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辉耀:国际型人才与面向未来的创新城市论文

文王辉耀:国际型人才与面向未来的创新城市论文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innovative cities for the future

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也是全球化最主要的特征,我们进入了全球人才流动的时代,这已经成为全球的大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化过程中以人才人口为特征的迁移非常频繁的原因。

按照联合国统计,全球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亿的国内移民。中国就有3亿的国内移民,全球一半的国际移民都住在大城市。而且,未来几十年新增加的25亿人口也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印度和中国的城市。但是我们要注意,在城市人口方面,亚太地区的发展非常快,且一直保持着长期增长。根据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数据,亚太每天有12万人移居到城市里,而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到2050年还将会增长63%,未来城市的人口增长约为10亿,中国就占到了其中的一半(大约4.5亿),其中大量是在城市化的增长里面。

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844,判定系数R2为0.3105,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3009,F=32.33,F0.05(5,364)=2.23878,F﹥F0.05,显著水平为0.05,预测精度可达95.33%。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亚太地区主要城市国际人口的比例。根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2015》数据,北京的国际人口实际上是最低的,只有0.5%,其他国家都比中国高,新加坡是38%,首尔市3.7%,东京是3%,孟买是1.4%。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必须有一定的国际人口。从国家来讲,报告还显示在中国外国出生的人口比例在全世界也是最低的,只有0.05%,而印度都有0.5%,发展中国家平均都超过了1.6%,全球平均是3%,发达国家都达到了10%以上。从国际趋势看,未来中关村的创新国际人口的聚集非常重要。

按照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和全球化智库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发展报告》,国际人口在中国的比例和我们出去国外的人口是不对应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去了1千万人,现在在中国的国际人口加起来不超过100万,这是全世界最低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国家也有大量的国际活跃人口。移民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大多超过10%,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国际移民存量数据库2017年报告,美国有15.5%,俄罗斯有8.1%,而中国是0.07%(99.95万人),也是全世界最低的。所以,未来的城镇化、城市创新需要大量的国际人才,需要更多的国际人才扎根到中国创新。

我们看和硅谷的结构对比,中关村的硕士和大专以上的学历基本上差不多,但是高层次人才的差距不断拉大,相差了一倍以上,这也是对中关村不利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从全球到全国形成了人才大战。中关村发展和北京创新密切有关,北京2016年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最近又出台了中关村20条国际人才新政,解决“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的问题。

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范用地近500平方公里,收入从2011年的19646.0亿到2016年的46047.6亿,年增长率在10%以上,这是很大的增长。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国际人才聚集区,中关村如果与国内、外国际型人才集聚地发展情况对比,可以看到,在国内层面,中关村和国内其他国际人才集聚区的收入情况对比,比如上海的张江和深圳的高新区,中关村还是独占鳌头,仍然有很大优势。

我们也分析了中国各个区域的国际人才竞争力状况,根据我们2017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从国际人才的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个维度展开了分析。比如说中关村的政策就很好,还有国际人才的发展指数,包括国际人才的机遇怎么样,创新怎么样,还有生活环境等等。我们发现,上海的国际人才竞争力是排在中国第一位的,北京第二,广东第三,江苏第四,这是第一梯队。我们也看到,浙江、辽宁、山东、天津、福建和四川也都进入第二梯队,在不断奋起。这个方面我们能看出,中国各地人才竞争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包括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第三梯队,也都在不断创新。

与硅谷相比,中关村的人才资源不仅总量高于硅谷,其增长速度也快于硅谷,两者之间的数量差距近一步拉大。但是,在境外人才方面,中关村与硅谷有很大差距。2016年硅谷有国际人才2万多人到硅谷创业,带来了人才流,资金流,创意流,但是来中关村的只有1000多人。中关村境外人口占总人口的0.4%,而硅谷是接近40%,接近100倍的差距,未来我们要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在国际人才的吸引上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从全球城市人才流动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0年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移民上涨了130%,其他学历的移民仅增长了40%。知识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里面必须留住这些人才,获得更多的移民红利,我想这是我们要注意的方向。

但中关村的创新竞争力也开始显现,比如2016年中关村风险投资金额达到1千多亿元,将近硅谷的1.7倍,新增上市企业数量也比硅谷高2倍。总的来看,中关村在奋起直追。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人才竞争主要的来源地或者输出地。根据全球化智库(CCG)每年都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留学生呈高速增长,2017年达到了60万,回国有50多万,形成了人才大进大出的方向。但是来华的留学生比例是最低的,学历生占比仅为0.7%,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

最后,我想说我们现在创造中国城市全球创新高地怎么办。下一步要参与国际人才的治理,全球化智库前几年提出打造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已经写入中央文件,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进一步参与全球人才流动和治理。中国的城市发展有很多经验可以向世界各地学习。不光是在科技创新,也包括艺术人文、生态文明和历史文脉等方面都需要发展。这些都是要以国际人才、世界人才、多元人才支撑的。

此次烟化炉余热锅炉的成果改造,有效解决了顶部烧损的问题,改善了作业环境,提升余热锅炉整体运行效率,更好地适应生产需求,也为技术人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对于全球人才的竞争来讲,我已经出版了三本书,第一本是《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2009年出版了《人才战争》,2018年又更新了叫《人才战争2.0》。美国作为人才竞争最大的赢家,每年有14万技术移民和8万人才签证,远远超过中国人才项目吸引人才的比例。我觉得不光是美国,也包括其他国家,包括德国、日本、法国、以色列、韩国等等,这些国家都加入了国际人才的竞争。除了在国际上,我们也看到国内的人才大战硝烟四起,国内各个城市也开始人才的竞争,南京、成都、武汉和西安等城市不断出台新的人才政策。所以不管从国际来讲还是从国内来讲,人才引进是我们的主要动力,包括创新网络特别需要国际人才的加入。

