发射波长和样品浓度。对测定的丁公藤提取液的时间分辨荧光衰减曲线(358.2 nm脉冲光激发,在430 nm记录荧光强度衰减曲线,因为430 nm处两者都能发光)进行指数拟合处理。用单指数拟合荧光衰减曲线的χ2值为9.55,用双指数拟合的χ2值为1.22,而三指数拟合的χ2值为1.19。我们确定采用两个寿命的指数衰减的拟合结果,因为此时的残差已经呈现出了均匀的分布。用两个指数衰减拟合函数求解的两个寿命值分别为4.88±0.04 ns和2.17±0.04 ns,这些数值与丁公藤中的活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东莨菪甙的实际寿命值吻合较好,表明成功实现了中药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当使用三组分拟合时,除了两种分析物之外,中药基体中还存在另一种寿命较长的组分,约为9.1±2.6 ns(但信号较低,强度占总强度约为2%),这导致χ2值略有下降。还采用时间分辨发射光谱TRES并结合二阶校正方法解析,成功实现了含有丁公藤等中草药的冯了性药酒和风痛药酒中东莨菪内酯的定量分析。本法的浓度预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的结果没有显着差异。因此,本文提出的利用时间分辨荧光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的定性分析,及TRES结合二阶校正进行中药复杂体系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中药色谱法提供了合适的替代方法。

刘志[8](2017)在《化学计量学辅助高阶仪器用于复杂体系目标和非目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分析手段的仪器化和分析对象的复杂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分析化学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数据海啸”时代,应运而生的化学计量学为应对“数据海啸”的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通过解析高阶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从错综复杂但信息丰富的化学量测数据中提取出人们所需的有用信息。化学多元校正与分辨方法与现代高阶仪器量测数据相结合,利用灵巧的“数学分离”替代或增强传统的“物理或/和化学分离”,发展高效、绿色的分析方法和策略用于复杂未知体系中目标分析物的精准定量分析以获取显着的“二阶或更高阶优势”,避免或简化费时费力的样品预处理过程,排除未知的背景基质干扰的影响,真正意义上实现未知干扰共存下目标分析物的直接快速同时精准定量。近年来,该分析策略受到越来越多认可并被广泛用于食品、环境、医药及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此外,利用具有“二阶或高阶优势”的化学多元校正与分辨方法解析高阶数据时分解结果具有相对唯一性的特征,可以直接从动态复杂体系中直接提取出未知但感兴趣动态因素的变动规律(如含量变化和动力学趋势等)及相应的结构信息。这种非目标分析的分析策略为未知复杂体系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药代动力学探索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等提供实用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和工具。基于此,本论文探索了化学多元校正与分辨方法结合高阶仪器量测数据用于复杂体系中目标和非目标分析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项工作:第一部分化学多维校正结合各种高阶仪器量测数据用于复杂体系中目标分析物的快速同时精准定量分析在第2章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化学计量学辅助的分析策略,即通过基于自加权交替归一残差拟合(SWANRF)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结合光化学衍生(PD)增强的激发-发射矩阵荧光(EEM)检测用于多种复杂食物体系(包括谷物、蜂蜜和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G1(AFG1)快速同时精准定量分析。通过结合SWANRF算法所具有的显着“二阶优势”与光化学衍生增强的荧光检测超高的灵敏度,在无需对样本进行复杂的多步纯化及费时费力的色谱分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成功地从严重干扰的环境中将痕量感兴趣分析物的明确定性定量信息提取出来。因此,该分析策略能够避免繁琐的样本预处理过程中导致两种目标分析物的损失,显着地减少整体分析时间和费用,同时获得精准的定量结果(平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s)(AFB1 为 93.5±6.6%-102.8±4.0%;AFG1 为96.4±3.6%-107.2±6.0%)以及极低的检测限(LODs)(AFB1 为 0.12-0.21 ngmL-1;AFG1为0.27-0.75 ngmL-1)。此外,该分析策略在所有食品体系中的定量结果都全面的与IAC纯化结合标准的LC-ESI+-MS方法作对比,结果进一步证实SWANRF辅助的EEMs方法可作为一个有前景的替代分析策略用于霉毒素实验室中多个黄曲霉毒素的痕量分析,为开发霉毒素便携式实时检测装置提供理论基础。在第3章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化学计量学辅助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方法(HPLC-DAD)用于快速、同时地测定中药长春花和人血清样中的长春碱(VIN)、长春新碱(VCR)、文多灵(VDL)、长春质碱(CAT)和育享宾(YHB)。借助于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所具有的显着“二阶优势”,即使在有严重的峰重叠和未知干扰共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五个感兴趣组分的精准分辨和快速测定。该方法省去了繁琐且费时费力的样本预处理过程,避免了复杂的色谱全分离步骤,只需在简单的等度分离条件(含0.2%甲酸的乙腈/水,37:63,v/v)下,在7.5 min内将五种感兴趣组分能够快速洗脱出来。通过计算该方法定量五种生物碱的线性相关系数(R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等统计学参数来验证其准确度和可靠性。在中药长春花和人血清样中,五种长春花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7.1-101.9%和98.8-103%之间,检测限(LODs)在12.4-27.2 ng mL-1和29.5-49.3 ng mL-1之间。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析策略为快速同时精准地监测中药长春花的质量和临床上血药浓度提供了一个高效实用的方法。在第4章中,提出一种采用交替三线分解(ATLD)辅助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的分析策略用于直接快速同时准确地测定红葡萄酒复杂体系中十三种酚类化合物。该方法可以省去繁琐的预处理过程,所有分析物只需在简单的梯度洗脱条件下在7.5 min内快速洗脱出来,并通过在多通道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窗口中进行检测。借助于ATLD算法所具有的显着“二阶优势”,传统HPLC方法中四个常见的问题(即溶剂峰、峰重叠、未知干扰和基线漂移)可以进行数学校准,目标分析物的“纯信号”可以直接地从严重干扰但信息量丰富的三维HPLC-DAD数据中提取出来。这一策略避免了样本预处理过程导致的感兴趣分析物的损失,从而显着地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通过计算十三种酚类目标分析物的验证参数,即回收率(97.7-104%)、精密度(RSD<7.1%),基体效应、检测限(LODs,0.02-0.27 μgmL-1)和定量限(LOQs,0.06-0.82 μgmL-1)并进一步通过标准的LC-MS/MS方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接着,基于该方法获取的葡萄酒中十三个酚类化合物的定量指标,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的模式识别方法鉴别不同酿造年份(2014-2016年)的葡萄酒,判别准确度高达90%以上,这证明了该化学计量学辅助的HPLC-DAD策略是一种直接准确地测定葡萄酒复杂体系中酚类成分含量并用于葡萄酒酿造年份鉴定的高效的实用方法。在第5章中,霉毒素是一类常常自然出现在发霉的食品尤其是谷物类中的高致癌性物质。在本文中,开发了一种化学计量学辅助的分析策略,即联用液相色谱-全扫描模式质谱(LC-MS)检测和基于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用于直接快速、去干扰地测定复杂谷物体系中的多类受管控的霉毒素,样本只需简单的一步超声辅助提取预处理。十个不同性质的霉毒素在简单的色谱梯度条件下,在9.0 min内被快速的洗脱出来,通过沿色谱保留时间分段的电压进行碎裂,并在全扫描模式下选择的质谱窗口中检测全部碎片离子。借助于ATLD算法所具有的显着“二阶优势”,LC-MS图谱信息中存在的共流出峰,未知干扰及基线漂移问题能够被数学地分辨并去除,因此,目标分析物的“纯信号”能够从严重干扰的信息中成功提取出来。该分析策略省略了繁琐且费时费力的物理或/和化学分离步骤,避免了霉毒素的损失从而显着地提高了霉毒素痕量分析的准确度。十种霉毒素在两种复杂的谷物体系(玉米和大米)中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3.8-109%,标准偏差低于9.8%,检测限(LODs)范围为0.01-1.17 μg kg-1。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同一批次的样本用复杂的免疫柱(IAC)纯化结合标准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进行分析,对两种方法在两个谷物中十种霉素素定量结果的椭圆置信区间(EJCR)测试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取更高的分析精度。因此,该分析策略能被作为一种用于简单快速精准定量测定复杂谷物样本中多类霉毒素的极有前景的替代方法。第二部分化学多维校正结合各种高阶仪器量测数据用于复杂动态体系中的非目标分析在第6章中,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解析二维HPLC-DAD指纹图谱数据的模式识别策略用于不同品种蜂胶的鉴别。通过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相对唯一性地分解样本的三维数据,能够从严重干扰但信息更加丰富的二维指纹图谱中提取出样本间具有差异组分的纯轮廓,包括归一化的色谱矩阵A、归一化的光谱矩阵B和相对浓度矩阵C,这就是所谓的“二阶优势”。利用获得的组分的纯轮廓重构的样本高分辨率一维指纹图谱,不仅实现了对低分辨率的二维HPLC-DAD指纹图谱在色谱维上的延展,而且在不损失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光谱维信息的压缩,同时去除了样本间的共因子,包括不具有差异的组分,溶剂峰干扰及基线漂移。对比基于传统的单波长色谱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方法,新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色谱分离的难度,减少样本分析时间,通过对低分辨率的HPLC-DAD二维指纹图谱进行高效、绿色的“数学分离”,不仅显着提升了色谱分离的分辨率,同时全面浓缩了样本多波长的光谱信息,从而提高模式识别的准确度。