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诱导,紫外线,荧光,电子束,多巴胺,溶胶,铁线。
紫外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丽,代明琴,杨昭,李姝岿,张栓栓[1](2019)在《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Ast/DC)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子自组装结合溶剂蒸发法制备Ast/DC。紫外照射脱毛小鼠30d模拟皮肤光老化,研究Ast/DC对小鼠皮肤表观形态、组织纤维结构以及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等的影响;并用Franz扩散池模拟透皮吸收过程研究纳米载体对虾青素的经皮递送效果。结果将平均粒径为266nm、Zeta电位为32.7mV的Ast/DC(虾青素有效剂量为1.5μg·cm~(-2)·d~(-1))涂抹于紫外照射小鼠的背部,可维持其皮肤正常形态和结构,在角质层厚度、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构等方面与未经紫外照射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表达水平较光老化小鼠分别显着提高31.4%、25.1%和41.7%(P<0.05)。当虾青素有效涂抹剂量低至0.33μg·cm~(-2)·d~(-1)时,Ast/DC仍能显着提高皮肤组织中的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且优于游离虾青素;相较于光老化模型小鼠,低剂量Ast/DC组小鼠和虾青素油(Ast/oil)组小鼠中GSH含量分别提高26.4%和15.1%。同时,Ast/DC的24h累积透皮吸收量比游离虾青素提高20.7%。结论 Ast/DC能有效保护小鼠皮肤,抵御紫外照射引起的皮肤光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4期)
周立伟,王筱梅[2](2019)在《菲衍生物制备与聚集态诱导紫外荧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uzuki反应合成了两个菲衍生物(9-苯基菲和9,10-二苯基菲)并研究其紫外荧光性能。结果表明:两者的发光峰位在355~408 nm处,在DMF中荧光量子产率(Φf值)相近(~42%)。9-苯基菲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特性,其Φ_f值由41.1%(溶液)提高至50.2%(聚集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H-型聚集形式是导致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的主要原因。然而,9,10-二苯基菲的聚集态诱导性能则不明显,其原因是该化合物由于扭曲程度高,降低了刚性共轭平面,导致分子间π-π作用力减弱。(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韩红伟[3](2019)在《微生物诱导固化土工材料冻融及紫外侵蚀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各国均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但是传统治理的方法不能满足如今绿色环保的时代主题,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具有反应迅速、过程可控等特性,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土壤加固和改善,并将其引入到岩土工程领域中。本课题以微生物诱导固化风沙土在沙漠中的应用为工程背景,研究微生物诱导固化材料在沙漠这种复杂环境下的抗冻融和抗紫外特性,利用巴氏芽孢杆菌自身新陈代谢作用过程中诱导生成碳酸钙这一矿化技术,对沙漠风沙土进行矿化,提高材料的整体性和强度。本课题采用传统MICP技术和改进MICP两种技术固化的3种试件,研究这两种固化技术下在冻融循环试验下试件的外观及微观变化;研究这3种试件在紫外线照射下及紫外冻融复合侵蚀作用下试件的孔隙变化、孔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传统MICP技术矿化沙漠风沙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775kPa,破坏形式为明显的脆性破坏,为了改善此现象,试验时加入高分子材料A和黄原胶(B),改进MICP技术固化的试件强度均比传统MICP技术的强度高,MICP-B试件的强度值为传统MICP技术的1.59倍,MICP+A试件为传统的2.10倍。传统MICP试件的粘聚力为46.84kPa,改进MICP-B试件的粘聚力为122.16 kPa,极大的改善试件的脆性破坏。经过冻融循环试验,两种MICP技术固化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均随冻融周期的增加而减少,而质量损失率和饱和含水率则随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加。经过3个冻融周期,传统MICP试件的抗冻融性能降为初始强度的50%,改进MICP-B试件经历7个周期后强度降为初始的50%,MICP+A试件经历10个周期后强度降为初始的51%,改进MICP技术固化试件的抗冻融性能强。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两种MICP技术固化试件的孔隙度均随照射周期的增加而增大,经过15个照射周期后,传统MICP试件的孔隙度增加了23.66%,为原来的1.24倍;改进MICP-B试件的孔隙度为原来的1.77倍,MICP+A试件的孔隙度为原来的1.33倍。经过紫外冻融复合侵蚀作用后,MICP试件的孔隙度为原来的1.307倍,MICP-B试件的为1.853倍,MICP+A试件的为1.348倍。传统MICP技术矿化的试件经紫外线照射后试件孔隙度增加的最少,抗紫外性能好。通过冻融试验和紫外侵蚀试对2种固化技术固化试件的研究可知:改进MICP技术固化材料能更好的适应寒冷地区;传统MICP技术固化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更好,能较好的适用于紫外线辐射强度高的地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朱梦玲,臧传锋,李素英,周曦,徐欢[4](2019)在《聚多巴胺诱导纳米TiO_2自组装改性PP纤维及其抗紫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O_2),利用聚多巴胺(PDA)的高黏附性对聚丙烯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再将纳米TiO_2与PP纤维表面的PDA结合,制备抗老化聚丙烯纤维。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TiO_2被成功改性到PP纤维表面,并在PP纤维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且牢固结合的纳米TiO_2薄膜层。经长时间紫外光照射后,改性后的PP/PDA/TiO_2纤维的强力比原PP纤维有明显提高,且强力下降速率明显降低;改性后PP/PDA/TiO_2纤维的抗紫外光老化能力也有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09期)