对标国际层面,如中关村和硅谷对比来看,硅谷的面积虽然比中关村大近十倍,但中关村的就业人口和新增就业人口的数量高于硅谷,显示出了竞争力。当然人均收入还是比硅谷差很远。

十八大以来,中国更重视国际人才的竞争,各地政府形成从上到下的人才引进体系,针对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从国家级、到省级再到市级的具体项目。

西点分类中,主要包含三大类别,分别是面包、蛋糕和点心。蛋糕制作和点心制作在基础理论方面相比面包制作要简单一些,只是产品制作过程要繁琐一些,这两大类别更多的是注重配方的调配和口味的搭配。面包制作有一套完善的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面包制作中关键技术的要点进行一些分析[1]。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形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人才政策。全国共建立了12个自贸区,形成了国际人才政策竞争的局面。比如,上海自贸区推出本科生就可以在上海创新创业,广东自贸区提出了16项出入境政策(包括海外华人回到国内5年就不用多次签证),海南作为最新成立的自贸区,最近也在出台“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这些中国自贸区政策进行了很多创新。

依托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能源资源优势,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做强做优绿色能源产业,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的重要部署。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目前,云南电网已形成500千伏环滇中、滇东、滇南地区,并辐射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送出区域,220千伏覆盖16个州市,110千伏向乡镇和重点企业供电的完整主网架,国内通过“八直四交”大通道向广东、广西远距离大容量送电,国外通过11条电力贸易通道辐射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运行最复杂的送端大电网之一。

2016年我曾经写了一个建议《关于成立国家移民局的建议》,受到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栗战书和王沪宁等中央领导的批示。当时的想法就是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有一个国家移民局,像其他国家一样要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到中国来。2018年4月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成立,向全世界发出中国欢迎国际人才的信号。包括实现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成立3个月批准了近2千张绿卡,速率超过以前,有很多新的气象。国家管理移民局的成立将对中国发展乃至全球治理格局带来重大改变和深远意义,像全球发出欢迎国际人才来中国的姿态。

(3)开发建设道教洞天福地人文景观;将王羲之竹扇题字、书成换白鹅、坦腹东床、巧补春联等传说和民间故事改编成越剧,组织当地越剧说唱艺人用说唱艺术形式表演,在洞天福地、王羲之墓、华堂古村三地定时演出;

最后也提几个政策建议,推动中国城市的全球人才创新发展。

3.由主题开始,用粗线条表示主分支,将每一个主要的观点或内容与主题相连,并在线条上写下可表示该观点或内容的一个关键词。

一是进一步放宽永久居留条件,包括扩大在华永久居留申请人才聘雇单位类型范围,降低保持在华永久居留人才资格的最低时限要求,扩大永久居留申请材料出具单位范围等。二是对优秀外籍人才提前发放“绿卡”,允许有意向来华发展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在海外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免去先来中国住满一定期限的要求。我国的绿卡是追认式,而其他国家会提前发绿卡,这种方式有助于让人才下决心到本国来发展。三是完善人才移民入籍的相关渠道,包括建议已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创新创业人员,符合在华满一定年限等条件者,可批准其加入中国国籍,让他们安心在中国发挥聪明才智。四是放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限制,建议在中国境内高校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可享受一定年限的工作签证,打通境外高校外国学生来华实习通道,没有相应学历但拥有高级技能的外籍优秀人才可以以其工作经历而抵换一定的学历要求。五是探索建立华裔卡制度和华侨身份证制度,建议来华创新创业符合一定学历和居住年限的外籍华人可申请华裔卡,给予永久居留,并建立华侨居民身份证制度,将居民身份证发放范围扩展至华侨。六是制定移民法,完善移民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使中国在人才引进、人才移民与人才管理的法律框架更科学和系统。七是加大国际化教育资源的供给,在外籍人员和海外人才集中的区域,增设国际学校,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读国际学校提供便利。八是建立与国际无缝衔接的外籍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对境外人才来华工作期间社保的开户服务、缴纳标准、保障内容和离境衔接等进行明确规定,加快与他国签订社保互认机制,设立弹性社保缴费比例。九是建立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营造全球各层次人才交流、对话的大环境,促进国际人才的有序流动,服务中国各城市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11日将召开巴黎和平论坛,向全球征求全球治理的方案。全球化智库(CCG)提议的“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已经入选巴黎和平论坛的全球治理方案。“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以达成共识、机制建设、信息集成和平台打造为发展理念,旨在在国际社会达成扩大国际人才交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普遍共识,通过举办全球人才大会,对全球人才合作发展进行研究和充分探讨,并加强服务机制的建设,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实现对各国以及地区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协助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北京市政府对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的建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我们也建议把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的总部设在中关村。我想这是一个很新的发展方向,正在达成共识,形成了很好的对话。这也是中国民间发起的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组织,定位是为全球人才治理提供研究、交流合作,发展方向、数据和智力支持。

全球化智库(CCG)很荣幸在过去十年参与了中国很多人才政策创新,包括中关村的人才政策创新,也包括中国很多的城市。我们希望用更多的研究,更多的报告,用我们的实践,来推进中国国际人才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系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标签:;  ;  ;  ;  ;  ;  ;  ;  ;  ;  ;  ;  

文王辉耀:国际型人才与面向未来的创新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