利用该策略尝试对不同国家(中国、巴西和日本)不同品种的94个蜂胶样本的二维指纹图谱进行解析,获取的高分辨一维指纹图谱分别用于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的线性判别分析,其中线性判别准确度高达96.6%以上,误判率低于3.2%,准确性远高于传统的基于单波长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方法。因此,该策略对于当前复杂蜂胶体系的品种真实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和精准的鉴别工具,也有望成为其它复杂食品体系质量评估的一种可用的替代方法。在第7章中,动态复杂体系中具有生物活性标志物的筛选及其结构鉴定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点。在本文中,一种化学计量学辅助的液相色谱-全扫描质谱(LC-MS)分析策略被开发用于蜂胶中黄酮类生物降解过程中的活性标志物的非目标筛选及其结构鉴定。通过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相对唯一性地解析蜂胶中黄酮类生物降解过程的三维实时LC-MS检测数据,能够从严重干扰但信息丰富的LC-MS轮廓中分辨出生物降解组分的“纯信号”,包括归一化的色谱、归一化的质谱和降解动力学趋势,这就是所谓的“二阶优势”。而非生物活性的组分及基线干扰信号被拟合成未知的共因子,通过差异性判别分析而去除。不同于以往生物活性标志物的静态筛选方法,该非目标分析策略直接着眼于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利用高效、绿色的“数学分离”增强传统的“物理/化学分离”,深度挖掘体系动态信息,同时屏蔽非动态信息,借助算法分辨的“纯信号”,能够同步实现动态复杂体系中未知生物活性组分的选择性色谱采集、分子结构表征及动力学研究,显着提升复杂体系中未知生物活性标志物的筛选准确度和效率,该策略为分析工作者探索复杂未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王彩虹[9](2017)在《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简称多成分药代)是中医药理论和作用机制阐明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中药成分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1)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体内代谢多样化,使得体内成分的结构鉴定困难;(2)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标化合物不明确、在中药及生物样本浓度低、内源性基质和组分之间干扰大、对照品缺乏,导致中药多成分检测和定量方法的建立困难;(3)药效指标不统一、有效成分不明确,导致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的综合评价和应用不充分。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定性分析中药体内多成分,灵敏、快速、准确、宽动态范围的定量分析中药体内多成分,建立符合中医治病整体观的更深层次和更广视角的新策略,为符合中医理论的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数据。本论文针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分别选择了巫山淫羊藿、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和二仙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开展了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所需分析新技术和新策略的研究工作。论文第一部分针对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缺乏体内成分及其代谢物对照品的瓶颈问题,探索性地基于体内主要成分代谢途径的全面诠释,建立多成分药代指标成分的研究策略。该策略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质谱联用方法(HPLC-HRMSn)和质谱树状图相似度过滤(MTSF)技术对淫羊藿5个主要异戊烯基黄酮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基于体内代谢物的鉴定结果推断5种主要异戊烯基黄酮的代谢途径,将血浆中主要暴露的14个原型成分和葡萄糖醛酸代谢物选为潜在的药代指标成分,作为测定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HPLC-MS/MS),初步研究了 5种主要异戊烯基黄酮灌胃给予大鼠后,这14个体内成分在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特征;由于葡萄糖醛酸结合型代谢物没有对照品,因此采用酶水解的方法将血浆样本中的这14个体内成分转化为有对照品、且存在代谢转化关系的10个潜在药代指标成分作为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了 HPLC-MS/MS分析方法:在色谱分离方面,通过优化两种流动相的比例和混合时间,在二元液相泵上实现了四元流动相的分离效果,消除了朝藿定A-C/淫羊藿苷的cross-talk和淫羊藿素的基质效应;在质谱检测方面,采用分段多反应监测模式,缩短了质谱的duty cycle,从而增加了方法的灵敏度。所建立的方法经过了方法验证,能够满足生物样品分析,并被应用于研究5种主要异戊烯基黄酮和巫山淫羊藿灌胃给予大鼠后,10个潜在的药代指标成分在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特征;采用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分析法对酶水解前后血浆中测得的指标成分的浓度随给药时间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素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型代谢物是巫山淫羊藿灌胃给药后,异戊烯基黄酮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另外,酶水解血浆中的总淫羊藿素水平能够同时反映异戊烯基黄酮在体内的暴露量和动态变化。因此,具有高暴露量和较好相关性(r>0.5)的淫羊藿素可以作为巫山淫羊藿异戊烯基黄酮的药代指标成分。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淫羊藿素的药代特征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大鼠体内巫山淫羊藿的暴露量。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酶水解血浆中的淫羊藿素可以作为巫山淫羊藿中异戊烯基黄酮的药代指标成分。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中药复方小续命汤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组(AF-XXMD)的多成分药代。采用HPLC-HRMSn方法和MTSF技术分析和鉴定AF-XXMD中68种化学成分,对大鼠血浆和脑内高暴露水平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药理活性,选择大鼠血浆和脑组织21个高暴露且预测有活性的化合物作为药代指标成分,建立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RLC-MS/MS)。前处理方法通过添加抗坏血酸保护血浆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不被氧化,通过脂质预处理柱除去磷脂,以消除血浆和脑组织中甘草酸的基质效应;色谱分离采用RRLC法,可实现3对同分异构体的基线分离;质谱检测采用分时间段的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并通过添加微量的甲酸铵(0.08mmol l-1)提高各化合物的质谱响应。对所建方法进行了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技术要求,满足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采用正常大鼠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导致的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灌胃给予AF-XXMD,比较研究了 21个指标成分的血浆和靶器官脑的药动学特征和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脑缺血病理模型下AF-XXMD的药代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包括血脑透过率、脑部动态变化、脑部暴露量和脑组织不同部位分布。慢性脑缺血大鼠灌胃给予AF-XXMD后最主要的化合物是黄酮和色原酮类化合物,而脑部最主要的化合物为色原酮和生物碱类化合物。AF-XXMD对慢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与色原酮、黄酮和生物碱类化合物作用于多个靶点和多条代谢通路有关。论文第三部分以中药复方二仙汤为研究对象,整合中药复方中化合物的识别与鉴定、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的技术与方法,从中医药治病整体观角度,探索中药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包括来源于中药的外源性成分、被中药扰动的机体内源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和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和策略。首先,我们建立了快速识别与鉴定中药复方中未知化合物的新策略。这个新策略能够快速识别候选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并为结构鉴定提供有效的线索。这个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步:1、建立了 HPLC-HRMSn的中药成分的分析方法,获得高分辨质量数和多级质谱数据,利用MTSF技术,识别潜在化合物并获得其母核信息;2、基于保留时间和高分辨质量数,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潜在化合物按类别进行分类;3、将MTSF技术和判别分析方法获得的潜在化合物的结构母核信息进行匹配,母核信息一致的潜在化合物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4、基于同位素分布数据对鉴定的候选化合物结构进行确证。这个新策略能够在MTSF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排除约41%的不相关离子信息,同时还能够提供553个候选化合物的准确结构类型信息,最终鉴定出71个化合物。以鉴定的71个化合物为模板,基于MTSF技术,我们从二仙汤灌胃给药后的大鼠血浆、尿、粪、胆汁中鉴定出13个原型成分和150个代谢物。其次,我们建立了高通量不同官能团类型甾体激素的UH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实现了一份生物样本一次分析中,同时进行羰基和酚羟基甾体激素的衍生化分析。所建立的方法仅需要500 μL血清样本,可在单次运行时间28 min内定量分析20个甾体激素类化合物。该方法首先采用液液萃取技术从生物样本中提取甾体激素,紧接着进行离线的吉拉德P衍生化,然后采用自动化的进样程序自动吸取两次样本:第一次将吉拉德P衍生化的羰基类甾体激素加载到色谱柱上;第二次使甾体激素在进样针中进行丹磺酰氯的在线衍生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再将丹磺酰氯衍生化的酚羟基类甾体激素加载到色谱柱上。