李锐,邹茜,孙玉林,王林,李想[5](2019)在《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自溶制备蛋白酶解液及其鲜味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氏原螯虾虾头中含有丰富的内源酶,通过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其发生自溶反应,制备滋味鲜美的蛋白酶解液。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的自溶条件,确定最佳自溶条件为:紫外照射时间22. 94 min,自溶初始pH 7. 16,温度50. 06℃,自溶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虾头水解度达44. 39%。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原液和自溶产物中的鲜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虾头经过自溶后,酶解液中腥味和苦味降低的同时,鲜味和醇厚感显着增加(P <0. 05);与虾头原液相比,自溶产物中鲜味氨基酸总量(2 150. 12 mg/kg)和游离氨基酸总量(8 605. 45 mg/kg)均显着增加,分别增加了1. 41倍和1. 29倍;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总量变化不大(P> 0. 05),自溶产物中与鲜味有着密切联系的肌苷酸(IMP)为8. 36mg/kg,增加了47. 18%。通过紫外诱导法制备的克氏原螯虾自溶酶解产物,具有较浓的虾鲜味、口感醇厚,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美味的调味基料。(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尚鹏,熊津平,季一勤,刘华松,刘丹丹[6](2018)在《多金属层诱导透射紫外“日盲”探测成像滤光片设计与低温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iO_2/Al/SiO_2叁层夹层结构,结合使用多角度椭圆偏振谱和透射光谱精确反演获得了薄金属Al层光学常数,并研究分析了Al光学常数随膜层厚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导纳匹配法,理论优化获得了叁腔金属诱导透射紫外滤光膜,并系统分析了Al和SiO_2介质匹配层制备误差对紫外滤光膜光谱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低温、高真空Al、SiO_2薄膜生长工艺,成功获得了峰值波长位于218 nm附近,峰值透过率~23.1%,带宽~32 nm,在280 nm、318 nm波段的透过率分别约为0.5%和0.04%,400~700 nm、800~1 100 nm波段的截止度分别可达~5.0 OD、~4.5 OD的高性能叁腔诱导透射紫外滤光片样品。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高性能多腔诱导透射"日盲"紫外滤光片的设计与制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钟硕嘉,孙爱全[7](2018)在《植物的秘密 紫外诱导拍摄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看过电影《阿凡达》的读者想必对于潘多拉星球上闪闪发光的神奇物种们都有印象。此次实战我们便教大家使用强力紫外灯加上日常的各种花卉,拍摄出视觉效果惊艳的发光花朵,让你的花朵与众不同。(本文来源于《摄影之友》期刊2018年04期)
陈梦[8](2018)在《紫外诱导圆锥铁线莲次生代谢扰动的调控机制研究及香豆素合成酶PPO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偏低是限制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改良道地药材品质、改善药材种植环境等优化措施,中药材品质逐年提升。我们研究组运用紫外诱导技术,能显着提高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提高药材品质提供了新的方法。植物响应紫外诱导的方式,主要体现为吸收紫外光次生代谢物的形成和积累。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多数为中药有效成分,包括黄酮、香豆素、蒽醌、萜类、生物碱等。圆锥铁线莲是浙北地区抗肿瘤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中药,疗效肯定,但有效成分含量偏低,严重影响了圆锥铁线莲的推广和开发应用。前期我们对圆锥铁线莲响应紫外诱导以及暗培养(HUVB + D)代谢扰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双重胁迫下圆锥铁线莲的生理状态及一系列次生代谢产物发生了显着变化和积累。有效成分含量显着增加,分析证明香豆素类化合物是扰动的次生代谢物中主要成分,主要包括 10-demethyl-luvangeti、4,6,7-trimethoxy-5-methyl-2H-chromen-2-one 和 luvangetin。研究组进一步通过相关实验证 明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香豆素基本结构七叶亭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主要催化咖啡酸侧链的内酯化而形成七叶亭。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圆锥铁线莲HUVB + D下次生代谢物扰动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PPO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紫外诱导圆锥铁线莲次生代谢扰动的调控机制研究本文主要以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qRT-PCR、激素含量测定、生理指标以及酶活检测等技术手段,对HUVB + D胁迫下圆锥铁线莲中次生代谢扰动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qRT-PCR 显示在 HUVB +D 下 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初始信号通路被激活。激素水平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和中间产物含量测定显示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信号通路亦被激活。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显示,HUVB + D胁迫处理后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有机酸代谢以及脂质代谢均有所增强。通过对照组(CG)、JA富集组(JG)、JA抑制组(IG)中差异变化代谢物聚类以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HUVB+ D胁迫后JG中咖啡酸和二氢香豆素类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大于CG和IG,而JG中脯氨酸的含量小于CG和IG;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检测结果显示JA可以增加氮源到碳源的转化率。