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

生物素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

论文摘要

为研究生物素添加量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ate)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影响,以谷氨酸棒状杆菌XV0505(Leu-+Ile-+2-TAr+α-ABr+SGr)为供试菌株,考察不同生物素添加量条件下菌体量、耗糖、产酸以及副产物L-丙氨酸的情况,确定了生物素最适添加量为50μg/L;利用膜偶联透析发酵方式有效解除了发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馈抑制现象,降低了副产物的产量,提高了L-缬氨酸的转化率及产量。与原单批次发酵的工艺相比,新工艺的最终L-缬氨酸总量达到106.1 g/L,产量提高了47.4%,糖酸转化率提高到34.5%。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1.1 菌种
  •     1.1.2 培养基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菌种培养与发酵
  •     1.3.2 生物素添加量梯度控制发酵
  •     1.3.3 在线膜偶联间歇透析发酵
  •     1.3.4 指标测定
  •       1.3.4. 1 葡萄糖含量测定
  •       1.3.4. 2 菌体量测定
  •       1.3.4. 3 pH值测定
  •       1.3.4. 4 溶氧测定
  •       1.3.4. 5 温度测定
  •       1.3.4. 6 L-缬氨酸及L-丙氨酸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素添加量对菌体生长及L-缬氨酸产率的影响
  •   2.2 生物素添加量对菌体耗糖速率及糖酸转化率的影响
  •   2.3 生物素添加量对副产物L-丙氨酸的影响
  •   2.4 在线膜偶联间歇透析发酵工艺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徐达,梅漫莉,徐庆阳,陈宁

    关键词: 缬氨酸,丙氨酸,生物素,谷氨酸棒杆菌,膜偶联间歇透析发酵

    来源: 食品科学 2019年2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化学工业

    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津市氨基酸高效绿色制造工程实验室

    分类号: TQ922

    页码: 213-218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2218K

    下载量: 205

    相关论文文献

    • [1].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发酵谷氨酸的关键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05)
    • [2].关于《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小专题的复习[J]. 内蒙古教育 2008(20)
    • [3].增强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英文)[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2)
    • [4].不同表达模式组合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脑钠肽蛋白表达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8)
    • [5].谷氨酸棒状杆菌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06)
    • [6].工业微生物乙酸响应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发酵科技通讯 2020(04)
    • [7].基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构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 [8].高产L-精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构建[J]. 中国酿造 2019(05)
    • [9].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及分泌途径生产L-缬氨酸[J]. 生物工程学报 2018(10)
    • [10].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利用及其代谢[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31)
    • [11].基于基因转录和代谢物分析的异亮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状杆菌YILW的理性改造(英文)[J]. 食品科学 2017(04)
    • [12].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溶氧条件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7)
    • [13].谷氨酸棒状杆菌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的比较[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2)
    • [14].dtsR1基因缺失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6)
    • [15].遗传算法优化CGXⅡ培养基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产L-精氨酸[J]. 中国酿造 2019(03)
    • [16].如何理解发酵的概念[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05)
    • [17].新型表面活性剂在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09(03)
    • [18].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4067阻遏蛋白ArgR与L-精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1)
    • [19].增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积累α-酮戊二酸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6)
    • [20].谷氨酸棒杆菌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21].教材里的生物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J]. 高中生 2008(08)
    • [22].谷氨酸棒状杆菌成分分析及其酸水解条件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2)
    • [23].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瓜氨酸及发酵条件优化[J]. 生物加工过程 2016(05)
    • [24].欧盟评估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生的L-苏氨酸作为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03)
    • [25].表面活性剂作为糖蜜发酵谷氨酸促发剂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08(12)
    • [26].敲除aceA和gogat及过表达gltA对谷氨酸棒状杆菌GKGD合成α-酮戊二酸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8)
    • [27].赖氨酸高产菌株选育的基础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8)
    • [28].GC-MS定量检测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细胞膜脂肪酸[J]. 中国酿造 2012(07)
    • [29].产丁二酸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缺失代谢工程菌株的构建[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5)
    • [30].代谢工程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J]. 生物加工过程 2017(05)

    标签:;  ;  ;  ;  ;  

    生物素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