与此同时,质谱切换阀与进样程序密切配合,以导入衍生化的甾体激素和去除多余的衍生化试剂,而后质谱对导入的两种类型的甾体激素衍生化产物按顺序分别进行分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2~400 pg/mL,相关系数r值均高于0.988,最低定量限范围为2~4 pg/mL,各化合物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不大于20%,准确度在80~120%之间,完全能够满足生物样本中甾体激素的分析要求。再次,基于脂质组学开展了二仙汤对不同绝经阶段双侧去卵巢大鼠的调节作用研究,设置了假手术组、双侧去卵巢模型组、模型给予二仙汤组和模型给予尼尔雌醇组。将体重、血脂指标(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和肝脏油红O染色切片检查作为药效学指标,评价二仙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药效学。在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基于建立的激素、脂质和鞘脂组学分析平台,结合统计学方法,开展脂质代谢组学研究;研究去卵巢大鼠血浆和肝组织紊乱的脂质代谢特征,以及二仙汤干预后不同绝经阶段去卵巢大鼠血浆和肝组织紊乱的脂质代谢特征,基于脂质合成与代谢通路,系统诠释了二仙汤调节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并研究不同绝经阶段病理变化和二仙汤治疗的特点。结果表明,二仙汤能有效调节双侧去卵巢引起的甾体激素和脂质的合成与代谢紊乱,其中以给药后4周发现的能够同时指征双侧去卵巢模型脂代谢紊乱和二仙汤调节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数量最多,包括血浆中15种甘油酯、10种磷脂酰甘油酯和4种甾体激素,肝脏中8种甘油酯和10种磷脂酰甘油酯。除此之外,基于不同绝经阶段发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数量、种类、重复出现的生物标志物等研究,发现二仙汤的调节作用与时间密切相关。最后,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对二仙汤进入体内的主要成分进行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出导致代谢通路变化的潜在药效物质,构建与药效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和外源性中药成分之间的关系(物质基础),并采用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验证了二仙汤参与调节血浆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合成通路,进一步揭示了二仙汤调节双侧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紊乱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二仙汤的作用机制。

徐小娜[10](2010)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文中认为当前的中药现代化是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重新崇尚回归自然及我国对外开放,面向全球的大环境下的又一次新的浪潮。尽管中药所含物质群非常复杂,但联用仪器和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快速发展为中药这一复杂体系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在国际上已广泛达成共识,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是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本论文以实际中药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HPLC-DAD和GC-MS联用技术,结合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为中药质量控制及药理、药效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论述了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状况,中药指纹图谱,现代分析技术以及化学计量学解析分辨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内容。第二部分为HPLC-DAD联用技术和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枳实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中,第二章详细地阐述了枳实中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样品提取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成分分析,尤其是活性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首次将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 HELP)用于枳实二维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中重叠色谱峰的解析;相似度比较分析法(Similarity comparative analysis,SCA)用于12批枳实的分析等。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将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用于不同来源的38个枳实样本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对两类样本的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及可疑样本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对活性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药(材)由于来源复杂(如产地)、采集时间、炮制方法、储存条件、储存年限等不同,使得其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特别是活性化合物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有关部门应趁早采取措施,规范药材中那些已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和含量指标;对中药材进行分类研究时,以完整的色谱指纹图谱数据做输入变量比以少数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做输入变量更能彰显样本所包含的化学物质的全部信息及发现可疑样本。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相结合是科学的、全面的,有利于中药质量控制。第三部分为三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用于药对紫苏-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四章)。在这一部分中,详细地论述了三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交替移动窗口因子法(Alternative moving window factor analysis, AMWFA)、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和选择性离子分析法(Selective ion analysis, SIA);首次同时运用上述三种分辨方法解析药对紫苏-藿香及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GC-MS数据;此外,计算程序升温保留指数(Temperature-programmed retention indices, PTRIs),用来辅助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所获结果表明,综合运用此三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能比较全面地对中药的挥发油成分进行解析,鉴定出更多的组份,使定性定量分析更准确。比较分析药对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发现药对紫苏-藿香的挥发油成分的总数目略小于两个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的数目之和,药对挥发性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均来自两单味药。所得结果为探索该药对的药理作用及其与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为复方中药研究提供新思路。第四部分为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用于不同药用部位的厚朴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五章)。首次利用HELP法对湖南产凹叶厚朴的不同药用部位(干皮、枝皮和根皮)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数据进行解析。同时,计算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s),提高定性分析的可靠性。结果:从厚朴干皮、枝皮和根皮的挥发油成分中分别定性出90,82和76种化合物,三者共有组分50个;首次在该药材的挥发油成分中同时定性、(半)定量分析了桉油醇的三种同分异体(α-,β-和γ-);比较分析表明,厚朴干皮、根皮和枝皮的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本部分内容为厚朴药材资源的合理使用及药理药效研究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为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和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用于化湿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六章)。运用HELP法和AMWFA法,首次对五种常用化湿药(砂仁、苍术、藿香、佩兰和厚朴)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s)辅助定性。分析五种化湿药挥发油成分中的共有组分、主要成分及活性成分,比较分析它们挥发油成分的异同,对化湿药进行释义,为深入该类中药的药理、药效研究和诠释中药的分类打下基础。本论文将二维色谱联用技术和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与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相结合,对中药枳实、药对紫苏-藿香、厚朴及常用五种化湿药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充分展现了这种结合在中药研究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二、重叠分辨图法用于中药组分的制备HPLC分离条件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叠分辨图法用于中药组分的制备HPLC分离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多维校正及高维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创新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