上述结果表明,圆锥铁线莲在HUVB + D下UVR8初始信号通路被激活,并进一步激活了 JA和SA信号通路;JA和SA通过调节碳氮转化分别增加次生代谢物和脯氨酸的含量来降低HUVB + D胁迫下活性氧的水平,从而起到协调保护作用,增强了植物的胁迫耐受性。(2)圆锥铁线莲多酚氧化酶的克隆和表达通过分析圆锥铁线莲中多酚氧化酶转录组数据和RACE得到的序列片段,结合本研究中genomewalking技术,得到了总长度为1975bp的多酚氧化酶的碱基序列,其中包含长度为590个氨基酸的完整ORF区。对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预测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预测圆锥铁线莲PPO分子量为66.32 kD、是位于叶绿体中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与荷花PPO亲缘关系最近。通过构建pET-28a(+)-CtPPO重组蛋白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法诱导表达得到目的蛋白。SDS-PAGE检测分析确认在28℃、180rpm、0.8 mM的IPTG诱导表达6h条件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在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且较多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诱导条件优化,发现在16℃、180 rpm、0.8 mM的IPTG诱导可溶性蛋白表达量比例显着增高。对表达的重组蛋白上清进行Ni柱纯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CtPPO蛋白。通过以上研究基本阐明了圆锥铁线莲响应HUVB+D胁迫次生代谢扰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机制;并对香豆素七叶亭合成的关键酶PPO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该研究丰富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响应逆境作用机制的内容,为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了中药资源的合理运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1)
史飞飞,陈通,程蔚兰,宋程飞,季春丽[9](2017)在《酸驯化和紫外诱导提高微藻耐酸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微藻固定烟道气CO2既可减排又能生产高值生物基产品,但是,烟道气高浓度CO2和氮硫氧化物导致培养液过度酸化、抑制微藻生长。通过建立微藻抗性驯化简易方法,以期提高微藻耐酸性和在低p H条件下的起始生长速率。经过酸驯化和紫外诱导迭加处理后的栅藻(Scenedesmus),在酸性环境下生长初期的平均生长速率达到0.253 g/(d·L),明显高于单因子处理的p H4.5酸驯化(0.132 g/(d·L))和紫外诱导5 min(0.092 g/(d·L))的生长速率。经过驯化处理的种子藻在p H3的酸性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而未驯化微藻生长近乎停滞。经过驯化处理的种子藻接入低p H培养基后起始生长速率比未驯化微藻提高6.6倍。酸驯化和紫外诱导处理显着提高了栅藻对低p H环境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08期)
冯霞,刘正懿,胡俊成,孙琦,陈莉[10](2017)在《聚多巴胺诱导层层自组装抗紫外聚丙烯无纺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聚丙烯(PP)无纺布的抗紫外性能,用浸涂法在PP无纺布表面涂覆聚多巴胺(PDA)层,再将壳聚糖(CS)接枝在PDA表面使无纺布表面带正电;利用CS和氧化石墨烯(GO)的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不同自组装层数的抗紫外PP无纺布.通过FTIR、TEM、SEM和UPF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无纺布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GO与CS成功组装在PP无纺布表面,且自组装10层GO/CS后样品UPF值提高近500倍,达到2 000,UVA和UVB的透过率仅为0.05%.(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紫外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Suzuki反应合成了两个菲衍生物(9-苯基菲和9,10-二苯基菲)并研究其紫外荧光性能。结果表明:两者的发光峰位在355~408 nm处,在DMF中荧光量子产率(Φf值)相近(~42%)。9-苯基菲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特性,其Φ_f值由41.1%(溶液)提高至50.2%(聚集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H-型聚集形式是导致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的主要原因。然而,9,10-二苯基菲的聚集态诱导性能则不明显,其原因是该化合物由于扭曲程度高,降低了刚性共轭平面,导致分子间π-π作用力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丽,代明琴,杨昭,李姝岿,张栓栓.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2019
[2].周立伟,王筱梅.菲衍生物制备与聚集态诱导紫外荧光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韩红伟.微生物诱导固化土工材料冻融及紫外侵蚀特性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4].朱梦玲,臧传锋,李素英,周曦,徐欢.聚多巴胺诱导纳米TiO_2自组装改性PP纤维及其抗紫外性能[J].印染.2019
[5].李锐,邹茜,孙玉林,王林,李想.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自溶制备蛋白酶解液及其鲜味物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6].尚鹏,熊津平,季一勤,刘华松,刘丹丹.多金属层诱导透射紫外“日盲”探测成像滤光片设计与低温制备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7].钟硕嘉,孙爱全.植物的秘密紫外诱导拍摄技法[J].摄影之友.2018
[8].陈梦.紫外诱导圆锥铁线莲次生代谢扰动的调控机制研究及香豆素合成酶PPO的克隆与表达[D].浙江大学.2018
[9].史飞飞,陈通,程蔚兰,宋程飞,季春丽.酸驯化和紫外诱导提高微藻耐酸性[J].生物技术通报.2017
[10].冯霞,刘正懿,胡俊成,孙琦,陈莉.聚多巴胺诱导层层自组装抗紫外聚丙烯无纺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