    1.2 化学多维校正
        1.2.1 仪器响应数据的结构
        1.2.2 二阶(三维)校正的模型和算法
        1.2.3 三阶(四维)校正的模型和算法
        1.2.4 四阶(五维)校正和更高阶(维)校正的模型和算法
        1.2.5 用于多维校正的免费软件及工具包
        1.2.6 基于多线性成分模型的多维校正算法的特征和优势
        1.2.7 多维校正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1.2.8 多维校正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1.3 化学模式识别
        1.3.1 有监督的模式识别
        1.3.2 无监督的模式识别
        1.3.3 化学高维模式识别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化学计量学数学分离的HPLC-DAD方法快速测定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的十二种多酚类化合物
    2.1 前言
    2.2 理论部分
        2.2.1 用于HPLC-DAD分析的三线性成分模型
        2.2.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2.2.3 品质因子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3.2 样本预处理
        2.3.3 色谱仪器和条件
        2.3.4 传统HPLC方法比较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原始数据分析及数据分段
        2.4.2 色谱分析中非三线性因素的影响
        2.4.3 ATLD算法分解三维数据阵列
        2.4.4 ATLD辅助的HPLC-DAD方法的定量预测结果
        2.4.5 方法验证
    2.5 小结
第3章 二阶校正辅助HPLC-DAD筛查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甾体抗炎药类非法添加物
    3.1 前言
    3.2 理论部分
        3.2.1 用于HPLC-DAD分析的三线性成分模型
        3.2.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3.2.3 品质因子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试剂和溶液
        3.3.2 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预处理
        3.3.3 样本配制
        3.3.4 色谱仪器和条件
        3.3.5 传统的HPLC方法验证
        3.3.6 程序和软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原始数据分析
        3.4.2 色谱分析中非三线性因素的影响
        3.4.3 数据预处理及建模
        3.4.4 ATLD算法分解三维数据阵列
        3.4.5 方法验证
        3.4.6 真实样本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一种简单并可直接建模具有时间漂移二阶色谱数据的二阶校正算法
    4.1 前言
    4.2 理论部分
        4.2.1 处理二阶色谱数据的常用模型
        4.2.2 ATLD-MCR
    4.3 实验部分
        4.3.1 数据模拟
        4.3.2 半模拟的LC-MS数据集
        4.3.3 真实的HPLC-DAD数据集
        4.3.4 程序和软件
    4.4 结果和讨论
        4.4.1 模拟数据集分析
        4.4.2 半模拟的LC-MS数据集分析
        4.4.3 真实的HPLC-DAD数据集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一种新颖的四维组合算法用于四维校正
    5.1 前言
    5.2 理论部分
        5.2.1 四线性成分模型
        5.2.2 四维平行因子分析
        5.2.3 交替四线性分解算法
        5.2.4 四维组合算法
    5.3 实验部分
        5.3.1 模拟的四维数据阵列
        5.3.2 真实四维数据阵列
        5.3.3 程序和软件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模拟数据分析
        5.4.2 真实数据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结合化学计量学策略快速鉴定和定量山茶油中的廉价植物油掺假
    6.1 前言
    6.2 理论部分
        6.2.1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6.2.2 线性判别分析(LDA)
        6.2.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6.2.4 N维偏最小二乘(N-PLS)模型
        6.2.5 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
        6.2.6 相关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参数选择
    6.3 实验部分
        6.3.1 油样本
        6.3.2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选择
        6.3.3 实验仪器和条件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油样本的光谱及其预处理
        6.4.2 PARAFAC建模
        6.4.3 模型1:CAO与其它植物油的分类
        6.4.4 模型2:CAO与单种特定油掺假CAO的分类
        6.4.5 模型3:CAO与多成分掺假CAO的分类
        6.4.6 N-PLS回归预测山茶油中的掺假水平
        6.4.7 样本外检验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2)Tchebichef矩方法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及相关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化学计量学引论
        1.1.1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1.1.2 多维校正在复杂化学体系中的应用
    1.2 矩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化学图谱中的应用
        1.2.1 矩方法的发展
        1.2.2 矩方法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2.3 矩方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3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
    1.4 本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太赫兹光谱结合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定量分析谷子基质中的三种氨基酸
    2.1 引言
    2.2 实验与方法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样品制备
        2.2.3 三个性质参数提取
    2.3 分析方法
        2.3.1 样品的化学图谱
        2.3.2 TMs的计算
    2.4 模型及其评价
        2.4.1 逐步回归建模
        2.4.2 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和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方法
        2.4.3 模型评价
    2.5 结果讨论
        2.5.1 THz光谱和TMs
        2.5.2 线性模型及其评价
        2.5.3 TMs方法与传统方法(PLS和 N-PLS)的比较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PLC-DAD光谱结合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快速定量分析两种食品基质中的农药
    3.1 引言
    3.2 材料与实验
        3.2.1 试剂
        3.2.2 仪器参数和状态
        3.2.3 样品制备
        3.2.4 测试集标准溶液的配制
    3.3 数据与分析方法
        3.3.1 数据获取
        3.3.2 分析方法
    3.4 线性模型及评价
    3.5 结果与讨论
        3.5.1 色谱图和TMs
        3.5.2 模型和性能参数
        3.5.3 数据分布
        3.5.4 与传统方法(N-PLS和 MCR-ALS)的比较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PLC-DAD光谱结合Tchebichef图像矩方法快速定量分析中药中8种主要活性成分
    4.1 引言
    4.2 试剂与实验
        4.2.1 试剂和实际样品
        4.2.2 仪器和色谱参数
        4.2.3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制备
    4.3 数据与化学计量学方法
        4.3.1 数据
        4.3.2 化学计量学方法
        4.3.3 线性模型及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HPLC-DAD谱和TMs
        4.4.2 线性模型及其评价
        4.4.3 TMs方法与传统方法(N-PLS和 MCR-ALS)的比较
        4.4.4 复方制剂样品的分析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Tchebichef图像矩的拓展
    5.1 引言
    5.2 分析方法
        5.2.1 TMs的计算
        5.2.2 Tchebichef一阶曲线矩的计算
        5.2.3 Tchebichef三阶立方矩的计算
    5.3 数值实验及评价
        5.3.1 数据集I UV-Vis数据集
        5.3.2 数据集II NIR数据集
    5.4 二维矩阵数据与自构建三维矩阵数据的矩值比较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Tchebichef三阶立方矩方法的应用初试
    6.1 引言
    6.2 分析方法
        6.2.1 Tchebichef立方矩的计算
        6.2.2 模型及其评价
    6.3 数据集
        6.3.1 数据集I EEM-动力学数据集
        6.3.2 数据集II LC-EEM-NMR数据集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数据集I
        6.4.2 数据集II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三七不同药用部位及其制剂化学成分差异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ABBREVIATIONS)
引言
第一章 三七根和根茎中皂苷类成分差异表征
    第一节 三七皂苷类特征指纹图谱及其差异标志物的快速识别
        1 仪器与试剂
        2 对照品和样品
        3 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
        4 样品溶液制备方法
        5 数据处理
        6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差异标志物的确认
        1 仪器与试剂
        2 对照品和样品
        3 样品溶液制备方法
        4 数据处理
        5 色谱和质谱条件
        6 样品分析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三七药材品质评价方法建立
        1 仪器与试剂
        2 对照品和样品
        3 对照品和样品溶液制备
        4 色谱和质谱条件
        5 分析结果与讨论
        6 样品测定
    小结
第二章 三七地上部分叶、花化学成分表征分析
    第一节 HILIC×RP-HRMS方法构建和评价
        1 主要仪器及试药
        2 色谱条件
        3 样品溶液制备
        4 数据分析
        5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三七叶、花中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小结
第三章 三七及人参、西洋参水溶性非皂苷类成分差异表征
    第一节 水溶性非皂苷部位指纹图谱及三七素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2 对照品和样品溶液制备
        3 色谱条件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三七根和根茎的水溶性非皂苷部位的指纹图谱分析
        1 三七根和根茎水溶性非皂苷部位相似性评价
        2 三七根和根茎水溶性非皂苷部位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三七及人参、西洋参的水溶性非皂苷部位的表征分析
        1 指纹图谱分析
        2 三七素含量测定
    小结
第四章 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剂的化学差异表征
    第一节 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剂化学差异表征分析
        1 化学表征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2 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剂化学差异及其差异成分定性
    第二节 血塞通注射剂的化学一致性评价
        1 血塞通注射液与中间体、冻干粉针的差异分析
        2 加热灭菌过程对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小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三七化学表征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

(4)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抗疲劳作用研究及评价现状
    第二节 植物多糖的检测方法及分析应用
    第三节 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肉苁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肉苁蓉提取物中苷类及多糖成分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 肉苁蓉提取物中苷类及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三章 肉苁蓉提取物的药效学及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第一节 肉苁蓉提取物缓解小鼠体力疲劳作用研究
    第二节 肉苁蓉提取物的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第四章 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体力疲劳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第二节 体力疲劳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三节 肉苁蓉有效组分缓解体力疲劳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第五章 肉苁蓉总有效组分与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苯乙醇苷化合物的体外肠道菌群代谢研究及清除DPPH体外抗氧化评价
    第二节 体力疲劳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肉苁蓉总有效组分的调控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牛黄上清丸治疗实热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
        1.1 牛黄上清丸处方药材的成分
        1.2 牛黄上清丸复方的成分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2.2 抗菌作用
        2.3 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2.4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2.5 其他
    3.临床研究
        3.1 治疗作用
        3.2 副作用
    4 质量控制研究
        4.1 复方中各药材的单、多指标成分检测
        4.2 有害物质检测
    5 总结与展望
第一章 牛黄上清丸不同洗脱部位对实热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动物
        1.3 药材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小鼠实热证造模药的制备
        2.2 牛黄上清丸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位的制备
        2.3 牛黄上清丸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位的UPLC分析
        2.4 牛黄上清丸总提物及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位对实热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2 牛黄上清丸的“分而治之”
        3.3 实热证小鼠模型的舌象诊断
    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微量热法的牛黄上清丸不同洗脱部位的抑菌作用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牛黄上清丸不同极性成分段的制备
        2.2 供试菌悬液的制备
        2.3 牛黄上清丸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位样品的UPLC分析
        2.4 肺炎链球菌在牛黄上清丸作用下生物热活性的测定
        2.5 定量热动力学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全二维液相色谱的牛黄上清丸30%、60%乙醇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2 全二维液相色谱方法的建立
        2.3 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2.4 全二维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3 讨论
        3.1 全二维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3.2 全二维液相色谱较一维液相色谱的优势
        3.3 指纹图谱的获取
    4 小结
第四章 全二维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微量热法筛选牛黄上清丸的抗菌活性成分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2.1 10 批次牛黄上清丸60%乙醇部位全二维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共有峰的确定
        2.2 基于微量热法的10 批次牛黄上清丸60%乙醇部位的抑菌作用
        2.3 谱效关系分析
        2.4 共有峰的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表

(6)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食源性蛋白水解物分离及活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食源性蛋白水解物的色谱分离技术
        1.2.1 凝胶色谱(SEC)
        1.2.2 离子交换色谱(IEC)
        1.2.3 反相液相色谱(RPLC)
        1.2.4 亲水作用色谱(HILIC)
        1.2.5 其他单维色谱分离技术
        1.2.6 多维色谱分离技术
    1.3 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
        1.3.1 二维液相色谱发展历史
        1.3.2 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分类
        1.3.3 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
    1.4 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效果评价
        1.4.1 正交度
        1.4.2 峰容量评价
        1.4.3 实际峰检测数量
    1.5 二维液相色谱的应用
        1.5.1 二维液相色谱在常规分析中的应用
        1.5.2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1.5.3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在线活性检测联用分析
    1.6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第一维SEC中的额外峰展宽研究及常规停流型SEC×RPLC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2 样品制备方法
        2.2.3 一维停流型SEC系统
        2.2.4 停流型SEC×RPLC二维液相色谱系统
    2.3 理论部分
        2.3.1 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中第一维色谱肽分子的扩散分析
        2.3.2 停流操作所导致的额外色谱峰展宽
        2.3.3 停流分析过程中样品通过色谱柱所需的总时间与停流次数的关系
        2.3.4 停流分析下第一维SEC分离柱效的评价
        2.3.5 峰容量
        2.3.6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停流时间对不同样品分子额外峰展宽的影响
        2.4.2 色谱峰停流位置对额外展宽的影响
        2.4.3 停流次数对色谱峰额外展宽的影响
        2.4.4 色谱柱分析温度对色谱峰额外展宽的影响
        2.4.5 对目标物质的停流型分析
        2.4.6 停流型SEC×RPLC二维液相色谱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第一维RPLC中的额外峰展宽研究及常规停流型RPLC×SEC在肽分子量测定中的应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2 标准溶液及样品制备方法
        3.2.3 仪器及色谱分析方法
        3.2.4 停流型RPLC中肽分子的额外峰展宽
        3.2.5 停流型RPLC的分离效果评价
        3.2.6 二维色谱峰容量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停流型RPLC中肽分子量大小对额外峰展宽的影响
        3.3.2 停流型RPLC中样品保留时间对额外峰展宽的影响
        3.3.3 流速对停流型RPLC额外峰展宽的影响
        3.3.4 柱温对停流型RPLC的影响
        3.3.5 第二维SEC分离的分子量标准曲线
        3.3.6 停流型中心切割分析
        3.3.7 停流型全二维色谱分析
        3.3.8 停流型RPLC×SEC和停流型SEC×RPLC二维液相色谱的对比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维液相色谱峰的两步检测法改进研究
    4.1 前言
    4.2 理论部分
        4.2.1 检测方法概述
        4.2.2 单维色谱峰检测
        4.2.3 二维色谱峰的重构
    4.3 材料与方法
        4.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2 仪器方法
        4.3.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常规二维色谱分析所得数据的二维色谱峰检测
        4.4.2 第一维欠采样时所得数据的二维色谱峰检测
        4.4.3 采用第二维可变梯度时所得数据的二维色谱峰检测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快速停流型SEC×RPLC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食源性多肽分离及鉴定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试剂与材料
        5.2.2 样品制备方法
        5.2.3 仪器方法
        5.2.4 二维液相色谱峰容量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的第一维凝胶柱对二维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
        5.3.2 不同的第二维RPLC色谱柱对二维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
        5.3.3 进样量与组分转移体积对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效果的交互影响
        5.3.4 二维液相色谱系统体积最小化
        5.3.5 快速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2D-LC-MS/MS)在食品肽段鉴定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停流型RPLC×SEC-MS/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试剂与材料
        6.2.2 样品制备方法
        6.2.3 离线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6.2.4 仪器与方法
        6.2.5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在线一维SEC-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方法
        6.3.2 在线一维RPLC-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方法
        6.3.3 停流型RPLC×SEC-MS/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展望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时间分辨及化学计量学辅助荧光法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结构
    1.2 二阶(三维)校正算法原理
        1.2.1 平行因子分析
        1.2.2 交替三线性分解法(ATLD)及其变体(SWATLD, APTLD)
        1.2.3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多维校正算法—U-PLS/RBL和N-PLS/RBL
        1.2.3.1 U-PLS/RBL算法
        1.2.3.2 N-PLS/RBL算法
        1.2.4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
    1.3 二阶校正的应用进展
        1.3.1 内滤光效应
        1.3.2 分析物之间或者分析物与干扰物之间的光谱高度重叠问题
        1.3.3 在激发或者发射模式下,两个组分(分析物之间或分析物与干扰物之间)的光谱完全相同的解析方法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意义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1 化学计量学辅助三维荧光法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和芒果苷
        1.5.2 化学计量学辅助荧光法同时测定秦皮中的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苷
        1.5.3 时间分辨荧光在中药活性成分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 化学计量学辅助三维荧光法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和芒果苷的含量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化学试剂和溶液配制
        2.2.2 仪器
        2.2.3 样品制备
        2.2.4 液相色谱分析过程
        2.2.5 数据处理的二阶校正方法原理
        2.2.6 化学计量学分析软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芒果苷和新芒果苷的光谱特点
        2.3.2 合成样解析及算法性能的比较
        2.3.3 知母中新芒果苷和芒果苷的同时测定
        2.3.4 HPLC-UV法确证实验
    2.4 本章小结
3 化学计量学辅助荧光法同时测定秦皮中的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苷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试剂和溶液配制
        3.2.2 仪器
        3.2.3 样品制备
        3.2.4 液相色谱分析过程
        3.2.5 数据处理的二阶校正方法原理
        3.2.6 化学计量学分析软件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苷的光谱特点
        3.3.2 合成样解析及算法性能的比较
        3.3.3 秦皮中的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苷的同时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时间分辨荧光在中药成分鉴定与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荧光寿命及其测定方法
    4.3 实验部分
        4.3.1 化学试剂和溶液配制
        4.3.2 仪器和测定方法
        4.3.3 样本的制备
        4.3.3.1 用于测量EEM的样本
        4.3.3.2 用于测量时间分辨荧光和TRES的样本
        4.3.3.3 用于定量测量药酒中东莨菪内酯的样本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分析物和丁公藤溶液的光谱特征
        4.4.2 东莨菪内酯和东莨菪甙的时间分辨荧光行为
        4.4.3 中药丁公藤的时间分辨荧光行为及药效成分的定性鉴定
    4.5 时间分辨三维发射光谱法对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和风痛药酒中东莨菪内酯的定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化学计量学辅助高阶仪器用于复杂体系目标和非目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代分析化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 化学计量学概论
    1.3 复杂体系高阶仪器数据的定量解析方法
        1.3.1 高阶仪器响应数据的结构
        1.3.2 零阶仪器数据的解析
        1.3.3 一阶仪器数据的解析
        1.3.4 二阶仪器数据的解析
        1.3.5 三阶仪器数据的解析
        1.3.6 四阶和更高阶仪器数据的解析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光化学衍生增强的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数据三线性建模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2.1 前言
    2.2 理论部分
        2.2.1 三线性组分模型
        2.2.2 自加权交替归一残差拟合(SWANRF)算法
        2.2.3 软件及程序
    2.3 实验部分
        2.3.1 试剂及仪器
        2.3.2 标准溶液
        2.3.3 样品预处理
        2.3.4 光化学衍生(PD)
        2.3.5 数据获取(DAQ)
        2.3.6 IAC纯化结合LC-MS分析
        2.3.7 安全注意事项
    2.4 结果和讨论
        2.4.1 消除非三线性因素
        2.4.2 SWANRF算法分解三线性组分模型
        2.4.3 分析品质因子(FOMs)
        2.4.4 IAC纯化结合LC-MS方法的验证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三线性建模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测定中药长春花和人体血清样中长春花生物碱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溶液
        3.2.2 实验仪器及色谱条件
        3.2.3 样品预处理
        3.2.4 数据采集(DAQ)和软件
        3.2.5 传统的HPLC方法验证
    3.3 理论部分
        3.3.1 三线性组分模型
        3.3.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4.2 二阶校正方法的应用
        3.4.3 分析品质因子(FOMs)
        3.4.4 与传统的HPLC方法的比较
    3.5 小结
第4章 化学计量学辅助HPLC-DAD快速测定葡萄酒中酚类含量及其年份鉴定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溶液
        4.2.2 标准溶液
        4.2.3 样品预处理
        4.2.4 校准样和预测样
        4.2.5 HPLC-DAD检测
        4.2.6 软件和程序
    4.3 理论部分
        4.3.1 二阶校正的三线性组分模型
        4.3.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4.4 结果和讨论
        4.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4.4.2 三线性组分建模用于定量分析
        4.4.3 方法验证
        4.4.4 LC-MS/MS方法验证
        4.4.5 PCA-LDA认证葡萄酒的酿造年份
    4.5 小结
第5章 化学计量学增强的液相色谱-全扫描质谱法用于去干扰地测定复杂谷物样本中多类霉毒素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化学试剂
        5.2.2 标准溶液配置
        5.2.3 样本制备
        5.2.4 LC-MS分析
        5.2.5 安全准则
    5.3 理论部分
        5.3.1 三线性组分模型
        5.3.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
        5.3.3 软件和程序
    5.4 结果与讨论
        5.4.1 LC-MS条件优化
        5.4.2 样本预处理条件优化
        5.4.3 应用二阶校正算法
        5.4.4 方法验证
        5.4.5 LC-MS/MS验证
        5.4.6 真实样本
    5.5 小结
第6章 化学计量学解析HPLC-DAD全息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用于蜂胶品种的鉴别
    6.1 前言
    6.2 理论部分
        6.2.1 三线性组分模型
        6.2.2 ATLD方法分解三线性组分模型
        6.2.3 一维高分辨率指纹图谱的重构
    6.3 实验部分
        6.3.1 模拟数据
        6.3.2 实际数据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模拟数据的解析
        6.4.2 实际数据的解析
        6.4.3 不同品种蜂胶的鉴别
    6.5 小结
第7章 化学计量学辅助的液相色谱-全扫描质谱用于动态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非目标筛选
    7.1 前言
    7.2 理论部分
        7.2.1 三线性组分模型
        7.2.2 ATLD方法分解三线性组分模型
        7.2.3 软件和数据预处理
    7.3 实验部分
        7.3.1 模拟数据
        7.3.2 实际数据
    7.4 结果与讨论
        7.4.1 模拟数据的解析
        7.4.2 实际数据的解析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及获奖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9)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技术和策略发展现状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新技术
        1. 样本前处理方法
        2. 分析技术
        3. 适合于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的新分析技术
    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策略
        1. 仪器联合使用新策略
        2. 中药未知化学成分及代谢物的定性鉴定策略
        3.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定量分析策略
        4. 疾病状态下的中药药代动力学
        5. 中药代谢组学
    三、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淫羊藿多成分整体药代动力学指标成分探索研究
    第一节 异戊烯基黄酮代谢途径的推断和潜在药代指标成分的选择
        一、异戊烯基黄酮单体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的推断
        二、巫山淫羊藿潜在药代指标成分的初步选择
    第二节 酶水解法结合HPLC-MS/MS技术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一、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分析条件
        2. 工作溶液的制备
        3. 大鼠血浆样本的前处理
        4. 基质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5. 酶水解大鼠血浆中10种异戊烯基黄酮成分方法的验证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
        1. HPLC-MS/MS方法的建立
        2. 分析方法的验证
        四、结论
    第三节 建立药代指标成分的选择和巫山淫羊藿多成分药代模型
        一、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分析条件
        2. 淫羊藿给药液的配制
        3. 工作溶液的制备
        4. 大鼠血浆样本的前处理
        5. 基质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6. 给药和样品采集
        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药代指标成分的选择
        2. 巫山淫羊藿多成分药代模型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
    第一节 HPLC-HRMS~n法结合MTSF技术快速发现和鉴定AF-XXMD中的化学成分
        一、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色谱条件
        2. 质谱条件
        3. 样品前处理方法
        4. MTSF技术分析流程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HPLC-HRMS~n分析条件的优化
        2. 结构相关的未知化合物的发现与鉴定
        3. 结构差异较大的未知化合物的发现与鉴定
        四、结论
    第二节 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21个活性成分RRLC-MS/MS测定方法的建立
        一、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分析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 21个活性成分RRLC-MS/MS分析条件
        3. 工作溶液的配制
        4. 大鼠血浆和脑组织样本的处理
        5. 基质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6. 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21种AF-XXMD活性成分测定方法的验证
        7. 数据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体内化合物活性的预测和目标测定化合物的确定
        2. RR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3. 定量方法的验证
        四、结论
    第三节 21个活性成分在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脑代谢分布特点研究
        一、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3. 实验动物
        二、实验方法
        1. 动物实验
        2. 动物分组、给药和样本采集
        3. 大鼠血浆和脑组织样本的前处理与测定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
        1. 慢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 慢性脑缺血状态对AF-XXMD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改变
        3. 活性成分在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分布的差异
        4. AF-XXMD在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复方二仙汤调节脂代谢紊乱的作用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多维数据快速识别与鉴定中药复方二仙汤的成分和代谢产物
        一、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3. 实验动物
        二、实验方法
        1. 分析条件
        2. 二仙汤给药液的配制
        3. 给药和样本采集
        4. 生物样本前处理
        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液相色谱质谱多维数据的采集
        2. MTSF技术挖掘和预测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3. 基于DA和RT对潜在化合物的结构分类
        4. 基于M,D-INSS识别候选化合物的母核结构
        5. 基于ⅡD数据对候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认
        6. 过滤准确性
        7. 二仙汤给药后大鼠体内代谢物的识别与鉴定
        五、结论
    第二节 高通量不同类型甾体激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分析条件
        2. 甾体激素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相关溶液的制备
        3. 人血清样本的前处理
        4. 单个衍生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5. 离线组合衍生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6. 在线组合衍生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单个衍生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2. 组合衍生化反应的建立和优化
        3. UHPLC-MS/MS方法的建立
        4. 分析方法的验证
        四、结论
    第三节 复方二仙汤调节双侧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紊乱作用的研究
        一、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3. 实验动物
        二、实验方法
        1. 给药液的配制
        2. 动物实验
        3. 血浆生化指标分析
        4. 肝脏油红O染色切片检查
        5. 脂质组学分析条件
        6. 数据处理
        7. 统计分析与通路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大鼠双侧去卵巢模型的建立和二仙汤的调节作用
        2. 大鼠双侧去卵巢引起的脂代谢紊乱和二仙汤调节作用
        3.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四、结论
    第四节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研究二仙汤调节脂代谢紊乱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一、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血浆ELISA法的测定
        2. 肝脏Western Blot法的测定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构建体内主要成分-靶点的网络图
        2. 基于代谢通路研究二仙汤调节脂代谢紊乱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3. 基于TG合成通路研究二仙汤预防脂肪肝的机制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1.2.1 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1.2.2 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1.2.3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1.3 化学计量学与中药质量控制
        1.3.1 多元校正、多元分辨技术与中药质量控制
        1.3.2 模式识别与中药质量控制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枳实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2.1 引言
    2.2 理论
        2.2.1 相似度比较分析法(SCA)
        2.2.2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
    2.3 实验
        2.3.1 仪器和试剂
        2.3.2 样品信息
        2.3.3 样品制备
        2.3.4 液相色谱分析
    2.4 结果和讨论
        2.4.1 优化提取条件
        2.4.2 优化色谱条件
        2.4.3 方法学考察
        2.4.4 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2.4.5 HELP法解析重叠色谱峰
        2.4.6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
        2.4.7 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2.5 结论
第三章 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枳实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
        3.2.1 相似度比较分析法(SCA)
        3.2.2 聚类分析法(HCA)
        3.2.3 主成分分析法(PCA)
    3.3 实验
        3.3.1 仪器和试剂
        3.3.2 样品信息
        3.3.3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3.3.4 色谱条件
        3.3.5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定量分析
        3.4.2 主成分分析
        3.4.3 聚类分析
        3.4.4 相似度分析
        3.4.5 指纹图谱综合分析
    3.5 结论
第四章 三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用于药对紫苏-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
        4.2.1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
        4.2.2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
        4.2.3 选择性离子分析法(SIA)
        4.2.4 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
    4.3 实验
        4.3.1 试剂与仪器
        4.3.2 挥发油提取
        4.3.3 测定条件
        4.3.4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分析
        4.4.2 挥发油成分的定量分析
        4.4.3 药对与其单味药之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4.5 结论
第五章 HELP法用于厚朴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5.1 引言
    5.2 理论
        5.2.1 HELP法
        5.2.2 保留指数
    5.3 实验
        5.3.1 试剂与仪器
        5.3.2 挥发油提取
        5.3.3 测定条件
        5.3.4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HELP法解析重叠色谱峰
        5.4.2 鉴定同分异构体
        5.4.3 比较分析厚朴干皮、枝皮和根皮的挥发油成分
        5.4.4 方法验证
    5.5 结论
第六章 AMWFA法和HELP法用于化湿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6.1 引言
    6.2 理论
        6.2.1 HELP法
        6.2.2 AMWFA法
        6.2.3 保留指数
    6.3 实验
        6.3.1 试剂与仪器
        6.3.2 挥发油的提取
        6.3.3 测定条件
        6.3.4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种化湿药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
        6.4.2 采用HELP法和AMWFA法解析挥发油组分
        6.4.3 挥发油组分定性定量结果
        6.4.4 挥发油组分的比较分析
        6.4.5 化湿药释义
    6.5 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重叠分辨图法用于中药组分的制备HPLC分离条件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多维校正及高维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创新性应用研究[D]. 王童. 湖南大学, 2020(08)
  • [2]Tchebichef矩方法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及相关拓展研究[D]. 卢韶华. 兰州大学, 2019(02)
  • [3]三七不同药用部位及其制剂化学成分差异表征[D]. 张艳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荒漠肉苁蓉缓解体力疲劳的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小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5]牛黄上清丸治疗实热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吴瑞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停流型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食源性蛋白水解物分离及活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D]. 徐巨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时间分辨及化学计量学辅助荧光法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D]. 刘铁.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化学计量学辅助高阶仪器用于复杂体系目标和非目标分析[D]. 刘志. 湖南大学, 2017(06)
  • [9]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和策略研究[D]. 王彩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1)
  • [10]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D]. 徐小娜. 中南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重叠分辨率图优化中药组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